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四川省凉山州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四川省凉山州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四川省凉山州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四川省凉山州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凉山州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共11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2选择题使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卷 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文学,这里指的是最广义的文学,包

2、括文学、艺术、美学。为什么我们需要文学?了解文学、接近文学,对我们形成价值判断有什么关系?如果说,文学有一百种所谓“功能”,而我必须选择一种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是:德文有一个很精确的说法,machtsichtbar,意思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在我自己的体认中,这就是文学最重要、最实质、最核心的一个作用。鲁迅的小说药,写的是一户人家的孩子生了痨病,民间的迷信认为,用馒头蘸了人的鲜血给孩子吃,他的病就会好。或者说祝福里的祥林嫂,祥林嫂是一个唠唠叨叨的近乎疯狂的女人,她的孩子给狼叼走了。让我们假想一下,如果你、我是生活在鲁迅所描写的那个镇子里头的人,那么我们看见的,理解的,会是什么呢?祥林嫂,不

3、过就是一个让我们视而不见或者绕道而行的疯子。而在药里,我们本身可能就是那一大早去买馒头,等着看人砍头的父亲或母亲,等着要把那个馒头蘸上鲜血,拿来治疗自己孩子的病。再不然,我们就是那小镇里头最大的“知识分子”,一个说话吞吞吐吐的老监生,大不了对农民的“粗鄙”,表达一点不满。但是透过作家的眼光,我们和村子里的人生就有了艺术的距离。在药里头,你不仅看见愚昧,你同时也看见愚昧后面人的生存状态,看见人的生存状态中,不可动摇的无可奈何与悲伤。在祝福里头,你不仅看见贫穷粗鄙,你同时看见贫穷下面,“人”作为一种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我想作家也应该分成三种:坏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伟大的

4、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这是三个不同层次。文学使我们看见现实背后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在这种现实里,除了理性的深刻以外,还有直觉的对“美”的顿悟。美,也是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假想有一个湖,湖里当然有水,湖岸上有一排白杨树,这一排白杨树当然是实体的世界,你可以用手去触摸,感觉树干凹凸的质地。这就是我们平常理性的现实的世界、但事实上有另外一个世界,我们不称它为“实”,甚至注意不到它的存在。水边的白杨树,不可能没有倒影,只要白杨树长在水边就有倒影。而这个倒影,你摸不到它的树干,而且它那么虚幻无常:风吹起的时候,或者有云,下小雨,或者满湖的月光浮动,或者水

5、波如镜面,而使得白杨树的倒影永远以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深浅,不同的质感出现,它是破碎的,它是回旋的,它是若有若无的。但是你说,到底岸上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还是水里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然而在生活里,我们通常只活在一个现实里头,就是岸上的白杨树那个层面,手可以摸到、眼睛可以看到的层面,而往往忽略了水里头那个“空”的,那个随时千变万化的,那个与我们的心灵直接观照的倒影的层面。文学,只不过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存在,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摘编自龙应台我们为什么学文学、历史和哲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认为,

6、不管文学有多少种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功能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B作者认为,坏的作家只能写出人物的愚昧,好的作家不但写出这种愚昧还能让你看见。C作者认为,文学所呈现的更贴近生存本质的现实里,有理性的深刻和对“美”的顿悟。D作者认为,湖畔触摸得到的白杨的世界和水中触摸不到的倒影的世界都是现实的世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以鲁迅的两篇小说为例,论证了鲁迅作品的深刻性,从而证明鲁迅是伟大的作家。B文章在例举鲁迅作品后,又运用了假设论证来比较读者置身于小说内、外的不同的情况。C文章还运用了比喻论证,用湖畔的白杨及其在水中的倒影来比喻文学中的两个现实世界。D文章

7、的论证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很好地将较为抽象的中心论点做了形象化的论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中有两个世界“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只有小说的首要任务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B要“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读者就必须避开作者,零距离地进入小说的场景,做小说中的人物。C作品中不可动摇的无可奈何与悲伤和“人”作为一种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就属于“看不见的东西”D文学只不过提醒我们,还有一个比岸上白杨树更真实的世界存在,那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社会心态是在不同个人心理交汇、融合、相互影响

8、、交互感染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以个体心理为基础,但又与个体心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社会心态就像一个无形的能量场,影响着个人和全社会的心理和行为。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民众的个人心理普遍处于应激的忧虑和恐惧状态,相应地,社会心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于疫情防控来说,及时了解社会心态是至关重要的。疫情关注与重视程度在此次调查中,99.2%的民众都表示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其中79.1%的人表示非常关注,仅有0.8%的民众表示不太关注和完全不关注疫情。从事件发生的节点看,33.8%民众在2019年12月底,武汉卫健委首次通报27人感染病毒肺炎的病例时就开始给予关注,但那时只有9.8%的人给予了重视

9、。虽然有超过半数的人(55.3%)在2020年1月11日和这之前就开始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但是70.5%的人是在2020年1月19日之后,有了异地传染性病例和专家论断之后,才给予重视。民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风险认知调查中,超过六成的调查对象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可能(57.3%)或非常有可能(9.2%)在自己所在的社区扩散,少部分人认为疫情不太可能(32.3%)或不可能(1.2%)在自己所在的社区扩散。不过,人们认为自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概率比较低,超过七成的人认为不太可能(69.4%)或完全不可能(5.8%),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可能(23%)或非常可能(1.8%)感染新

10、型冠状病毒肺炎。民众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治愈性比较乐观。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治,七成多的调查对象都认为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大(60.4%)或非常大(14.5%),21.7%的人认为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小,仅有少数人(3.3%)认为治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性非常小。调查中,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接近六成的调查对象认为比较安全(55.0%)或非常安全(4.1%),有37.1%的人认为不太安全,3.9%的人认为非常不安全。受访者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危险性评估比较高。40.37%的 民众认为此次疫情同SARS疫情一样危险,有18.63%和17.39%的人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危险程度超过或远远超过SARS

11、疫情,只有23.61%的民众认为其危险程度低于SARS疫情下的社会情绪从民众的情绪反应来看,整体上最普遍的情绪体验是担忧,79.3%的人都有较为强烈的体验,其次是恐惧(40.1%)、愤怒(39.6%)、悲伤(38.6%)和恐慌(33.4%)。积极的情绪体验较少,只有21.6%的人感到乐观,14.2%的人感到平静。民众疫情信息获取渠道与信任程度在疫情期间,社交媒体微信(82.4%)和微博(75.8%)成为民众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主要的渠道,其次是传统的电视渠道(42.9%),然后是网站(41.1%)和新闻客户端(40.8%),周围口口相传的形式也有部分人使用(29.0%),报纸(7.9%)

12、和本地论坛(7.7%)使用的人很少。疫情发展的估计和疫情防控信心民众对于疫情未来一个月的发展势态并不乐观。43.7%的人认为会变得严重一些,30.9%的人认为会变得严重很多。只有20.0%的人认为未来一个月疫情会缓解一些,3.7%的人认为会得到较大缓解。对于抗击疫情,民众对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信心最强,分别有51%和47.6%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43.3%和46.3%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有信心。对政府部门非常有信心的比例(16.9%)低于科研及医护人员,比较有信心的比例为53.6%。对广大民众的信心程度相对低些,42.7%表示比较有信心,13.4%表示非常有信心。(摘编自国家治理: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社

13、会心态调查报告)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个人心理是社会心态的基础,但社会心态又与个体心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社会心态像能量场,影响着个人和全社会的心理和行为。B武汉卫健委首次通报27人感染病毒肺炎的病例时,就有部分人开始给予关注,但那时就对此次疫情给予重视的人并不多。C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治,七成多的调查对象认为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大,只有少数人认为治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性比较小。D从民众情绪反应来看,七成多的受访者有较为强烈的担忧,其次是悲伤、恐惧、愤怒和恐慌。积极的情绪体验较少,只有少数人感到乐观。5阅读材料是一篇“调查报告”,结合材料,下列关于“

14、调查报告”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B调查报告一般分为“介绍经验型”“揭露问题型”“社会情况型”,本文属于第二种。C调查报告是一种说明性的文体,它主要运用大量的事实材料和统计数据来说明问题。D调查报告可在报刊上发表,也可只供领导机关作为处理问题、制定政策的依据或参考。6结合材料,概括这篇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6分)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奔马徐则臣上了五斗渠的大路,杂乱的蹄印就十分清晰了。我明知道不去找蹄印也清楚红旗和栋梁一定是从这里经过的,可我还是忍不住跟着那

15、些马蹄印走。上了五斗渠的大路我就看到了他,光着上身站在路边的瓜棚前,他在盯着沙路上两匹奔驰的枣红马。他叫黄豆,他们父子俩在沙路下面不远的野地里守着一片瓜地和两个鱼塘,他们是外乡人。我是放牛时经常经过他的瓜棚才逐渐认识他的。有一天他问我,沙路。上的那些车是跑向哪里的,我们才成了说话的朋友。“我也不知道它们要到哪里去,”我说,“我从来没坐过车。”过了半天他才说:“我也没坐过。”后来我们终于说到了红旗和栋梁,说到了他们的马。红旗和栋梁是放马的,总是骑着马经过黄豆的瓜棚到乌龙河边去。马吃饱了他们就骑着马在沙路上狂奔,和那些四个轮子甚至更多轮子的车赛跑。他们在马背上意气风发的模样让我羡慕得不得了,坐在光

16、溜溜的马背上,右手抓紧马鬃,左手不停地甩着马鞭,大喊大叫,掉光了纽扣的衣服在风里扬起来,像电影里冲锋时的旗帜。“你骑过马吗?”黄豆问我。“骑过。你呢?”“没骑过。骑在马上高兴吗?”“当然高兴,过瘾,”我说。其实我只骑过两次,一次马走得很慢,另一次是小跑。“你没骑过马,你不知道骑在马上有多开心,威风得像大元帅。马跑得那个快呀,真的,人就像飞起来一样。”可是我从来没有在马背上尝到飞起来的滋味。“我也想骑马,”黄豆憋了半天才说,“你能和他们说一声吗,让我也骑一次?”我跟在红旗和栋梁屁股后头已经好多天了,他们就是不答应。黄豆总是在我差不多要经过他的小屋时就坐在路边,见到我远远地就站了起来,问我红旗他们

17、是不是已经答应了。有时候我都在想,不去乌龙河边放牛了,不忍心看到他的失望。可是我忍不住,我和他一样想得到骑马的机会,看到马蹄印我就不得不跟着走。黄豆日复一日地站在路边等着我经过,等着我答复。我从家里偷了桑葚来贿赂红旗和栋梁。红旗说:“还想骑马?”“不是我骑,是黃豆。”“黄豆?”栋梁说,“你是说看瓜的那个黄豆?”“是。他想骑马。就一次也不行吗?”栋梁说:“你跟黄豆说,我们答应了,但是要让我们在他家的瓜地里随便吃。”我把话带给了黄豆,他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整个人显得更小了。“我爸会打死我的。他每天都要把瓜数。上一遍才睡觉。”“可是他们就这么说的。”黄豆站起来走向他的小屋,走到门前转身对我说,“再过几

18、天瓜就熟了,我就告诉你。”瓜不可避免地熟了,我经常看到黄豆的父亲推着独轮车来我们街上卖西瓜。一天下午我骑着牛经过瓜地,黄豆从小屋里冲出来,激动得满脸通红,鼻尖和额头上缀满了汗珠,“你让他们快来,我爸昨晚没数瓜就睡了。快,快点!”我从牛背。上跳下来,撒腿向乌龙河跑去。我们是骑着马跑回瓜地的,我坐在栋梁的身后,紧紧地抱着他的腰。黄豆站在路边等我们,只说了一句话“摘瓜前拍一下,没熟的不要摘。”红旗和栋梁把缰绳交给我俩,跑进了瓜地。我和黄豆一人牵着一匹马。“怎么骑?”他问我,“我不知道怎么上去。”我让他学我的样子,抓住马背纵身一跳。他学不来又不敢和马过于亲密,我帮他几次他还是上不去。我也不敢到沙路上,

19、担心汽车把马给惊了。我骑在马上,黄豆牵着另一匹,我们走得都很谨慎。那个下午我们就是这样过来的,一个慢悠悠地骑着,一个牵着,在和沙路平行的八条水大堤上来来回回地走。我们走得激动又满足,丝毫不觉得厌烦,相互之间甚至连话也不说。太阳还没落尽的时候火烧云就出来了。在西半天变幻出各种图案,一会儿是羊群,海浪,飞马,一会儿是房屋,庄稼和狗,一会儿是两个奔跑而来的人,一边跑一边喊着我和黄豆的名字,是红旗和栋梁不是在天上跑。而是在地上跑。黄豆像火烧了一样突然扔掉缰绳,站成了一根树桩。出事了,我们都没想到他父亲回来得这么早我牵着牛离开瓜地时就听到他的叫声,他开始挨打了。红旗和栋梁有点不好意思,让我告诉黄豆,以后

20、他想骑就骑,一个瓜也不要。上了五斗渠的大路我就看到了黄豆,短裤上的血迹已经变得黑红,前胸和后背也有青紫的淤血。“红旗说了,你只要想骑,什么时候都可以。”我说。“我不骑。”“怕你爸打你?”“不是,”他说,“我不会骑。”(选自中篇小说选刊,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写了“上了五斗渠的大路”这句话,不仅首尾照应结构完整,而且构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B第一段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对地上蹄印的执着,含蓄地表达了“我和他一样想得到骑马的机会”的愿望。C“我”和黄豆关于沙路上那些车去哪里的对话,看似漫不经心,其实表达了少年对外部世界探索的

21、强烈渴望。D“摘瓜前拍一下,没熟的不要摘。”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对塑造黄豆这个人物形象却很重要,使人物更加丰满。8简要赏析小说中划线部分文字(6分)_9有人说这篇小说是“表现孩子心灵世界的纯粹”,也有人认为是“关于成长的故事”,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_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郑居中,字达夫,开封人。登进士第,至中书舍人。蔡京以星文变免,赵挺之相,与刘逵谋尽改京所为政。未几,徽宗颇悔更张之暴,外莫有知者。居中往来绅所,知之,即入见言:“陛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帝大悟。居中

22、退语礼部侍郎刘正夫,正夫继请对,语同。帝意乃复向京。京再得政,两人之助为多。居中厚责报,京为言枢密本兵之地,与三省殊,无嫌于用亲。经臣方恃权,力抗前说,京言不效。居中疑不已援,始怨之,乃与张康国比而间京。都水使者赵霖得龟两首于黄河,献以为瑞。京曰:“此齐小白所谓象罔,见之而霸者也。”居中曰:“首岂宜有二?人皆骇异,而京独主之,殆不可测。”帝命弃龟金明池,谓“居中爱我”,遂申前命,进知院事。四年,京又罢。居中自许必得相,而帝觉之,不用。政和中,再知枢密院,官累特进。时京总治三省,益变乱法度。居中每为帝言,帝亦恶京专,寻拜居中少保、太宰,使伺察之。居中存纪纲,守格令,抑侥幸,振淹滞,士论翕然望治。

23、丁母忧,旋诏起复。逾年,加少傅,得请终丧。服除,以威武军节度使使佑神观。还领枢密院,加少师。连封崇、宿、燕三国公。朝廷遣使与金约夹攻契丹,复燕云,蔡京、童贯主之。居中力陈不可,谓京曰:“公为大臣。国之元老,不能守两国盟约,辄造事端,诚非妙算。”京曰:“上厌岁币五十万,故尔。”居中曰:“公独不思汉世和戎用兵之费乎?使百万生灵肝脑涂地、公实为之。”由是议稍寝。其后金人数攻,契丹日蹙,王黼、童贯复议举兵,居中又言:“不宜幸灾而动,待其自毙可也。”不听。燕山平,进位太保,自陈无功,不拜。入朝,暴遇疾归舍,数日卒, 年六十五。赠太师、华原郡王,谥文正。(宋史卷三百五十一,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

24、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陛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B陛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C陛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D陛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宗,是庙号,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不一定每个皇帝都有庙号。B丁母忧,指遭遇母亲的丧事。在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

25、服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C枢密院,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院的长官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D岁币,旧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也指地方每年向国家缴纳的钱物。文中的意思是宋朝每年给金国五十万岁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蔡京被罢相后,徽宗非常后悔,郑居中得知此事,求见徽宗。后来蔡京再次得以执政,郑居中和礼部侍郎刘正夫出力居多。B都水使者赵霖在黄河得到两只乌龟,献给蔡京作为祥瑞。蔡京说这是齐国小白说的象罔,见到的人就可以称霸。C政和年间,蔡京越发胡乱改变法度,郑居中常常为此向皇帝进言。

26、皇帝也讨厌蔡京专断,任命郑居中担任少保、太宰,探察蔡京。D朝廷派遣使者与金国相约夹攻契丹,恢复燕云领土。郑居中认为不遵守宋金两国盟约,制造事端,实在算不上神奇的计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首岂宜有二?人皆骇异,而京独主之,殆不可测。_(2)居中存纪纲,守格令,抑侥幸,振淹滞,士论翕然望治。_(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其二王庭珪大厦元非一木支,欲将独力拄倾危。痴儿不了公家事,男子要为天下奇。当日奸谀皆胆落,平生忠义只心知。端能饱吃新州饭,在处江山足护持。【注】胡邦衡:胡铨,字邦衡,因。上封事请斩欺君误国、主张向金投

27、降的奸臣秦桧,遭贬。痴儿:指主张向金议和的秦桧。黄山谷跋子瞻和陶诗说:“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写国势险危,大厦将倾,非一木所支,明知如此,但还是要尽自己的力量来支撑危局,“拄”和上句“支”字呼应。B第三句讥刺秦桧,大厦将倾,正是这“痴儿”造成;第四句“男子要为天下奇”和第二句相连,所谓奇,就是指“欲将独力拄倾危”说的。C第五句写上书的威力:让朝中奸诈谄媚的人都吓掉了胆;第六句,“只心知”意指没有任何人能了解胡邦衡的忠义,同时也批评朝廷无人敢说话。D这首诗着重写胡邦衡的内心世界,以鞭挞欺君误国、卖国投降的秦桧反衬胡邦衡的一身正气,诗

28、人在尾联巧妙地化用黄山谷的成句。15“端能饱吃新州饭,在处江山足护持”被人认为是经典之笔,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赏析。(6分)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赤壁赋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的句子是:_,_。(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3)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第卷 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蚂蚁上市,这场声势浩大的造富运动,在只差临门一脚的时刻_,谁也不知道接下来等待蚂蚁的会是什么。蚂蚁是什么?(

29、 )。但蚂蚁却_对外强调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这是蚂蚁的身份焦虑。而且不论给金融借贷业务披上互联网和科技的外衣,都扭转不了其靠放贷收取高额利息的本质。从历史上看,放贷从来不是一个光彩的行业,甚至在某些国家被视为一种罪恶,但这都不_那些已经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资本家们争相涌入这个行业,原因没有别的,就是高利润的驱使。过去几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P2P公司,无外乎都是为了赚取高额利润。由此导致的一系列问题让社会承受了无可承受之重。放贷就是放贷,从来与所谓的使命无关,也没有高尚和卑鄙之分。当一只蚂蚁梦想成为一只高尚、受人尊重的蚂蚁,也只不过是_的幻想罢了。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

30、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风行草偃 刻意 阻碍 自欺欺人B偃旗息鼓 故意 妨碍 掩人耳目C风行草偃 故意 阻碍 掩人耳目D偃旗息鼓 刻意 妨碍 自欺欺人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它本质上与传统金融机构做的事没有区别,无论从其业务模式还是利润构成来看。它就是一家金融公司。B它都是一家金融公司,无论从其业务模式还是利润构成来看,它本质上与传统金融机构做的事没有区别。C无论从其业务模式还是利润构成来看,它都是一家金融公司,本质上与传统金融机构做的事没有区别。D无论从其业务模式还是利润构成来看,它本质上与传统金融机构做的事没有区别,都是一家金融公司。19文中画横

31、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而且不论给金融借贷业务披上互联网或是科技的外衣,都扭转不了其靠放贷收取高额利息的本质。B但不论给金融借贷业务披上互联网和科技的外衣,都扭转不了其靠放贷收取高额利息的本质。C但不论给金融借贷业务披上互联网或是科技的外衣,都改变不了其靠放贷收取高额利息的本质。D即使给金融借贷业务披上互联网或是科技的外衣,都改变不了其靠放贷收取高额利息的本质。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从目前的客观事实来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性特别强,_治愈率比较高,将来,医生熟悉了这一新疾

32、病的时候,相信治愈率就会达到更高。疾病与天象有关,所以也会自然性地消失,人类也会慢慢具有产生相应免疫力的能力。_,也可让人体因过 多注射各种疫苗而破坏了人体(生物)机制,若不加以注意,是非常危险的。鉴于这些因素,_,哪些人应该接种疫苗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21请给下面这段新闻报道写一则标题,不超过35字。(5分)新华社长沙11月3日电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11月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日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的具体情况。在发布会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又提出了自己短期内的两个高产“小目标”。“双季亩产1500公斤的目标已经实现了,我接下来的目标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袁隆平说,

33、长期目标就是继续追求自己的“禾下乘凉梦”,而短期目标一个是争取早日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2000公斤,一个是希望将目前实施的“三一工程”升级为“两一工程”。袁隆平希望能够将“三分地养活一个人”变成“两分地养活一个人”。_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备考复习,面对庞大的试题训练,我们总希望拥有详解的答案。我们对答案的运用也各有不同:有的照抄答案,以求尽快交差;有的边做试题边看答案,以期所答皆对;有的做完试题后再对答案,以便找出自己的差距。然而岁月悠悠,人生漫漫,并非事事都有答案,即使有答案,也未必是“标准”和“详解”。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以“人生的答案”为题

34、,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写一篇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_凉山州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B (“坏的作家只能写出人物的愚昧”与文意不符,原文是“坏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2A (“文章以鲁迅的两篇小说为例”是为了论证文学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这一中心论点。)3C (A,缩小范围,原文说的是广义的文学,小说只是其中的一种。B,“读者就必须避开作者”误,原文是“透过作家的眼光,我们和村子里的人生就有了艺术的距离”。D,将原文绝对化,原文是“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存在”。)4D 【顺序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其次是恐惧(40.1%)、愤

35、怒(39.6%)、悲伤(38.6%)和恐慌(33.4%)”。】5B (根据该文题目及正文第一段可以推知本文属“社会情况型”。)6(1)多数民众较早开始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但重视时间较晚,重视程度不足。(2)对疫情风险的认知比较客观、理性,疫情之下人们整体的安全感并未出现大幅下降。(3)普遍存在担忧情绪,较高比例的人存在恐惧、愤怒、悲伤和恐慌情绪。(4)社交媒体成为疫情信息主要传播渠道。(5)对抗击疫情的信心很高,信心主要来自于医护人员、医学科研人员和政府部门。(任意答出5点中的3点,一点2分,共6分,语意相近即可。)7A (“上了五斗渠的大路”并不是这篇小说的线索。)8(1)写西天傍晚的

36、火烧云“变幻出各种图案”,烘托出实现愿望后人物内心的激动和满足。(2)运用排比写出火烧云的美丽和变幻莫测,将人物内心的激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又运用比喻,将黄豆预感到大祸临头的神情描绘得真实生动,使情节前后形成对比,渲染出紧张的气氛。(3)“一会儿是两个奔跑而来的人”由虚到实,从天上梦幻般的美丽到地上火烧般的现实,过渡得十分巧妙自然。将人物内心的落差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1点2分,语意相近即可。)9(1)表现孩子心灵世界的纯粹和关于成长的故事,二者并不冲突,在小说中都有表现。(2)心灵的纯粹表现在孩子的愿望总是那样简单,仅仅就是骑骑马吃几个西瓜。(3)成长则体现在他们关心沙路。上的汽车要开往哪里

37、,对远方充满好奇与探索。他们渴望在马上驰骋,享受摆脱现实羁绊的自由。但结果却是他们不得不接受挨打或内疚的惩罚。如何在梦想和现实之间寻找到最佳的纽带,这正是每一个人成长的主题。(4)骑马的梦想一旦实现,竟然不过是“走得都很谨慎”“一个慢悠悠地骑着,一个牵着,在和沙路平行的八条水大堤上来来回回地走”,是梦想欺骗了我们,还是我们给梦想附着了太多的东西?梦想也是作品的一个主题。(5)一句“我不会骑。”说明即使追求快乐,也需要在成长中去习得获取快乐的能力。(任意答出三点语意相近即可,1点2分。若归纳出其他主题,只要持之有据,言之成理,亦照此评分。)10C (原文:陛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居养、

38、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11B (“任官者必须离职”错,遇到特殊情况任官者可以不离职。)12B (“两只乌龟”错,应是“一只两头龟”;“献给蔡京作为祥瑞”错,应是“献给皇上作为祥瑞”。)13(1)头怎么能有两个?人们都感到惊讶,而蔡京却独自张扬这件事,真是危不可测啊。(“骇异”“主”“殆”各一分,大意两分。)(2)郑居中确立治理的方针政策,严守法令,阻抑侥幸小人的进用,援引有才德而久沦下位的人,士大夫一致认为大治有望。(“格令”“淹”“翕然”各一分,大意两分。)14C (“只心知意指没有任何人能了解胡邦衡的忠义”错,应是“只心知赞扬胡邦衡的忠义”。)15“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

39、诗”赞美苏子瞻不以谪迁为意、磊落坦荡的心怀“端能饱吃新州饭,在处江山足护持”的意思是只要能心怀坦荡,像苏轼那样不以迁谪为意,那么不管到哪儿,江山神衹都能保护你平安。使用了用典手法,让这两句诗暗含胡邦衡有着和苏子瞻一样的不幸命运,同时也安慰和勉励胡邦衡。(一点2分,三点满分。)16(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17D (风行草偃: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能感化人。偃旗息鼓:放倒军旗,停敲战鼓。原指不暴露目标,秘密行军。也指停止战斗。比喻停止或活动或停止做某事。刻意:用上全部心思,用尽心思,多褒义;故意:存心,有意识地,明知不应或不必这样做而这样做,多贬义。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该词侧重在扰乱、打搅;阻碍:作动词时,指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作名词时,指起阻碍作用的事物,该词侧重在形成很大的障碍,语意比“妨碍”重;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掩人耳目:遮掩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骗人。)18C (A“无论”与“就”关联词搭配不当;B“它都是一家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