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放射损伤_第1页
临床放射损伤_第2页
临床放射损伤_第3页
临床放射损伤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剂量照射:把一次或分次受到0.1Gy以下的射线和X射线或中子流的外照射;或经常受到低剂量率的慢性外照射。过量照射:应急或事故情况下,所受剂量超过年有效剂量限值的照射。慢性放射病(CRS)是指机体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受到超剂量限值的电离辐射作用,引起造血系统损伤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放射核素内污染:由于某种原因,由外界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超过自然存在的量时,即称为放射核素内污染。内照射:由进入体内过量的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对人体所产生的照射。内照射放射病:由内照射引起的全身性损伤,既有电离辐射所致的全身性表现,也有该放射性核素靶器官的损害,称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损伤的特点:1)病程分

2、期不明显;2)损伤部位的选择性(亲骨性放射性核素:Ca,Sr,Ba,Ra,Y,Pu等亲网状内皮系统的核素:Ac,Th,Am,La,Ce等亲肾性分布核素:U,Ru亲甲状腺的放射性碘);3)进入和排出途径的局部损伤。从哪些途径减少放射性核素的吸收?(一)减少放射性核素从呼吸道的吸收:棉签拭去鼻孔的污染物,剪鼻毛,水洗。(二)减少放射性核素从胃肠道的吸收:漱口,催吐,洗胃,服用阻吸收剂。(三)减少健康体表放射性核素的吸收:水清洗、专用去污剂清洗。(四)减少创伤体表放射性核素的吸收:清水洗伤口、测定污染水平、清创。(五)其他。常用阻吸收和促排放射性核素的药物举例:1)催吐:盐酸阿朴吗啡、吐根;2)祛痰

3、:氯化铵、氯化钠;3)阻吸收:碘化钾、芦戈氏液、普鲁士蓝、活性炭、磷酸铝凝胶、硫酸钡、褐藻酸钠;4)腹泻:硫酸镁;5)促排:乳酸锶、氯化铵、双氢克尿噻、喹氨酸、CaDTPA钠盐、ZnDTPA钠盐。内照射放射病的诊断标准:(一)有过量放射性核素内污染史。(二)临床表现。放射性皮肤疾病:电离辐射对皮肤直接作用所引起的疾病。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亦称急性放射性皮炎,一次或多次大剂量电离辐射局部照射所引起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亚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在多次照射的间隔期内,由于皮肤损伤的修复,这类损伤与较大剂量一次照射比较病变轻而浅,称之为亚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长期受到超当量剂量限值照射所

4、发生的皮肤损伤。放射性皮肤疾病的影响因素:(一)射线的种类与能量:能量较低、电离密度较高、穿透力较弱的软射线易被皮肤浅层组织吸收;反之则易达到深层组织。(二)剂量:同一种射线能量相等情况下,随随剂量加大损伤加重。皮肤损伤分4度:1度脱毛;2度红斑;3度水泡;4度溃疡坏死。(三)剂量率与时间间隔:剂量率愈高,照射的时间间隔愈短,皮肤的损伤愈重。(四)受照面积:用相同的剂量照射皮肤,受照面积大,因射线的散射作用,皮肤损伤重,恢复也慢。而受照面积小,周围健康组织多,越容易从周围正常组织修补,恢复也就越快。(五)生物因素:1)性别,年龄,皮肤颜色:女>男,儿童>成人,老人反映迟钝;2)皮肤

5、结构和解剖部位:皮脂腺最敏感;3)机体生理、病理状态:妊娠期和月经期敏感性最高。(六)理化因素:热、光、紫外线能提高敏感性;压迫、寒冷使皮肤对辐射的抵抗力降低。 (七)影响落下灰损伤皮肤的因素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特征分度度脱毛度红斑(干性皮炎)度水泡(湿性皮炎)度溃疡,坏死参考阈值/Gy35(30)10(2040)20(40120)初期照后34d初期红斑、瘙痒、灼痛2d明显红斑,麻木、,肿胀,疼痛1d内红肿显著,剧痛,麻木假愈期/周2312<1或无基本反应期皮疹、脱毛,轻度灼热或瘙痒持续23周红色斑,干燥烧灼样痛,持续24周水肿,形成水泡,持续12个月溃疡,常合并感染,剧痛,全身中毒

6、症状,持续半年以上恢复期脱屑,轻度色素沉着,2个月后毛发再生红斑区干性脱皮,色素沉着新生上皮薄,弹性差,干燥脱屑,留有疤痕大溃疡长期不愈,形成瘢痕,易破溃,遗留功能障碍处理原则不需治疗局部保守治疗局部保守治疗,大泡可减压,对症治疗局部保守治疗无效时,早期手术植皮射线皮肤损伤的临床特点:1) 发生在身体暴露部位,手是发生发生射线损伤的常见部位。2) 由于粒子不等及距离不同、污染程度不等,身体各部位受照剂量不均。3) 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核素内污染,但全身症状不明显。放射性皮肤癌:是指明确由电离辐射所致的皮肤癌肿。(一)发病机制:两种学说:电离辐射直接致癌学说;慢性刺激学说。(二)病理改变:病理类型有

7、鳞状上皮细胞癌(四肢、躯干)和基底细胞癌(面部)。(三)潜伏期:潜伏期:从受照开始至发生皮肤癌的时间,平均2025年。 发展期:从出现慢性放射性皮炎到癌变的时间,平均为10年左右。(四)临床特征:放射性皮肤癌,瘤细胞分化程度高,恶性程度较低;又因局部组织严重纤维化,血管淋巴管闭塞,癌细胞向周围浸润和转移缓慢。放射性皮肤病手术治疗:对局部严重放射性损伤,多主张修复与重建外科的原则进行治疗。采用局部扩大切除及组织移植修复的方法是治疗局部严重放射性损伤的重要手段。 手术适应症:1)各部位的急慢性溃疡坏死超过3cm以上者;2)功能部位(手足关节)的急慢性水泡性皮炎,早期手术可以防止关节畸形,保护和促进

8、功能恢复;3)大面积水泡性皮炎伴有全身放射病、内脏损伤或全身中毒反应明显时,早期切除坏死组织、封闭创面,有利于减轻复合伤,减少并发症发生;4)有恶性病变者。 手术时机:1)急性皮肤放射损伤,水泡和坏死溃疡反应期达高峰后,一般在受照后1个月左右施行手术较好;2)对于大面积皮肤或四肢严重放射性损伤,可在放射病极期之前封闭创面或截肢处理;3)慢性放射性溃疡,只要全身情况良好,局部无感染者或感染控制后可即时手术。放射性脑病:头部受到电离辐射作用后,引起脑神经水肿、退行性变性等损害。放射性脊髓炎(病):照射后引起脊髓神经水肿、退行性变性等损害称。放射性口腔疾病:放射治疗口腔和头颈部肿瘤,尤以鼻咽、扁桃体

9、、上颌、颊部、舍及口底部癌症,经常合并放射性口腔疾病,主要包括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放射性涎腺炎、放射性龋齿和放射性骨坏死。放射性肺炎:电离辐射照射肺脏后引起间质改变为主要病变及肺泡水肿,肺泡上皮脱落、巨噬细胞浸润;照后晚期可出现进行性肺纤维化病变,称为放射性肺癌。放射性肠炎:电离辐射照射肠道后引起肠上皮破坏及功能失调;照后晚期呈现粘膜溃疡、间质纤维增生等病变。放射性膀胱疾病:照后引起膀胱水肿、出血和溃疡,晚期导致膀胱萎缩、纤维化、瘘管和梗阻等病变。放射性肾炎:肾脏受照射后,出现肾小管上皮变性和缺失及肾小球、小动脉内皮增生、纤维化病变。发射线甲状腺疾病:是指电离辐射以内或外照射方式作用于甲状腺或机

10、体其他组织所引起的原发或继发性甲状腺功能或器质性改变。放射性骨损伤:指人体某一部位受到一定剂量照射后造成骨组织一系列代谢和临床病理变化。放射性复合伤: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机体造成的损伤称复合伤。而含有放射损伤的复合伤又称放射性复合伤。放射性复合伤的病情特点及病理基础:(一)烧伤、冲击伤加重放射损伤:1)死亡率高;2)早期休克发生多;3)造血组织破坏加重;4)多重因素诱发感染。(二)放射损伤延缓烧伤和创伤的愈合:1)局部炎症反应明显减轻;2)细胞增殖受抑;3)细胞因子表达减少;4)细胞外基质反应减弱;5)局部感染、出血和水肿。病因概率(PC)表示个人所患的癌症起因于既往所受一定照射的可能性,是一定剂量照射后癌症概率增加额与癌症总概率之比。电离辐射远后效应:指一次中等以上X、射线或中子照射,或长期小剂量累积作用,或放射性核素一次大量或多次小量进入人体内所致内照射损伤,在受照数月以后(数年或数十年)出现的病理变化,或急性放射损伤未恢复而迁延成经久不遇的病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