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一单元练习教科版_第1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一单元练习教科版_第2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一单元练习教科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班级 _ 姓名_ 一、填空题。( 12 分)1我知道右图中的植物叫 ,它的茎较柔软,叫 茎,像它这样的植物叫 植物;2像樟树这样的植物叫 植物,它的茎叫 茎。 3一片完整的树叶应该由叶片和 构成,叶片上有 ,它是运输营养和水分的通道。 4主要在秋冬时节落叶的植物是 。(填“樟树”或“法国梧桐”)5我们可以用量叶片的 和 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6. 当我们想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 活动就开始了。7. 右边这个工具是 ,利用这个工具观察物 体,能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二、判断题。( 20 分)1夏天,柳树长满了叶子,是活的;到了冬天

2、,叶子都落了,树也死亡了。到了第二年春天,柳树又活过来了。 ( )2大树和小草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只是高矮不同。 ( )3. 要了解大树的叶子的颜色,我们可以用摸的方法。 ( ) 4为了观察树叶,我们可以在树上任意采摘我们需要的叶子。 ( )5菊花一般在秋天才开花。 ( ) 6“无心插柳柳成荫”说明柳树的茎可以进行繁殖。 ( )7用图画、拓印做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 ) 8植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的寿命都一样长 。 ( )9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的叶柄内有充满空气的气囊。 ( )10水生植物是不需要阳光的。 ()三、选择题。( 20 分)

3、1. 下列植物中,不属于木本植物的是( )。 A香樟 B蒲公英 C桂花树2用眼睛可以观察到物体的( )特点。A大小 B轻重 C软硬3下面不属于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的是( )。A都长在土壤里 B都需要阳光、水分 C寿命都很长4下列水生植物中,( )是生活在水下的水生植物。A金鱼藻 B浮萍 C水葫芦5下列几幅图中,树冠的形状与松树最相近的是( )。A B C 6陆生植物的生长( )水份。A、需要 B不需要 C不确定7如右图 ,这片树叶可能是( )的树叶。 A红枫 B银杏 C香樟8( )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它生长在印度尼西亚的热带森林里。A茶花 B王莲 C大王花9下列现象能说明树有生命的是( )。A树上

4、有鸟窝 B树会生长 C树干可以做家具10下列观察植物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观察大树时,先从远处观察树冠的形状,再走近观察树干和树叶的特征。B小明在观察大树时,爬到树上去掏鸟窝 。 C观察水葫芦的叶柄时,我们可以用小刀把它切开,观察它的内部结构。五、探究题。( 48 分)嗨,同学们好!我是鹏鹏,欢迎进入植物园,让我们一起探究吧!第1站:分一分。(15分)植物园里的植物可真多,请你根据这些植物生存环境的特点,将它们放进对应的花盆里。 车前草 荷花 狗尾草 香樟树 浮 萍 水花生 水葫芦 桂花树 雪 松 金鱼藻第2站:排一排。(10分)鹏鹏给向日葵拍了一些照片,可惜把顺序弄乱了,请你根据它的生

5、长变化情况重新编号。第3站:大树下。(23分) 1.同学们,这是一棵真正的大树,请你把我们观察大树时所使用的方法和观察到的内容用线连起来。(12分)画简图 了解树干的粗细用皮尺测量 记录树皮的样子用眼睛看 感知树叶的气味用鼻子闻 记录树的整体形状用蜡笔拓印 观察树叶形状、果实特征等细节捡拾果实和树叶 展示大树某个器官的标本 2.鹏鹏在观察大树时,捡到下列五片叶子,请你帮他分析:(11分)(1)属于完整的叶的是 。(3分)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

6、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2)观察比较这些叶子时,不建议鹏鹏使用的方法是( )。(3分)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

7、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A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B.将叶子撕烂后称量重量C.用手摸叶片的光滑与粗糙 C.观察叶片的颜色“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