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 20篇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 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矢。至若春和景明
2、,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先天下之忧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C.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增其1日制/其西南诸峰C.感极而悲者矣/人不知而不愠(
3、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瑜或长烟二空/湖心亭D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不以物喜/策之不以其道D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山水之乐A.作者借写楼记之机,规劝老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以自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与之共勉。B.文章第1段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第 2段情辞转为激昂。第 3, 4段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及其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C.作者详写楼,略写湖,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作者既然圆满完成了楼记之作,也收 到了规劝友人之效,可谓文章妙手。D.本文的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记叙多用散句,写景多用偶句。散句长短错落, 质朴
4、平实;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越明年,政通人和。 微斯人,吾谁与归?【答案】(1) CA(3) C( 4 )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解析】 【分析】( 1) A 项,日光 /景物; B 项,全 /数字 “一 ” ; C 项,都是 “离开之意; D 项,快乐/以为乐。故选C。( 2) A 项,都是 “在 ”之意。 B 项,因为/按照;C 项,因而 / 却; D 项,用于定语倒装句,不译 /结构助词 “的”。故选A。( 3) “作者详写楼,略写湖 ”错。应是略写楼,详写湖。故选 C。( 4) 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
5、如 “越 ” :到了。 “政通人和 ” :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微 ” :没有。 “斯” :这种。还有“吾谁与归 ”宾语前置句的翻译。故答案为:C;A;C;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语法的辨析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之余要注意对常用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加以掌握,要结合句意进行辨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进行辨
6、析,仔细判断。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附参考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
7、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
8、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 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 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 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 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
9、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 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日: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 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 ? ”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日: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 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
10、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 ?利出燕南门而 望见军乎?”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注)孟尝君:即田文,此时在魏国为相。 效:献,呈献。(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王闻之闻:听说C.燕王尚未诧也许:答应(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C.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寡人愿于之行也D.王且何礼)愿:愿望利:好处B.乃为之起兵八
11、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D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A.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 ,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B.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C.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D.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答案】(1) B(2) C(3) D( 4 ) ( 1 )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它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 魏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让土地,将半个魏
12、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离开。【解析】 【分析】( 1 ) B. “寡人愿子之行也”翻译为 “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 ” , “愿 ”意思是“希望 ” 。故选 B。( 2)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翻译为 “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 ” ,据此断句为: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 / 以从田文。故选 C。( 3) D. 秦王攻占魏国后,应该是魏国会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故选 D。( 4) “ 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句中 “虽 ”意思是 “即使 ” ,“得 ”意思是 “办到 ”。 “ 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 ,秦必去矣 ”句中
13、“折节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 “委屈自己 ”, “与 ”意思是 “给” , “去 ”意思是 “离开 ”。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故答案为:B;C;D; 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它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 魏 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让土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离开。【点评】 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实词,这些词语都有内在的规律可掌握,复习时应从归纳复习并加以识记。 B 项中 “愿”意思是 “希望 ”不是 “愿望 ”的意思。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文的断句能力,理解句子的意思可有助于断句。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
14、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几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D 项应该是魏国会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而不是秦国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
15、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第 句中 “虽 ”意思是 “即使 ”, “得 ”意思是 “办到 ”;第 句中 “折节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 “委屈自己 ” , “与 ”意思是 “给” , “去”意思是 “离开 ”,注意落实到位。【附参考译文】秦国将要讨伐魏国。魏王听说这件事,夜里去见孟尝君,告诉他说: “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您替寡人谋划一下,怎么办? ”孟尝君说: “有诸侯援救的国家就可以保存下来。 ”魏王说: “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 ”孟尝君又北上拜见燕王,说: “从前家父经常为燕、魏两王的交往约会,现在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希望大王救救魏国。 ”燕王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
16、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 ”孟尝君说: “跋涉几千里去拯救别人,这将给国家带来 好处。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它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 ”燕王 还是没有答应。孟尝君说:”臣下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臣下忠诚的计策,我请求离开了, 恐怕天下将有大的变化了。燕王说:"您说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尝君说:秦国攻打魏国,然而燕国却不去援救魏国,魏国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 一定会撤兵。秦兵撤离魏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全部军队,又西借秦国的军队,再依 靠赵国的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国,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好处会自己跋
17、涉 几千里去帮助人吗?好处会出燕国的南门而盼望援军吗?”燕王说: 您走吧,寡人听从您的了。”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 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日: 尔安敢轻吾射! "翁日: 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 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欧阳修归田录) 【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
18、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 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 日: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 我在,尔尚畏耶? ”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 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 赠遣之。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
19、夫攀之,悬身下缱不 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纪日匀阅微草堂笔记)【注】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游刃有余。(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无他,但手熟尔但: 尔安敢轻吾射轻:老翁壬短柄斧手:至则老翁,须发皓然则:(2)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 3 )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答案】 ( 1 )只;轻视;手持,手拿;竟然,原来(2)示例一:卖油翁:高超的技艺 “无他,惟手熟尔” (或高超的技艺,没有其他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猎虎翁
20、: “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 (或身怀绝技的人能够折服天生神巧的人,天生神巧的人不敢经过身怀绝技人的家门)。示例二:卖油翁:只有反复实践把握事物内在规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境界(或遵循事物内在规律才可熟能生巧)。猎虎翁:高超的本领、深厚的功夫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练、专心致志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去获得。示例三:卖油翁:不管本领有多大,都应含蓄内敛。猎虎翁:不管是练就精湛高深的技艺功夫,还是要获得成功,都须有坚毅的心志。( 3 )示例一:借事说理。作用:两文叙述真人真事,从中引申出普遍的规律或道理。这种写法深入浅出,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示例二:描写细致传神。作用:【甲】文 “睨之
21、”“但微颔之 ”的细节将人物轻蔑自负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或连用 “置 ”等一系列动词描述酌油过程,将娴熟技艺和自若神情具体细致地展现出来)。【乙】文用 “搏”“扑 ”“跃 ”和 “奋臂 ”“屹立 ”等一系列动词描述杀虎的惊险情景,将虎之凶猛与翁之武艺高强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示例三:擅设悬念。作用:【甲】文先说射技 “举世无双 ” ,而卖油翁 “但微颔之 ” ,这一悬念令读者产生了心理期待。【乙】文写请来的老翁 “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 ,这样的人焉能伏虎?此外老翁先除虎再吃饭的请求,使用武器的短小简陋,把虎唤醒等都形成了悬念。这样写令故事富有传奇色彩,情节跌宕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示例四:
22、运用映衬(衬托)。作用:【甲】文两人身份、神态、对话构成映衬关系,使人物形象特征鲜明生动,主旨更加突出,行文充满趣味。【乙】文 “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与老翁深厚的功夫互相映衬,本领之高低优劣显而易见。【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句意为: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但:只。 句意为: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轻:轻视。 句意为:老头儿手拿一短柄斧。手:手持,手拿。 句意为:人到了竟然是一个老头儿,头发胡须都白了。则:竟然,原来。 学生在解题时,应该先熟悉文章大概意思,然后再进一步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态度,想表达
23、的主要思想。由文章的关键句子可分析两位老人的形象,如 “无他,惟手熟尔 ”“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 。也可从把握事物内在规律和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练等方面回答。 对写作手法的理解掌握,做题时细读甲乙两文可知,两篇文章都是借事来说理的,甲文借射箭和倒油,乙文借捕虎;人物描写、设置悬念和衬托也都是两文的写作特点,可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故答案为: 只 ; 轻视 ; 手持,手拿; 竟然,原来。 示例一:卖油翁:高超的技艺 “无他,惟手熟尔” (或高超的技艺,没有其他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猎虎翁: “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或身怀绝技的人能够折服天生神巧的人,天生神巧的人不敢经过身
24、怀绝技人的家门)。示例二:卖油翁:只有反复实践把握事物内在规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境界(或遵循事物 内在规律才可熟能生巧)。猎虎翁:高超的本领、深厚的功夫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练、 专心致志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去获得。示例三:卖油翁:不管本领有多大,都应含蓄内敛。猎虎翁:不管是练就精湛高深的技艺 功夫,还是要获得成功,都须有坚毅的心志。示例一:借事说理。作用:两文叙述真人真事,从中引申出普遍的规律或道理。这种写 法深入浅出,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示例二:描写细致传神。作用:【甲】文 睨之”但微颔之”的细节将人物轻蔑自负情态表 现得淋漓尽致(或连用置”等一系列动词描述酌油过程,将娴熟技艺和自
25、若神情具体细致地展现出来)。【乙】文用 搏“扑“跃“和 奋臂“屹立”等一系列动词描述杀虎的惊险情 景,将虎之凶猛与翁之武艺高强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示例三:擅设悬念。作用:【甲】文先说射技举世无双”,而卖油翁 怛微颔之”,这一悬念令读者产生了心理期待。【乙】文写请来的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 ”,这样的人焉能伏虎?此外老翁先除虎再吃饭的请求,使用武器的短小简陋,把虎唤醒等都形成了悬 念。这样写令故事富有传奇色彩,情节跌宕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示例四:运用映衬(衬托)。作用:【甲】文两人身份、神态、对话构成映衬关系,使人物形象特征鲜明生动,主旨更加突出,行文充满趣味。【乙】文近城有虎暴,伤猎户
26、数人”与老翁深厚的功夫互相映衬,本领之高低优劣显而易见。【点评】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 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 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本题考查分析启发和道理。答题时应注意,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 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本题考查分析内容和写法。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 思想感情概括即可。【附参考译文】(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
27、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 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 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陈尧咨问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 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 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
28、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乙)我的族里面有位叫中涵兄长做旌德县知县时,郊外有虎患,已经使好几位猎户受伤,却不能捕到它。县里有人说:只有聘请徽州的唐打猎才能除去虎患。”休宁戴东原 说:明代有个姓唐的人,刚一结婚就被老虎杀死,他的妻子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告诉他说:你不能杀死老虎,就不是我儿子;后代子孙不能杀死老虎的,也都不是我的子孙。所以唐氏世代都能捕捉老虎。”中涵便派遣使者拿着钱去请唐氏的人来,使者回来说:唐氏已经选捕虎手艺精良的两个人来了。”人到了是一个老头儿,头发胡须都白了,时不时还咯咯笑;另外一个是个十六十七岁的 小孩子。中涵非常失望,也
29、只好为他们准备饭食。老头儿察觉到中涵心中不满,半跪禀报 说:我听说这只老虎距城不过才五里地,我们先去捕捉它再吃饭也不晚。”中涵于是叫差役带他们去老虎出没的地方。差役到山谷口时不敢前进了。老头儿蔑视的说:有"我在,你怕什么?”进到山谷深处时,老头儿对小孩子说:这只小老虎(蔑视)好像刚睡,你去把它叫醒。”小孩儿于是发出老虎的呼啸声,老虎果然从林子里冲出来,径直向老头儿扑来。老头儿手拿一短柄斧, 向前冲出九寸,举起手臂屹立在老虎面前。老虎扑过来,老头儿侧头避开它,老虎自老头 儿头顶跳过已经流血倒在地上,上前去看老虎,从下巴到尾巴都因碰到斧头而裂开。中涵 于是重赏他们二人送他们回去。老头儿自
30、己称锻炼手臂十年,锻炼双眼十年,他的眼睛就是用答帚横扫也不会眨一下。他的手臂让壮夫攀爬,吊在他的手臂上也不能动摇。庄子说:练习才是解决一切事情的方法,技巧不过是练习的门径罢了,相信了吧。4.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日:到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日: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 ,不绝粮道,吾不如 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
31、所以取 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注】帝:指汉高祖刘邦。 子房:指张良,字子房。 饷馈:军饷。(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皆言其情此所以为我所禽也(2)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 2处)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3)刘邦论三杰”的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情况;被(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3)必须尊重人才,重用人才。【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意,注意为"这里是被的意思。(2)这句话的大意是: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指所攻取的城镇、土地)赐给他们,与天下的利
32、益相同。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这句话应该这样断句:陛下使人攻 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3)结合刘邦的话分析,刘邦认为子房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萧何能镇国 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韩信能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这三个人皆人 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由此我 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必须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故答案为:情况;被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必须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 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
33、法,语境推 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 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 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所讲道理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文言文、多练文言文, 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做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在理解文章内 容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谈文章所讲的道理。5.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吴玲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日:主上宵肝,宁大将安乐时耶! ”却
34、不受。玲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飞日: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督将土注坡跳壕 ,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 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日: 东南民力竭矣! ”每辞升官,必日: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注释】 宵阡: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休舍:休息。 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
35、壕:跃过壕沟。(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饰名姝遗之遗秋毫无杜犯(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辞升官,必日: 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3)结合选文,举例说说岳飞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赠送(给予、馈赠);侵占(侵犯)(2)(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 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3)示例:岳飞是一个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治军有方;关爱体恤下属、百姓的人。岳飞不接受吴玲的赠送,对天下何时太平”的回答,体现了他的清廉不贪;凡是有军事行动,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杰出,治军有方;士兵生病,亲自为他们调药,体现了他关爱体恤下属。【解
36、析】 【分析】( 1)本题中的 “犯”是 “侵占,侵犯”; “遗”是古今异义词, “赠送,给予的意思。( 2)在此题中,要注意 “辞(推辞,辞谢)、何功之有(句式倒装, 有何功 ,有什么功 劳)” 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从本文内容来看,岳飞不接受吴玠的赠送,表现了他清廉不贪;从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廉洁、勇武之人;从 “师每休舍,督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治军严明、关爱百姓之人;从 “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从“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谦恭之人。
37、据此理解概括作答。故答案为: 赠送(给予、馈赠);侵占(侵犯); (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 “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 示例:岳飞是一个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治军有方;关爱体恤下属、百姓的人。岳飞不接受吴玠的赠送,对 “天下何时太平 ”的回答,体现了他的清廉不贪;凡是有军事行动,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杰出,治军有方;士兵生病,亲自为他们调药,体现了他关爱体恤下属。【点评】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
38、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参考译文】吴玠一直很佩服岳飞,想与岳飞结交,打扮了一个美女送给他。岳飞说: “皇上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歇息,难道现在是武将享受安乐的时候吗?”就推辞掉了。吴玠大为赞叹佩服。有人问岳飞: “天下什么时候可以称为太平? ”岳飞回答说: “当文官不爱钱财专
39、心为民谋利,武官不惧牺牲奋勇为国效力的时候,天下就太平了。”每当军队休整,岳飞就督促将士爬斜坡、跳壕沟,都让他们穿着很重的铠甲来练习。士兵只要夺取老百姓的一根麻绳绑草料,就立刻斩首示众。士兵夜里宿营,老百姓开门表示愿意接纳,可是没有敢擅入的。岳家军号称 “宁可冻死也不拆老百姓的屋子烧火取暖,宁可饿死也不抢老百姓的粮食充饥。 ”士兵生病了,岳飞亲自为他调药。将士远征,岳飞的妻子去他们的家慰问,有战死的,为他流泪痛苦并且抚育他的孤儿。朝廷有赏赐犒劳,都分给手下官兵,一丝一毫也不占有岳飞善于以少击众。凡是有所行动,就召集手下军官,商议确定然后作战,所以兵锋所向,都能取胜。突然遇到敌军袭击也毫不慌乱。
40、所以敌人评论岳家军说: “动摇山容易,动摇岳家军难。 ”张俊曾问岳飞用兵的方法,岳飞回答说: “仁义、信用、智慧、勇敢、严厉,缺一不可。 ”每次调运军粮,岳飞一定皱起眉头忧虑地说: “东南地区的民力快用尽了啊! "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游戏,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 人。岳飞每次辞谢立功后朝廷给他加官时,一定说: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 ”6.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矢。至若
41、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断,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 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
42、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节选自范公俑过庭录,有删改)【注】负:凭仗。规:劝诫。(1)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国:则有去国坯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略无阙攵!一(三峡)C.乐:然则何时而乐里钟鼓宏之(关雎)D.斯:微斯人斯是陋室(陋室铭)(2)翻译下列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愤郁颇见辞色。(3)语段【甲】中第一,二段文字所写的景和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述。(4)从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答案】(1) D(2)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
43、化而喜悲。(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语和神态上。(3)第一段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抒发了凄凉悲伤的情感;第二段写 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抒发了喜悦的情感。(4) 我们要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做人要有宽阔的胸襟; 对朋友要 真诚帮助; 要善于接受他人意见; 做人要谦虚。【解析】【分析】(1) A项,国都/国家;B项,处在/地方;C项,喜悦,愉快/使快 乐; D 项,均是指示代词, “此;这 ”的意思。( 2)注意抓住关键词语进行翻译。( 3)抓住关键句分别进行概括即可。第一段,从“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 ”等可知其描绘的是萧条阴冷的景象;从 “去
44、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可体会其抒发的是凄凉悲伤的情感。第二段,从 “秦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等可知其描绘的是春光明媚的景象;根据 “此乐何极 ”“心旷神怡 ”“宠辱借忘 ”“喜洋洋 ”等可体会其喜 悦的情感。( 4)根据两文的内容和主旨谈启示即可。故答案为: D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语和神态上。 第一段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抒发了凄凉悲伤的情感;第二段写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抒发了喜悦的情感。 我们要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做人要有宽阔的胸襟; 对朋友要真诚帮助; 要善于接
45、受他人意见; 做人要谦虚。【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文段的内容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探究能力。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附参考译文】【乙】滕子京很有才华,造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庆州知州(的
46、位置)被贬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语和神态上。范仲淹和他年龄相仿,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迫答。但是滕子京很骄傲自负,很少听人劝。范仲淹担心没有机会规劝他的时候,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他写一篇岳阳楼记。所以(范仲淹在)文中写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他的意思大概就在规劝好友了。7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耕者王清臣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一日,携楹 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 间,听之,皆杜诗也。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佣耕。少曾逮书。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
47、无首尾,读而爱之,故尝 _ 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异日远度过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注】楹: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瞳:村庄。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纥曾t书故尝歌(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II B±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C.过几天张远度经过他家D.这一天张远度经过他家(3)张远度来到“"用本文语句回答)的 颖南之中村”,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 交谈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答案】(1)年幼;所以B
48、(3)地多桃花林;王清臣边耕种边吟唱杜甫的诗,令张远度很是惊奇【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少”这是是年幼的意思。(2)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前面写张远度有一 天见到耕者王清臣读杜甫的诗,对他非常好奇,过了几天就专门到他家里去拜访,因此划 线句的理解应为: 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3)由“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 ”,可知第一问答案为:地多 桃花林。结合内容分析,一日,张远度带着水壶独自出游,见到一个边耕种边吟诵的种田 人,而且读的还是杜甫的诗。张远度没想到一个种田人这么喜欢杜甫的诗,非常的惊奇。据此
49、可概括为:王清臣边耕种边吟唱杜甫的诗,令张远度很是惊奇。故答案为:年幼;所以B地多桃花林;王清臣边耕种边吟唱杜甫的诗,令张远度很是惊奇【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 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 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技巧: 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内容的范围; 有些内容,直接在提取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内容不
50、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 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译文】天启初年,颍川张远度在颍南的中村买了田地,田地(旁边)有很多桃花林。一天, (张远度)带着水壶独自出游,见到一个边耕种边吟诵的种田人,在村庄里来回走着。张远度听到(吟诵的内容)都是杜甫的诗。(张远度)于是喊着与他搭话,种田人自称姓 王,名叫清臣,过去有田地,害怕(沉重的)徭役,(就)把全部的田地弃给他的本族 人,现在给别人耕种。(种田人)年幼时曾读过书。有个客人在他家丢失了一本书,(这 本)书无头无尾,(种田人)读着读着就喜欢上了,所以经常吟诵(杜诗),也不知道杜
51、 甫是个什么人。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 糊不清,都是(种田人)写的诗,后来(这些诗)经过战乱不知道在哪里了。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 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 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知之难也。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 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乎罔矣。(选文有改动) 【注】本文节选自章学诚的知难。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
52、后世少有知音。(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非知其姓与名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II B百不得丁焉/得不偿失C.夫不县司马迁之志/此人一一为具宣所闻iD.则几乎周妄/厘不因势象形(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3)为什么司马迁能真正 知其所以为言”而成为屈原的知音?【答案】(1) B(2)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3)司马迁 知悲其志(或:司马迁具有与屈原同样的心志。)【解析】【分析】(1) A.知道;通 智”,智慧。B.得到,C.具备;详细。D.可能;无,没 有。故选B。(2)这句话的大意是:读他
53、的书的人,天下到处都是;明白他的话的人,一千个人中不到一百个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为: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3) 知其所以为言”意思是: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结合原文内容分析,司马迁读屈原离骚,就知道感悲它(所表达)的志向,也就是说知道为什么屈原要说这些话。故答案为:B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司马迁 知悲其志”。(或:司马迁具有与屈原同样的心志。)【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 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 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
54、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其翻译成 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并要结合关键句理解文章的内容,然 后可根据题意筛选出合适的语句。【附参考译文】懂得(知道、明白)(一个人)真是难啊!人们说他知道的原因,不是知道他的姓和 名,也不是知道他的声容面貌;读他的书,明白他的话(思想),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罢 了。读他的书的人,天下到处都是;明白他的话的人,一千个人中不到一百个;明白他为 什么这么说的人,一百个人中不到一个。然而世人都说:我能读他的书,就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
55、这就是懂得”的难处啊。人们知道离骚是辞赋的起源(鼻祖),司马迁读离骚,就知道感悲它(所表达)的志向,这是贤人懂得贤人啊。没有司马迁那样(高 远)的志向,而想明白屈原的志向,则几乎不可能啊。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昔者齐景公游于海而乐之。号令诸大夫曰:言归者死。”颜涿聚曰: 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齐景公曰: 寡人布令曰 言归者死,今子犯寡人之令。”援戈将击之。颜涿聚曰:昔桀杀关龙逢而纣杀王子比干,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可也。臣言为国,非为身也。”延颈而前日:君击之矣! ”君乃释戈趣驾而归。至三日,而闻国人有谋不内齐景公者矣。齐景公所以遂有齐国者,颜涿聚之力也。(节选自韩非子十过)(1)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言归者死/男有分,女有人B.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可也 /非同小汇C.君乃桂戈趣驾而归/爱不程于所闻国人有谋不内齐景公者矣 /出则无敌心外患者(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3)结合选文,说说齐景公为什么先要杀死颜涿聚,后来为什么又放过了他。【答案】(1) C(2)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3)齐景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