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活动单)_第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活动单)_第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活动单)_第3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活动单)_第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活动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年级语文学习总计划(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材分析: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对课文的编排,围绕8个专题展开,编排注意加强整合性,每一个专题都从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内容和形式上凸现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教材在编排上注重情感、态度和知识以及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二、 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三、 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四、 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

2、资源。学习总目标:1.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9.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

3、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得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习重点:1.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5.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学习难点:1.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4.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

4、写得清楚、比较具体。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11名,他们聪明、活泼、好动,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班级学风良好,同学们积极、乐观、向上。经过上学期的努力,宣文举、杨克强等后进生在学习习惯的形成,作业完成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优秀学生张明玺、李艳等同学成绩突出,在学区组织的抽考和知识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为班级、学校争了光。本班学生最大的优点是好学、热情、有上进心。不足之处在于讨论发言时,往往形成热烈而实质空洞的情况,为次学生应在课间多阅读、积累知识,鼓励发言,并且要注重引导,使学生有好的思路,争取在本学期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上一个台阶。学习措施:1.以小组学习为主,合理分组,提倡协作学习,共享学习资源。2

5、.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3.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做到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学习形式。5.严把课堂学习关,向40分钟要质量。课时安排周次学习内容摘要完成情况备注11观潮2课时22雅鲁藏布大峡谷3鸟的天堂4火烧云2课时2课时1课时3语文园地一5古诗两首3课时2课时46爬山虎的脚7蟋蟀的住宅2课时2课时5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语文园地二1课时3课时69巨人的花园10幸福是什么11.去年的树2课时1课时2课时712小木偶的故事语文园地三1课时3课时813白鹅14白公鹅15猫2课时1课时3课时916母鸡语文园地三1课时4课时10期中考试11

6、17.长城18. 颐和园2课时2课时1219.秦兵马俑语文园地五1课时4课时1320. 古诗词三首21.搭石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课时2课时1课时1423.卡罗纳24给予是快乐的语文园地六1课时1课时3课时15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3课时2课时1627.乌塔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1课时1课时3课时1729呼风唤雨的世纪30.电脑住宅31.飞上蓝天的恐龙2课时1课时2课时18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语文园地八1课时4课时19复习20期终考试审批意见:第一单学习计划一、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由四篇课文组成。观潮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描

7、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它的大,还用了好多优美的语言文字写出了它的神奇美丽;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火烧云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火烧云图景。 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 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

8、“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组的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重点背诵观潮3、4自然段;鸟的天堂第七、八、十二、十三自然段,其它部分熟读;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 3、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9、大自然的景物。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热爱大自然。 三、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 4、强化口语表达

10、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四、学习难点 1、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五、学习准备 课件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景物图片生字卡片背景资料 “同伴合作式”备课教案 六、学习设想 、整体感知课文

11、内容。以第一篇课文为主,附带其他两篇课文。同时,积累语言,通过熟读背诵,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探究景物描写的方法。四篇课文连学,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进行归类、概括。同时积累语言,把景物描写的词语、句子进行归类整理。 、实际能力练习。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语文学习的结果落实到能力上。 七、学习时间安排: 观潮 2课时 雅鲁藏布大峡谷 1课时 鸟的天堂 2课时 火烧云 2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合计:10课时1 观 潮学习目的: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

12、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学习重点、难点: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方法: 分析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和学具:卡片 小黑板学习过程:一谈话引入1今年农历八月十八,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现场直播钱塘江大潮,同学们看了吗?你看到什么潮?感受如何?2对于钱塘潮,你还了解些什么? 3生自由畅说。4小结:那情景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板书)二理解课题1“观潮”(看潮)2“天下奇观”(天底下奇异的景象)播放录象(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看出,大潮汹涌的情景,大家记忆犹新,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想不想再看一次

13、?让我们再次听听声音,看看画面,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活动一:“潮来之时”1录象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也有,在哪呀?(3、4自然段)2自己读读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3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4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那声音颤动起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指导朗读)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模拟“沸腾”。“人声鼎沸”。读出“沸腾”感觉)那条白线横贯江面。(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横卧”。指导朗读)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句

14、。自由读、个别赛读、齐读)小组赛读。(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5小结: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啊!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板书)活动二:理清写作顺序。1填空理解:(1)自己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2)指名填空。(课件演示:由远及近)2师生分读。(是呀,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声潮水的变化。我们一起读读,体会一下。)活动三:指导背诵。1老师留下括号里的词语,你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2练习背诵。(自己准备)3会背的一起来。(看着屏幕)4小结:背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到钱塘江旁

15、,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被称为(天下奇观)!活动四:积累语言1咱们学习的这两个自然段中,词语非常丰富、生动,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下来?2开展比赛。(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反应快,很快站起来说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3做读书卡。4分组领读。八运用语言。1同学们懂得了词语意思,不过,会不会用了呢?2选用其中的二三个词造句(鼓励选用几个好词,说一段话)3学生交流【检测反馈】1 背诵潮来之时的情景。2. 选用课文3、4自然段其中的二三个词造句作业超市:抄写生字词板书设计:观潮(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天下奇观 潮来时如临其境有

16、声有色学习后记: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能顺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学习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学习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学习方法: 分析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和学具:卡片 小黑板学习过程:活动一:理解第一自然段、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观潮的情景的?、文章的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第一自然段。)、读第一段“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有什么不同?、你能用这两个不同意思的“观”再组个词,并说一句话吗?5、小组合作交流。6、各组展示。活动二:理解

17、第二自然段、读课文: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再读:看图想画面,体会江面的特点和人们此时的心情。5、小组合作交流。6、各组展示。活动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内容、读三、四自然段:画出描写潮声、潮形的句子。、细读描写大潮声音的句子: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从“山崩地裂”一词,你感受到什么?人们的心情怎样?、再读写浪潮声音的句子:读出声音之巨大和人们之惊喜。、读大潮样子的句子,并出示幻灯片。、小组讨论:江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怎样?、再次看潮来时的录像:感受其壮观的景象。、齐读此段:读出壮观及喜爱之情。活动四

18、:学习第五自然段、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讲的是什么?、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又有什么体会?3、小组合作交流。4、各组展示。【检测反馈】、想一想: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景象形成与当地的地形有关吗?2、写一篇观潮导游词。板书设计: 时间: 农历八月十八11 观潮 地点:浙江省海宁县盐 潮水特点:浪头高 两丈多高 声响大 如同山崩地裂 2 雅鲁藏布大峡谷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习难

19、点: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 分析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和学具:卡片 小黑板学习过程: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板题,生齐读课题)活动一:初读全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3、说一说,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提纲式)4、小组合作交流。5、各组展示。活动二: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

20、印象?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2. 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3. 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4. 指导朗读:美读4、5自然段。总结全文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检测反馈】写话练习: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观。作业超市:1、课外阅读2、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将优美句段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

21、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习难点: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 分析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和学具:卡片 小黑板学习过程:活动一:总体把握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的句子。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奇观的理解 3、小组合作交流。4、各组展示。活动二:内容探讨1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3、小组合作交流。4、各组展示。【检测反馈】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作业超市:完成本课配套练习。板书设计: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世界之最世界最后一块密境学习反思:3 鸟 的 天 堂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

22、、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学习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学习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学习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

23、”,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学习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自己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

24、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3、小组合作交流。4、各组展示。活动二: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25、。) 2检查反馈。 活动三: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5、小组合作交流。6、各组展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

26、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学习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学习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 活动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

27、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3、小组合作交流。4、各组展示。活动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3、小组合作交流。4、各组展示。活动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学习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学习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鸟的天堂”地

28、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3、小组合作交流。4、各组展示。【检测反馈】课后小练笔:学习作者的写法,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点。作业超市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2.完成本课配套练习。学习反思4 火 烧 云学习目标(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学习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学习方法: 读中感悟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

29、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活动一: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一):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尝试背诵这一段。(2)学生尝试练习。(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活动二: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二)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

30、些特点;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3)交流学习过程:(4)各组展示。【检测反馈】1、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2、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作业超市:完成本课配套练习板书设计:火烧云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 马变化快忽然形状变化多 狗狮子一转眼(静态动态)学习反思:语 文 园 地 一学习目标1、 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2、 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

31、的山山水水。3、 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4、 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学习方法: 谈话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课前准备1、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2、 实物投影仪。第一课时口语交际1、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

32、展示给大家。活动一:介绍自然景观听众反馈: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3、 自由准备,稍作调整4、 再次指名交流。a、 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b、 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活动二:制作“美景介绍书”1、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2、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

33、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3.小组合作交流。4.各组展示。作业超市: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第二课时习作指导(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活动一:习作指导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

34、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4.各组展示。活动二:我的发现1、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2.小组合作交流。3.各组展示。活动三:日积月累1.出示“日积月累”。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2.小组合作交流。3.各组展示。第三课

35、时作文讲评活动一:朗读自己的文章。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着重留意: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活动二:欣赏佳作。1(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2.小组合作交流。3.各组展示。学习后记:第二单元学习计划一、教材简析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

36、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这一组文章文笔清新、结构精巧、文情并茂,作者不仅以拟人的笔调向我们描述了自然界里植物和昆虫的美好生活,而且还向我们揭示了自然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本组教材中

37、还安排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链接”“资料袋”,有趣的“比眼力”口语交际,以及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观察日记等内容所有语文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利的。 由于学生年纪偏小,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往往对事物的认知只停留在表面,不能细心观察到事物的主要特点。因此,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细心观察探索自然的奥秘,从而在观察事物中得到启示,培养良好的认知习惯。 二、教学目标 在本组文章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大家他作了长期的观察,而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体现这一些,所以品析语言、体会文章里的重点词语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活动。为了完成本组的训练任

38、务、达到训练目的,教材中的“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内容必须和每课时的教学活动有机的整合在一起。知识与能力: 1、认识22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23个词语,会读会认2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以读文本,让朗朗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感悟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2、深入领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教学时要着力体现“观察和发现”这个训练重点,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帮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

39、的能力和习惯”这个目的去展开。四、教学难点 本组课文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学生并不陌生,但认认真真地做过观察的人并不会多,尤其是坚持长期观察同一种事物的人会更少。持久的观察力需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浓烈情感来支持,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同时还要通过教学促使学生在感受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自然、体味生活的兴趣。 五、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进行实地或图象的实际观察。 2、没有条件进行实地观察的地方,可建议学生查阅有关的 六、教学设想 本单元教学设计,要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

40、课前布置学生进行实地或图象的实际观察,通过直观感受,达到对课文的认知。 2、以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觉到观察与发现的乐趣。 3、理清文章顺序,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 4、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兴趣。 七、教学时间安排: 古诗两首2课时 爬山虎的脚2课时 蟋蟀的住宅2课时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1课时 语文园地二3课时 合计10课时5古诗两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3,能用自己的话或

41、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5,学会一类生字豚. 学习重点: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学习难点:能用自己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学习准备:生字卡片背景音乐与诗境相关的挂图 字典学习时间:二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题西林壁)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2、理解诗题。活动过程:活动一:比一比,看谁读得好!1大声

42、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至少读三遍:第一遍在读准生字的基础上把古诗读正确,第二遍读准节奏,第三遍读熟古诗。)2小组汇报。(给朗读最大方、最响亮、最动情的小组加分)活动二:比一比,看谁懂得多!1轻声读课文,细心看插图,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词句?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情?2组内讨论交流,确定一名发言人。3汇报展示。(可以汇报本组对一两个词的理解,也可以说说文中一两句话的意思,还可以谈谈自己的真实感悟。)活动三:比一比,看谁演得像! 1默读课文,说说诗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猜猜他的神态、语言、感想,学学他的动作,试着演一演。(看看哪一组的语言最精彩,对话要丰富,表演要合情合理,惟妙惟肖!)2小组内两人

43、小组演一演,确定本组汇报人。汇报表演的同学在小组内演一演,听听别人的意见。(其他同学可要当好一名称职的“导演”和“参谋”哟!)3汇报展示。(表演时当一名文明观众,表演后要积极点评!)活动四:比一比,看谁背得快!1自己练习背一背。(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边背诵,要求背得有滋有味,入情入境。)2在组内背一背,并选择本组特有的背诵方式向全班汇报。3汇报展示。【检测反馈】同学们,下面的两条题目请任选一题做一做。 1比一比,看谁阅历广!收集一、两首苏轼的其它诗篇。2比一比,看谁写得妙!根据诗歌描绘的情景,合理想象人物神情、动作、心里、语言等细节,体会诗人情感,写下来!(可选其中两个诗句展开具体描述) 第二

44、课时游山西村)活动一:比一比,看谁读得好!1大声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至少读三遍:第一遍在读准生字的基础上把古诗读正确,第二遍读准节奏,第三遍读熟古诗。)2小组汇报。(给朗读最大方、最响亮、最动情的小组加分)活动二:比一比,看谁懂得多!1轻声读课文,细心看插图,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词句?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情?2组内讨论交流,确定一名发言人。3汇报展示。(可以汇报本组对一两个词的理解,也可以说说文中一两句话的意思,还可以谈谈自己的真实感悟。)活动三:比一比,看谁写得妙! 1默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2组内讨论交流,确定一两名写得好的发言人。3汇报展示。(表演时当一名文明观

45、众,表演后要积极点评!)活动四:比一比,看谁背得快!1自己练习背一背。(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边背诵,要求背得有滋有味,入情入境。)2在组内背一背,并选择本组特有的背诵方式向全班汇报。3汇报展示。【检测反馈】提供下列句子,学生阅读。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 )的诗句。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因此失去了信心。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这真是。( )学习反思:6 爬 山 虎 的 脚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

46、解爬凯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2、学生准备水彩笔。3、爬山虎实物。学习过程: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瑰丽无比的五彩瑶池;感受了高大的皂夹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活动一:学习第二自然段。一、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1、你看到了什么?2、有什么特点?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47、?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思考: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9.小组合作交流。10各组展示活动二:学习第三自然段。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8、?4、根据你们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6.小组合作交流。7各组展示作业超市:完成本课配套练习板书设计:爬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山特点样子:像像(细丝)虎颜色:嫩红(灰色)的脚爬触巴拉、贴(牢固)学习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凯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2、学生准备水彩笔。3、爬山虎实物。学习过程:活动一:学习第四自然段。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

49、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4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5.小组合作交流。6.各组展示活动二:学习第五自然段。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