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冰川及冰川作用_第1页
第八章 冰川及冰川作用_第2页
第八章 冰川及冰川作用_第3页
第八章 冰川及冰川作用_第4页
第八章 冰川及冰川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冰川及冰川作用冰川是在重力和压力的影响下由雪源地向外冰川是在重力和压力的影响下由雪源地向外缓慢移动着的冰体。缓慢移动着的冰体。第一节冰川的形成和类型一、冰川的形成一、冰川的形成冰川冰的形成冰川冰的形成雪线雪线-常年积雪区的下界常年积雪区的下界雪线以上:积累量大于消融量,称雪线以上:积累量大于消融量,称冰雪积累区冰雪积累区雪线以下:积累量小于消融量;称雪线以下:积累量小于消融量;称冰雪消融区冰雪消融区雪花雪花 粒雪粒雪 粒状冰粒状冰 冰川冰冰川冰冰川的运动冰川的运动 重力和压力重力和压力冰体在压力下呈塑性;冰体在压力下呈塑性;高山区冰川主要靠重力,往下流;高山区冰川主要靠重力,往下流;两极

2、冰川主要靠压力,往外流。两极冰川主要靠压力,往外流。高山区冰川的流动示意图极地冰川流动示意图二、 冰川的类型冰川按形态、规模、所处地形划分:冰川按形态、规模、所处地形划分:1.1.大陆冰川大陆冰川:面状分布、冰层厚、流向大海:面状分布、冰层厚、流向大海;格陵兰冰盖:万平方公里,格陵兰冰盖:万平方公里,最最厚厚m m;南南极冰盖:万平方公里极冰盖:万平方公里,最最厚厚m m。南极考察站2.2.山岳冰川:阿尔卑斯式冰川山岳冰川:阿尔卑斯式冰川(1)(1)冰斗冰川冰斗冰川(2)(2)悬冰川悬冰川(2)(2)山谷冰川(单、复式)山谷冰川(单、复式) 冰斗冰川冰斗冰川悬冰川悬冰川玉龙雪山-悬冰川山谷冰川

3、(复式)山谷冰川(复式)3.3.平顶冰川(高原冰川)平顶冰川(高原冰川)4. 4. 山麓冰川山麓冰川三、冰川的分布三、冰川的分布占大陆面积的,从赤道到两极地区都有,占大陆面积的,从赤道到两极地区都有,但主要在南极和北半球高纬度和高山地区。但主要在南极和北半球高纬度和高山地区。冰川分布受雪线的严格控制,而雪线的高度受冰川分布受雪线的严格控制,而雪线的高度受气温、降水量、地形的控制。气温、降水量、地形的控制。第二节冰川的作用与冰川地貌一、冰川作用一、冰川作用1.1.冰川的剥蚀作用冰川的剥蚀作用刨蚀刨蚀挖掘作用:压力及冰劈作用挖掘作用:压力及冰劈作用磨蚀作用:岩屑与底床的锉磨磨蚀作用:岩屑与底床的锉

4、磨冰川的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冰川的搬运作用特点:冰川的搬运作用特点:搬运物均为碎屑物;搬运物均为碎屑物;固着状态,受改造少;固着状态,受改造少;搬运能力强,粗细不分;搬运能力强,粗细不分;搬运物冰碛物搬运物冰碛物表碛、内碛、底碛、侧碛、中碛、终碛;融化后表碛、内碛、底碛、侧碛、中碛、终碛;融化后称基碛称基碛。侧碛、中侧碛、中碛、底碛碛、底碛侧碛、侧碛的汇合侧碛、侧碛的汇合-中碛中碛终碛堤终碛堤冰川漂砾冰川漂砾二、冰川地貌二、冰川地貌. .冰蚀地貌冰蚀地貌冰斗冰斗,古冰斗,古冰斗鳍脊与角峰鳍脊与角峰冰蚀谷冰蚀谷:U U形谷,有冰川擦痕、磨光面、串珠湖等形谷,有冰川擦痕、磨光面、串珠湖等冰川悬谷的成

5、因:主流与支流的下蚀深度差异。冰川悬谷的成因:主流与支流的下蚀深度差异。羊背石羊背石:形态可指示运动方向,也有冰川擦痕、磨光:形态可指示运动方向,也有冰川擦痕、磨光面,面,(1) 冰斗,古冰斗(2) 鳍脊与角峰(3)冰蚀谷:U形谷冰擦痕、磨光面串珠湖悬谷及成因:主流与支流的压力差(4)羊背石:指示运动方向2. 冰碛地貌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鼓丘。鼓丘与冰碛丘陵(注意鼓丘与羊背石的区别)3.冰水沉积物及地貌 1)1) 冰水扇冰水扇和外冲平原和外冲平原2)2) 冰水湖和冰水湖和冰湖纹泥冰湖纹泥3)3) 冰砾阜阶地冰砾阜阶地4)4) 冰砾阜冰砾阜5)5) 冰水锅穴冰水锅穴6)6) 蛇行丘蛇行丘冰

6、水扇 冰水湖与纹泥:冰水湖与纹泥:冰川前缘洼地、湖泊及其中的细粒纹层状沉积特点:深浅相间,粗细相间成因:夏季、冬季交替,可记载沉积物的形成年龄蛇形丘:蛇形丘:冰川下部的冰融隧道中的流水沉积体特点:狭长曲折的高地,由砾石、粗砂构成,有一定分选性和交错层理第三节 冰川对环境的影响(1)(1)区域或全球气候区域或全球气候(2)(2)全球水循环全球水循环存储功能存储功能, ,输水功能输水功能, ,调节功能调节功能(3)(3)地貌地貌, ,水系水系, ,生物界等生物界等(4)(4)全球海平面变化全球海平面变化(5)(5)地壳均衡调整地壳均衡调整 第四节 冰川与第四纪一、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一、第四纪冰期与

7、间冰期l冰期冰期:气候寒冷时期,冰川发育,冰雪覆盖面积扩大:气候寒冷时期,冰川发育,冰雪覆盖面积扩大的地史时期的地史时期l间冰期间冰期:气候温暖、冰川退缩的地史时期:气候温暖、冰川退缩的地史时期l地史上几次大的冰期:地史上几次大的冰期:震旦纪、石炭震旦纪、石炭-二叠纪、第四二叠纪、第四纪纪第四纪冰期划分(相对年代):欧洲阿尔卑斯地区的亚冰期欧洲阿尔卑斯地区的亚冰期 北美亚冰期北美亚冰期 中国亚冰期中国亚冰期冰后期冰后期 冰后期冰后期 冰后期冰后期玉木亚冰期(末次冰期)玉木亚冰期(末次冰期) 威斯康辛亚冰期威斯康辛亚冰期 大理亚冰期大理亚冰期里斯亚冰期里斯亚冰期 伊利诺亚冰期伊利诺亚冰期 庐山亚

8、冰期庐山亚冰期民德亚冰期民德亚冰期 堪萨斯亚冰期堪萨斯亚冰期 大姑亚冰期大姑亚冰期贡兹亚冰期贡兹亚冰期 内布拉斯加亚冰期内布拉斯加亚冰期 波阳亚冰期波阳亚冰期多瑙亚冰期多瑙亚冰期 李四光与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李四光与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李四光对冰川的研究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有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冰川进行过考察,断言“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李四光却提出“让事实说话”。1921年,他回国后在太行山的沙河县、山西大同盆地口泉附近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虽遭一些外国专家傲慢地否定,他却没有丧失勇气和信心,继续带领学生在太行山、九华山、天目山、 庐山等地考察又发现了许多有力的证据。1933年,李四光以扬子江流域之第

9、四纪冰期为题,在中国地质学会第十次年会上作了学术演讲,会后专门请中外学者到庐山实地考察。有的外国专家私下对李四光说,如果这些遗迹在国外被发现,早就被公认是冰川遗迹了。此后,李四光加紧了对第四纪冰川的考察,先后在扬子江流域、黄山等地发现了大量遗迹,最终推翻了外国人的错误结论,建立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发育史。北美地区末次北美地区末次冰期大陆冰川冰期大陆冰川分布图分布图二、冰期发生的原因二、冰期发生的原因-假说假说 条件:气温降低、有丰富的降水条件:气温降低、有丰富的降水 1. 天文说天文说 - 太阳辐射能变化说太阳辐射能变化说 :太阳是个变光的恒星;:太阳是个变光的恒星; - 地日距离变化说(地日距离变化说(米兰柯维奇律米兰柯维奇律):地球自转轴):地球自转轴的倾斜度和地球公转的轨道偏心率的周期性变化造成地面接收太的倾斜度和地球公转的轨道偏心率的周期性变化造成地面接收太阳辐射量的变化。阳辐射量的变化。2. 大气成分变化说大气成分变化说-二氧化碳和甲烷(温室气体)的作用:含量少时为冰期。二氧化碳和甲烷(温室气体)的作用:含量少时为冰期。-火山作用:火山灰遮挡太阳辐射能。火山作用:火山灰遮挡太阳辐射能。三、第四纪冰川研究的意义三、第四纪冰川研究的意义1. 冰川是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冰川是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2. 冰川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