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_第1页
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_第2页
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1、液氯、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比较液氯新制氯水久置氯水分类纯净物混合物混合物颜色黄绿色黄绿色无色成分Cl2CI2、H2OHCIO屮、Cl、ClO、极少量的为OHT屮、Cl、HO极少量的OH稀盐酸性质氧化性氧化性、酸性、漂白性酸性2、氯气的性质与金属钠反应方程式点燃2Na+CL2NaCI与金属铁反应方程式点燃2Fe+3Cl22FeCI3与金属铜反应方程式点燃与氢气反应方程式点燃光照H2+CI2=2HCI;H+CI22HCI与水反应方程式H2O+CI2=HCI+HCIO制漂白液反应方程式CI2+2NaOH=NaCI+NaCIO+2O制漂白粉反应方程式2CI2+2Ca(OH)

2、2=CaCI2+Ca(CIO)2+2H2O实验室制法MnO+4HCI(浓)MnCI2+CI2f+2H2O氯离子的检验试剂以及反应方程式AgNO溶液:g+CI=AgCI综合能力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8小题)1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mL浓度为10.00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I、NaCIO、NaCI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3molB. n(Na+):n(Cl)可能为7:3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mol,贝U0.15vnv0.25C. n(NaCI):n(NaCIO):n(NaCIO3)可能为11:2:12.向仅含Fe2+、

3、B厂的溶液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这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0113A.线段D代表Fe2+的变化情况B.线段n代表Br的变化情况C.a数值等于6D.原混合溶液中n(FeB=4mol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检验Cl2中是否混有HCl气体,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 除去Cl2气体中的HCl,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干燥的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干燥的Cl2有漂白性.A.B.C.D.4时钟反应或振荡反应提供了迷人课堂

4、演示实验,也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测定含浓度很小的碘化物溶液时,利用振荡反应进行化学放大,以求出原溶液中碘离子的浓度主要步骤是 在中性溶液中,用溴将试样中I氧化成IO3,将过量的溴除去再加入过量的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使103完全转化成12 将中生成的碘完全萃取后,用肼将其还原成I,方程式为H2N-NH2+2l24+N2f+4H+ 将生成的I萃取到水层后用法处理将得到的溶液加入适量的Kl溶液,并用硫酸酸化 将反应后的溶液以淀粉作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方程式为:2Na2S2O3+|2iNa2S4O6+2Nal经过上述放大后,则溶液中l浓度放大为原溶液中l浓度的(设放大前后溶液体积相

5、等)()A2倍B4倍C6倍D36倍5化合物BrFx能够与水反应,产物有溴酸、氢氟酸、单质溴和氧气,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BrFx是还原剂,HF是氧化产物B.水是氧化剂,02是还原产物C.若x=3,则BrFx与水的系数比为3:5Dx为奇数,分别可以取1、3、5、7、9等值6.在同温同压下,将由H2和C12组成的混和气体200mL引发化学反应,反应后的气体体积仍为200mL.下列对化学反应状况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若反应后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则一定是Cl2没有完全反应B若反应后的气体没有颜色,则一定是H2,C12都已完全反应C.若反应后的气体略带黄绿色,则一定是H2已完全反应D若反

6、应后的气体遇水显漂白性,则一定是C12未完全反应7反应是自海藻灰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反应是自智利硝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 2Nal+Mn02+3H2SO4H2NaHSO4+MnSO4+2H2O+l22NaIO3+5NaHSO3D2Na2SO4+3NaHSO4+H2O+I2已知NalO3的氧化性与MnO2相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I2在反应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中是氧化产物B两个反应中生成等量的I2时转移的电子数相等C.NaI和NalO3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I2DNaIO3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做氧化剂不能做还原剂8实验: 向2mL1mol?L1NaBr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溶液变为黄色;取所得

7、溶液滴加到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 向所得溶液继续通入氯气,溶液由黄色变成橙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仅根据实验能说明还原性:Br>ClB仅根据实验能说明氧化性:Br2>I2C.上述实验验证了CI2、Br2、12的氧化性相对强弱D向实验所得溶液中加CCI4,充分振荡,下层为橙红色即3K制备食用碘盐(KI03)原理之一为:I2+2KCIO3"CI2+2KIO3,下列正确的是()A.向KCI03溶液中滴加AgN03溶液得到白色AgCI沉淀B.反应过程中I2置换出CI2,由此可推断非金属性I>CIC.KCIO3和KI03均属于离子化合物,都只含有离子键D制备KI03的

8、反应中氯元素被还原9. 已知H2S03+I2+H20t2HI+H2S04.向NaBr、NaI、Na2S03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燃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A.NaCI、Na2S04B.NaCI、NaBr、Na2S04C.NaCI、Na2S04、I2D.NaCI、NaI、Na2S0410. 自来水可用氯气消毒,某学生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会引起药品变质是()AgNO3FeBr2烧碱Na2CO3Na2SO3CaCl2.A.除外B.C.D.除外已知:常温时;2NaOH+CI2nNaCI+NaCIO+H20;加热时:6NaOH+3Cl2H5NaCI+NaCIO3+

9、3H2O,将CI2通入amol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0.5amo1B.若某温度下,反应后B.若某温度下,反应后=K,亡(口厂)=Kc(C1")=K+5若溶液中C.控制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最大值是amolD.控制温度,产物中D.控制温度,产物中NaCI的物质的量的范围amol<n(NaCI)amol11. 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氯气中,可能还有杂质气体()CO2CO2 HCI H2O 02.BCD某溶液中含有SO32、Br、SiO32、CO32: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I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10、()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只有Na+ 有胶状沉淀物质生成有气体产生 溶液颜色发生变化共发生了2个氧化还原反应ABCD15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溶液,振荡后溶液变蓝,再加入足量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氧化性:CIOSO42I2B漂粉精溶液可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CIO与在碱性条件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向新制氯水中加入足量亚硫酸钠溶液,氯水褪色16. 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Br、,若向1L该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I2,溶液中C、Br、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I2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原溶液中C、B、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CI2

11、的体积(标准状况)5.6L11.2L22.4Ln(C)/mol1.52.03.0n(Br)/mol3.02.81.8n()/molx(x>0)00A5:15:4B5:12:4C15:30:8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17. 相同体积的KI、Na2S、FeBr2溶液,分别通入足量的CI2,当反应恰好完成时,消耗CI2的体积相同(同温、同压条件下),贝UKI、Na2S、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B.2:1:3B.2:1:3C.6:3:2D.3:2:1已知: 向KCI03晶体中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 向Nal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 取实验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

12、纸上,试纸变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实验证明C具有还原性B.实验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实验说明KI被氧化D.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CI03>Cl2>I2溶液中含有NH4+、F、HSO3、K+等离子.向其中加入少量NaCIO后,溶液中离子数目肯定增加的是()A.FB.CIOC.HSO3D.NH4+18. 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Br、(忽略水的电离),C、Br、的个数比为2:3:4,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和的个数比为3:1,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4B.7:3C.7:2D.7:119. 已知在热的碱性

13、溶液中,Cl2发生如下反应:Cl2+NaOH宀NaCl+NaClO3+H2O(未配平).请推测NaCIO2在热的碱性溶液中发生反应的最终产物是()A. NaCI、NaCIOB.NaCI、NaCIO3C.NaCIO、NaCIO3D.NaCIO3>NaCIO420. 已知:2Fe2+Br2皿Fe3+2Br,2Fe3+2皿Fe2+I2.向Fel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还原性:Fe2*BrB.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6molC.当通入2molCl2时,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2CI2皿

14、Fe3+l2+4CD.原溶液中:n(Fe2+):n():n(Br)=2:1:3某混合溶液中含有Nal、NaBr、Na2SO3三种溶质,其物质的量均为Imol,向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溶液蒸干最多可以得到4molNaClB.将溶液蒸干并灼烧,得到的固体可能是NaCl、NaBr、Na2SO4C.向溶液中滴加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则氯气一定过量D.若通入氯气的体积为11.2L(标准状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I2=|2+2C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再加热蒸干并在300n时充分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可能得到纯净物的是()A.向FeSC4溶液中通入Cl2B.向KI和NaB

15、r混合溶液中通入Cl2C.向NaAIO2溶液中加入HCI溶液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Na2O2粉末往含Br和C的稀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沉淀的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溶液中c(B)/c(C)的比值约为()沉捉ffift沉捉ffiftA.(V2-V1)/V1B.V1/V2C.V1/(V2-V1)D.V2/V1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I2存在C.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

16、失,说明有HCIO分子存在21. 下列氯化物,不能用单质直接反应制得的是()A.CuCl2B.FeCl2C.NaCID.HCI22. 某温度下,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I、NaCIO、NaCIO3的混合溶液(已知氯气和NaOH在一定温度下能发生反应:3Cl2+6NaOH=5NaCI+NaCIO3+3H2O),经测定CIO与CI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21:5B.11:3C.3:1D.4:1二.填空题(共2小题)29.CI2O为国际公认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之一,它是棕黄色强刺激性气体,沸点3.8D熔

17、点-116m.实验室可用潮湿的CI2与Na2CO3反应制取少量CI2O,装置如下(图m):固体1詁I痍郞二二二画I回答下列问题:(1)把浓盐酸直接滴在KMnO4晶体上就可以产生CI2.请模仿图m”图mA处补画出正确的装置图,并作必要的标注.(2)B中试剂a应选用(填下列序号字母):a.CCI4b.饱和NaCI溶液c.浓H2SO4d.饱和NaHCO3溶液(3)通入适量的氯气,在C中生成黄绿色的物质CI2O,该物质常温为气体,方程式为:NaHCO3+CI2+Na2CO3+NaCI+CI2O(4) 对C中反应后的固体成分进行检验,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的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和仪器:蒸馏水、稀HN

18、O3、BaCl2溶液、Ba(OH)2溶液、AgNO3溶液、澄清石灰水、试管、小烧杯、带导管的橡皮塞、过滤装置.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步骤一:取C中的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蒸馏水至完全溶解,然后将溶液分别置于a、b试管中.步骤二:向a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静置.无明显现象,证明固体中不含Na2CO3步骤三:步骤四: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Cl.30.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没有超常抵抗力的病毒研究证明,许多常用消毒药物如漂粉精、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可以将禽流感病毒杀灭氯气与氢氧化钙充分反应,得到漂粉精,其稳定性比漂白粉高.(1) 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粉精,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9、2) 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3) 漂粉精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物质,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 反应(1)和反应(3)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编号).(5)将漂粉精溶于适量水中,呈白色浊状物,静置沉降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另取少许上层清液,先滴加适量的(填化学式)酸化,再滴加(填化学式)溶液即可检验C的存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再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随后溶液迅速褪色,说明漂粉精溶液呈性并具有性.选择题(共28小题)氯及其化合物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 (2015?上饶模拟)将

20、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mL浓度为10.00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I、NaCIO、NaCI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3molB. n(Na+):n(Cl)可能为7:3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mol,贝U0.15vnv0.25C. n(NaCI):n(NaCIO):n(NaCIO3)可能为11:2:1【解答】解:A、由于反应后体系中没有NaOH,故氢氧化钠反应完,根据钠元素守恒n(NaOH)=n(NaCI)+n(NaCIO)+n(NaCIO3)=0.03LXl0mol/L=0.3mol,根据氯原子守恒有2n(Cl2)=n(

21、NaCI)+n(NaCIO)+n(NaCIO3)=0.3mol,故参加反应的氯气n(Cl2)=0.15mol,故A错误;B、根据方程式Cl2+2NaOH=NaCI+NaCIO+H20、3CI2+6NaOH=5NaCI+NaCIO3+3H2O可知,氧化产物只有NaCIO时,n(Na+):n(C)最大为2:1,当氧化产物为NaCIO3时,n(Na+):n(C)最小为6:5,故6:5vn(Na+):n(C)v2:1,7:3>2:1,故B错误;C、根据方程式Cl2+2NaOH=NaCI+NaCIO+H2O、3CI2+6NaOH=5NaCI+NaCIO3+3H2O可知,氧化产物只有NaCIO时,转

22、移电子数最少,为0.3molXx1=0.15mol,氧化产物只有NaCIO3时,转移电子数最多,为0.3molXx=0.25mol,故C正确;6D、令n(NaCI)=11mol,n(NaCIO)=2mol,n(NaCIO3)=1mol,生成NaCI获得的电子为11molX=11mol,生成NaCIO、NaCIO3失去的电子为2molX+1molX5=7mol,得失电子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C.2. (2014?黄梅县校级模拟)向仅含Fe2+、Br的溶液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这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的变化情况的变化情况C.a数值等于6D.原混合溶液中n(FeBr2

23、)=4mol【解答】解:向仅含Fe2+、B厂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根据还原性:>Fe2+>Br,首先发生反应:2+CI2=12+2C,反应完毕,再发生反应:2Fe2+CI2=2Fe3+2CI,Fe2+反应完毕,最后发生反应:2Br+Cl2=Br2+2C,故线段皿弋表的变化情况,线段M弋表Fe2+的变化情况,线段M弋表的变化情况;由通入氯气可知,根据反应离子方程式可知溶液中n()=2n(CI2)=2mol,溶液中n(Fe2+)=2n(CI2)=2X(3mol-1mol)=4mol,Fe2+反应完毕,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I-)+n(Br-)=2n(Fe2+),故n(Br-)=2n(Fe

24、2+)-n(I-)=2X4mol-2mol=6mol,A、由上述分析可知,线段M弋表Br-的变化情况,故A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线段I代表I-的变化情况,故B错误;C、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n(Br)=2n(Fe2+)-n(I)=2xtmol-2mol=6mol,根据2Br-+Cl2HBr2+2CI-可知,溴离子反应需要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3mol,故a=3+3=6,故C正确;D、溶液中n(Br-)=6mol,所以原混合溶液中n(FeB=3mol,故D错误;故选:C3(2015?江西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实验室

25、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检验CI2中是否混有HCI气体,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 除去CI2气体中的HCI,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干燥的CI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干燥的CI2有漂白性.A.B.C.D.【解答】解:新制氯水中含有大量氯气和次氯酸,久置氯水相当于盐酸溶液,氯水和次氯酸有强氧化性、盐酸具有弱氧化性,所以新制氯水氧化性大于久置氯水,故正确;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干燥条件下发生爆炸,常温下不反应,故错误; 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空,氯气和水反应生成酸,所以氯气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实验室用NaOH溶液吸收氯气尾气,故正确;氯气、HCl都可

26、以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不能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故错误;HCl, HCl极易溶于水,饱和食盐水抑制氯气溶解,所以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故正确;氯气没有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干燥的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实际上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HClO体现的漂白性,故错误;故选D4(2014?扶沟县校级模拟)时钟反应或振荡反应提供了迷人课堂演示实验,也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测定含浓度很小的碘化物溶液时,利用振荡反应进行化学放大,以求出原溶液中碘离子的浓度主要步骤是 在中性溶液中,用溴将试样中氧化成1。3,将过量的溴除去再加入过量的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使103完全转化成12 将中生成的碘完全萃

27、取后,用肼将其还原成,方程式为H2N-NH2+2I2T4I+N2f+4H+ 将生成的I-萃取到水层后用法处理. 将得到的溶液加入适量的KI溶液,并用硫酸酸化. 将反应后的溶液以淀粉作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方程式为:2Na2S2O3+|2iNa2S4O6+2Nal经过上述放大后,则溶液中I-浓度放大为原溶液中I-浓度的(设放大前后溶液体积相等)()A2倍B4倍C【解答】解: 从方程式可看出, 从方程式可看出, 从方程式可看出, 从方程式可看出, 从方程式可看出,A2倍B4倍C【解答】解: 从方程式可看出, 从方程式可看出, 从方程式可看出, 从方程式可看出, 从方程式可看出,6倍

28、D36倍I-浓度不变;1个I03-生成3个12,1个I2生成2个I-;I-浓度不变;1个I03-生成3个I2,从第三步反应看出,从第三步反应看出,I-浓度放大了6倍;I-浓度放大了6倍;从方程式可看出,1个I2生成2个I;因此从以上方程式和分析可得关系式:I10331266103181236S2SO3236I13661836总计放大倍数为:60=36倍.故选D(2011?北京模拟)化合物BrFx能够与水反应,产物有溴酸、氢氟酸、单质溴和氧气,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BrFx是还原剂,HF是氧化产物B.水是氧化剂,02是还原产物C.若x=3,则BrFx与水的系数比为3:5Dx为奇数

29、,分别可以取1、3、5、7、9等值【解答】解:A.F的非金属性非常强,其它氧化剂难以氧化F,反应前后F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故A错误;B反应中0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水被氧化生成氧气,则水为还原剂,02是氧化产物,故B错误;C. 若x=3,则BrF3与水发生:3BrF3+5H2O=HBrO3+9HF+O2+Br2,BrFx与水的系数比为3:5,故C正确;Br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最高化合价为+7价,x不可能为9,故D错误.故选C在同温同压下,将由H2和C12组成的混和气体200mL引发化学反应,反应后的气体体积仍为200mL.下列对化学反应状况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若反应后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则一定是C

30、l2没有完全反应B若反应后的气体没有颜色,则一定是H2,Cl2都已完全反应C.若反应后的气体略带黄绿色,则一定是H2已完全反应D若反应后的气体遇水显漂白性,则一定是Cl2未完全反应【解答】A、反应后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以是生成的氯化氢气体,也可以是剩余氯气,故A错误;B、反应后的气体没有颜色,可以是恰好完全反应,也可以是氢气剩余,故B错误;C、反应后的气体略带黄绿色,说明一定剩余氯气,故C正确;D、反应后的气体遇水显漂白性,是剩余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的作用,故一定剩余氯气,故D正确;故选CD7(2009?龙海市校级模拟)反应是自海藻灰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反应是自智利硝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

31、: 2Nal+MnO2+3H2SO4H2NaHSO4+MnSO4+2H2O+l22NalO3+5NaHSO3皿Na2SO4+3NaHSO4+H2O+l2已知NalO3的氧化性与MnO2相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12在反应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中是氧化产物B两个反应中生成等量的l2时转移的电子数相等C.Nal和NalO3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12DNalO3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做氧化剂不能做还原剂【解答】解:A.反应中氧化剂是MnO2,还原剂是Nal,MnSO4是还原产物,12是氧化产物;反应中12是还原产物,故A错误;B.生成1moll2时,反应转移2mol电子,反应转移电子10mol,两者

32、在生成等量12时转移电子数不相等,故B错误;C. Nal中碘元素化合价是-1,而NalO3中的碘元素化合价是+5,12中碘元素化合价是0,故Nal与NalO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12,故C正确;NalO3中氧元素是最低价,可以作还原剂,故D错误.故选C.8. 实验: 向2mL1mol?L1NaBr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溶液变为黄色;取所得溶液滴加到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 向所得溶液继续通入氯气,溶液由黄色变成橙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仅根据实验能说明还原性:B>CB.仅根据实验能说明氧化性:Br2>12C.上述实验验证了CI2、Br2、12的氧化性相对强弱D向

33、实验所得溶液中加CCI4,充分振荡,下层为橙红色【解答】解:A.Cl2+2NaBr=Br2+2NaCI,说明还原性:Br>C,故A正确;所得溶液可能含有氯气,氯气能氧化碘离子得到12,不能说明氧化性:Br2>12,故B错误;根据指知中氯气不足,与碘离子反应的是溴单质,能说明氧化性:Br2>12,结合Cl2+2NaBr=Br2+2NaCI可以得出:Cl2>Br2>12,故C正确;CCI4密度比水大,下层为橙红色是被氧化出来的溴单质溶于CCI4,故D正确.故选B.9. (2014?临沂一模)制备食用碘盐(KI03)原理之一为:I2+2KCIO3CI2+2KIO3,下列

34、说法正确的是()A.向KCI03溶液中滴加AgN03溶液得到白色AgCI沉淀B.反应过程中I2置换出CI2,由此可推断非金属性I>CIC.KCIO3和KI03均属于离子化合物,都只含有离子键D制备KI03的反应中氯元素被还原【解答】解:A.KCI03不能电离出CI,则不能与AgN0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gCI沉淀,故A错误;873KB.I2+2KCI03CI2+2KI03中,|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非金属性CI>I,故B错误;C.KCI03和KI03均含离子键、共价键,均为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D.制备KI03的反应中,CI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得到电子被

35、还原,故D正确;故选D已知H2SO3+I2+H2OT2HI+H2SO4.向NaBr、Nal、Na2SO3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燃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NaCl、Na2SO4B.NaCl、NaBr、Na2SO4C.NaCl、Na2SO4、I2D.NaCl、NaI、Na2SO4【解答】解:通入CI2后将按顺序发生以下三个反应:Na2SO3+Cl2+H2O=Na2SO4+2HCI,2NaI+Cl2=2NaCl+I2,2NaBr+Cl2=2NaCl+Br2.当CI2过量时,蒸干灼烧,HCI、Br2会挥发,I2会升华,将得到Na2SO4和NaCI的混合物,如Cl2不足时

36、,将得到NaCl、NaBr、Na2SO4,故选AB.10. 自来水可用氯气消毒,某学生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会引起药品变质是()AgNO3FeBr2烧碱Na2CO3Na2SO3CaCl2.A.除外B.C.D.除外【解答】解:氯水中含有C,加入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用于配制AgNO3溶液,故选; CI2、HCIO具有强氧化性,可与FeBr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于配制FeBr2溶液,选; 氯气与烧碱溶液反应,不能配制烧碱溶液,故选H+都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不能配制Na2CO3溶液,故选; CI2、HCIO具有强氧化性,可与Na2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于配制溶液Na2SO

37、3,故选; 氯水中各粒子与CaCI2都不反应,可用于配制CaCI2溶液,故不选;故选D已知:常温时;2NaOH+CI2nNaCI+NaCI0+H20;加热时:6NaOH+3Cl2H5NaCI+NaCIO3+3H2O,将CI2通入amol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0.5amolB.若某温度下,反应后''c(C1Q3=K,若溶液中匸心°)c(C1")C.控制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最大值是amoID.控制温度,产物中D.控制温度,产物中NaCI的物质的量的范围amoI<n(NaCI)amoI【解

38、答】解:A常温时;2NaOH+CI2nNaCI+NaCIO+H20,反应2moI氢氧化钠,消耗1moI氯气,所以CI2通入amoI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0.5amol,故A正确;B.反应中氯气一部分化合价升高生成次氯酸钠、氯酸钠,一部分化合价降低生成氯化钠,一一一匚(Clo')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K,C(CIO)xi+5XC(CIO3)=C(CI)X1,若-cCC103c(CIO")则C(CIO3)=,代入C(CIO)X+5XC(CIO3)=C(CI)x中化简得:故B正确;C.当只发生6NaOH+3CI2H5NaCI+NaCIO3+3H2

39、O,转移电子数最多,依据方程式6moI氢氧化钠反应转移5moI电子,所以amoI氢氧化钠反应,最多转移琴moI电子,故C错误;6D.若只发生反应:2NaOH+CI2nNaCI+NaCIO+H2O,则amoINaOH溶液能生成二amoI氯化钠,若只发生反应:6NaOH+3CI2H5NaCI+NaCIO3+3H2O,则能生成-moI氯化钠,若两个|611唏反应都发生,生成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介于-amoI和;moI之间,故D正确;2&故选:C.13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氯气中,可能还有杂质气体()CO2CO2HCI H2O O2.BCD【解答】解:次氯酸钙能够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40、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次氯酸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贮存很久的漂白粉可能存在碳酸钙,贮存很久的漂白粉可能存在碳酸钙,加盐酸发生Ca(CIO)2+4HCI(浓)=CaCl2+2Cl2f+2H2O、CaCO3+2HCI=CaCI2+CO2f+H2O,浓盐酸易挥发,从溶液中生成的气体中会混有水蒸气,则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杂质气体为CO2、HCI、H2O(气)、O2,故选:A14.(2014?安徽模拟)某溶液中含有SO32、B厂、SiO32、CO32: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I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只有Na+有胶状沉淀物质生成 有气体产生溶液颜色发生

41、变化 共发生了2个氧化还原反应AABCD【解答】解:某溶液中含有SO32、SiO32、Br、CO32: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I2,SO32可以被氯气氧化为硫酸根离子;SiO32和氯水中的盐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Br被氯气氧化为溴单质;CO32和氯水中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钠离子不参加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有Na+,故正确;SiO32和氯水中的盐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有胶状物质硅酸生成,故正确;CO32和氯水中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正确;氯气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有无色变化为橙红色,故正确;共发生了氯气与水反应、氧化SO32、B厂3个氧化还原

42、反应.故错误;故选B15.(2014?金山区一模)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溶液,振荡后溶液变蓝,再加入足量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氧化性:CIO>SO42>I2B漂粉精溶液可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CIO与在碱性条件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向新制氯水中加入足量亚硫酸钠溶液,氯水褪色【解答】解:A.根据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次氯酸钠溶液,溶液变蓝色知,次氯酸根离子将碘离子氧化成了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色,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次氯酸根离子是氧化剂,碘单质是氧化产物,氧化性为:CIO>I2,再加入足量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

43、又逐渐消失,说明碘单质又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了,得到硫酸根离子,碘单质是氧化剂,硫酸根离子是氧化产物,故氧化性SO42V12.因此得出氧化性的强弱为:CIO>I2>SO42.故A错误;B.漂白精的成分中有次氯酸钠,根据对A的分析,次氯酸钠能将淀粉碘化钾中的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故B正确;C.次氯酸根离子无论在碱性条件下还是在酸性条件下、中性条件下均有氧化性.因此CIO与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新制的氯水中主要是氯气,因此新制的氯水是黄绿色的,由于氯气的氧化性比亚硫酸根离子的氧化性强,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氯气被还原而使氯水退色,故D正确.故选A.16. (201

44、4?奉贤区二模)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Br、,若向1L该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I2,溶液中C、Br、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I2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原溶液中C、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CI2的体积(标准状况)5.6L11.2L22.4Ln(C)/mol1.52.03.0n(Br)/moI3.02.81.8n(1)/moIx(x>0)00A.5:15:4B.5:12:4C.15:30:8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解答】解:还原性:I>Br,加入氯气5.6L时溶液中I为xmoI,则说明通入5.6LCI2只发生:CI2+2IIH2+2CI,由表中数据可知原溶液中溴离子为3

45、moI,通入11.2L氯气,其物质的量为=0.5mol,为Omol,碘离子完全反应,同时氧22.4L/n)ol化0.2mol溴离子,发生反应:CI2+2BrnBr2+2CI,Cl2+2ni2+2C,氯气反应生成的氯离子为0.5mol=1mol,故原溶液中氯离子为2mol-1mol=1mol,由方程式可知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不变(不含氢氧根离子),故原溶液中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2.8mol-1mol-3mol=0.8mol,故原溶液中Cl-、Br-、I-物质的量之比为1mol:3mol:0.8mol=5:15:4,故选:A.17. (2013?河南一模)相同体积的KI、Na2S、Fe

46、Br2溶液,分别通入足量的Cl2,当反应恰好完成时,消耗Cl2的体积相同(同温、同压条件下),贝UKI、Na2S、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D.3:2:1D.3:2:1A. 1:1:2B.2:1:3C.6:3:2【解答】解:首先,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2FeBr2+3Cl2皿FeCl3+2Br2【解答】解:首先,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2FeBr2+3Cl2皿FeCl3+2Br22KI+Cl2皿KCl+I2Na2S+Cl2皿NaCl+SJ2nn9可知在Cl2相等的情况下,KI、Na2S、FeBr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n:n:-n=6:3:2,在三J种溶液体积相等的前提下,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就等于

47、物质的量之比.故选:C.18. (2015?宝山区一模)已知: 向KCI03晶体中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 向Nal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 取实验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实验证明Cl-具有还原性B.实验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实验说明KI被氧化【解答】解:A向KCI03晶体中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应为CI2,发生KCIO3+6HCI=3CI2f+KCI+3H20,说明C被氧化,证明C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B.向Nal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生成I2,可使淀粉KI试纸变蓝,发生2+Cl2=

48、l2+2CI,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B错误;C.向Nal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生成I2,可使淀粉KI试纸变蓝,但Kl没有被氧化,故C错误;D根据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则由反应可知氧化性KCI03>CI2,由反应可知Cl2>12,则可得氧化性CI03>CI2>12,故D正确.故选D.19. (2014?静安区一模)溶液中含有NH4+、F、HS03、K+等离子向其中加入少量NaCI0后,溶液中离子数目肯定增加的是()A.FB.CI0C.HS03D.NH4+【解答】解:A由于向

49、溶液中加入次氯酸钠后,NaCIO有强氧化性,氧化HSO3,本身被还原成HCI,酸性增强,又有F+H20?HF+OH反应向右移动,氟离子数目减小,故A错误B.当向溶液中加入次氯酸钠后发生NaCIOHNa+CIO反应,而使溶液中CIO根离子的浓度增加,但由于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将亚硫酸氢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使CIO离子数目减小,故B错误C.向溶液中加入次氯酸钠后,尽管存在HSO3+H2O?H2SO3+OH这一反应,但由于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将亚硫酸氢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使得亚硫酸根离子减小,故C错误D由于向溶液中加入次氯酸钠后,NaCIO有强氧化性,氧化HSO3,本身被还原成HCI,酸

50、性增强,NH4+H2O?NH3?H2O+H+反应向左移动,NH4+肯定增加,故D正确.故选D(2009?金华模拟)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Br、(忽略水的电离),C、B厂、的个数比为2:3:4,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和B厂的个数比为3:1,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7:4B7:3C7:2D7:1【解答】解:由题意可设C、Br、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3mol、4mol,由电荷守恒可得:2n(Fe2+)=n(Cl)+n(Br)+n(I)=2mol+3mol+4mol=9mol,n(Fe2+)=4.5mol,通入氯气后,要满足n(Cl):n

51、(Br)=3:1,C只要增加7mol就可以,即需通入氯气3.5mol.4molI先消耗2mol氯气,3molFe2+消耗1.5mol氯气,剩余Fe2+l.5mol,则通入氯气与剩余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1.5=7:3,故选B.20. (2015?桐乡市校级模拟)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Cl2发生如下反应:Cl2+NaOHtNaCI+NaCIO3+H2O(未配平).请推测NaCIO2在热的碱性溶液中发生反应的最终产物是()A.NaCl、NaClOB.NaCl、NaClO3C.NaClO、NaClO3D.NaClO3>NaClO4【解答】解:反应Cl2+NaOHtNaCl+NaCl

52、O3+H2O中,Cl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aCIO2在热的碱性溶液中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Cl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化合价降低最终产物应为NaCl,化合价升高应大于+3价,可为+5价的NaCIO3或NaClO4,故选B.21. (2015?仁寿县模拟)已知:2Fe2+Br2皿Fe3+2Br,2Fe3+2皿Fe2+12.向Fel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123436祖曲A.还原性:>Fe2+>B厂B.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6molC.当通入2molCl2时,

53、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2CI2皿Fe3+I2+4CID.原溶液中:n(Fe2+):n():n(Br)=2:1:3【解答】解:A反应2Fe2+Br2=2Fe3+2Br中,还原剂Fe2+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Br,所以还原性:Fe2+Br,反应2Fe3+2=2Fe2+l2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Fe2+,所以还原性:Fe2+,所以还原性Fe2+B厂,故A正确;B.通入氯气后,碘离子先被氧化,其次是亚铁离子,最后是溴离子,在通入氯气的量为01mol的过程中,碘离子从最大量降到0,即得到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通入氯气的量为13mol的过程中,亚铁离子从4mol降到0,

54、三价铁的量逐渐增大,所以含有亚铁离子共4mol,在通入氯气的量为36mol的过程中溴离子从6ml降到0,所以溴离子的物质的量是6mol,即FeBr2的物质的量为3mol,故B错误;C.当通入2molCl2时,2mol的消耗氯气1mol,余下的1mol氯气再与2molFe2+反应,即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2Cl2=2Fe3+l2+4C,故C正确;D.由B可知,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亚铁离子是4mol,溴离子的物质的量是6mol,n(Fe2+):n():n(Br)=2:1:3,故D正确.故选B.22. (2015?临沂模拟)某混合溶液中含有Nal、NaBr、Na2SO3三

55、种溶质,其物质的量均为lmol,向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溶液蒸干最多可以得到4molNaClB.将溶液蒸干并灼烧,得到的固体可能是NaCl、NaBr、Na2SO4C.向溶液中滴加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则氯气一定过量D.若通入氯气的体积为11.2L(标准状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l2+2C【解答】解:混合溶液中还原性Br,物质的量均为Imol,通入氯气顺序反应,发生的反应为:2+Cl2=l2+2CI,2Br+Cl2=2C+Br2,若氯气过量,所得溶液中含有NaCl、Na2SO4,若氯气少量,溶液中可能为Nal、NaBr、Na2SO4或NaBr、Na2SO4,A、溶液蒸干最多得到氯化钠的量是依据碘化钠和溴化钠全部被氧化计算分析,2+Cl2=l2+2C,2121mol0.5mol1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