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吕元膺吕元膺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 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 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之。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去。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知闻。言毕,惆然长逝。(选自芝田录)【注】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2、。赆(j n)送的路费或财物。 俾(b :使; 灭裂:疏忽。(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因私易一子 乃以束帛 如是十年许 言毕(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2) 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3) 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他看到处 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 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
3、育后代。【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是”:这,这样。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 私”在现代汉语中也有 私自”之意,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 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易”:换。足”:值得。 但”:只是。还要注意翻译完 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3) 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 ”游孚处交友,尔宜精择”说明他交友慎重。 内外人莫测”从侧 面写出他的处事周全。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知闻”是说他重视 教育后代。故答案为: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
4、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他看到处士 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 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 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 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
5、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要从人物的举动、言语等来进行分析,文中吕元膺 '吕辄已窥之”乃以束帛赆之”,明明看出来却不说出来,还送东西给处士,可看出能为别 人着想,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并以此来教育后人的品质。【附参考译文】吕元膺做东都留守的时候,曾经与个隐士下棋。正下着棋,便有一些文件堆积起来,吕 元膺就停棋拿笔批阅。棋友以为吕元膺一定顾不上棋局,就偷偷换了个棋子来取胜。吕元 膺已经把一切看在眼里。第二天,吕元膺请他到别处去。所有的人都不明白怎么回事。棋 友却感到很内疚,就留给吕元膺一份很厚的告别礼物。就这样过了约十年,吕元膺卧病在
6、床将要死去,儿子侄子们都站在床前。吕元膺说:结交朋友,一定要仔细地选择。当初我为东都留守,有一个和我下棋的人,乘我去办别的事时,偷偷换了一着棋。其实也不值得 介意,但反映出此人的心迹可怕。几次想说这件事,又怕那个人因此而忧愁悲戚;始终不 说,又怕你们毁于这一类的事上,就告诉了你们。”说完,吕元膺怀着惆怅死去了。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
7、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鲁肃传(节选)三国志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卫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及鲁肃过寻阳 即更刮目相待 肃意尚轻蒙 遂往诣蒙(2) 用“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 2处。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
8、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3)两篇文章都以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为结尾,有何作用?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两篇文章都写到了鲁肃与吕蒙见面时的情形,资治通鉴与三国志哪部作品的 描述比较详细?列举一例,加以说明。【答案】 ( 1)到,等到;重新;轻视;于是 (2)今东西虽为一家 / 而关羽实熊虎也 / 计安可不豫定?(3)以 “鲁肃拜见吕蒙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作为文章的结尾,写出鲁肃被吕蒙 “对付关羽的五策 ”所折服,侧面突出吕蒙听从孙权的建议开始读书后,才干有了巨大的长进,不再 是吴下时的阿蒙。( 4)示例 1:三国志比较详细。如鲁肃与吕蒙谈论的情形,资治通鉴用了“与蒙论议 ”四个字,而
9、三国志则详细地描述了吕蒙问鲁肃如何防备关羽,对关羽的评价,和 鲁肃谋定五策等内容。示例 2:三国志比较详细。如鲁肃对吕蒙的评价,资治通鉴只有“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的语言评价,三国志除了 “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语言评 价外,还有 “越席就之,拊其背 ”等动作描写。【解析】 【分析】( 1)本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及:到了 的时候。更(ge ng :重新。轻:轻视。( 2)联系上下文,这句话意思是:如今我们虽然与刘备结成了同盟,貌似亲如一家,然 而关羽是个危险且极有心计的人,怎么可以不事先拟定好对策呢?所以可断句为:今东西
10、虽为一家 /而关羽实熊虎也 / 计安可不豫定?( 3)两文以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句作结,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 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 ”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4)结合两文内容分析,三国志“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 ”详细地描述了吕蒙问鲁肃如何防备关羽,对关羽的评价,和鲁肃谋定五策等内容。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都比较丰富。而资治通鉴用了“与蒙论议 ”四个字。所以三国志比较详细。据此理解作答。故答案为: 到,等到;重新;轻视;于是; 今东西虽为一家 /而关羽实熊虎也 / 计安可不豫定?
11、以“鲁肃拜见吕蒙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 ”作为文章的结尾,写出鲁肃被吕蒙 “对付关羽 的五策 ”所折服,侧面突出吕蒙听从孙权的建议开始读书后,才干有了巨大的长进,不再是 吴下时的阿蒙。 示例 1:三国志比较详细。如鲁肃与吕蒙谈论的情形,资治通鉴用了“与蒙论议”四个字,而三国志则详细地描述了吕蒙问鲁肃如何防备关羽,对关羽的评价,和鲁 肃谋定五策等内容。示例 2:三国志比较详细。如鲁肃对吕蒙的评价,资治通鉴只有“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的语言评价,三国志除了 “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语言 评价外,还有 “越席就之,拊其背 ”等动作描写。【点评】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
12、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 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 “断句题 ”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 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 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比较阅读,答题时应注意,在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熟习 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概括主要点作答,注意相同之中找不同,不同之中找 相同。【附参考译文】【甲】最初,孙权对吕
13、蒙说: “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 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孙权说: “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 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常 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裨益。 ”吕蒙才开始求学。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 “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 年吴郡时代的吕蒙。 ”吕蒙说: “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 ”鲁肃遂 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乙】鲁肃取代周瑜的东吴都督职位,在陆口驻军练兵,经过吕蒙的营帐时,鲁肃当时还 很轻视他。身边的人对鲁肃说: “吕
14、蒙的名声日渐显耀,不可以这样傲慢轻视,您应该进去 接见他。 ”鲁肃于是决定去见吕蒙。酒喝的正高兴的时候,吕蒙问鲁肃:“您如今肩负重任,又同关羽的驻军相毗邻,会用什么样的计策来应付突发的状况呢?”鲁肃很随意的回答说: “随机应变么。 ”吕蒙说: “如今我们虽然与刘备结成了同盟,貌似亲如一家,然而关羽 是个危险且极有心计的人,怎么可以不事先拟定好对策呢? ”于是给鲁肃谋划了五条计策。 鲁肃赶紧起身走向吕蒙,拍着他的肩背说: “子明贤弟啊,我没有料到你的才智谋略竟然到 了这样的地步! ”继而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与吕蒙结交为好友才离去。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
15、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 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 【乙】王学御 于王子期 , 俄而与子期逐 , 三易 马而三后。襄王曰: “子之教我御术, 未尽也。 ”对曰: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 于马,而后 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 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 后也。
16、”(选自韩非子喻老)【注】 御:驾车。 王子期:战国时善于驾车的人。 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易:更换。调:协调。诱:弓I诱。所以:的原因。(1) 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见往事耳(了解)B. 即更刮目相待(另外)C.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向)D. 未尽也(尽头)(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此君之所以后也。(3) 【甲】文中吕蒙才略长进惊人的原因是:,【乙】文中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4)从【甲】【乙】两文中你各获得了哪些启发?【答案】(1)D(2)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那个吴地的阿蒙了。这就是您落在后边的原
17、 因了。(3)蒙乃始就学;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4) 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有所作为;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 注,目标明确,这样才可能取得成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考生要在句子意思的理解基础上 进行辨析。(1) D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改为:未尽也(完全)。整句话的意思:没有 完全教给我。(2) 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才略”才干和谋略。复”:再。 所以” 的原因。还有 此君之所以后也”判断句的翻译。(3) 甲文中吕蒙才略长进惊人的原因可直接提取蒙乃始就学”作为答案。而乙文中赵襄王落后的原因可直接提取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作为答
18、案。(4)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好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 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分别归纳出两文的中心,看看两文分别都表明了什 么主要观点。然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甲文 可从开卷有益,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等角度作答。乙文可 从做事情要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目标明确的角度作答。故答案为:D;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那个吴地的阿蒙了。 这就是您落在后边的原因了。 蒙乃始就学;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有所作为; 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这样
19、才可能取得成功。【点评】 对文言词语的含义理解,考生要首先理解整句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在再进行国 定词语的意思理解。同时要注意平时对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的积累,能将课内的知识进行 迁移。考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掌握翻译的原则,注意关键字的正确理解,句意要准确。本题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考生要注意正确理解文本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回答,找准答案,注意括号内的要求。考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感悟作者在文本中要阐述的中心,由此而写出感悟或者启发。 注意要对两文分别阐述。【附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
20、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吕蒙说: 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 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乙】战国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术。没多久就要跟王子期比赛,比赛之时他多次 改换马匹而多次都落在王子期后边。襄王说:你教我驾车的技术,一定留着一手,没有完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道:我已经把技
21、术全都教给您了,只是您在使用的时候有问题。不管驾驶什么车辆,最重要的是,马套上辕,要跟车辆配合稳妥;人赶着马,注意力要放 在人的指引与马的奔跑相协调上,然后,才可以加快速度,跑得很远。现在,你在我后 面,一心只想追上我;你在我前面,又怕我追了上来。其实,驾驭(引导)马匹长途竞争,不跑在前面,便是落在后面。而你的在前在后,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顾得上与 马匹的奔跑协调一致吗?这就是你落在后边的原因了。”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邴原泣学邴原少孤 ,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 ”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 耳
22、。”师恻然曰:欲书可耳! ”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 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注】邴(bi n):姓。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恻(ce):心中悲伤。 苟:如果。(1)选出下列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邴原少孤:失去父亲B. 一则羡其不孤羡:羡慕C. 二则羡其得学其:代词,自己D师恻然曰然:的样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3)从邴原泣学这个故事中,你有什么启发?【答案】(1) C(2)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3)示例一: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贫不丧志,立志学习和他在学习上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23、 示例二:书塾的老师不向邴原收取学费,那种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解析】 【分析】 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 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C 项有误, 其:代 词, 他们,那些有父母的孩子。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 句。苟:如果。徒:白白地。资:学费。句意是: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 学费。根据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见解或主张,以及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归纳道理启发。要点:向邴原学习贫不丧志,立志学习和他在学习上的坚持不懈的精神。书塾的老师不向 邴原收取学费,那
24、种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故答案为: C 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示例一: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贫不丧志,立志学习和他在学习上的坚持不懈的精神。示例二:书塾的老师不向邴原收取学费,那种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 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义。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 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本题考查分析
25、启发和道理。答题时应注意,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 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 出原文的中心,从中明白道理或得到启发。【附参考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 说: “小孩子为啥哭泣? ”邴原答道: “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 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 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 “你想读书就来吧! ”邴原说: “(我)没有钱 交学费。 ”老师说: “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26、”于是邴原就开始学习。 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 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 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 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公亦以此自矜 一一矜:夸耀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一一释:放下C.睨之久而不去 睨
27、:斜着眼nD.但微颔之 颔:指人的下巴(2)与 徐以杓酌油沥之”一句中 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牡丹之爱,宜乎众矣。B.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C.何陋之有?D.康肃笑而遣之。(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卖油翁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将大道理用生 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发人深省的目的。B. 文章虽短小,但还是有记叙,详写了康肃射箭,略写了卖油翁酌油。C. 文章形象地说明了 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D. 文章对人物神态、语言的描写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某些性格特点。如:卖油翁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平静坦然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他的朴实、沉稳。(4)
28、从卖油翁中知道了什么道理?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答案】(1)D(2)D(3)B(4)孰能生巧的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解析】【分析】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年代:北宋。(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 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 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D项错误,颔:点头。(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 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 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其
29、次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D项,都是代词。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的。B:的。C: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项错误,详写了卖油翁酌油,略写了康肃射箭。(4)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解答这 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 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 结。我们做任何
30、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故答案为:(1) D;( 2) D;( 3) B;( 4)孰能生巧的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 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文言词语,对于易错、易混 词要加以积累。(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及写作手法的分析理解能力。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分析 判断。(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解读能力。要通晓文意,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思 考,加以概括。【附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
31、这种本领而自 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 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 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 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 湿。于是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6 阅读文言文,
32、回答问题曹玮用兵曹玮尝出战小捷,虏兵 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 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地利 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 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之。比其复来,几 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 立人气亦阑 。吾以此取之。”【注释】 虏兵:敌军。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
33、伍行列。縻(mi):束缚。 少选:一会儿。 几:接近。 残,尽。(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闻玮利牛羊而师丕整可以为师矣C.歇定可相驰矣愿驰千里足(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气亦阑。)B.遂弃牛羊而还D.若乘锐便战)”于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不能部伍:痹:麻痹。肃遂拜蒙母关山度若飞B.远行之人兵士的队阑:/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D.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C.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气亦阑。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之。吾知虏
34、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4) 结合文章,分析曹玮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哪里?【答案】 (1) B(2)C( 3) 敌军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图牛羊之利而军队不整,赶快返回袭击曹玮军队。 我知道敌人已经很疲劳了,故意用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4) 曹玮假意贪图牛羊之利,使军队表现出军容不整的样子,诱敌深入;敌人追至,避敌 锐气,假意不想乘人之危,让敌人休息修整,使敌人腿脚疼痛麻木站不起来了,人气残 尽,最后一击击败。【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阅读。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年代:北 宋。(1)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 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
35、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 项:军队 / 老师;B项:于是;C项:驱马进击/赶马快跑;D项:如果/好像。故选BO(2)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 “断句题 ”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 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 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走远路的人如果稍稍休息,那么腿脚疼 痛麻木就站不起来了,人气也残尽了。据此可以判断出答案应为CO(3)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 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
36、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去”利”师”疲”故”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4)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从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 ”可知曹玮的目的是 “诱敌深入 ”;从“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 不能立,人气亦阑”可知其善于抓住有利的时机。故答案为:( 1) B( 2) C(3) 敌军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图牛羊之利而军队不整,赶快返回袭击曹玮军队。我知道敌人已经很疲劳了,故意用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4) 曹玮假意贪图牛羊之利,使
37、军队表现出军容不整的样子,诱敌深入;敌人追至,避敌 锐气,假意不想乘人之危,让敌人休息修整,使敌人腿脚疼痛麻木站不起来了,人气残尽,最后一击击败。【点评】( 1)一词多义,指的是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有不同的含义,所以理解一词多义要 结合具体语境。学生平时在总结一词多义时,一定要注意语境。(2) 断句多是在主谓之间,句首发语词之后,等;还要注意读句子,弄懂句子的含义,也 是做题的关键。(3) 文言文翻译要遵循直译的原则,字字落实;其次要把句子中的关键词翻译出来,这是得分点。(4) 理解文章内容,首先要会翻译文章,其次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去做题。 【附参考译文】曹玮曾出战小胜,敌兵退去。曹玮
38、侦察敌兵退离已远,于是就驱赶着缴获的牛羊和辎重 车辆,缓慢地驱赶着返回,很是不成军队行列。他的部下担忧此事,对曹玮说:牛羊无用,只是束缚军队。不如抛弃它们,整齐队伍返回。”曹玮没回答,派人去侦察。敌兵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而军队不整齐,立 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曹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行进中找到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 等待敌军。敌军将要来到,离得很近了。曹玮派人对敌军说:你们外国军队远来一定很疲劳,我不想趁着别人疲怠作战,请你们让战士和马休息一下,隔一会儿就决战。”敌人正苦于疲劳极了,都很高兴,使军队严整地休息了很长时间。曹玮又派人告知他们:休息好了,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于是各方击
39、鼓发兵进攻,一交战就把敌军打得大败,于是抛弃了牛羊返回。曹玮慢慢地对他的部下说:我知道敌人已很疲劳,故意做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如果趁着他们锐气便交战,还会有胜负。走远路的 人如果稍稍休息,那么腿脚疼痛麻木就站不起来了,人气也残尽了。我凭这些打败了敌 人。”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柝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弓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
40、的意思。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 木兰辞官不就,可见其具有怎样的高尚品德?【答案】(1)战事;北方;记录;有余(2)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3) 不图功名利禄,眷恋家园。【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 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 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
41、看有 无特殊句式。(3)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人物在整篇文章中的 地位作用、文中的抒情议论的语句等来整体感知。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在原文中找到依据。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体现了木兰不慕名利、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的品质。故答案为:(1)战事北方记录 有余(2)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3) 不图功名利禄,眷恋家园。【点评】文言文翻译句子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 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还要注意有无特殊句式。如第
42、2句就是互文句,翻译时要依据该句式特点进行理解。&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
43、地中,不 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阅十余岁 竟不可得 (2) 翻译下面语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4) 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 方法?【答案】(1)经过,经历;终了,最后(2)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3) 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 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4)
44、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 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 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此题较为简 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要注意竟”的意思是终了,最后”。(2)此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 子前后的语境,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尽量直译,注意特殊句 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3)要注意在理解短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加以概括。(4)
4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第二段和第三段两人的讲述,可知,寺僧与学者 分别考虑了水流推力,沙性石性等因素,而老河兵经验丰富将影响石兽位置的水流,沙性,石性等因素都考虑到了。故答案为:(1)经过,经历;终了,最后(2)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3) 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 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4)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 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点评】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 ,必须遵循 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
46、直译为主 ”的 原则,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翻译要抓住关键词 ,联系语境,重点突破。9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7、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是非木柿/如是再啮尔辈不能究物理/唯手熟尔C.遂反溯流逆上矣/肃遂拜蒙母D但知其一 /但微颔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寺院的僧人一开始认为石兽顺流而下,往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B. 讲学家认为沙性松浮,石兽埋在沙里,越沉越深,应该在
48、原地深处找。C. 老河兵认为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从上游寻找,最终果然找到它们。D. 作者认为天下的事情不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应该实事求是。【答案】(1) B(2)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3)A【解析】 【分析】(1 ) A.是:两个 是”都是古今异义词,是代词,解释为 这”此”。B.尔:第一个是代词,解释为 你”你们”;第二个是语气助词,表限止语气,解释为罢了”。C遂:两个 遂”都是副词,表承接关系,解释为 就”于是”。D.但两个但”都是副 词,表仅限于某个范围内,解释为 “只”只是”。故选 B。( 2)本句中, “求之下流 ”, “求之地中 ”是倒
49、装句、省略句,翻译时补充调整为 “(于)下 流求之 ”(于)地中求之 ”; “下流 ”指的是水的下游; “固”意思是本来; “颠”意思是 “颠 倒”错乱 ”。( 3)从文中第一段 “众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 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可知,一开始,僧人们是在原地水中寻找石兽,没有找到后, 才到下游去寻找,所以选项 A的表述错误。故答案选 A。故答案为: B; 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AO【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 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
50、环境中表示不同的 意思;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 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 与优美;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即可做出选择。【参考译文】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 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 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
51、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 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 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 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 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 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
52、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 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 是更荒唐吗?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 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 呢?10现代文阅读沙枣梁衡1968 年冬,我大学毕业后分到内蒙古临河县,在大队劳动锻炼。我们住的房子旁是一条 公路,路边长着两排很密的灌木丛,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第二年春天,柳树开始透出了 绿色,接着杨树也发出了断叶,但这两排灌木却没有一点表示。我想大概早已干死了,也 不去管它。后来不知不觉中这灌木丛发绿了,叶很小,灰
53、绿色,较厚,有刺,并不显眼,我想大概 就是这么一种树吧,也并不十分注意。只是在每天上井台担水时,注意别让它的刺钩着我 的袖子。6 月初,我们劳动回来,大家在门前的空场上吃饭,这时隐隐约约飘来一种花香。第二 天傍晚我去担水才发现,原来醉人的香味是从不起眼的灌木丛里发出的。从此,我开始注 意沙枣。认识的深化还是第二年春天。那是 4 月下旬,我参加了县里的一期党校学习班。党校院 里有很大的一片沙枣林,房前屋后也都是沙枣树。沙枣的外表极不惹人注意,叶虽绿但不 是葱绿,而是灰绿;花虽黄,但不是深黄、金黄,而是淡黄;个头很小,连一般梅花的一 个花瓣大都没有。它的幼枝在冬天时为灰色,发干,春天灰绿,其粗干却
54、无论冬夏都是古 铜色。总之,色彩是极不鲜艳引人的,但是它却有极浓的香味。我一下想到鲁迅说过的, 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它就这样悄悄地为人送着暗香。1972 年秋天,我已调到报社,到杭锦后旗的太荣大队去采访,这个大队紧靠乌兰布和大 沙漠,为了防止风沙的侵蚀,大队专门成立了一个林业队,造林围沙。十几年来,他们沿 着沙漠的边缘造起了一条 20 多里长的沙枣林带,沙枣林带的后面又是柳、杨,榆等其他树 的林带,再后才是果木和农田。我去时已是秋后,阴历十月了。沙枣已经开始落叶,只有 那些没有被风刮落的果实还稀疏地缀在树上,有的鲜红鲜红,有的没有变过来,还是原来 的青绿,形状也有滚圆的和椭圆的两种。
55、我们摘着吃了一些,面而涩,侧也有它自己的味 道,小孩子们是不会放过它的。当地人把它打下来当饲料喂猪。在这里,我才第一次感觉 到了它的实用价值。长长的沙枣林带锁住了咆哮的黄沙。你看那浩浩的沙海波峰起伏,但一到沙枣林前就止 步不前了。沙浪先是凶猛地冲到树前,打在树干上,但是它立即被撞个粉碎,又被风卷回 去几尺远,这样,在树带下就形成了一个几尺宽的无沙通道,像有一个无形的磁场挡着, 沙总是不能越过。而高大的沙枣树带着一种威慑力量巍然屹立在沙海边上,迎着风发出豪 壮的呼叫。沙枣能防风治沙,这是它最大的用处。沙枣还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是抗旱力强,无论怎样干旱,只要插下苗子,就会茁壮生 长,虽不水嫩可爱,但
56、顽强不死,直到长大。二是能自卫,它的枝条上长着尖尖的刺,动 物不能伤它,人也不能随便攀折它。正因为这点,沙枣林常被载在房前屋后当墙围,或在 地边护田。三是它能抗盐碱。它的根扎在白色的盐碱土上,枝却那样红,叶却那样绿。因为有这些 优点,它在严酷的环境里照样能茁壮地生长。过去我以为沙枣是灌木。在这里我才发现沙枣是乔木,它可以长得很高大。那沙海前的 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队列,那古铜色的粗干多么像男人健康的臂膀。我采访的林 业队长是一个近 60岁的老人,20多年来一直在栽树。花白的头发,脸上深而密的被蚊, 古铜色的脸膛,粗大的双手,我一下就联想到,他像一株成年的沙枣,年年月月在这里和 风沙作战,保护着千万顷的庄稼不受风沙之害。质朴、顽强、吃苦耐劳,这些可贵的品质 就通过他那双满是老茧的手在育苗时注到沙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心绞痛常见症状及护理护理技能
- 香奈儿的品牌传奇
- 商贸营销效果评估
- 项目授权协议书
- 食堂委托管理协议书
- 学校安全责任协议书
- 2025-2026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八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版骨折常见症状及护理知识
- 放射性核素的使用与防护措施
- 产品推销方法技巧
- 安全等级保护咨询方案
- 数据共享与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 2025年《护士条例》考试题有答案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节能服务转移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安徽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批次社会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 纹绣眉毛教程课件
- 2025年中国高纯度氧化镁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团课讲座课件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工程总承包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江西上饶余干县天然气有限公司招聘2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