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到六年级必须掌握的语法知识总结_第1页
小学语文一年级到六年级必须掌握的语法知识总结_第2页
小学语文一年级到六年级必须掌握的语法知识总结_第3页
小学语文一年级到六年级必须掌握的语法知识总结_第4页
小学语文一年级到六年级必须掌握的语法知识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语文一年级到六年级必须掌握的语法知识总结-CAL-FENGHAb(2020YEAR-YICAI)JINGBIAN小学语文一年级到六年级必须掌握的语法知识总结一、 词的用法关联词1、关联词的意义能够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连 接起来组成比较复杂的句子的词语,就是关联词语。恰当的使用关联词语,能 使我们在说话或者协作时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2、常见的关联词语类型(八种)A、并列关系一一分句之间是并列的既.“又“那么,那么一边一边有的“有的不是,“而是.”B、递进关系一一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不但.“而 且.“不仅还不但“,还不光还甚至不仅还“C、选择关系一一表

2、示要在前后两个分句中所说的情况中选择一种。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者,或者D、转折关系一一前后分句的意思比是顺着说,而是有了转折。虽然 但是.“虽然可是却,“尽管.”还是然而.“E、假设关系一一前一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后一分句说出假设情况后的结 果。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假如.“就哪 怕,”也”.F、因果关系一一前后分句表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因为.“所以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此“G、条件关系一一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说出这个条件下的结果。 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都无论H、取舍关系一一前后分句写了两种情况,说话人选择其中之一,舍去其 余。宁可,“也与其,不如3、关联词语的使用一般方法:初

3、读句子,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选择关联词语,填入句子。 在读句子,检查句子是否通顺,句意是否正确。两个注意:(1)搭配要得当;使用一组关联词语是要前后呼应,要成双配对,不能 交叉使用,这样才能是句意畅通、明确。(2)运用要合理:该用的时候用,不该用的时候就不用,不要生搬硬 套。根据句子表达的需要,正确的选择关联词。修改病句概念:凡是不符合 语法规则、逻辑、修辞和语言习惯的句子都属于病句。二、语法类型1、常见的语法类型有:(1)用词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4)重复罗嗦(5)自 相矛盾(6)词序混乱(7指待不明(8)分类不当2、怎样修改病句(1)认真的读原句,弄清楚句子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4、(2)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3)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4)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不是完整、通顺、符合情理。3、常用的删改符号(略)修辞手法比喻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对比结构:本体+喻词+喻体常用喻词:好象、仿佛、像.“似的、如同、像“一样、.是成拟人概念: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给事物以人的感情,使语言更鲜明、 生动。排比概念: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 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一般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词组成。夸张夸张是一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手法。反问概念: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示肯定的

5、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判别方 法:有问不答,答在其中。与疑问句的区别:(1)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 句),是有疑而问,需要别人回答。(2)反问是修辞方法中的一种,反问句是无疑而问,意在肯定,不需要 别人回答。设问概念: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明知顾问、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 手法。要注意区别设问句与反问句:从句型特点上看,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答 随问后;反问句是答在其中,让人从问中体会答案。对偶特点:字数相等,结构相似或相近,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常出现在“五 言或七言古诗中。三、句式变换概念:句式变换就是保持句子内容基本不变,根据表达和理解的需要把某 种句式变

6、成另外一种句式。小学生学习和考试中常见句式变换主要有以下几 种:1、扩句和缩句扩句:是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 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扩句时要注意:(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2)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缩句:是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 的成分。缩句时要注意:(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子要完整,句型不变。(2)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时要一次去完。2、陈述句、“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这三种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结构特 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变

7、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3、直接引用与“间接 转述”的互换”直接引用与“间接转述做好以下几点:(1)改换人称。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第一人 称),如果有第二人称,改为具体人称。(2)改换标点符号。冒号与逗号互换,去掉或加上双引号。(3)如果是问句,改为表示商量的祈使句。(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4、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方法:(1)判断有无否定句,有的去掉,无的加上。(2)加上或去掉陈述句、反问句末尾的语气词。(3)改变标点符号。(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5、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都是表示肯定语气的 句子,后者更加强烈的表示肯定

8、。(双重否定句是指一句中有两个否定词语的 句子)三种该注意的标点符号1、省略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1)表示文中内容的省略;(2)表示说话的迟疑;(3)表示说话断断续续;(4)表示意思没说完或者语意深长,余意未尽;<5)表语句内容的跳跃。2、破折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1)解释说明;(2)意思的递进或转折;(3)声音的中断或延续。3、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1)表示引用别人或者直接说出来的话;(2)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3)表示成语、谚语、俗语或表示声响的词语,专用词语。四、如何正确使用语文中的的、地、得 的、地、得口诀儿歌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左边白,右边勺, 美丽的花

9、儿绽笑脸, 清清的河水向东流, 暖暖的风儿轻轻吹, 小小的鱼儿水中游,左边土,右边也, 认真地做操不马虎, 大声地朗读不害羞,名词跟在后面跑。青青的草儿弯下腰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绿绿的树叶把头摇 红红的太阳当空照 地字站在动词前, 专心地上课不大意 从容地走路不着急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左边两人双人得,形容词前要用得,兔子兔子跑得快,青青竹子长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参天大树长得慢,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五、的、地、得用法分析: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 人、戴帽子的男

10、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 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 皮、清清的河水“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 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 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得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少数是形容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 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 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 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六

11、、的、地、得用法补充说明: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 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七、的、地、得用法总结: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 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 样。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 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八、

12、的、地、得用法例句: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九、的、地、得的读音: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 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的不同的读音,但当他们附着在词,短语,句 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没有语音上的区别。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这样可以区分他们在 书面语用法上的不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十、短语练习:给短语填上“的、地、得:猛烈()北风、胜利()到达、惨痛()教训I、 愤怒()声讨、鲜艳()红旗、勇敢()战士、 迅速()前进、耐心()说服、丰富()经验、 热烈()庆祝、巨大()变化、积极()参加、分析(透彻、服务()周到、广泛()阅读、 描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