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分类大全共95份 诗歌鉴赏(3份)_第1页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分类大全共95份 诗歌鉴赏(3份)_第2页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分类大全共95份 诗歌鉴赏(3份)_第3页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分类大全共95份 诗歌鉴赏(3份)_第4页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分类大全共95份 诗歌鉴赏(3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诗歌鉴赏3份压缩包中的资料: 2021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诗歌鉴赏 初三语文宋词doc 2021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诗歌鉴赏 初三语文送别诗doc 2021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诗歌鉴赏 山水诗教师版doc 2021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诗歌鉴赏3份 九年级语文古诗鉴赏复习教案古诗文鉴赏分主要为赏析诗歌思想感情、意境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四个方面。一 评价古典诗歌的思想、情感了解这类题目的的提问方式和答题模式 这一局部的答题要根据所问答复,有几个问要答出几点来。答题模式:1、问题:这首诗有人这样评价,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赏析。答复:第一步先要答复同不同意,第

2、二步说出自己的理由和观点,第三步,结合诗句分析自己的观点正确性。2、问题:请归纳出诗人在诗中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并说说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复:首先答复出你理解出来的诗歌内容逐句理解,相同的归并,然后答复具体思想感情的类别。当然还有其他的问法。四典型题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答复下列问题。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答案】同意

3、。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那么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二 评价诗歌的形象意象和意境一熟悉常说的意象、意境概念: 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

4、融合统一。“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苏轼的?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 、“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 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决,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那么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意境,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开阔

5、苍凉等。 意境的鉴赏常用到以下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等。 细腻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等。 繁复一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等。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等。 二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和惯用的意象 1、古代诗歌中的常见典故 1斑竹 湘妃竹。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比翼鸟 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3碧血 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元

6、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4长城 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5采薇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长亭 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7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的代称。宋秦观?踏莎行

7、?:“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8登高 重阳有登高习俗。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东山高卧 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10杜康 传说杜康(字仲宁)创造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1东篱 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寒食 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

8、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3汗青 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枯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宋文天样?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4红豆 南方的一种植物,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之二:“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5画眉 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

9、时无? 16金乌 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后以“金乌作为太阳的代称。唐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17连理枝 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的树枝。比喻恩爱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18劳歌 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唐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9楼兰 楼兰国王贪财,屡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唐王昌龄?参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李白?塞下曲?:“

10、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0梦蝶 也称“化蝶。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宋陆游?闲游?之三:“困卧幽窗身化蝶,醉题素壁字栖鸦。 21青鸟 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永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后以此为传信的使者。隋薛道衡?豫章行?:“愿作王母三青鸟,飞来飞去传消息。唐李商隐?无题?:“蓬山此。22三径 西汉末,王莽专权,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园里竹阴下“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后以此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东晋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23桑榆 以

11、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4射天狼 天狼,星名。古人以为主侵掠。后以“射天狼比喻打击入侵的异族。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5双鲤 古人寄信,将信结成双鲤形状。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后因此将其比作书信。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双鱼同义。26黍离 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唐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

12、,昔人城此岂知劳? 27商女 语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很,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28投笔 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他曾投笔感慨,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后指弃文从武。唐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29阳关 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西南。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谱成送别之曲,名?阳关曲?。唐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30折柳 汉代京城习俗,凡送远客,都要送到长安东面的霸桥,并折柳枝相赠。

13、后指送别。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1折腰 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遂辞官归隐。后喻指屈身事人。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颜? 2、常用意象含义 杨柳 表现离情别恨或柔情 杨花 象征离散 梧桐 表现寂寞惆怅、凄苦凄凉悲伤 木叶 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 梅花 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 纯洁洁白 兰花 象征高洁、美好 菊花 象征隐逸、高洁、脱俗、高雅 竹 象征正直、不从俗、向上、有气节 桃花 形容美女的容颜 牡丹 表现富贵、美好 松柏 高洁、坚强、坚贞或富有生命力 绿叶 表现希望、活力 黄叶 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 禾黍

14、表黍离之悲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草 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表现荒凉、偏僻象征地位、身份的卑微 花落 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情,感伤 黄粱 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花开 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鸳鸯 常喻夫妻,表现夫妻情深 鸿雁 表现书信、两情交往或思乡之情 鹧鸪 衬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 杜鹃 哀怨、悲伤凄恻、凄凉、思归或冤魂悲鸣表 燕 温情、惜春、爱的思念、沧桑、漂泊、信 猴猿 表现凄厉、哀伤、孤寂,愁苦 鹰 表现刚毅、自由或大志 鱼 表现自由、闲适 乌鸦 不祥之物或比喻小人、凡夫俗客 沙鸥 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青鸟 指代情人的使者 太阳 表现希望、活力或时光流逝 细雨 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

15、的友情、爱情 细雨 潜移默化的教化 夕阳 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悲叹沧桑 月亮 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 表现亲人的团圆、别离; 寄托思乡、思亲之情; 表现旷达、潇洒,美丽 ,冷清 霜 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 雪 象征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露 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暴雨 象征热情或残酷,荡污秽的力量 春风 表现希望、旷达、欢娱、得意 西风 表落寞、惆怅、思归、衬托衰败 浮云 表现游子漂泊、飘零 晴天 表现光明、欢娱 浓云 表现愁肠压抑 阴天 表现压抑、愁苦、寂寞 玉 象征高洁、脱俗 尺素 指代书信 吴钩 佩带的刀剑,看吴钩,建功立业的抱负 珍珠 表现美丽、纯洁无瑕 船 漂泊、无拘无束,自由

16、旷达 红色 象征青春、热情,表现喜事 白色 象征纯洁无瑕,表现丧事 绿色 象征希望、活力、和平 黑色 表现黑暗、绝望或神秘 蓝色 表现高雅或忧郁 黄色 象征温暖、平和 紫色 表现高贵、神秘 桑梓 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西楼 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土、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 南园 泛指花草园林 落日 惆怅 冬雪 冷峻 秋雨 忧愁 流水 叹惋、时间流逝 落叶 失意、伤感 丁香 指愁思或爱恋情结 大漠 苍凉 旷野 凄清 美酒 壮行 红豆 相思 竹林 闲趣、隐逸 孤灯 孤苦、羁旅凄凉,思乡怀人 秋虫 凄凉 故园 乡愁 烛 相思、别愁枯藤 萧瑟、荒凉 古琴 知音 古道 荒凉 飞鸟 空远 长亭 送别 楼兰 西

17、域古国名,表现卫国立功 关山 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阳关 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莲 “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 阑(栏)干 象征着思念、寂寞、离愁 孤雁 思亲,思乡,孤独 寒蝉 悲凉、离愁别绪 梅子 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三了解一些有关形象题目的常规问法及答题模式1、人物形象类问法: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答题思路和模式:1明确诗歌刻画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根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2、景物形象类问法:这首诗开头几句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景物间有什么样的层次?或从哪些角度运用什么手法塑造景象形象的?答题思路和模式:1写了哪些景物,景物间表达什么样的层次2景物的特点角度如

18、何运用的手法如何,有什么深层用意3传递出诗人怎样的感情。3、意境类问法: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思路和模式:1描绘诗中展现的客观画面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该作品情景交融的意境。 例如: 、.对抒情形象的分析答复:身份性格思想。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假设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分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

19、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干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 、.对诗歌意象的分析答复: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题菊花 唐黄 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假设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分析: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而统观全诗,诗中的菊花寓意是当时社会上怀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3、对诗歌意境的体味答复: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20、。 山居秋暝 唐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写秋晚山景,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四典型题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答复下列问题。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指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问:简析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答案

2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

22、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三 评价诗歌的语言一明确古诗中常见语言的风格特点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表达,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表达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绚丽:其特点是有华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

23、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表达,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二了解一些常规问法和答题模式1、分析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4、应答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答题思路和模式: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运用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衬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分析关键词句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应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模式:第一

25、步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第二步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3、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应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答题思路和模式: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典型题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秋夜朱淑

26、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表达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根底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27、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四、关于诗歌表达技巧一了解表达技巧的分类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到达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1、修辞手法常用的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反复、设问、对偶、比照、反问等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其中重点是抒情和描写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

28、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咏史言志、借人物言志、用典抒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即事感怀等描写: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诗画结合、渲染衬托、比照衬托等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3、其他表现手法1、赋、比、兴创作方法2、联想、想象、铺陈、象征、含蓄、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小中见大等3、卒章显志、首尾照应、总分结合、开门见山、层层深入、伏笔照应、过渡铺垫、承上启下等篇章结构二理解表达技巧方面的相关术语1熟悉常用的表达方式:表达、描写、抒

29、情、议论、说明。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开展、变化过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表达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

30、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土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1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说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间接抒情 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

32、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中包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表达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

33、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对象。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单独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

34、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2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起兴。3、熟悉 常说的表现手法:衬托、衬托、渲染、对照、用典、叠词、化用、想象、联想、曲笔、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等。 1铺排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的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纤纤作细步,精妙

35、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沉着镇定。 2渲染 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衬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如:?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重彩,竭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3衬托 衬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衬托了琵琶声的美

36、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作者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4衬托 衬托是衬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一种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

37、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 5以乐景写哀情 属反衬手法的一种,外表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6化动为静 就是在诗中将动景化为静景来写。如李白

38、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将富有动态的瀑布化为静态来写,一个“挂字,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的赞颂。 7动静结合 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8抑扬 对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缺乏,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如元曲“沛公,大风,也得文章用。却教猛士叹良弓,多了游云梦。驾驭英雄,能擒能纵,无人出彀中。后宫,外宗,险把炎刘并。先写刘邦的种种神威,临末才说到后宫外宗之乱,欲杨先

39、抑,挖苦性极强。“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9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如唐朝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三四句“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

40、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10白描与工笔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衬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11意象组合 意象组合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电影导演为表现影片的主题思想,把许多镜头组织起来,使之构成一部前后连贯、首尾完整的影片

41、。诗歌中的意象组合是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将一些意象按照生活的逻辑,有机地组合在诗中,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曲由前三句九个名词组成不同景物意象,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了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衬托出旅人的哀愁。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是意象俱足的佳句。 12曲笔 曲笔是写文章时成心离开此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

42、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侯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诗作最后两句于婉曲轻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挖苦、深沉的悲哀和无限的感慨。表达了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 13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上片写的是

43、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心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即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比照。 (14)以小见大 指写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一种写法。.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 (15)比兴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较。所谓兴,就是在诗的开头“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文。如?孔雀东南飞?的开头就是运用了兴的手法,

44、“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孔雀因顾恋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兰芝的不忍别离又不得不别离,最后双双徇情的故事比兴常在诗歌中连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 (16)铺垫 既以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必要的铺垫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读者的注意力随情节的开展而延伸。如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子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衬托作用

45、的。 (17)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比照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8)化用 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方法。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

46、,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是化用了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句子。(19)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20)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根底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

47、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21)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通篇用比喻就是象征,如于谦的?石灰吟?。 (22)正侧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参军行?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

48、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4、了解常见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术语有首尾照应、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浑然天成、卒章显志,过渡、做铺垫、埋伏笔等。 三了解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和答题模式表现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应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等。 答题思路: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式:

49、这首诗采用了具体的何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技法,写出了某种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或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或效果。四典型题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两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案】(1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

50、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初三语文古诗鉴赏复习学案宋词鉴赏宋词三注意宋词是中考古诗鉴赏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词这种文学体裁有别于诗,故鉴赏宋词时要注意这些差异,调动一些储藏的词学知识,这将有助于提高鉴赏能力和准确答题。一词体知识。词原是配合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因此又名曲、杂曲、曲子、曲子词、乐府等,表达了与音乐的联系。后来词逐渐跟音乐别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故又称“诗余。词的句式

51、长短不齐、参过失落,故又称“长短句。词的格式的名称叫词牌,同一词牌要做到“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有的词只有词牌名,而无词题;有的词既有词牌名,又有词题,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人按字数多少把词分为三类,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二词的流派。宋词分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内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情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狭窄,往往以山水风月、男女情爱、个人遭遇为主,代表作家有温庭筠、晏殊、柳永、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往往以爱国壮志、抵御外侮、忧国忧民为主,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张孝祥、张元干等。这个划分是就作家创作风格的主要倾向而言,不是绝对的,同一作家往往既有婉约之作,又有豪放之作,我们在分析某位诗人的某篇具体作品的题材与风格时,不能搬个固定不变的套子去给作品贴标签。三词的结构。词的结构形式上的分片,也是诗中没有的。绝大局部词分数段,一段叫做一“片,一片就是一“遍,意即音乐奏过了一遍。乐奏一遍又叫一“阕乐终曰阕,所以片又叫阕一首词也可叫一阕。两段的词是双调词,我们通常称第一段为上片、上阕或前阕,第二段为下片、下阕或后阕。词的上下片的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