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砌体加固—砌体结构事故处理ppt课件_第1页
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砌体加固—砌体结构事故处理ppt课件_第2页
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砌体加固—砌体结构事故处理ppt课件_第3页
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砌体加固—砌体结构事故处理ppt课件_第4页
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砌体加固—砌体结构事故处理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砌体构造事故处置优点:取材广泛、造价低廉、施工简单等;缺陷:开裂、渗漏及根底沉降。 温度裂痕第6章 砌体构造事故处置6.1.1 砌体的荷载裂痕 荷载裂痕有:受压裂痕、受弯裂痕、部分受压裂痕、受拉裂痕以及受剪裂痕。 荷载裂痕的出现,阐明砌体承载力平安度不够,应及时进展加固。 6.1 砌体裂痕的种类和缘由分析种类:一是由荷载引起,反响了砌体的承载力缺乏或稳定性种类:一是由荷载引起,反响了砌体的承载力缺乏或稳定性不够;二是由于温度变化或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后者引起不够;二是由于温度变化或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后者引起的砌体开裂约占的砌体开裂约占90%90%左右。左右。受压裂痕裂痕顺轴向力方向,砌体中有

2、断砖景象,当竖向裂痕延续长度超越4皮转时,砌体接近破坏。 受弯裂痕偏心受压构件,裂痕垂直于荷载作用方向;砖砌平拱抗弯强度缺乏产生竖向或斜向裂痕。 受拉裂痕水池池壁、筒仓等构造,裂痕与拉力方向垂直或呈马牙状 。 受剪裂痕挡土墙或拱座处,裂痕呈程度或阶梯形状 。 部分受压裂痕大梁或梁垫下的斜向或竖向裂痕。 第6章 砌体构造事故处置6.1.2 砌体的温度裂痕 温度变化所引起的裂痕,在砌体裂痕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 温度裂痕的特点: 普通对称分布;温度裂痕始自房屋的顶层,偶尔才向下开展;温度裂痕经一年后即可稳定,不再扩展。 顶层斜裂痕因日照及气温变化,资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并存在较强的约束,呵斥屋盖与

3、砖墙变形不一致所产生的裂痕。呈正八字或倒八字形状。 顶层程度裂痕砂浆强度较低时,在屋顶顶层圈梁下四角出现程度裂痕,是由屋盖的热胀或冷缩作用所致。 第6章 砌体构造事故处置6.1.3 砌体的沉降裂痕 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普通呈450的斜裂痕 。 沉降裂痕的特点:1、多层房屋中、下部的裂痕较上部的裂痕大,有时甚至仅在底层出现裂痕 ;2、沉降缝向上指向哪里,那里下部的沉降量必然是较大的。 长高比较大的砖混构造房屋, 中部地基沉降大于两端时产生八字裂痕。 地基两端沉降大于中部时, 产生倒八字裂痕。 房屋一端处在软土地基上或较差地基上,该端产生较大沉降而产生裂痕 地基突变, 一端沉降较大时, 产生竖向

4、裂痕。 地震引起的裂痕 冻胀引起的裂痕。 第6章 砌体构造事故处置6.2 砌体裂痕的处置以下裂痕,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置:1明显的受压、受弯等荷载裂痕;2缝宽超越1.5mm的变形裂痕;3缝长超越层高的1/2、缝宽大于20mm的竖向裂痕,或产生缝长超越层高1/3的多条竖向裂痕;4梁支座下的墙体产生明显的竖向裂痕;5门窗洞口或窗间墙产生明显的交叉裂痕、竖向裂痕或程度裂痕。第6章 砌体构造事故处置6.2 砌体裂痕的处置6.2.1 裂痕处置的原那么温度裂痕:普通不影响构造平安。经过观测,找出裂痕最宽的温度裂痕:普通不影响构造平安。经过观测,找出裂痕最宽的时间,采用封锁或部分修复的方法处置时间,采用封锁或部

5、分修复的方法处置 。沉降裂痕:根本稳定后,作修复或封锁堵塞处置;对长期不稳沉降裂痕:根本稳定后,作修复或封锁堵塞处置;对长期不稳定的应先加固地基,再处置裂痕定的应先加固地基,再处置裂痕 。荷载裂痕:危及构造平安的裂痕,应及时采取卸荷或加固补强荷载裂痕:危及构造平安的裂痕,应及时采取卸荷或加固补强等方法处置,并应立刻采取应急防护措施。等方法处置,并应立刻采取应急防护措施。第6章 砌体构造事故处置6.2.2 填缝修补 用于墙体外观维修和裂痕较浅的场所,主要用于温度裂痕和不影响构造稳定及平安的沉降裂痕。 水泥砂浆填缝:将裂痕清理干净,用勾缝刀、抹子、刮刀水泥砂浆填缝:将裂痕清理干净,用勾缝刀、抹子、

6、刮刀等工具将等工具将1313的水泥砂浆或比砌筑砂浆高一级的水泥砂浆或掺的水泥砂浆或比砌筑砂浆高一级的水泥砂浆或掺有有107107胶的聚合物水泥砂浆填入砖缝内。胶的聚合物水泥砂浆填入砖缝内。 配筋水泥砂浆填缝:每隔配筋水泥砂浆填缝:每隔4 45 5皮砖在砖缝中嵌入细钢筋,皮砖在砖缝中嵌入细钢筋,然后按水泥砂浆填缝的修补工序进展。然后按水泥砂浆填缝的修补工序进展。 加筋填缝修补法第6章 砌体构造事故处置6.2.3 灌浆修补 用压力设备把水泥浆液压入墙体的裂痕内,使裂痕粘合起来的修补方法。由于水泥浆液的强度远大于砌筑砖墙的砂浆强度,所以压力灌浆修补的砌体承载力可以恢复如初。浆液组成:水灰比为浆液组成

7、:水灰比为0.70.71.01.0的纯水泥浆液;在水泥浆液中的纯水泥浆液;在水泥浆液中掺入适量的聚乙烯醇或水玻璃或掺入适量的聚乙烯醇或水玻璃或107107胶等悬浮剂的混合水泥浆胶等悬浮剂的混合水泥浆液,其强度略有提高。液,其强度略有提高。 配制方法:先将聚乙烯醇放入98的热水中,然后加热到100,直至完全溶解。最后按分量比水泥水溶液为10.7的比例配制成混合浆液。第6章 砌体构造事故处置6.2.3 灌浆修补灌浆设备:包括空气紧缩机、压浆罐、输浆管道及灌浆嘴等。灌浆设备:包括空气紧缩机、压浆罐、输浆管道及灌浆嘴等。 第6章 砌体构造事故处置6.2.3 灌浆修补灌浆工艺:灌浆工艺:1 1清理裂痕,

8、使其成为一条通缝。清理裂痕,使其成为一条通缝。2 2埋设灌浆嘴,间距埋设灌浆嘴,间距500mm500mm,裂痕交叉点和裂痕端均布设。,裂痕交叉点和裂痕端均布设。厚度大于厚度大于360mm360mm的墙体,两面设灌浆嘴。灌浆嘴用的墙体,两面设灌浆嘴。灌浆嘴用1212水泥砂水泥砂浆固定。浆固定。3 3用用1212水泥砂浆嵌缝,构成一个可以灌浆的空间。水泥砂浆嵌缝,构成一个可以灌浆的空间。4 4封锁层砂浆到达一定强度后,先在每个灌浆嘴中灌入适封锁层砂浆到达一定强度后,先在每个灌浆嘴中灌入适量的水,然后进展灌浆。当附近灌浆嘴溢出或进浆嘴不进浆时量的水,然后进展灌浆。当附近灌浆嘴溢出或进浆嘴不进浆时方可

9、停顿灌浆。灌浆压力方可停顿灌浆。灌浆压力0.2MPa0.2MPa左右。左右。第6章 砌体构造事故处置6.2.4 部分改换 将裂痕两侧的砖撤除,然后用M7.5或M10砂浆补砌。改换的顺序是自下而上,每次撤除45皮砖,经清洗后砌入新砖。 第6章 砌体构造事故处置6.3砖砌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加固 砖砌体承载力及稳定性加固方法,有扶壁柱法和钢筋网水泥法。砖柱的加固方法有增大截面法和外包角钢法。 加固施工前应尽能够卸除外荷载。假设卸除外荷有困难,应设置暂时预应力支撑,以减小后加构件的应力滞后。 6.3.1扶壁柱法加固砖墙 扶壁柱法能提高砖墙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根据运用资料的不同,扶壁柱法分砖扶壁柱和混凝土

10、扶壁柱两种方法。 第6章 砌体构造事故处置6.3.1扶壁柱法加固 砖扶壁柱法工艺和构造扶壁柱与原砖墙的衔接,可采用插筋法或挖镶法,以保证两者共同任务。 详细工艺如下:详细工艺如下:1将新旧砌体接触面间的粉刷层剥去,并冲洗干净;2在砖墙的灰缝中打入b4或6的衔接插筋;或用电钻钻孔,然后将插筋打入。插筋的程度间距应小于120mm,竖向间距以240300mm为宜;3在开口边绑扎b3的封口筋; 4用M5M10的混合砂浆,MU7.5级以上的砖砌筑扶壁柱。砌至楼板底或梁底时,应采用硬木顶撑,或用膨胀水泥砂浆砌筑最后5皮砖,以保证补强砌体有效地发扬作用。 第6章 砌体构造事故处置6.3.1扶壁柱法加固 承载

11、力计算 Nf A0.9f1A1 N荷载设计值产生的轴力; 高厚比和轴向力的偏心距e对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f、 f、f1 分别为原砖墙和新砌扶壁柱的抗压设计强度; A、A1分别为原砖墙和新砌扶壁柱的截面面积。 在验算加固砖墙的高厚比以及正常运用极限形状时,不用思索后砌扶壁柱的应力滞后。 第6章 砌体构造事故处置6.3.1扶壁柱法加固 U形箍筋的竖向间距不应大于240mm,纵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 C15C20级混凝土浇筑,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50mm,厚度不宜小于70mm。 开口箍应插入原墙砖缝内,深度不小于120mm,闭口箍在穿过墙体后再行弯折。当插入箍筋有困难时,可先用电钻钻孔,再将

12、箍筋插入。纵筋的直径不得小于8mm。 混凝土扶壁柱构造和工艺构造:构造:第6章 砌体构造事故处置6.3.1扶壁柱法加固 轴心受压时: N con AcAcs 偏心受压时: N Ac s s As 或 Nen SscSc,ss h0 混凝土扶壁柱承载力syAfcAsyAfsyAfa事故概略 四层办公楼,建于50年代。在80年代加建两层,投入运用后,底层内横墙发现多条贯穿4皮砖的竖向裂痕,情况紧急,需立刻进展加固。事故缘由 仅凭外观就以为砖质量很好,盲目作出加层决议。事故发生后,经实测发现砌筑砂浆为石灰粘土,强度很低,约相当于M0.4。计算阐明加建二层后,一层部分砌体已达极限强度的85%。加固方法

13、 采用两侧加砖扶壁柱的方法加固一、二层横墙。原墙上打入间距为240的b4衔接筋。采用MU10砖,M10混合砂浆,楼板下最后5皮砖用膨胀砂浆砌筑。由于底层墙体荷载接近极限荷载,所以施工前进展卸载,并用预应力顶撑支托楼板,进一步减小墙体应力,然后用压力灌浆法修补裂痕。 扶壁柱加固实例扶壁柱加固实例第6章 砌体构造事故处置6.3.2钢丝网水泥砂浆加固砖墙 把需加固的砖墙外表除去粉刷层后,两面附设 48的钢筋网片,然后放射砂浆或细石混凝土 。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砖墙的承载力、抗侧移刚度以及墙体延性。 常用于以下情况的加固:1施工质量差,使砖墙承载力普遍达不到设计要求。2窗间墙等部分墙体达不到设计要求。3

14、因房屋加层或超载而引起砖墙承载力的缺乏。4因火灾或地震而使整片墙承载力或刚度缺乏等。 加固方法和适用范围第6章 砌体构造事故处置6.3.2钢丝网水泥砂浆加固砖墙不宜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法进展加固的情况:1孔径大于15mm的空心砖墙及240mm厚的空斗砖墙。2砌筑砂浆标号小于M0.4的墙体。 3因墙体严重酥碱,或油污不易消除,不能保证抹面砂浆粘结质量的墙体。 加固方法和适用范围第6章 砌体构造事故处置6.3.2钢丝网水泥砂浆加固砖墙 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经钢筋网水泥法加固的墙体夹板墙成为组合砌体,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可按式5.25.5 进展。 构造要求 1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时,厚度为2030mm;

15、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时,厚度宜为3045mm;当面层厚度大于45mm时,采用细石混凝土;钢筋维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2钢筋网的钢筋直径为 48,网格宜为方格,间距为150mm500mm。3水泥砂浆强度为M7.5M15;混凝土强度采用C15或C20。4钢筋网用 48穿墙S形筋与墙体固定。间距取1.0m。单面加固的墙体,钢筋网用 4的U形钢筋钉入墙内替代S筋与墙体固定。必要时在中间还可以增设 4的U形筋或用铁钉钉入墙体砖缝内。5横向钢筋遇到洞口时,沿洞边弯成900的直钩加以锚固。 第6章 砌体构造事故处置6.3.3砖柱加固构造要求:构造要求:1双面加固应采用连通的箍筋;单面加固应在原砖柱上双

16、面加固应采用连通的箍筋;单面加固应在原砖柱上打入射钉或膨胀螺栓等,以加强之间的结合。打入射钉或膨胀螺栓等,以加强之间的结合。 。2原柱的角砖每隔原柱的角砖每隔5皮打掉一块,使新混凝土与原柱很好皮打掉一块,使新混凝土与原柱很好地咬合。地咬合。3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15或或C20,受力钢筋距砖柱不应小,受力钢筋距砖柱不应小于于50mm,受压钢筋的直径不小于,受压钢筋的直径不小于8mm,配筋率不小于,配筋率不小于0.2%。 侧面添加混凝土加固构造:构造:第6章 砌体构造事故处置6.3.3砖柱加固 用于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砖柱。用于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砖柱。 外包层的混凝土与侧面添加混凝

17、土的要求一样。当外包外包层的混凝土与侧面添加混凝土的要求一样。当外包层较薄时,也可用砂浆。砂浆强度等级不得低于层较薄时,也可用砂浆。砂浆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7.5M7.5。外包。外包层内应设置层内应设置446mm6mm的封锁箍筋,间距不超越的封锁箍筋,间距不超越150mm150mm。 周围外包混凝土加固承载力计算:NAyefNyvn)21 (100211第6章 砌体构造事故处置6.3.3砖柱加固 做法:用水泥砂浆将角钢粘贴于砖柱的周围,并用卡具做法:用水泥砂浆将角钢粘贴于砖柱的周围,并用卡具卡紧,随即用缀板将角钢连成整体,去掉卡具后,粉刷水泥卡紧,随即用缀板将角钢连成整体,去掉卡具后,粉刷水泥砂浆加以维护。砂浆加以维护。 外包角钢加固砖柱第6章 砌体构造事故处置6.3.3砖柱加固 承载力计算:承载力计算: 外包角钢加固砖柱NavaaconNAffA)(偏心受压时: NavaaaaNAAfAf轴心受压时: 式中Nav缀板和角钢对砖柱的约束,使砖砌体强度提高而增大的承载力: Nav2 Ayefavavn)21 (1001第6章 砌体构造事故处置6.3.4窗间墙、砖过梁加固做法如图:做法如图: 外包钢加固窗间墙当墙的宽厚比大于25时,在中部两边竖向各增设一根扁铁,并用螺栓拉结。加固终了后,抹以砂浆维护层。 第6章 砌体构造事故处置6.3.4窗间墙、砖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