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系统回顾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反复研讨,明确中心及中心论点的提出方法,感受作者的求异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1.本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2.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使用说明: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用红笔勾画出每段的中心句或重点句(约15分钟),勾出疑难字词,注意课下注释。A、B、C三层学生分别要完成的题目及使用要求。学法指导: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
2、惑点,课上小组交流,答疑解惑【学习过程】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对称( ) 模式( ) 调查( ) 汲取( ) 渊博( ) 根深蒂固( )你认为还有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创意
3、60; 根深蒂固 素材 孜孜不倦 &
4、#160;汲取 模式 不言而喻 持之以恒 你认为还有哪些词语需要理解积累3快速阅读课文,反馈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议论:
5、60;
6、60; 议论文的三要素:
7、 议论文的结构:
8、0;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9、 -4朗读课文23遍,了解文章思路,探寻文章中心及中心论点,并试回答下列问题: 课文开头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10、0; 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
11、160; 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12、160; 文章主要围绕 &
13、#160; 进行论述的。 你在阅读本文时,都有哪些疑惑或想法,请写在下面,课堂上交流。 课堂学习 一、自主合作学习 1预习成果展示; 2品读课文: (1)在课文中划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的弊端,结合自身的经验,检测自身是否拥有这种思维模式,你怎样看待这种弊病? (2)为什么“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3)创造性思维有哪些要素? 拥有创造力的关键是什
14、么?你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吗? (4)研讨与练习三二、布置作业 1把课文最后一段用楷体摘抄于读书笔记上,并选取不同角度,举出生活中的例子予以佐证。 2阅读“我们的想像力哪去了?”回答问题 我们的想像力哪去了 一天,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里播出鞠萍姐姐和几个小朋友唱的一首新儿歌。鞠萍姐姐唱道:“大雁为什么飞成一条线?”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知道!我知道!因为他们怕回家迷路!”我惊讶极了:孩子们的想像力是多么的丰富奇妙呀!然而鞠萍姐姐唱道:“回答得不好!回答得不妙!”我突然感到:一棵想像力的春芽被理性的成人无情地扼杀了!鞠萍姐姐和孩子们仍在一问一答地唱着: “小猫咪为什么总爱舔爪子?”“我知道!我知道
15、!因为它没有抓到老鼠害羞了!” 气球为什么飞上天?”“我知道!我知道!因为它要捉小鸟!” “为什么吃饭的时候不能把书看?”“我知道!我知道!因为会把书一起吃掉了!” 我一面惊讶孩子们的奇特想像力,一面感慨着鞠萍姐姐每次都用同样温柔的话语否定着孩子们的回答:“回答得不好!回答得不妙!” 可怕的大人! 第二天,我又从同事那里听到这样一个故事: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儿,让被试者回答这是什么。问到机关干部,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都用求救的眼光看着在场的上级。局长沉默良久,气呼呼地说:“没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回答你们的的问题呢?”问到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他们
16、则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回答的问题。问到初中生,一个尖子生举手回答“是零”,一个调皮的学生大喊“英文字母O”却遭到班主任的白眼。最后问及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异常活跃地举起小手回答“是月亮”“是乒乓球”“是烧饼”“是李谷一唱歌的嘴巴”“是老师发脾气时的眼睛”事后,电视台的工作人员给这个节目起了个名字“人的想像力是怎样丧失的?”到底人的想像力是怎样丧失的?我们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受教育越多,人的想像力就越贫乏越苍白,甚至于非要研究一下才能回答。难道是现行教育扼杀了他们的想像力? 据说,西方国家的学校在教育孩子时,总是想方设法发掘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而我们国家的教育则更多的是要求学生
17、循规蹈矩,进行理性的冷静思考,以致学生常在“正确答案”面前如履薄冰,举步维艰,生怕一不小心就被老师痛斥为“回答得不好!回答得不妙!”学习变得呆板、枯燥,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渴望,甚至一点儿灵活的理解都没有,只有死记硬背“标准答案”,以求万无一失。久而久之,一个个学生经过严格规范的学校教育后,变得呆头呆脑、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完全成了一台学习的机器,哪里还有什么想像力、创造力可言? 我不知道在现场回答鞠萍姐问话的那几个孩子会有什么想法。会不会在今后回答大人们的问题时也学得乖了,再也不轻易地回答:“我知道!我知道!”而是一脸严肃地想想“标准答案”,以免说出“不好”“不妙”的答案来,而
18、误入大人们从容设下的“圈套”?反正,当我抱着我那两岁的儿子哄他睡觉时,儿子用天真无邪的眼睛看着我问:“妈妈睡觉了?娃娃睡觉了?电视睡觉了?被子睡觉了?”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我小心翼翼地抱着儿子,肯定着他的每一句问话,就像捧着一点稚嫩脆弱的想像力的火种,生怕一不留神它便被风熄灭了。谁知以后上了幼儿园,上了学,儿子会不会也像其他孩子一样,被鞠萍们用一次次无情的教育将他内心的想像力扼杀了呢? 第六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发出了“可怕的大人”的感叹? 第七自然段写一次智力测验,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你认为“圆圈儿”还可以是什么? 西方学校教育孩子的模式与中国学校有何不同? 结合第八自然段,谈谈孩子为什么会丧失
19、创造力。 最后一段末句加点的“鞠萍们”指的是哪些人?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习目标: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3学习编写阅读提纲。学习重难点 1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学习探究学习方法。 4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肇事( ) 朱熹( ) 彷徨( )( ) 儒家( )接触( ) 埋没( )你认为还有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关键 恐惶 一帆风顺 B哲理 盲目 不知所错C支配 尊照 格物致知
20、D测量 毅力 袖手旁观3.根据句意写出成语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发急或受窘。( ).把手揣在袖子里观看。形容置身事外而不参与,不协助。( )船只扬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 )你认为还有哪些词语需要理解积累4.填空。 儒家经典“四书”是指 、 、 、 ,“五经”是指 。大学中提出的、 、 、 、 、 、 、 、 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力学基本纲领的一部分。5.选词填空。 探索 探察 探测 探讨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 ),就是我们现在的所谓的实验。这位先生明明是吧探察外界误认为( )自己。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 )。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 )过程的向导。6
21、.请说说下面剧中引号的作用。 A.引用 B。特定称谓 C。特定意义 D表否定 E。强调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 )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中国传统教育不重视格物和致知。B本文主要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做比较、举例子等论证方法。C“格物”、“致知”出自中庸中的大学篇。D“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客观事物的探索”一句中“惟一”不能去掉。因为,“惟一”说明寻求真理的途径有且只有一条,如果去掉,容易使人产生有多条寻求真理的途径的误解,是语言不够严密,所以不能去掉。8.作者所讲
22、的“格物致知”是一种什么精神?合作探究阅读课文“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回答问题。1. 何谓“格物”和“致知”? 2. 传统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弊端? 3. 丁肇中针对“格物”提出了什么观点?对王阳明的“格物”实践是怎样分析的? 课外链接(直接中考)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 几乎所有的人都察觉到,这个世界的节拍越来越快了。不停奔走的现代人已经收不拢脚步,这个世界早就变成了一个匆匆赶路的意象。快,又快的好处。快速发展的高科技,快速更新的各种信息。宽带网的口号是“极速世界”。据说,现今人们每天的信息量相当于古人一年的所见所闻这不是多活出几辈子子了吗?然而,人们
23、很快就发现,一味地加快速度显然是不行的。到处是快餐,以及快餐式的旅游、快餐式的阅读、快餐式的家庭生活还有那快餐式的心情!草草地掠过生活,往往会把细节当作累赘抛掉,生活便仅仅剩下了梗概。有时,我们确实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领略大自然之美。现代人旅行,从海南岛到哈尔滨,波音757只要几个小时。旅行感都还来不及出现,旅客已经从夏季飞尽了冬季。可是,呼啸的飞行既看不见长江,也看不见泰山。古人骑一头毛驴上路,写写停停地走了三个月。他们不在乎那一天抵达目的地,但他们说得出那里草长吗肥,那里逢高雪厚。小桥流水,黄土高坡,只有一程一程地慢慢走过,人们才可能真正认识江山。否则,我们只不过认
24、识一张地图罢了。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潜心阅读,品尝文学经典的醇香。忙忙碌碌的现代人,在滚滚红尘中,离“心清自得诗书味”的境界越来越远了。然而,阅读就像与一位慢条斯理的智者交谈,是急躁不得的。读一本巨著是如此,读一篇美文、一手好诗亦是如此。不细细品味,你如何能读出“煮酒论英雄”的那份豪情与智慧?不让心灵带着想像的的翅膀翱翔,你如何领略得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韵?将脚步不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听到别人的心声和自我灵魂的独白。没有人会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全暴露给别人,也没有人能够不让自己的愿望从言语中流露出来。因此,与他人沟通的最好方式就是倾听。然而,倾听是需要一种定力的。“高山流水逢知音”,琴师俞
25、伯牙与樵夫钟子期演绎了千古知音情。倘若钟子期当时步履匆匆,就不可能听清楚,更谈不上欣赏俞伯牙弹奏的“高山流水”了。心浮气躁的人,即无暇听清别人的心声,也很难聆听自我灵魂的独白。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其实,“知彼”难,“知己”更难。因此,我们不妨将脚步放慢一点,多多聆听心灵的激情呼唤或喃喃低语。亲爱的朋友,处在争先恐后的浮嚣尘世里,我们不要只顾手忙脚乱地往前飞奔。“水流心不竞”,有时将脚步放慢一点,温习另一个久违的世界,我们会渐渐的平静,甚至大彻大悟。1. 本文标题处即明确提出中心论点。通读全文后,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具体是从哪几方面告诉我们“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的?2.深
26、入字里行间,细致探究。第段提及“快餐式的阅读”。请联系文章内容和生活体验,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快餐式的阅读”?细读第段,具体说说作者引用“高山流水”的典故有何作用?本文作者认为“一味地加快速度显然是不行的”,“有时,我们确实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但也有人认为“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慢就意味着会被时代抛弃,快才是制胜的法宝”。你是怎样看待“快”与“慢”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感悟具体谈谈。第15课短文两篇【学法指导】 1自学课文,用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并总结方法。(15分钟) 2通过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疑惑点,小组讨论解决,教师适当指导。(20分钟) 3.完成达标测评。
27、(10分钟)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并能在练习中得到实践运用。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常识; 4培养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 2、摘录积累文章中的名言警句 【自主学习】1掌握下列词语(你能把握准字音吗?)藻饰( ) 诘难( )豁然贯通( )滞碍( ) 傅彩( ) 味同嚼蜡( ) 黠( ) 怡情( ) 吹毛求疵( )你认为还有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2、我最清楚:看意思说词语:(1)、(给言辞)增添光彩。( )(2)、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3)、狡诈。( )(4)、形容没有味道,
28、多指文章或讲话枯燥无味。( )(5)、突然感到开阔通达,一下子明白通晓了。( )(6)、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你认为还有哪些词语需要理解积累3、读课文,整体感知:两篇短文在思想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谈_;在写法上有所不同, 谈读书是_,先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用书的智慧;接着阐述读书的_,提倡读书与讨论.作文结合起来;最后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不求甚解是_,即在批驳别人的观点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先摆出批驳的靶子:“_”接着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全面解释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29、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在批驳过程中阐述读书的要决在于_.4.揣摩下边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A、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B、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5、读不求甚解,思考:“不求甚解”在文中是什么含义?6.积累读书名言【合作探究】1、展示预习成果。1、 精读课文谈读书,在文中画出作者运用比喻、排比、对比说理的内容并体会其作用.比喻说理.例如:排比说理,例如:对比说理,例如:【课堂测试】(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藻饰 zo 狡黠xiá 大而无当dàng B、诘难 n
30、àn 咀嚼 jio 味同嚼蜡jué C、滞碍 chì 劝诫jiè 抠字句ku D、轻鄙 b 粗糙 co 吹毛求疵c(2)在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文彩藻饰 读书废时 纵观统筹 B、孜孜不倦 天资聪颖 滥加粗暴 C、独到见解 咬文爵字 豁然贯通 D、仔细揣磨 明辨是非 高谈阔论 (3)择恰当的一组词语填空 读史使人 ,读诗使人 ,数学使人 ,科学使人 ,伦理学使人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 ,总之,“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A、聪明 深刻 精密 高尚 有道德 善辩 B、明智 灵秀 周密 深刻 庄重 善辩 C、高尚 明智 聪慧 深刻 有修养 巧辩 D、深
31、刻 高尚 聪慧 明智 有修养 巧辩 (4)短文阅读:读书三境界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肿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进入中年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吞”虽为知识累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晕脑胀、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夜路。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都不能蠲免的里程。“啃”是在“吞”之
32、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是成熟聪颖的心灵和星空的娓娓絮语。月下折枝,花前怜玉,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惋惜地告别了青春光阴庄严地踏上了奉献岁月。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颐养灵性的乐事“蓦然回首”,天机消溶于慧心。“品”是在“啃”之基础上的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不甘人生庸碌者可进入第二境界。进入第三境界,非志强智达者不能。但能进入第三境界者,必是成功地穿越了第一与第二境界的人。“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至灵性后,往往将“
33、吞”“啃”“品”三字当成进一步治学用的相济并用的三种方法:“吞”文字,“啃”新意,“品”韵致。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啃”之,需细细体悟的则“品”之。对一般的读书人而言,不谈三境界,如能将“吞”“啃”“品”三字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无用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那么人生同样会受益无穷。、请简要概括这篇短文的内容。、本文的论点是什么?论证方法是什么?、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达到每一境界的结果。“吞”:“啃”:“品”:、对于文中“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读了这篇短文之后,结合谈读书不求甚解,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对读书方法的认识。 6、你是
34、如何看待中学生的“早恋”问题的?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法指导使用说明:根据自己学生情况明确课前自学的内容,自学所需时间安排(约15分钟),并将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完成的相应内容和要求给学生明确(可采用题单等形式布置)。学法指导: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给予指导和帮助,指导学生如何自学,明确多少时间完成导学。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驳论文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战斗性和嘲讽性的语言,学习写驳论文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认真预习,积极讨论、交流、探究,理解驳论文的特点,品味作者的爱国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语言,体会表达,学习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35、重点: 反驳论证的方法(间接反驳) 2、难点: 文章所表现的鲁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的领会。 一.课前预习1、温故知新(1)议论文三要素: 、 、 。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 、 。论证的两种方式: 、 。 (2)鲁迅,原名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他写的小说 、散文 。2、探索新知读准字音。慨( )叹 省( )悟 诓( )骗 诬( )蔑 脂( )粉脊( )梁 抹( )杀 抹( )布 拐弯抹( )角 搽( )粉前仆( )后继 状元宰( )相你认为还有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解释词语玄虚: 渺茫: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自欺气人: 舍身求法:中国人失掉自信力
36、了吗作者 ,选自 。你认为还有哪些词语需要理解积累_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1、联系前面学过议论文中设问句的用法知识,谈谈在看课文后,从标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从本文来看,你认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2、本文是否象前面学过的议论文一样先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那么你认为对方的观点是什么?对方的论据是什么?3、作者认为对方的观点正确吗?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与对方相对的观点?依据是什么?三、合作探究。1、分层练习所谓“驳论":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分析,指其错误或偏激等。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驳论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三种。(1)诵读15段,讨论探究: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这与后文的批判有什么关系?作者是如何找到批驳的突破口的?用原文词语完成填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神木六年级科学试卷及答案
- 汕尾市高三数学试卷及答案
- 山东高二联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咖啡店装修设计合同范本
- 聚芳族聚酰胺纤维在复合材料加固的应用考核试卷
- 毛皮服装CADCAM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 城际铁路运营维护成本控制考核试卷
- 砼构件预制件的模具使用寿命延长考核试卷
- 2025装修合同签订范本「」
- 海上油气平台设计的抗地震性能提升方法考核试卷
- GB/T 6433-2025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 服务消费券发放的精细化实施方案
- 2019版 浙科版 高中生物学 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
- 【MOOC期末】《介入放射学》(东南大学)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DB50T 771-2017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范
- 防灾减灾培训(安全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 2024年《BIM技术介绍》课件
-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运用研究(开题报告)
- 花键计算公式DIN5480
- 《荷塘月色》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软著著作权单位与个人合作开发协议书(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