以太网保护技术_第1页
以太网保护技术_第2页
以太网保护技术_第3页
以太网保护技术_第4页
以太网保护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以太网保护技术 - LAG、G.8031、G /胶片更新记录版本日期操作类型修订者操作记录V1.02012-10-18C张彦创建(C 创建, A 增加, M 修改, D 删除) /目录u保护倒换技术介绍u以太网保护倒换的典型技术 链路聚合 LAG G.8031 G /培训目标培训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员应掌握以下几点:保护倒换模型保护倒换机理 /保护倒换模型线性链路:提供备用链路环形链路:本身具有冗余性链路5电信级的保护倒换技术:可以保证业务中断时间不超过50ms,使得业务损伤降到最低。 /线性保护1+1、1:1、M:N 1+1 保护倒换6 1:1 保护倒换 M :N 保护倒换 /环形保

2、护断纤两侧倒换、收发两侧倒换7收发两侧倒换断纤两侧倒换 /保护倒换机理故障检测机制源宿协商机制倒换机制、返回机制定时机制 /故障检测机制 a) 物理层检测方法 检测物理端口的状态、接收光功率等; b) 链路层OAM 检测方法 如802.3ah,可以通过link event 等来检测; c) 业务层OAM 如802.1ag、Y.1731 等,可以通过监测业务存活状态来检测,关于业务层OAM,请参阅瑞斯康达CFM 技术白皮书 /源宿协商机制APS(Auto Protection Switch 自动保护倒换)协议 定义了正常状态消息,故障状态消息,故障恢复消息,定时器超时消息、管理员指令等多种消息类

3、型。通过自身算法来计算应该采取的动作。101+1 单向保护倒换,源宿不存在协商问题,源端永久将流量发送到主备链路上。 /倒换机制&返回机制 倒换机制 单端倒换 双端倒换 返回机制: 返回模式 非返回模式 /定时机制12 定时器有: Hold off timer:该定时器在检测到故障被时启动,定时器超时后再次检测故障,如果还存在则启动倒换。作用:是给予一定的时间用来在倒换前修复故障。配置范围:建议值为0到10s,步长为100ms(精度5 ms) WTR(wait to restore):在返回模式下,检测到故障恢复后,须 等待一定时间再返回主用链路。作用:避免连续性故障导致的频繁倒换。配

4、置范围:配置值为5到12分钟,默认值5 分钟,步长1分钟。 Guard Timer:该定时器是在环网保护中,在该定时器时效内不处理保护倒换协议消息。作用:防止因为循环发送而导致收到过时消息。 配置范围:取值10ms-2s,步长10ms,缺省 /本章小结问题:常用的故障检测机制有哪几种? /目录u保护倒换技术介绍u以太网保护倒换的典型技术 链路聚合 LAG ELPS(G.8031) ERPS(G.8032) /培训目标培训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员应掌握三种常见的以太网保护技术:链路聚合 LAGELPS(G.8031)ERPS(G.8032) /LAG概述LAG(Link Aggregation链

5、路聚合):将多个以太口聚合起来组成一个逻辑上的端口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聚合控制协议) 该协议用于动态控制物理端口是否加入到聚合组中保护对象以太网端口(GE/FE)点到点的技术,直接相邻的两个以太网设备之间启用标准 IEEE 802.3ad性能指标 可以达到秒级的保护(不保证50ms保护倒换时间) /LAG保护模型负载分担业务可均匀分布在LAG组内的所有成员上传送每个LAG组最多支持16个成员 /LAG保护模型非负载分担 正常情况下,业务只在工作端口上传送,保护端口上不传送业务 每个LAG组只能配两个成员,形成1:1保护方式 /LAG保

6、护模式&检测机制保护模式: 静态模式启动LACP协议协商 手工模式l不启动LACP协议,管理员指定聚合端口检测机制:端口DOWM,光口故障、单板故障等物理层检测方法 /LAG配置注意事项LAG配置的约束条件LAG组内成员的端口配置必须一致 包括工作速率、vlan属性等两个站点要统一配置成手工或静态模式 /LAG保护配置步骤设置端口属性:一般交换端口属性保护端口添加:将各端口添加到LAG组内,并配置属性为负载分担/非负载分担 /ELPS(G.8031)概述ELPS(Ethernet liner protection switching) :以太网线性保护倒换保护对象 保护一条以太网连接,

7、基于VLAN的业务。 端到端的技术端到端的技术,保护的源宿端不必是直接相邻的,工作和保护链路上都可以有其他设备。标准 ITU的G.8031性能指标 网络自愈时间小于 /ELPS故障检测方式231、基于物理端口状态检测:能够快速获知链路故障达到快速倒换的目的,适用于相邻设备之间。2、基于CFM来检测故障:适用于跨越多个设备检测的情况。 我司设备可执行故障检测方式:基于端口Link状态来检测故障基于CFM来检测故障 通过CCM报文实现。有效的检测单向或跨接设备故障,支持跨网络组线性保护,实现基于VLAN的倒换/恢复基于端口Link状态或CFM检测故障(系统自动选择,那个快,用那个) /ELPS保护

8、模型24 保护方式:11保护:单端倒换、双端倒换1:1保护:单端倒换、双端倒换APS协议报文始终在备用链路上发送:在稳定状态下,协议报文以较慢的频率发送(5s),而当状态发生变化该状态变化的协议报文会以较快频率(3.3ms)连续发送3 个。 /ELPS保护配置步骤 端口设置:与一般交换端口设置相同 CFM功能设置:在业务涉及的板卡和端口上启动CFM功能。包括配置其维护域、服务实例、实例VLAN映射、配置静态远端MEPLIST等内容。最后使能所有MEP的CCM。 保护功能设置:指定工作及保护端口号、保护模式(1+1还是1:1)、保护的业务VLAN、保护协议报文(APS)的VLAN、故障检测类型。

9、 /ERPS(G.8032)概述 ERPS(Ethernet Ring Protection Switch):以太环业务保护倒换保护对象 对环上业务进行保护,基于VLAN的业务。标准 ITU的G.8032性能指标 网络自愈时间小于 /ERPS保护实质27环网保护的实质要在以太网环拓扑进行自动保护。在正常状态下,必须在环网内设置阻塞链路,以防止成环。当其他链路发生故障时间,这段阻塞链路打开,流量倒换到环上的另一侧路径从而进行倒换保护。 RPL(Ring Protection Link)链路 这段正常状态下被阻塞的链路被称为环路保护链路(RPL,Ring Protection Link)。 /RP

10、L链路28RPL(Ring Protection Link)链路 这段正常状态下被阻塞的链路被称为环路保护链路(RPL,Ring Protection Link)。RPL Owner Node RPL Neighbour Node 负责阻塞RPL链路的节点被称为RPL拥有节点(RPL Owner) 和RPL owner共享RPL链路的节点被称为RPL邻居节点(RPL Neighbour) 配置为owner/ neighbor的节点正常状态下会阻塞RPL所在的端口。 /ERPS工作原理 链路正常时,通过配置RPL阻塞端口避免环网环境成环。 链路故障时,RPL链路放开(退出阻塞状态),保护环网业务

11、正常通信,起到保护倒换的作用。 在返回模式下,当链路故障恢复时,业务倒换回初始路径后,RPL链路重新阻塞。收发两侧倒换PRL /ERPS故障检测方式301、基于物理端口状态检测:能够快速获知链路故障达到快速倒换的目的,适用于相邻设备之间。2、基于CFM来检测故障:适用于跨越多个设备检测的情况。 我司设备可执行故障检测方式:基于端口Link状态来检测故障基于CFM来检测故障 通过CCM报文实现。有效的检测单向或跨接设备故障,支持跨网络组线性保护,实现基于VLAN的倒换/恢复基于端口Link状态或CFM检测故障(系统自动选择,那个快,用那个) /ERPS保护模型31 单端、双端返回、非返回APS协议报文始终在备用链路上发送:在稳定状态下,协议报文以较慢的频率发送(5s),而当状态发生变化该状态变化的协议报文会以较快频率(3.3ms)连续发送3 个。 /ERPS保护配置步骤 环端口的设置:交换端口的一般设置。 CFM功能设置:在业务涉及的板卡和端口上启动CFM功能。包括配置其维护域、服务实例、实例VLAN映射、配置静态远端MEPLIST等内容,并使能所有MEP的CCM。 环网保护功能设置: 1、选择并配置rpl-owner, rpl-neighbour和默认的Transf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