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语文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教案_第1页
复件语文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教案_第2页
复件语文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教案_第3页
复件语文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教案_第4页
复件语文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集体备课内容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时间中心发言人陈小琼因事请假参与人员 5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泊船瓜洲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2.指名读,正字音.”.3.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有怎样的感受:_4.指名交流.5.你最欣赏诗

2、中的哪一句:_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1.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齐读.)2.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_3.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_4.小组内练读,指名读.5.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学生口述)6、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1.诗人想回哪里_2.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_ 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第二课时秋思和长相思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二、读入情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发现什么

3、_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_5.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 _三、品悟情1.诗人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_ 3.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_4.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 5.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6.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四、议深情1.任选一首背诵.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_3.总结:五、记生字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2、.学生练写.【

4、板书设计】泊船瓜洲 秋思 长相思奉诏进京 春意浓 客居洛阳 见秋风 山水 乡心明月何时照我还 寄写家书 意万重 风雪 故园 6梅花魂【教学目标】 1.认识“撩、眷”两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基本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教学重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梅花魂”指的是什么? 二、初

5、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_3、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1、给课文分段。2、根据课后思考题1前半题的提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_3、给第二段分层。分为五层:(一层一件事)。第一层(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第二层(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第三层(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第四层(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第五层(14一15自然段

6、):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4、体会文章开头与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_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1、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_2、从梅花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课题“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学习第二、第四件事,1、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_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_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4、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_

7、(2)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_(3)电视播放歌曲红梅赞,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梅花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4)此时,你对梅花有了什么更新的认识?_三、总结方法。1、默读第一件事,思考讨论:(1)“常常教我读唐诗宁词”说明什么?_(2)“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_四、自学第三件、第五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体现“放”学,发展能力。五、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1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_2、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_3、学完课文,你在写作上的收获。_【板书设计】1、读诗落泪2、珍爱梅图6、梅花魂3、不能回国中国心4、赠送梅图5、递梅花

8、巾照应7桂花雨【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细读悟情;品读体会。【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检查预习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2抽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_ 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1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1)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

9、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_(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2细读悟情(讨论交流) 四、品读体会1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_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 五、拓展延伸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板书设计】 7*桂花雨桂花飘香十里摇花真像下雨爱花赏花拾花仿佛回到故里8*小桥流水人家【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10、。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1、:(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_2、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3、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 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1、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_2、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全班交流:三、交流.探究表达方式1、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

11、段旁作批注._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3、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_4、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五、赏读,积累优美句段1、配乐朗读: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3、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4、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板书设计】8*小桥流水人家那么美,那么自然“我”热爱,“我”思念 学习园地二【教学目标】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

12、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1、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2、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三、小组交流讨论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2、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3、小结过渡 四、展示活动方案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

13、交流.3、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五、总结 第二、三课时习作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二、大胆想象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2、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1、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2、小组互说.打开思路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四、试写初稿.自行修改1、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2、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五、小组评议,互改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2、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六、佳作赏评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

14、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它同学进行一个启发。七、赏评 第四课时 回顾 拓展二【教学目标】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2、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二、互相交流,各抒己见1、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2、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3、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4、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5、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三、诗文链接,内化积累1、回顾课文的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