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培优补差专项_第1页
语文S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培优补差专项_第2页
语文S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培优补差专项_第3页
语文S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培优补差专项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S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培优补差专项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回答问题。遗民泪尽_,南望_又一年。1补充句子。2对“遗民”理解正确的是( )A.感到遗憾的人民。 B.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3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2. 课外阅读。咏柳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似_( )   _( )2“绿丝绦”指的是_,“剪刀”指的是_。3诗中描写柳枝的诗句是_,写柳叶的诗句是_,设问句是_。4请你再写出一句与柳有关的诗词或俗语。_

2、5自古以来,除“咏柳”外人们都,爱杨柳,形成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悄趣盎然的柳文化。你还知道柳文化中的什么内容,试举一例。_3. 古诗大厅。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无遗力”让我想到的成语是( )。A.竭尽全力 B.川流不息 C.力大无穷 D.毫不在乎2“少壮工夫老始成”与“绝知此事须躬行”中加点字意思分别是(_)和(_)。A刚刚   B独一无二   C亲身、亲自   D事物的一头3诗人陆游告诉儿子读书的两个重点分别是(   )。A.要勤奋,要注重多实践

3、0;B.要掌握技巧,要坚持不懈C.要耐心,要多思考 D.要勤奋,要深入思考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的意思是( )A.古人做学问从来没有一个不用尽全身力气的,年少的时候就有成就,老了就更大了。B.古人做学问从来都是不遗余力,年少时花了时间,到老了就一定会有最高的成就。C.古人做学问都不遗余力,只有到老了才刚刚能有一些成就。D.古人做学问很注重年少的时间,那样年纪大了才不会后悔。5下面句子中哪一个与读书无关?(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B.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6哪句话与“纸上

4、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强调的内容相似?请选择:( )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C.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D.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4.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王 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请你用曲线画出诗中所表现的诗人追求理想境界的诗句。2作者诗中出现几个美好高洁的意象?有何深意?_3用自己的话写出你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理解。_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

5、境全点出来了。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这首诗歌的作者是_代的_。2解释下列字词在是诗句中的意思。生气(   ) 九州(   )恃( )   喑(

6、60;  )万马齐喑(   ) 究(   )3用自己的话写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意思。_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B.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拟人句,写出了诗人对当时形势的看法。C.“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解释下面字词在原诗句中的含义。邸_ 

7、60; 几时休_休_   直_ 熏_2“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的修辞手法是( )。A.设问句 B.祈使句 C.反问句3结合当时写作背景,理解诗句,判断对错。(1)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_)(2)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_)(3)“暖风”指的是自然界的春风。(_)5. 古诗练习。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故园无

8、此声。1补全词句,完成练习。2写出下列字的意思。程:_ 聒:_3长相思的作者是_代的_。词的上阕描写的是_的情景,下阕描写了将士们_的情景。4“故园无此声”中“故园”指_,“此声”指词中的_,表达了诗人_的感情。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B.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久久不能入睡,苦不堪言。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油然而生。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6. 古诗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_,_。_,

9、_。1默写古诗2解释下列词语。解:_   供:_傍:_    阴:_3诗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_。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B.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男耕女织,昼夜忙碌,一派繁忙的景象。C.这是一首送别诗。D.“供”是多音字,在本诗中读音是“gng”。5诗的后两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_。7. 古诗词阅读。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_,_。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是_代诗人_ 写的。题目的意思是_。3请把诗句的后两句补充完整。你时带着_的情感来读着两句的。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与陆游临

10、终前对儿子的嘱托_。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都表现了诗人_的感情。4请你穿越时空隧道,向南宋人民介绍一下21世纪新中国的幸福生活。_8. 阅读古诗,按要求答题。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_。_,夜半钟声到客船。1请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描写的是_季夜晚的景色。我们是从“_”这个词语中体会出来的。这首诗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前两句诗中,第_句是静态描写,第_句是动态描写,表达了作者_。请你再写出一句含有“月”字的诗句:_。9. 拓展阅读。冬夜读书示子聿宋 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注释)示:训示、指示。子聿(yù):陆游的小儿

11、子。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遗: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少壮:青少年时代。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始:才。纸:书本。终:到底,毕竟。觉:觉得。浅:肤浅,浅薄,有限的。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行:实践。躬行:亲身实践。1借助注释说说这首诗的意思。_2这首诗给你什么启示?_10.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注释)天净沙:曲牌名。秋思:散曲的题目。昏鸦:黄昏时的乌鸦。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1这首小令共写了哪几种事物?_2这首散曲的主旨句是哪一句?_3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12、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村,更显出环境的幽静。C.此曲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写景是为了烘托人。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4用自己的话说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意思。_11. 课内阅读。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秋思的作者是_,_代诗人。著名诗篇有塞下曲_江南曲等。2全诗通过描写_的景色,表达了作者_的心情。3秋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用“见”?请说说你的理解。_4“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

13、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_12. 对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_,_。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在横线上将诗歌补充完整。2两首诗的作者都是_代的_(谁)。两首诗中都出现了“王师”一词,它指的是_。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从标题来看,第一首诗写的是作者在一个秋天的深夜看到的景象和感受。(_)(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中的“三万”“五千”都是准确的数字,“河”有“三万里”长,“岳”有“五千仞”高。(_)(3)“示

14、儿”的意思是给儿子看,这首诗是作者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由此可推断第一首诗的写作时间早于第二首诗。(_)(4)“万事空”表现了作者临死时坦然豁达的心态。(_)4作者在两首诗中表达的感情一样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_13. 阅读与理解。江畔独步寻花唐 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注释) 蹊:小路。 留连:同“流连”,舍不得离去。1诗人赏花的地点是_。2诗中侧面表现花朵繁盛的句子是:_,_。3诗中最能表现花朵繁盛的两个字是(  )A.满 蹊 B.千  万 C.满  低 D.压  低4诗中静态描

15、写是(_),动态描写是(_)。A一、二句   B三、四句   C一、三句 D二、四句5我还知道带有动态描写的诗句:_,_。14. 古诗对比阅读。山中   秋风引(唐)王维  (唐)刘禹锡荆溪白石出,   何处秋风至?天寒红叶稀。   萧萧送雁群。山路元无雨,   朝来入庭树,空翠湿人衣。   孤客最先闻。1第一首古诗是    朝诗人    写的,第二首古诗是    朝诗人     写的。2第一首诗中的“红叶”一词让我们想到    (谁?)的诗山行中的       。第二首诗中“萧萧”指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