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三篇_第1页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三篇_第2页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三篇_第3页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三篇_第4页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三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希望能帮助到您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理念】语文课学习意在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C 对于诉衷情一词的学习,重点在于感受陆游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和壮志难酬的愤慨。本课教学设计重点是朗读,让学生通过读、研读等多种方法,结 合对陆游及写作背景的简介,体会这首词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认识3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3)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2 .过程与方法通过示范朗读及播放影音文件的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 文的兴趣,并使学生能够理解词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 .

2、情感与态度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幻灯片出示,走近陆游。猜猜他是谁?(陆游)谁来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陆游是宋朝的爱国词人,曾写下了大量以爱国为主题的诗词, 而且他的词多以豪迈悲壮的感情基调为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诉衷情,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位词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做一次心灵的对话。(出示这首词)谁想把这首词读给大家听?(师板书:诉衷 情)2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结合课前预习扫除生字新词 障碍。3 .汇报:谁能当老师,教大家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认字、 组词、解释、造句)4 .学会了生字新词,谁能流利地

3、为大家朗读这首词?5 .生齐读课文。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通过刚才同学们对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陆游一直坚持抗金的主 张,但屡次遭到当权派的打击,被迫晚年退居山阴。这首诉衷情 就写于他隐居山阴时期。1 .听老师朗读这首词,感受词人写这首词时的心情。(配乐)(生说:悲伤、郁闷、无奈等)2 .这种浓郁的悲愤之情,又是怎样通过具体的词句表现出来的呢?(朗读、体会)3 .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一边读课文一边了解每一句话的意 思。4 .师指出:“觅”:寻找“戍”:(军队)防守“暗”:光线 不足,黑暗。5 .师生共同概括这首词的大意。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1 .小组内边读课文边思考:文中哪几句是词人情感

4、的集中体现?2 .生汇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师幻灯片出示)3 .表达的是什么情感?指导朗读这三个短句。读出词人的爱国情 感和悲愤之情来。4 .文中还有哪些词句体现了词人的爱国情感?深入理解这首词 的上词的上阙。(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课件出示:汉朝班超投笔 从戎的典故,作者以此要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用高昂激荡 的语调来读这两句。(指名读,男生齐读)(2)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课件出示:苏秦说秦王的典 故,表明作者不得封侯,徒劳无功的境况,流露出词人报国之志随着 时光的流逝难以实现的沉痛之情。)用悲愤的语调读这两句。(谁来试着朗读,女生齐读)(3)全班齐读这首

5、词的上阕。5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词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无法实现, 这叫他如何不悲愤。让我们再次走进词人的心灵深处,齐读下阕最后 三句,(幻灯片出示)你能说出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感慨么?天山是哪里?沧州又是哪里?是啊,诗人的身虽隐居在山阴,可心却依旧征战沙场,他的身和 心有着如此的距离,他该是怎样的心情啊?你体会到了吗?师点拨:词人理想中渴望着(报国立功),但现实中却(冷落闲 置,被迫退隐,身心分离)所以这三个短句饱含着年迈苍苍的陆游国 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同时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那就用你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读出作者的悲愤、痛苦、无奈 来)6 .再次研读:看看陆游的昔

6、日与今朝,他由青丝变白发,由单枪匹马、驰骋疆 场那英姿勃发的陆将军到这满头白发、 老泪纵横、壮志难酬却又隐居 山阴的陆游。我们清楚的看到了他的容颜变了,但他不变的是什么?(满腔的爱国热情,满腔的报国志向)师:是啊,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样的感慨向我们 呈现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那强烈的落差。 因为诗人终究报国不得志啊! 所以诗人“泪空流啊”!那么,诗人老泪纵横,那滴滴的泪是为谁而流啊!(引导体会: 为自己而流,是遗憾的泪,无奈的泪。)(引读)(1 )、是啊,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战死沙场, 也许他的人生也会少一些悲泣,因为本来胡能灭,却 -胡未灭;本来 鬓不秋,却-鬓先秋;本

7、来是泪不流,却要泪空流所以,陆游遗 憾哪,也无奈啊!好,就把这遗憾、无奈都融进你的朗读,读:胡未(2)、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已至暮年,也许 这首诉衷情会少一份悲凉,多一份豪情。可惜啊,可惜,-齐读, 胡未灭(3 )、同学们,陆游的泪是同情的泪、愤恨的泪、无奈的泪, 可这饱含着这么多意义的泪却空流,这些泪怎么就空流了呢?是啊,陆游空有着一腔报国的热情,却一直报国无门,他那理想 的梦破碎了,泪流尽了,所以留下了这千古绝唱 -齐读诉衷情。(配乐)7 .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要表达的情 感是:爱国主义和壮志难酬的愤慨。(师板书)这是一位爱国者的血 泪之歌,让我们怀着

8、对词人深深的崇敬之情一齐诵读全文, 好么?(配 乐)8 .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实现,爱国的 情怀,读着这样的词句,很自然地能让我们联想到词人的哪些诗词呢? 或者从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是否能找出与这首词感情色彩类似的词句 或诗句呢?9 .学生说,师幻灯片出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白刃临头笑,青天在上任人狂。”“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生齐读四、感悟诗情,情感升华.师: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爱国志士这满腔的爱国之情又 会给我们哪些启发?师:精彩极了!(鼓掌)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刚刚度

9、过她 60岁的生日,如今经济 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 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树立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 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愿同学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下课。板书设计:诉衷情【宋】陆游胡未灭,爱国主义情怀鬓先秋壮志难酬的愤慨泪空流。篇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 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品读法 情感与态度: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教学难点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 解,借助概括、品读、联想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

10、丰富 情感。 作者在悲愤之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旧知引新,营造氛围)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 是我国文学繁荣的 一个象征。可以说,透过诗词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到词人的脉 搏。你们学过哪些词,能背诵其中的几句名句吗?(学生发言)的确,这些名句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令人回 味无穷,别有一种感染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南宋时期的 位杰出的词人一一陆游的心灵深处,品读他的这首诉衷情,与 词人做一次心灵的对话。二、简介作者、写作背景1 .请同学们说说你对词人陆游有着怎样的了解?可以简洁地介 绍一下他的生平经历(也可以交流一下他的诗词作品)。2 .

11、在同学交流的基础上出示词人的图片和简洁扼要的介绍(ppt陆游生平和作品)陆游: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随父离开中原南下,少年时就生活在战 乱和动荡之中,中年入蜀抗金。在仕途中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退居山阴,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回荡着爱 国忧民的激情。诉衷情就是其中的名篇之一,正是作者晚年隐居 山阴农村以后写的。三、初读课文、熟悉内容1 .同学自由地诵读这首词2 .放录音朗读,学生模仿朗读。3 .同学再齐读,希望同学能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在词 中渗透着怎样的情感。四、品读词句,理解情感引导学生品读词句,理解

12、当时艰难的现实中浸透着词人爱国深情 的悲愤之情:1 .播放词的录音朗读,圈划出直接表现词人情感的词句,交流 听后的感受。明确:“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在交流中初步感受 作者内心的情感。(可以是悲伤、郁闷、无奈等等,不强求统一)2 .同学散读并思考:这种浓郁的情感又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词句 表现出来的呢?(1)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说说作者在词中描写了怎样的生活场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渗透关键字词的意思。)明确:概括词中描写的生活场景: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渴 望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敌寇依旧,自己却已年老体衰, 悲愤不已。(或可以细化为三个场景,但对三个场景的分析中涉及到

13、相关的字词,要注意):回忆当年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的场景;睡梦中再现旧日战斗,醒来看到的战袍却早被尘土所封的场景;晚年无力抗敌,独自悲伤的场景。)(2)这些场景中哪些词句最能触动你的内心?带着情感读一读, 说一说其中的情感。(可根据学生的感知程度,教师提醒学生可联系 当时社会的背景,以及书后的注释,尤其是典故的理解,来更深入理 解作者的情感。并可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渗透朗读指导。)明确:“万里” “匹马”突出了词人当年作战时的英勇气势。“觅 封侯”暗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达了他报国的雄心壮志。“断”“暗”中借用苏秦说秦王的典故来表明自己不得封侯、徒劳无功的境况,流露出词人报国之志随时光的流逝难以

14、实现的沉痛之情。“未”“先” “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而自己已经无力报国,“心有余 而力不足”,包含了作者满腔的爱国深情和无奈的悲愤之情。3 .词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无法实现,叫他如何不悲愤!让我 们再一次走进词人的心灵深处,体会大家先前圈划的词句“此身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含义,你能说说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感慨吗?明确:理想中渴望着报国立功,但现实中却冷落闲置,被迫退隐中身心分离的矛盾,万般无奈,这三个短句正是饱含着年迈苍苍的陆 游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 绪。4 .配上悲壮的乐曲,请同学们带着情感一起来朗读整首词,再 次体会爱国词人国仇未报,壮志难酬

15、的深切悲愤。五、联想迁移、拓展思维1 .时代的风雨,艰难的现实,爱国的情怀,读着这样的词句,很 自然地能让我们联想到了词人的哪些的诗词呢?或者从你已学过的 古诗词中,你能说出和这首词的感情色彩类似的词句或诗句吗?明确:陆游:示儿“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春 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等等。2 .结合词的内容与我们现实的生活来展开联想,试用简短的几 句话来谈谈你读了这首词后的感悟。(也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当前的民 族精神教育)六、课

16、后作业、学习反馈1 .背诵全词;并积累重点实词。2 .用散文的形式改写这首词,可适当地加入环境、心理活动、 神情、动作等描写,但力求意境、思想和原词保持一致。3 .自选题:(1)根据词的意境,自己再选配一首与诉衷情意境相似的乐 曲,配乐诵读。(2)根据对词的理解,为词找到相符的名家画作,也可以自己 为词作画。篇三教学目标理解词句含义,品味词的意境。学习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诉衷情,词牌名。后人更名为桃花水步花间偶相 逢试周郎等。单调,33字,5仄韵,6平韵。双调正体44字, 上片5句3平韵,下片6句3平韵。二、整体感

17、知1、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 州山阴人。陆游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一生作 品丰富,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著作有 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一卷,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存词130余首。2、选自陆游集,这首词为作者宋淳熙十六年(1189)罢官家 居所作。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 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忧民精神形成了 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 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有形 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3、学习

18、生字:戍.(shU)鬓.先秋(bin)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三、细读品味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这两句回忆再现了往 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战场的勃勃英姿。“觅封侯”用班超投笔从戎, 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出自己报效朝廷,收复失地的壮志。 一个“觅”字显出了作者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 的追求精神。2、“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一一这是作者眼前生活的 真实写照:睡梦中仍然出现旧日战斗生活的情景,说明作者雄心未已; 睁眼看眼前,“关河”已无影无踪,当年的战袍早被尘土所封,满眼 是凄凉惨淡的景象。上片,回忆早年对敌战斗的情景,并和眼前的现实生活作比较, 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由慷慨化为悲凉。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一一“胡未灭”说明敌寇依然 嚣张;“鬓先秋”慨叹自己已经无力报国;“泪空流”包含作者的满腔悲愤,也暗含着对被迫退隐的痛心。4、“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一一悲凉,寓意深刻。 “谁料”二字感叹自己的被迫退隐,流露出对统治集团的不满情绪。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是作者血与泪的凝聚,是作者昂扬的爱国热 情。下片,紧承上片,继续抒发自己念念不忘的国事,却又已经是“心 有余而力不足”的郁闷心情。四、合作探究如何理解“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三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