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的建设与区划_第1页
苗圃的建设与区划_第2页
苗圃的建设与区划_第3页
苗圃的建设与区划_第4页
苗圃的建设与区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苗 圃 的 建 设 与 区 划一、苗圃地的建立苗圃地的选择条件 1、地形、地势及坡向 地势较高、开阔平坦、坡度以13度为宜。 注意:地势低洼、风口、寒流汇集、昼夜温差大等地,易产生冻害、风害、日灼等灾害,不宜选择苗圃地。在山地建立苗圃时,必须选择国家和地方法规政策允许的宜耕坡地,修筑水平梯田(白音胡硕林场)。 坡向对育苗的影响:东南坡最好,南坡光照强,土壤干燥,幼苗易枯萎。2、土壤条件 土层深厚,土壤孔隙状况良好的壤质土(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 特点:土壤结构良好,质地疏松,透水性和通气性较好,降雨时地表径流少,灌溉时渗水均匀,有利于种子发芽出土和幼苗的根系发育,同时又便于土壤耕作、除草松

2、土和起苗作业。 过沙:保水肥差,灼伤幼苗,土球易松散。 过粘:透气水差,易板结、龟裂。 土层厚度宜在50cm以上,含盐量应低于0.2%,有机质不低于2.5%。3、水源及地下水源 天然水源:靠近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等水源附近。 地下水源:水源是否充足,地下水位的深浅(增加投资),含盐量的高低。 水质:淡水,含盐量不超过1/1000,最多不超过 1.5/1000。 地下水位过高:通透性差,根系生长不良,盐渍化(主根徒长,侧须根少)。 地下水位过低:增加灌溉次数、灌水量,成本增加。 地下水位:适宜的地下水位应为2m左右。 沙质土:11.5m 沙壤土与中壤土:2.5m左右 重壤土:2.54.5m4、

3、病虫害 选择苗圃地时要对土壤病虫害进行调查,虫害如蛴螬、蝼蛄、地老虎等。病害如立枯病、根癌病等病菌的感染。 例如:种植茄科、十字花科的蔬菜之后,再种植针叶树,易得立枯病、猝倒病。二、苗圃地的区划 1、生产用地的区划 生产区包括:播种繁殖区、营养繁殖区(或无性繁殖区既扦插区)、苗木移植区、大苗培育区、果树苗区(明年各场要育果苗)、采种母树区(母树林)、引种驯化区(试验区)、设施育苗区等。还可将过大的生产区划分为若干作业区,形状以长方形为宜,长度视苗圃大小、地形和机械化程度而定。大型机械化苗圃长度以400-500米为宜,使用马拉农具或小型农具(微耕机等)的中型苗圃长度以200-300米为宜,使用手

4、工工具和马拉农具为主的小型苗圃长度以50-100米为宜。宽度为长度的一半。方向以长边南北向为宜,地势起伏,长边与等高线平行(减少水分流失)。地形不规则,可划分大小不同的作业区,同作业区要尽可能呈规整形状。1)播种繁殖区 技术要求较高,管理精细,投入人力较多,幼苗环境条件反应敏感,选择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最好的区域。 播种繁殖区应靠近管理区,地势应较高而平坦,坡度小于2;接近水源,灌溉方便;土质优良,深厚肥沃;背风向阳,便于防霜冻。 坡地选择自然条件最好的坡向。2)营养繁殖区 为培育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等营养繁殖苗而设置的生产区。 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精细管理,要求选择较好地段。 硬枝扦插:要求土

5、层深厚,土质疏松而湿润(低洼处可减少灌水次数) 嫩枝扦插:需要插床、遮阴棚等,设置在设施育苗区。 嫁接苗:先培育砧木播种苗,应选择与播种繁殖区相当的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段。3)苗木移植区 培育规格和苗木生长速度不同,每隔23年再移植几次,逐渐扩大株行距,增加营养面积。 要求面积较大,地块整齐,土壤条件中等。 喜湿润土壤的苗木,设在低湿的地段。 不耐水渍的苗木设在较高、干燥而土壤深厚的地段(高床培育) 裸根移植的苗木,可以选择土质疏松的地段栽植,带土球移植的苗木,不能移植在沙性土壤的地段。4)大苗培育区 株行距大,占地面积大,培育的苗木大,规格高,根系发达,可直接用于园林绿化。 大苗的抗逆性较强,对

6、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以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低的整齐地块为宜。为便于苗木出圃,位置应选在便于运输的地段。 在大苗培育区的苗木,出圃前一般不再进行移植(可进行断根)。 5)果树苗区:一般可设在地势平坦,土壤疏松,肥力条件中等的地方。 6)采种母树区:是培育供营养繁殖用采集种条(或接穗)而设置的地区,不需要很大的面积和整齐的地块,利用零散地块,如防护林带和沟、渠、路的旁边等处栽植(土壤条件要好)。 7)引种驯化去(试验区):根据引入树种对生态条件的要求,选择有一定小气候条件的地块进行适应性驯化栽培(土壤条件好,靠近管理区)。 8)设施育苗区:利用温室、荫棚等设施进行育苗而设置的生产区。应设在管理区附

7、近,主要要求用水、用电方便。2、辅助用地的区划 包括道路、沟渠、房屋、场地和防护林。 原则:从实际出发,既满足苗木生产和经营管理上需要,又少占土地。 一)道路网的设定 包括主道、副道、周界圃道。 原则:便于生产和运输,少占土地。 主道:纵贯圃地中央的主要运输道路,大型苗圃6-8米,中小型苗圃2-4米。 副道:辅助主道的作用,一般在主道两侧与主道垂直或沿作业区的长边设置,宽度为1-2米。 周界圃道:环绕圃地周围的道路。共作业机具、车辆回转和通行用。一般在大型机械化苗圃中设置,宽4-6米。二)排灌系统的设置 1、灌溉系统:保证供给育苗地的灌溉用水,包括水源、提水设备、引水设施。 引水设施分渠道引水

8、和管道引水两种。 渠道引水是一种传统的引水形式。有土渠和防渗渠两种。 土渠:修筑简便,投资少,但流速较慢,蒸发量和渗透量较大,占用土地多,需要经常注意管护和维修。 防渗渠:一般用石砌槽或水泥槽作水渠,水流速度快,用水节约而且比较耐用。管道引水是将水源通过埋入地下的管道引入苗圃作业区进行灌溉的形式。管道材质:金属管或塑料管。优点:不占用土地,便于田间机械作业;节约用水,灌溉效果好;节省劳力,工作效率高;还能够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保持土壤原有的疏松状态。管道引水灌溉技术:喷灌,滴灌,渗灌。喷灌:是通过地上架设喷灌喷头将水射到空中,形成水滴降落地面的灌溉技术。滴灌:是通过铺设于地面的滴灌管道系统把水输送到苗木根系生长范围的地面,从滴灌滴头将水滴或细小水流缓慢均匀地施于地面,渗入植物根际的灌溉技术。渗灌:通过埋设在地下的渗灌管道系统,将水输送到苗木根系分布层,以渗漏方式向植物根部供水的灌溉技术。这三种节水灌溉技术的节水效率相比较,以渗灌和滴灌优于喷灌。喷灌在喷洒过程中水分损失较大,尤其在空气干燥和有风的情况下更为严重。但由于苗木培育过程中经常需要移植,不适宜采用渗灌和滴灌。我场一些苗圃将渗灌管埋设于垄头,避免了由于起苗而与管道发生接触。2、排水系统:排水沟的设置与道路平行,大小与当地降雨量有关。 三)防护林、绿篱和行道树 1、防护林:选择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