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3000名教师考试模拟试题_第1页
甘肃省3000名教师考试模拟试题_第2页
甘肃省3000名教师考试模拟试题_第3页
甘肃省3000名教师考试模拟试题_第4页
甘肃省3000名教师考试模拟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族屡屡迁徙,最后一次迁徙后,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这次迁徙的组织这是 A商汤             B.武丁       C.盘庚             D.商纣 2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

2、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3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3、60;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4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4、        D.法家思想5.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         C.迁都咸阳        D.按军功授爵6“贤者举而上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5、”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7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6、0;   B.正统的孔孟学说C.柔和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家             D.儒家学说与权术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导“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政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9隋王朝短

7、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其中由隋朝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       B.府兵制、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科举制、均田制10下列各项内容和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有关的是汇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的风格 书法代表作有兰亭序和黄庭经等 ?他博采众长,世称“书圣” 其子王献之书法造诣也极高,父子合称“二王”A       B. 

8、60;     C      D.11下列事实不属于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影响而进行的是A北魏孝文帝改革              B.契丹族创制自己的文字C.西夏推行科举制选拔官吏       D.南诏实行复种制1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探究性学习,需重点查阅A考工记  B.

9、神农本草经  C.齐民要术 D.梦溪笔谈13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利,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青苗法 募役法 免役收庸法 方田均税法A      B.       C.       D. 1411271368年,少数民族两次入主中原。对这两次过程相同点的认识是A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    B.结束分裂

10、局面,实现国家统一C实行行省制度            D.接受汉族文化,推动自身进步15下列职官或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财政的是A西汉刺史      B.唐朝户部     C.北宋三司使   D.明朝成宣布政使司16下列关于汉代官吏的分析,正确的有察举制是选用官吏的主要途径 地方官要回避本籍 官吏有任职时间规定 罪犯子孙不得为官A   &#

11、160;      B.       C.      D.17,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12、     D.重商轻农18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西周实行分封制 西汉设置刺使 唐朝实行三省制 宋朝实行参知政事A         B.      C.     D.19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      B.逐

13、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20中国古代历史上屡次出现的南北分裂或对峙,最终多以北方政权统一南方政权为结局。以下哪次统一却改变了这一“定势”A隋朝统一       B.北宋统一      C.明朝统一       D.清朝统一21.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

14、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2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点,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周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23达赖和班禅是西藏的宗教领袖,从乾隆年间起,其继承人由A金瓶掣签确定    B.宗

15、教上层人士推举  C中央政府直接任命  D.达赖、班禅互相指定24据明史外国传载:“崇祯时,历法益疏舛,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令其徒罗雅谷、汤若望等,以彼国新法相参校,开局篡修。”文中的“其”是指曾与徐光启长期合作的      A白晋      B.利玛窦    C.南怀人   D.巴多明25加强对管理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御史大夫 通

16、判 御史台 军机处     A      B.    C.    D.26出身“布衣”,重视经济立法并严惩贪污贿赂的古代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玄宗    C.明太祖  D.乾隆帝27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

17、需要    A官僚     B.市民     C.皇族     D.农民28被称为“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马克思语)和“水手之友”的发明是中国四大发明中的A印刷术和造纸术    B.造纸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印刷术   D.火药和指南针29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族A.由粟末发展而来       

18、0;              B.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了八旗制度C.建州等部明初归奴儿干都司管辖        D.在奴尔哈赤时将族名改为满洲3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酿酒               

19、 B.唐朝前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C.明代引进原产于美洲的高产农作物          D.清政府鼓励扩大手工业生产规模参考答案: 1-5:C D A A D              6-10:A C D C D        11-15:D D D

20、 D D   16-20:C A D A C            21-25:C D A B A         26-30:C B D C C                  

21、0;        第卷二、非选择题  31(10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阁(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 :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1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祝瑞开中国婚姻

22、家庭史     材料三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醒世恒言     材料四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叫她嫁人,留着她做什么?” 金瓶梅          请回答:(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2分)(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

23、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分)(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4分)参考答案:(1)材料一和材料二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保守性;材料三和材料四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2分)               (2)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4分)  

24、60;            (3)本问总分4分,考生可从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对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如:A.小说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必须慎重。(或小说是现实的反应,可以作为史料使用。)              B

25、.材料三、四的现象是个案,而且出现在明中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      32(30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股之取士皆本于学徒,鼓道德一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才皆足以有为于世。自先王之泽竭,教养之法无所本,士虽有美材而无学校师友以成就之,此议者之所患也。今欲追复古制以革其弊以俟(等待)朝廷兴建学校。       王安石临川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