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文本分析本文记叙了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 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展开叙 述,突出了场面描写。文章先写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交代了举行大 典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人数;然后写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赶赴广场的 场面;接着作者按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五星红旗升起、宣读公告的顺序介绍了大典的过程;再接着作者写了阅兵式的 盛况;最后简介群众游行的盛况和大典结束后的情况。全文

2、段落之间过渡自然, 层次清楚,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篇幅较长,要在课内 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是无法完成的。因此, 可以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另外,教学时要 利用影像资料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情、激发感情,去感受开国大典庄 严、隆重和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群众激动、兴奋的心情以及对党和国家的热 爱之情。教学目标1 .会写13个生字,重点理解“汇集、鼓舞、肃静、排山倒海”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4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进一步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一一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会写“盏、栏、汇”等13个生字,理解“政府、委员、协商、排山倒海” 等词语。2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3 .初步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 .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的过程,按课文叙述顺序分段,并列出段落提纲。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

4、课题。1 .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导语: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在学校举行升旗仪式,望着鲜艳的国旗冉冉升起时,我们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爱国情怀。那么,你们知道是谁在什么地方升起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吗?(出示图片)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观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吧!2 .播放开国大典的历史录像。3 .板书课题,理解课题。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大典:隆重的典礼。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 .学生默读课文,交流并自学生字、新词。预设:本文篇幅较长,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时,可采取默读

5、的方式。要明确默读的要求,即不出声、不指读地读全文,画出生字、新词。2 .教师检查生字、词语自学情况。(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八盏石栏汇集爆发毛泽东林伯渠宣布旗帜阅兵制服坦克距离隆隆声预设:本课的生字较多,但难写字不多,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即可。教师检查时可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字义和组词,以及这个字哪处易写错。(2)教师引导学生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如“开国大典、迎风招展、肃立、汇集、四面八方、排山倒海”等。预设:本课的生词可以分类解决。一类是专用名词,如“典礼” “电钮”“观礼台”,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这些词语的意思,或者让学生查字典解决。另一类词语,如“庄严”

6、 “四面八方”等词,可在之后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联系 上下文加以解决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教师提出问 题准备讨论。过渡:古人在举行大典时都要严格按时、序举行,各个环节都有极严苛的 礼仪制度和规章流程。开国大典是举国欢庆的大事件,更要庄严隆重。请大家 快速浏览课文,在有关描写大典进行时间的语句上标注记号。预设:学生浏览、标注后汇报: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整,两个半钟 头,傍晚,晚上九点半。从这些有关时间的语句中可以发现作者是按照事件发 展的顺序来写的。2 .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段意。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

7、典礼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典礼开始,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第三部分(第11 13自然段):写阅兵式的盛况。第四部分(第1415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 游行的情况。3 .初识“开国大典”。(1)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教师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自主学习。举仃开国大典的时间:1949年10月1日 举仃开国大典的地点:口都北京开国大典-的参会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 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 人员、城防部队、外宾。(2)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画出

8、天安门广场上布置的示意图。预设: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天安门广场上的布置,方位描写非常清楚,学 生可抓住“丁字形” “北面” “再北面” “中央” “向南” “左右”等表示方 位的词来简单地画一画,大致了解开国大典的重要场景“升国旗”的举行地点。(3)学生交流学习第1 3自然段的感受。明确:从这三个自然段中可见参加开国大典的人数多、会场布置隆重,也 可见开国大典是一场非常隆重、意义非常重大的典礼。预设:把第1 3自然段放在第一课时来学习,一是因为这三个自然段的内 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自学即可;二是因为这三个自然段介绍了开国大典的基 本情况及场所,学生有了初步印象之后能更好地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四、

9、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 .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过渡:同学们,开国大典是一场隆重的仪式,它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成立,这样一场有着伟大历史意义的典礼到底有哪些令人激动的场景 呢?这节课,我们主要对课文的脉络进行了梳理,同时对课文中的一些重要场 景有了一定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就将深入地学习。同学们也可以再读读课文, 想想课文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3)课后了解文中比较生僻的词语,如:中央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等。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悟体会中国人民为中

10、华人民共和国 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2 .赏析课文中的场面描写,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3 .能简要复述开国大典的过程。教学重难点1 .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 自豪的心情。2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 .教师板书: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导入:请同学们用以上内容说一句话,要求在“开国大典”前加上一个词语。(学生自由作答)2 .学生交流哪些场面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说明原因。预设:文中的场面描写很多,学生说出任何一个场景都可以,简要说说这 些场景给自己的印象,如会场布置、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

11、民政府 成立、升旗鸣炮、阅兵、群众游行,这些场面既表现出中国人民自豪、激动的 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毛主席的崇敬与爱戴之情。3 .教师过渡,导入新课。过渡:听了同学们的叙述,老师很高兴,可见大家仔细读了课文,并且对 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把握。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本课的学习,到同学们描述 的一幕幕场景中去听一听、看一看、悟一悟。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 .抓重点词语及句子,学习课文第一部分。过渡:在上节课,我们划分了课文的层次,而且学习了第 13自然段。现 在我们继续学习第一部分剩下的一个自然段一一第 4自然段。大家先把这段文 字读一读,然后我们再一起学习。(1)按要求找出相关词语。找出写

12、天安门广场人多的词语:四面八方、人的海洋、红旗翻动-找出写人民群众来得早的词语:早LA点钟、.五更大、摸着制"找出描写人民群众心情急切的词语:气奔、赶|(2)比较下面的句子,说说哪句好,并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走向会场。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挤得满满的,到处是举着红旗的人。明确:每组句子中第一个句子更好。第一组句子中,“直奔”这个词能生 动地表现人们当时急切和激动的心情。第二组句子中,第一个句子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手法,是对整个会场的俯瞰图,写出了特定

13、场合的整体情景,不仅写出 了人多的气势,而且表达出人们喜悦、激动的心情(3)指导朗读本自然段,读出喜悦、兴奋的心情。2.重点研读场面描写,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1)默读课文第513自然段,理清典礼的过程。(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并板书:宣布典礼开始一奏国歌一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升 国旗一宣读政府公告一阅兵式。预设:请学生结合板书和课文的叙述顺序,用“先再接着” 的句式简要述说开国大典的过程。(3)这两个部分中反复出现了一个词语,体现了人们喜悦、激动的心情, 请找出来,并结合上下文感受这个词所表现出的情感。(“欢呼”)(4)研读“大典盛况”中的小场面,体会人民的情感,掌握场面描写的方

14、法。研读场面”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A.体会五个“一齐”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思考:找出第7自然段中的两个“一齐”,体会其中包含的人民的感情。其他哪些地方还有“一齐”?找一找,体会一下。预设:可引导学生把“一齐”换成“一起”试读一下,看两者在情感表达 上有何不同,从而领悟人民群众都有一颗热爱毛主席、热爱祖国的心。同时使 学生的目光转移到其他自然段(第 5、8自然段),联系前后文体会人民群众激 动、自豪的心情和爱国之心。B.抓住“长城内外” “大江南北”启发想象,体会思想感情。思考:“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什么?从这宣告传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你体会到了什么?明确:“这庄严的宣告,这雄

15、伟的声音”指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表明毛主席的话语传得很远,传到了祖国各地,使全中国人民都激动、自豪。C.指导朗读,读出激动、自豪之情。研读场面“升国旗”A.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抓住“一齐脱帽肃立” “一齐抬起头” “瞻仰”,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不再受压迫,从此开始了新生活。这句话点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此时人民群众的心情是激动的、喜悦的。)B.特殊含义注释。升旗的时候,礼炮

16、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注解:五十四门礼炮代表我国五十四个民族(我国现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四个是当时的统计数字),它象征的是中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二十八响代表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到1949年以来二十八年的奋斗历程。研读场面“阅兵式”A.说说文中描写了哪三个兵种接受检阅,指名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海军、陆军、空军)B.说说下面句子中变色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所表达的意 思。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挺着”描写了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钢铁巨人”给人以坚 强高大的印象。这句话表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 装,是新生

17、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大的安全保障。)“红马连” 一色红马,“白马连” 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 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这些词语都体现了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说明他们训练有素,也渗透着 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 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抛”这个动作是广大人民群众情不自禁地发出的。“盖过”是说群众 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群众在观看 阅兵式时,看到飞机飞上蓝天时激动、喜悦的心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

18、够表示自己 心里的欢喜和激动。(嗓子“喊哑” 了、手掌“拍麻” 了,说明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 点。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激动,呼喊和鼓掌 是他们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C.播放1949年阅兵式盛况,感受当时威武雄壮的场面。D.指导朗读,注意读出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3.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第四部分。(1)朗读第14自然段,研读场景“群众游行”。自学提示: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结束后天安门广场上的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 的作用。(“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这样生 动的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 人民当家

19、做主后无比幸福的心情。)画出人民群众与毛主席互动的句子,交流读后的感受。(“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同志们万岁! ”从中感受到了人民 群众对毛主席的爱戴以及毛主席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和热爱。抓住“高声欢呼”“探着身子”和两个“不断”来理解,文中的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 伟大形象。)(2)读第15自然段,理解重点词语“红流”和“光明”。明确:“红流”在这里代指举着灯笼、火把游行的群众队伍。作者巧妙地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给人以形象鲜明的画面感。 这里的“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成立使北京城、使全国永远摆脱了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三

20、、回顾全文,学习写法。1 .内容回顾:根据课文记叙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示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在首都北京 天安门广场举行典礼。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奏国歌,接着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然后,升国旗。升旗仪式结束后,毛泽东宣读政府公告。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受检阅的有海军、步兵、炮兵、 战车师、骑兵,还有人民空军。阅兵式之后,开始群众游行。直到晚上九点半, 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天安门广场。2 .学习写法:场面描写。(1)场面描写的点与面。请学生再次整理出席这次开国大典的人员,说出有明确姓名的,指出其 中最重要的人物

21、,画出相关语句。出席典礼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 防部队、外宾。提到姓名的:林伯渠、毛泽东、朱德、聂荣臻。最重要的:毛主席。明确:这些人物中最重要、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毛主席,他是我们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重要缔造者,更是这个盛大典礼的核心人物。这样的写法就叫作点 面结合。“点”就是重点,可以是重点的人,也可以是重要的环节、程序;“面” 就是整个场面。点面结合是场面描写的基本方法。找出描写毛主席和对应的群众的反应的句子,对比起来读一读。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

22、 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一一五星红旗徐徐上 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思考: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些句子,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呢?明确:毛主席是开国大典的参与者之一,就是一个点,而三十万群众则构 成了开国大典的场面,就是一个面。作者既写了重点人物毛主席这个点,也写 了周围群众这个面,这样突出重点,兼顾全面,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开国大 典时人民激动、自豪的心情。读一读阅兵式的场面描写,说说里面的

23、点与面。(整体上写整齐威武的情景,是面;用某些细节去展现各个方阵的风采, 是点。)(2)结合课文,交流场面描写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选择最能体 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按大典的进程逐项描述。点面 结合0 )(3)任选一个题目,进行小练笔。运用本文的表达方法,试着以“节日的夜晚”为题写一个片段,写出夜 晚焰火的形态变化、灯光的设置、人群的反应等。或写一写生活中的“ 庆典”,写出参加人员、会场设置、台上表演人员及台下来宾的表现等。结合课文插图,展开想象,把自己当作参加开国大典的一个普通民众, 写一写1949

24、年10月1日当天的见闻感受。也可以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国庆场 面,练习描写盛大的场面。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1 .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丰富积累。2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板书设计:略教学重点片段实录:引导学生“想象场景”(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重点描写了哪些场面 的基础上。)师:文中,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开国大典的众多场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难 忘的一个场面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后再回味回味:自己从 中感受到了什么?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读课文。(生自读自悟,同桌或小组交流。)师:哪个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我印象最深的是典礼开始时,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

25、共和国中央人民政 府在今天成立时,全中国人民欢呼的场面。我感受到当时人们的心情是万分激 动、无比高兴的,他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因为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成立,意味着中国人民再也不受压迫、剥削了,他们当家做主了。师:是啊!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真正当家做 主人,叫人怎能不激动万分呢?所以,(出示句子)“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 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 心一齐欢跃起来。”大家细细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体会体会句子的意思,想 一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哪些地方, 在你面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生

26、自读、体会、想象。)师:谁把这句话读一读,其他人一边听一边闭目想象,这宣告、这声音传 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这声音传到城市,大街小巷彩旗飞扬,男女老少欢天喜地,大家敲着 锣打着鼓,欢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欢庆人民当家做主人。生:这声音传到农村,田间地头、村前村后,到处锣鼓喧天,人们都拥出 家门,欢呼着、高喊着,一个个激动万分,不少人高兴得热泪盈眶。生:这声音传到学校,大家拿着鲜花,挥着彩带,放着鞭炮,唱啊,跳啊, 喊啊,好像要让这个消息传遍全世界。生:这声音传到了刘胡兰的家乡,大家一下子拥到了刘胡兰的家里,把这 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了她的爸爸妈妈。她的爸爸妈妈来到刘胡兰的遗像前, 喃喃地说:“胡兰子啊,你听到了吗?你盼望的一天终于来到了,我们终于有 了出头的日子啦!”师:是呀,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让我们将描写这一场面的两个 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看谁能把人民欢跃的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