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春教学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春教学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春教学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春教学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春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语文春教学案11.春学案 教师寄语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习作者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会赏析语言。 3、体会作者对春天无限热爱的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习惯,形成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1、整体感知语言美,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2、学会赏析本文语言的方法。 学习难点: 通过产生联想,学会赏析本文语言。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春的作者是_,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文的体裁是_。 “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鸟儿将巢安在

2、繁花嫩叶当中,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并造句。 酝酿 造句: 花枝招展 造句: 3.选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4.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闹 飞)着。 小草也青得_(刺 逼)你的眼。 山_(湿润 朗润)起来了。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衬托 烘托)出一片_(安静 寂静)而和平的夜。 5.按要求默写课文。 描写春花色彩鲜

3、艳的排比句_ 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_ 6.我所了解的作者: 二、自主探究 1.考考你的修辞知识:请指出下面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A.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C.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 D.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 E. 他们的房 屋,稀稀疏疏的,在雨中静默着。( ) F.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2. 检查一下你的知识积累:请写出有关春天的诗句。 (1) (2) (3) (4) (5) 3. 积累精彩的句子,你会越来越有才华。请看下面的空,你会填吗? A. 侧面烘

4、托花多的句子 B. “春花图”中想象的句子 C. “春雨图”中明写春雨暗写风的句子 D. “春风图”中引用的句子 E. 描写春雨的全景图的一句 三. 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 整体感知课文,思考: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 请带着感情读第一段,体会这一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哪些词语最典型? 有何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读37自然段“绘春”部分,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仔细体会作者的感情。 5. 体会最后“赞春”部分,分析其表达上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1.你能准确地把握作者写“春”的总体思路吗?请写在下面。 2.文中描绘的图的先

5、后顺序可以调换吗?请说出理由。 五、达标检测 (一)基础与理解 1. 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睡(shuì)醒 赛(sài)跑 蝴蝶(dié) 捉迷藏(cáng) B胳膊(bo) 抚摸(m) 应和(hé) 鸟巢(cháo) C酝酿(niàng) 薄(báo)烟 黄晕(yùn) 抖擞(su) D蓑(su)笠 散(sn)落 润 (rùn)湿 眨(zh)眼 2. 修辞方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 )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 步近了。 C. 鸟

6、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3. 阅读文章第三段,回答以下问题。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抓住了春天里花 的 特点? (2)文中的“闹”字用得好,下面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成千上万的蜜蜂嗡嗡地叫。 B. 写出蜜蜂之多,场面之大。 C. 衬托花朵繁盛和盛开的花儿的甜香。 D. “闹”字表现了花下蜜蜂、蝴蝶之多。 (3)说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是因为( ) A. 野花多,让人有目不暇接的感觉。 B. 野花多,而且有阳光照射和风的吹动。 C. 阳光照射下,明

7、丽的花会反光,就使人产生像眼睛像星星的感觉。 D. 野花的颜色明丽、丰富,再有阳光的照射。 4.阅读理解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为上面文字按原文顺序排序_。 (2)解词: 卖弄 宛转 (3)这段文字从_觉写春风的柔和,从_觉写春风的芳香,从_觉写春风的和悦,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 (4)春风特有的芳香是指_。 (5

8、)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二)拓展阅读 春风 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在于春风,也有道理。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色香味俱全。这四句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着大地,像柳丝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

9、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我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冷森森。是潭,是溪,是井台,就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渣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原野、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水开裂了吧;是碗口粗的病枝断折了吧。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嘎吧嘎吧松动。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拱苞了。清早,人们穿着老羊皮背心,用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

10、嘴,上山梁,爬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稍来的粗暴,也只觉得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积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屋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怎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1.“春脖子短”中“脖子”的含义是什么?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意见里说的景象”中的“景象”是指什么说的? 3.“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这里的“

11、不像”,除了时间的长短不同以外,其主要特点是: (1)南方的春天:_ (2)北方的春天:_ 4.“褒贬”在这里是_意思。 5.“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色香味俱全”,这里的“色香味”是指( ) A.“色”是阴暗的天色,霉烂的气味。 B.“色”指绿树和鲜花相映衬,“香”和“味”指鲜花的芳香气味。 C.指“老窖名酒”而言。 6.从第段到第段写北京的春风,依次写了春风的_,春风的_,春风的_,是按照从_到_的顺序写的。 7.第段开头说“如果”,一直没有出现和它相应的“那么”之类的词,如果要加上,应该加在( ) A.“回到江南”后面 B.“整天”前面 C.“怎能不”前面 8.作者怀念北国的 春风,主要是

12、因为( ) A.北国的春风帮 助农民把粪肥撒匀净。 B.北国的春风及时送走了坚冰霜雪,伴随作者经历了艰苦的岁月。 C.北国的春风来势凶猛,粗犷,觉得解气。 12.济南的冬天学案 教师寄语: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难点: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发髻 ( )

13、 镶嵌( ) 水藻 ( ) 贮蓄( ) 澄清 ( ) 绿萍( ) 着落( ) 薄雪( )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贮蓄: 空灵: 3.: 二、自主探究 (一)整体感知:默读课文,自主解决下面的问题。 1. 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2.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深入理解:速读第1、2自然段,讨论明确。 4.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5.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三、合作探究 6.精读第35段 冬天的特色是雪,我们平时对雪的印象是如何的?老舍笔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老舍是从什么角度来发现美、表现美

14、的。 (1)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2)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3)从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出作者对于济南的山水有什么的感情?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7.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四、拓展延伸 古人描写冬景的精彩诗句: 五、达标检测 (一)基础检测: 1.填空题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原名_,字_,现代著名作家。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15、_,_,_。(原文填空) 2.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ù_立 水zo _ chéng _清 宽chng _ 3.解释加粗字在句中的意思。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 ) (二)阅读理解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

16、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用“”把这段文章划分为三层。 2.文中描写景物的顺序是:_ 3.划横线一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它的本体、喻体分别是( ) A.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B.本体是树尖上顶的白雪,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C.本体是树尖上顶的白雪,喻体是白花。 D.本体是顶着白雪的树的样子,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4.用“ ”

17、线在文中画出两处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的地方。 5.对加粗的两个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黄白相间的山坡,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色。 B.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流动;“山的肌肤”指山坡的草地。 C.描写济南冬天的温和,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上原有的颜色比雪色更美。 D.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同的美景,像穿着好看的衣服;“山的肌肤”指春天来临后满山的花草。 6.这个语段主要是写( ) A.小雪后山色 B.小山太秀气 C.小雪最妙 D.山的肌肤 7.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时,处处流露出赞美之情。这种写法我们称作( ) A.寓情于景

18、B.情景交融 C.虚实相生 D.情溢于言 (三)拓展阅读 冬雨 清晨,拉开门迈入楼道,就听到楼顶的木制盖板上有“沙沙”“吧嗒”“乒乓”的声音。 北国的冬不就是下雪的季节吗?在这“大雪”的节令,在一场瑞雪之后,竞然下了一场小雨!听惯了西北风的呼啸,忽然听到这雨声,让人觉得严冬已过去,又置身于春风春雨中了。 楼外,雨小,雾大,雨,淅淅沥沥,如丝如缕,东飘西洒,悄无声息,要不是偶有几个大雨点,你就看不见它。冬雨虽然似乎来错了季节,却也有情,落在你的脸、脖子里,并不给你寒意。 冬雨会躲进雾里,跟你捉迷藏,神秘兮兮。雾蒙蒙,隐住村镇,裹住树,:宠着一个神秘的世界。近处,雾中房屋、树木、电杆,蒙蒙咙咙,影

19、影绰绰,似海上若隐若观的山岛,又如烟波中耸着桅杆的船舰。 雾缓缓消退,树木从雾的纱幔里走出来。杨树虽已落尽了叶子,然而,男卜学在枝头的褐色的苞头,经雨水润泽,有些膨胀,像初春欲放的苞蕾。 雨更小了。人们立在雨中谈笑,小孩子们蹲在如镜的小水洼边,和自己的影子相视而笑,指点着,戏逗着。不少人打了伞,红的、黄的、草绿的、天蓝的绘着各种图案,远看,仿佛翩翩的彩蝶。 应该说,在北国,冬雨总该是不正常的,而这“不正常”却也别有情愫,启发了我的新思维,让我体味到造物主的“不拘一格”。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不是吗,这几年,在不少发愤图强、追求高远境界的人们的心里,严寒的冬在缩短着,温暖的春在

20、提前着,炎热的夏和金灿灿的秋似乎在延长着。 既然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冬雨,你该是春的急先锋、春的精灵,你引起我对春的向往和呼唤,让我早早地盼春来。你牵着我的思绪超越了一个严寒的没有绿野和鲜花的季节,让我似乎看到一个万紫千红的季节已经早早来临。 1.段依次从 觉、 觉、 觉写冬雨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段分别写雨中的 、 和 ,充满了诗情画意。 2.段主要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雨中的雾,请简要说说这两种修辞手法在此段中的表达作用。 3.段“在一场瑞雪之后,竟然下了一场小雨”中的“竟然”二字是针对“ ”而言的。 4.段“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中的“老皇历”是指 ;“

21、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的特殊含义是 。 5.本文和课文济南的冬天描绘的都是我国北方冬天的景色,一是写冬天的雨,一是写冬天的雪。但二者所表达的感情,又有所不同。请你将不同处指出来。 13.风雨学案 一、基础知识 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偌大( ) 刹那( ) 栅栏( ) 蜷曲( ) 倏忽( ) 屋檐( ) 攀附( ) 根茎( ) 弧形( ) 撩起( ) 2.找出文中的多音字,写出读音,并组词。 chà(刹那) 例:刹 sh(刹车) 3. 解释重要词语并造句: (1)偌大: 造句: (2)倏忽: 造句: (3)攀附: 造句: 二、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

22、容 4.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请逐段朗读课文,想一想: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 段落景物段落景物 第1段 第5段 第2段 第6段 第3段 第7段 第4段 第8段 5.“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6.“一头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你认为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7.“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8.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23、、动词的使用及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除上面所涉及到的句子外,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出其它句子,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吗? 四、合作探究,体会行文妙处 9.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赞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10.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文章结尾的场景和情调与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认为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五、拓展练习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

24、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 老舍骆驼祥子 思考问题: 1、 本段文字描写了哪些景物?这段文字与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2、 请模仿这种写法,写一段“冷”的文字,不要出现“冷”字。 14.秋天学案 教师寄语:语文学习需要联想和想象,就象飞鸟需要翅膀。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或一段优美的文字。 学习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学

25、习难点:品味诗意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1、肥硕( ) 2、栖息( ) 3、寥阔( ) 4、枯涸( ) 5、清洌( ) 6、梦寐( ) (二)填空、简答。 1、本诗作者 ,四川万县人。现代 、 ,代表诗集 等。 2、为什么说诗歌所描绘的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答: 3、诗中刻画了哪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试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 答: 4、诗歌写出了秋天什么样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二、自主探究 1、找出你喜欢的诗句或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写出你的理解和大家分享。

26、2、“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你的疑惑,有疑问大家帮。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有价值。 (1)、 (2)、 (3)、 3、帮老师解疑惑 为什么说这是一 幅乡村秋景图? 诗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中描绘了几幅画面?发挥想象,给你最喜爱一幅画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说明这样命名的理由。每幅画至少拟三个名字。 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4、朗读,加深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并展开想象,在脑中描绘出那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让自己置身于其中。 三、 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第一个环节。选取三幅图景中你最喜欢的画面,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画面

27、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2、第二个环节。请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优美的文字: 四、拓展延伸(走进来,一起收获成功的喜悦!) 1、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2)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想像其中的意境,及其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把诗歌扩写成一个优美的散文片段。 五、达标检测 (一)基础与理解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肥硕( ) 栖息( ) 寥阔( ) 枯涸( ) 清洌( ) 梦寐( ) 2.秋天选自

28、 ,作者何其芳,现代 、 。 3.全诗共三节,结构上很相似,请简单加以说明。 4.全诗描绘了三幅图,请分别加以概括。 第一幅图: 第二幅图: 第三幅图: 5.在第一幅图中,作者写了两个画面,一是 ,一是 。 6.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栖息: 芦筵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轻轻: 7.诗中 描写的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8.揣摩文意,注意句式,把下面这段话补写完整。 古人对牡丹和荔枝有过这样的评论:“花之艳为牡丹,然而不实;果之绝为荔枝,然花不艳。”话中贬大于褒,我很为它们鸣不平。如果我们用宽厚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应把古人的评论改 为 。 (二)阅 读理解 踩着

29、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 ,它是那缠绵悱测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

30、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瞧,春天播

31、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那沉甸甸的金穗,那饱满硕大的果实,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着这个流光溢彩的季节。在秋风里,丰收是金色的,喜悦也是金色的。 秋天,对于充满热情的人来说,是个美丽可爱的时节。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随着落叶飘逝的每一个秋天,都为热爱它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金色的礼物。 我祝福秋天 9.本文通过对_的描绘,抒发了_的情怀。 10.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1) 这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 _ (2)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 _ 11.“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和“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两句

32、中加点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 15.古代诗歌四首学案 教师寄语:学记古诗,聪慧一世。 学习目标: 1. 学习这四首诗,朗读、背诵这四首诗词。; 2. 理解四首诗歌的意境; 3. 理解作者的思想 感情。 学习重点: 1. 朗读、背诵这四首诗词; 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观沧海极力描写大海的壮阔及由此而想像的景象的诗句_,_;_,_。 (2)次北固山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_,_。 (3)钱塘湖春行写春天迷人动感的四句诗是_,_。_,_。 (4)天净沙·秋思画龙点睛地将景中之意达到高潮的句子是_,_ 二、自主探究

33、 观沧海中 “ 观”字的作用是什么? 那些景物是实写,那些是虚写? 体现作者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句子是那几句?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三、 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钱塘湖,即杭州西湖。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情感。 1: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2: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色,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水面初平云低,写的是怎样的 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 4:最后两句是怎样结住全诗的?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1.T型台秀模样。根据你的理解,仿照加线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3分) 见了大河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

34、山的巍峨,没有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_,依旧遗憾;_,_,还是遗憾。出发吧,永远出发。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2.出门去旅游。回忆你自己曾旅游过的一个景点,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运用拟人、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方式,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3.记忆钟叮当响。写出几句你知道的有关“秋”的诗句。 五、达标检测 第一部分: 1.填空: 观沧海一诗中的想象之句是: 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颈联是: 钱塘湖春行的名句是: 天净沙·秋思的名句是: 2.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潮平两岸阔

35、,风正一帆悬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B.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 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 D.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4.对下列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B.客路青山外,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