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 原来可以这样快乐_第1页
语文课堂 原来可以这样快乐_第2页
语文课堂 原来可以这样快乐_第3页
语文课堂 原来可以这样快乐_第4页
语文课堂 原来可以这样快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课堂 原来可以这样快乐台湾省王家珍老师的类叠法与短诗创作课堂实录及点评2006年5月22日,在“福建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研修暨海峡两岸小学语文学术交流会”上,台湾省桃园县中坜市大仑小学王家珍老师执教了四年级类叠法与短诗创作一课。这节课主要由循序渐进的三大板块构成:一是认识叠词;二是感受“类叠法”的作用;三是运用“类叠法”创作短诗。台湾老师的语文课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笔者结合现场听课笔记和现场录像整理的课堂实录。 (王家珍小传:台湾省桃园县中坜市大仑小学教师,硕士学位,博士在读。在小学任教12年。曾荣获台湾省语文科优异技巧奖、桃源县语文科特别优良教师奖、台湾省第一届九年一贯“推手奖”

2、、台湾省第一届教学卓越奖,在由台湾省创意发展学会举办的第一届语文创新教学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等等。) (课堂有关数据统计:这节课共41分零39秒;发言的人次:35人次,其中一位叫王威的同学发言次数最多,共5次;王老师的惊讶次数:5次;王老师的欢笑次数:5次;学生的欢笑次数:9次;学生拍手鼓掌次数:35次;学生说“谢谢老师”的次数:13次;师生说“亲爱的”“在这里”的次数:10次;师生说“考考你”“尽管考”的次数:5次。) 一、快乐从这里出发 师:亲爱的 生:在这里! 师:亲爱的 生:在这里! (点评:这是王老师的“口头禅”。每当王老师满面笑容,亲切自然地叫“亲爱的”,同学们总是立即回答:“在这里

3、!”同时坐端正,注意力集中起来。我们仔细地观察王老师说“亲爱的”时的表情、语气、语调,发现其中蕴涵着一种真挚的、自然的、从骨子里流淌出来的对孩子的爱。) 师:为了这节课,我漂洋过海坐飞机来了。今天给小朋友上一堂作文课,希望大家上作文课快快乐乐的、轻轻松松的。有几个游戏规则,老师要说一下,上课就会比较愉快。老师这边有几只从台湾带来的小动物(出示绘有卡通形象的卡片),送给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座位排成小组形式,每个小组六位学生)。第一组是“超级小老鼠”,如果第一组表现得很好,老师就让它往上爬,爬到最上面的小组就是最棒的。 (按:这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表扬法。老师在黑板

4、的右上角画了六组方格,代表六个小组。方格的底部是代表各小组的卡通形象,卡通形象往上爬,就表示给这一组以表扬。)我们看看四(3)班小朋友是不是福州市群众路小学最棒的一个班级。好不好? 生(齐):好! 师:怎么样爬上去呢?第一个,老师问问题的时候,回答很好的小朋友,那一组就让它爬上去;第二个,会尊重别人的小朋友,别人得到荣誉,你会拍拍手、会祝福他、会尊重别人的,我会让它爬上去;第三个,我们在第三个阶段有一个讨论的内容,在讨论的时候,会互相合作的那一组,让它爬上去。可以做到吗? 生(齐):可以! (点评: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所以施以积极性评价,振奋他的精神,是必要的,而且

5、能产生巨大的效应。”王老师以表扬、激励为主,无疑符合人性。更为高明的是,王老师把对个体的表扬、激励放在群体中,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另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王老师把怎么样才能获得表扬,说得清清楚楚,让孩子有章可循。王老师的这种课堂评价法,我们暂时命名为“爬格子表扬法”。) 师(举起一碗方便面):老师昨天在武夷山买了一碗 生:方便面。 师:哦,我们叫牛肉面。(老师端着方便面走到每一位学生跟前,让学生闻)闻闻看,告诉我闻到什么气味? 生:香。 师:一个字就可以了吗? 生:辣。 生:香辣。 师:香辣。多几个字来形容一下。 生:味道鲜美。 生:很新鲜。 生:香喷喷。 师(惊讶不已):香喷喷!啊!

6、太棒了! 生:香味四溢。 师(惊讶不已):真的是太棒了! 生:味道鲜美。 师(回到黑板右方,用“爬格子表扬法”给第三组、第六组表扬向上爬一格):你们怎么说? 生(鼓掌):谢谢老师! 师:快乐共同分享。 (点评:这个环节,本来是想让学生闻了方便面,说出“香喷喷”“热辣辣”等叠词,但是,学生就是不说。王老师并不着急,只要学生说、说真话,就肯定。第二,王老师在上课之初就说“希望大家上作文课快快乐乐的、轻轻松松的”,我们已经感到了课堂的快乐与轻松。第三,由于在这个环节王老师穿梭在各组之中,所以孩子们表现很棒时,她往往要多次回到黑板右边给予表扬。课堂是生活,生活就有它随意的一面,如果时时都一本正经,还是

7、生活吗,还是孩子的生活吗?) 师:香喷喷,我也想吃。谁还想吃?(一个叫王威的男同学举手,王老师端着面走到他跟前)太幸运了!这是台湾老师泡的牛肉面哦,好好吃一口。(王威吃。其他同学说:“我也想吃!”)他吃过了,你们就不能吃了。好,王威吃了,有一个任务。(王威说:“有任务啊?”)对。请你说说看,什么感觉?吃起来 生:我吃(笑)吃起来这个面呢,味道很辣。 师:很辣。很棒。我们给他拍拍手。 (学生拍手。老师又让这一组爬上一格。) 生:谢谢老师! (这会儿,学生说“谢谢老师”就不用提醒了。) 师:有没有补充? 生:我觉得王威吃了,可以用一个字形容爽! 师(给这一组爬上一格):我们给他拍拍手好不好? 生:

8、谢谢老师! 师:有没有人要补充?第三组赶上来了! 生:辣味十足。 师:辣味如何?十足。(给第三组爬上一格) 生:谢谢老师! (此时,王老师发现除了第一组外,其他五个组都得到了表扬。王老师看了看黑板上的格子,惊讶地看着第一组的同学,笑着说:“第一组,好,等一下还有机会。”) (点评:从上课到现在已经快6分钟了,好像还没有进入“正题”,但是,我们感受到课堂教学的真实和民主、感受到课堂教学的真正的生活气息、感受到老师的教学理念逐一转化为教学行为别人得到表扬,我们要给予祝贺,自己得到表扬,要给表扬者以感谢。这可能比老师教了什么、学生学了什么来得重要。) 二、循序渐进,感悟语言美,享受快乐 (一)感受叠

9、词的美 师:刚才,我听到小朋友说“香喷喷”对不对? (把准备好的古香古色的写有“香喷喷”的黑板条“香喷喷”三个字是毛笔竖着书写的,周围用中国传统的花边装饰,然后塑封,贴上一块块圆形小磁铁这就是王老师的教具,贴在黑板上。) 生:对! 师:还有小朋友说“辣辣的”。 (王老师依次把写有“火辣辣”“热乎乎”“羞答答”等的黑板条贴到黑板上,并要求学生齐声读出来。)我们形容味道是辣辣的、香喷喷的,这是不是自己的心里感受?这个句型在语文课上有没有学过? 生:有。 师:这叫什么格式? 生:叫“ABB”。 师(惊讶不已):全部都爬上一格,好不好?(把各组都往上提一格)哦,怎么不拍手? 生(拍手):谢谢老师! 师

10、:这些是“ABB”式,我们再念一遍。 (学生齐读。) (点评:王老师的教具透露着浓厚的中国古典文化气息,可谓匠心独具。整节课,王老师除了用麦克风外,没有用任何现代化媒体,就是一张嘴、一支粉笔,简简单单教语文,但看似简单,却蕴涵丰富从那古香古色的教具就可见一斑。) 师:考考你!(学生一时没有反应,王老师提高声调)考考你! 生:尽管考! (点评:“考考你!”是王老师组织课堂教学的第二“口头禅”,也很有效果。) 师(把写有“平平安安”“高高兴兴”的黑板条贴在黑板上):好,“ABB”式学了,我们再来看“平平安安”“高高兴兴”。 (学生齐念。) 师:这叫 生:AABB。 师:可以说一些跟我一样的吗? 生

11、:来来往往。 师(惊讶不已):哇!来来往往。给他拍拍手。 生:仔仔细细。 (学生说出“老老少少”“纷纷扬扬”“漂漂亮亮”“红红火火”等。) 师(给各组表扬,都爬上一格):哦,太棒了!再来一个,很难哦。考考你! 生:尽管考! 师:太棒了!(贴上“柔柔的风”“淡淡的云”,学生齐念。)有没有谁能说出这样的句式? 生:绿绿的叶。(说完还想说。) 师:好,不能说太多,把机会让给别人,(学生拍手)后面的同学。 生:蓝蓝的天。 (学生说出“青青的叶”“浓浓的雾”等。) 师:越来越难喽。考考你! 生:尽管考! 师(贴出“又跑又跳”“爬上爬下”):现在很难喽,有重复的字,又有不同的字,这叫什么格式? 生:ABA

12、C。 师(惊讶不已):啊!啊!这么厉害!谁还能说? 生:自由自在。 (学生还说出“不依不饶”“又唱又跳”等。) 师:亲爱的 生:在这里! 师:好。像这样的ABB、AABB、 ABAC的词,大家念一念。 (学生齐声读,越读越快,越读越兴奋。) 师:这样的词叫做什么,知道吗?叫“叠词”。为什么要用叠词呢?“香”为什么要说“香喷喷”呢?小朋友看了下面这几个句子就知道了。 (点评:这个环节,进入了“正题”叠词。当然,对于大陆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说几个“ABB”“AABB”“ABAC”式的叠词,犹如“小菜一碟”。但是,我们感受到王老师对于学生的表现是如此的惊讶,如此的欣赏,这是不是更加激起了孩子的欲望、激

13、活了孩子的潜能,使优秀的更加优秀、不够优秀的也优秀?这种课堂氛围,在我们的课堂是很少见的。正如课后,王老师说:“我们是把课堂炒得热热的。”课堂热烈一些、学生激动一些,又有什么不好呢?) (二)感受运用了“类叠法”的句子的美 师(出示写有“这碗牛肉面香辣有味,真是好吃”的黑板条):读句子。 (学生齐念。) 师:这句话说到王威的心里去了。我昨天晚上就想偷吃了。 (师再出示写有“这碗牛肉面闻起来香香的,吃起来辣辣的,真是好吃”的黑板条贴在第一个句子左边。学生齐念。) 师:右边这个句子是老师台湾的学生“一毛”写的,左边的句子是“二毛”写的(边说边在黑板上用粉笔快速勾勒出“一毛”“二毛”的漫画式形象,引

14、得学生大笑),你觉得一毛写的句子好还是二毛写的句子好呢? 生:我觉得都差不多,一毛的更简洁一点,二毛的更具体点。 师:二毛写得更具体一点,讲得好,掌声送给他。你觉得二毛为什么要加上“香香的”“辣辣的”?来,大家念一念。 (学生齐念二毛的句子。) 师:再念念一毛的句子。 (学生齐念一毛的句子。) 师:有没有谁跟刚才这位同学的想法不一样,觉得二毛说出了你的感觉? 王威:我觉得二毛说得更具体,更能体现这碗牛肉面的“香”和“辣”。 师(惊讶不已):哦?同意的请举手。(大部分同学举手。) (点评:王老师的引导,似牵非牵尊重学生,也发挥了老师的作用。王老师对孩子的表现给予的“惊喜”“惊讶”比简单的口头表扬

15、对孩子的激励作用还大。) 师:亲爱的 生:在这里! 师:不管是一毛还是二毛,都各有特色对不对? 生:对! 师:我们再来看一组句子,好不好?有一天晚上啊,停电了,你们家停过电吗? 生:停过。 师:如何? (学生七嘴八舌,有说“很过瘾”的,有说“不要写作业的”,有说“好玩的”) 师:好,一毛又说话了(出示“停电的晚上屋里黑,好可怕啊”,学生齐念。)你们念得确实有点可怕。看二毛是怎么说的 (出示“停电的晚上,屋里黑漆漆的一片,我的心怦怦直跳,好可怕啊”,学生齐念。) 生:我觉得二毛的句子比较完整。 师:你觉得完整,好,请坐。 生:我觉得二毛写得更具体,还用上了很多形容词。 师:更具体,用上了很多形容

16、词,很好,请坐。 生:我觉得一毛、二毛怎么这么害怕,我都不觉得害怕。(学生大笑。) 师(笑):哦,很好,下次停电,大家就打电话给你(做打电话的手势),说“子健(学生名),讲故事给我听。”(师生笑。) (点评:这三位学生说的都是自己的所思所想。第一、第二位学生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思考的,而第三位学生好像是“捣蛋”,王老师怎么对待呢?“哦,很好,下次停电,大家就打电话给你,说子健,讲故事给我听。”多么亲切自然,多么风趣幽默,多么睿智机敏。如果不是“眼睛看着孩子,心中装着孩子,头脑想着孩子”,如果老师不具备一颗童心,如果老师不是“把学生的每一件事都当作我和学生一起成长的经历”的话,是很难这样做的。)

17、师:没问题,我们再看一个句子。我昨天在武夷山,觉得武夷山很美。晚上来到福州,住在宾馆,我觉得福州真是好地方,我心里有一些想法。(出示“这儿有风有云,景色真美”,学生念。)我好想搬来这里住哦!(学生笑)有没有人愿意收留我?(生答“有!”)谢谢。请念这一句。(出示“柔柔的风,淡淡的云,这儿的景色真美”,学生念。)现在,你们是主人,你们希望我用一毛的句子,还是二毛的句子? 生:二毛。 师: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更美啊? 生:我之所以觉得二毛的句子更美,是因为他用上了“柔柔的风”“淡淡的云”。“柔柔的风”“淡淡的云”更能让人觉得这儿的景色的美。 师:说得太棒了。 生:风和云到处都是有的,可是“柔柔的风”“

18、淡淡的云”是不常出现的。 师:可见我在这儿的心情很愉快,对不对? 生:我还要补充,按一毛说的“有风有云”,到处都有风有云,不能体现这儿很美。 师:好不好?(让所有的小组都往上爬一格。) 生:谢谢老师! (点评: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三对句子的比较,让学生自己体会用叠词与不用叠词的不同。这个环节有三个特点:一是形式活泼,贴近儿童。如王老师为学生设计了两个漫画形象“一毛”“二毛”,使学生有一种亲切幽默感。二是材料贴近儿童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来。如第一句“这碗牛肉面”刚刚“吃过”;第二句“停电的晚上”大家都有这种经历;第三句“柔柔的风,淡淡的云”不仅人人都感受得到,而且还寄予了无限的情感思想教育自然而然

19、,毫不雕凿。三是训练的过程、思维的展开、学生的进步,都循序渐进、渐入佳境。这与王老师的从容、宽容、激励、赏识等是紧密联系的。) 三、“小试牛刀”创作短诗,创造快乐 (一)打开思路,展开想象,说一说 师(小结过渡):有叠词的句子是不是感觉不太一样?用“柔柔的风”“淡淡的云”,感情是不是更浓厚一点点,而且,主题更突出出来了?在台湾,我们把它叫做“类叠法”。(出示“类叠法”,学生齐读两遍。) 师:今天,我们看看四(3)班的小朋友是不是也可以用上类叠法。我们的作家、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就是偷偷地用了这些类叠法。在你们的课文上,有没有发现有的作者偷偷地用了这些东西?(生:有!)现在,你们每一个人都是作家,

20、你们也试试看,也在你们的文章里用类叠法,可以吗?(生:可以!)今天,我要考考你! 生:尽管考! 师:我的题目是“0”。 生:自由发挥? 师:对,自由发挥,由“0”想到什么? 生:考0分。 生:鸡蛋。 师:能说一个句子吗?圆圆的 0,像什么 生:像鸡蛋。 师:再说一次。 生(情急之下说错了):圆形的鸡蛋,像圆滚滚的鸡蛋。 师:“圆形的鸡蛋,像圆滚滚的鸡蛋”,是吗? 生:老师,句子有毛病。 师:没关系,我们再说,由鸡蛋还想到什么? (点评:孩子说的句子有毛病,老师说“没关系”,这是宽容,我们从孩子的表情知道了宽容的巨大力量。) 生:鸭蛋。 生:看到圆圆的鸡蛋,我想到红扑扑的脸蛋。 师(惊讶不已):

21、红扑扑的脸蛋,超棒的!还想到什么东西? 生:考0分,(笑)从考0分想到妈妈打。 师:你可能想到0分,还可能想到 生:数学中的得数。 (点评:这就是孩子,这就是真实的课堂。课堂并不是你想象的,你想让孩子说什么孩子就说什么,孩子一说就能说到你的心坎上。老师不能想当然,不能代替孩子,只能引导孩子、点拨孩子、鼓励孩子。我们看王老师怎么引导) 师:好,你知道吗,我想到橘子 (举起实物),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可不可以想到苹果? 生:可以。 师:如果下雨天,又可以想到什么? 生:太阳。 生:雨滴。 师:小小的0是 生:雨滴。 师:大大的0是 生:太阳。 师:有没有红色的0?有没有绿色的0? (学生七

22、嘴八舌,议论纷纷:苹果、西红柿、草莓、杨梅、绿豆、西瓜) (点评:老师这么一引导,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 (二)小组合作,集思广益,写一写 师:好,整个组一起想想看,从 0可以想到什么。我们写一首诗,可不可以?时间5分钟。写好了悄悄告诉我。我看哪一组合作得好,就给哪一组加分。好,开始。 (小组合作,共同在老师事先发给的作业纸上写一首诗。) (点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进入课程改革以来,人们关注最多、批评也最多的学习方式之一。王老师怎么组织与实施合作学习呢?我们看到:第一,合作有明确的目的;第二,合作有十分的必要一位学生无法完成短诗的创作;第三,充分的准备设计好的作业纸,

23、先指导说一说;第四,充足的时间,共 12分19秒;第五,精心细致的指导。在这十几分钟时间里,王老师始终都沉到各组,弯着腰、俯着身子与学生交谈,有时倾听、有时指导、有时纠正六个小组,王老师每一组都到过,其中有四个组到过三次,还有两个组到过四次。每一次都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认真、仔细、耐心地倾听与指导,毫不马虎、毫不做作!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有效、才有益。当然,这需要一个较长的实践、反思的过程。) 四、展示成果,分享喜悦,让快乐继续 师:亲爱的 生:在这里! (王老师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个同学,叫“亲爱的”四遍,直到同学们注意力都集中了。) 师:我刚刚发现很多小朋友做了插图,很好!因为纸比较小,我可不可以请

24、每一组派一个小朋友起来念?请问,同学念的时候,你们要 生:仔细听。 师:仔细听,听听他有没有用上叠词,用得好不好。 (点评:“宽严有法,宽严有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对于孩子的思考与表达,王老师以“宽”为主,旨在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激励孩子自主参与,同时也享受学习的快乐。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情意品格,则从“严”要求,毫不松懈,并且把个体纳入到集体中,培养集体荣誉感。) 第一组:小小的0,像一滴露珠大大的0,像一根圆圆的吸管/变形的0,像一个可爱的不倒翁圆圆的0,像一个灿烂的太阳0啊0,你真是一个变化多端的魔术师。 师:说得好不好?(拍手)我想一次上两格可不可以?就是没有听

25、到掌声。 生(拍手):谢谢老师! (点评:我们还记得,在第一个环节,王老师曾经提示第一组“还没有爬上一格”,并且说“后面还有机会”。这会儿,第一组已经快“登顶”了,王老师就让这一组先“登顶”最棒的!) 第二组:大大的0是西瓜大大的0是圆月大大的0是火红的太阳小小的0是大米/小小的0是葡萄/小小的0是眼球黄澄澄的0是橘子红彤彤的0是苹果红扑扑的0是脸蛋 0啊0,无处不在只要你们细心就会发现它。 师:讲得好不好? (掌声。王老师也把这一组升到顶。) 生:谢谢老师。 第三组:红彤彤的秋天(题目)秋姑娘穿着金黄衣裳,带着丰收的景象,悄悄地来到了果园。她打开了欢乐盒,为红彤彤的苹果抹上胭脂;她又为紫莹莹

26、的葡萄涂上彩光;她又为又红又大的橘子披上新装秋姑娘看到五颜六色的水果们,轻轻地笑了! 师(惊讶不已):哇!你们有没有发现,他们还用了ABAC式,太棒了!(爬格子表扬,到顶。) 师:亲爱的 生:在这里! 师:你们写出来的东西都非常棒,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原来写的和修改的有没有不一样? 生:有! 师:有什么不一样?原来想的时候,可能是用“圆圆的0”“大大的0”“小小的0”,如果加上自己的一点点感情,是不是就不一样? 生:是! 师:那,因为今天上课的时间就这么短,下一节课的时候,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作品,再修改,然后放大,贴在教室里的黑板上,那肯定每个人都是什么? 生:小作家! 师:小作家,对!还是特

27、级、超级小作家。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点评:记得多年前,于永正老师说过:教师是最伟大的评奖师,可以毫无保留地“封”这个孩子为“文学家”、那个孩子为“科学家”,等等,不要花一分钱,可是对孩子来说,却是莫大的鼓舞。没准儿什么时候,一位大文学家、大科学家就在你的期待中诞生。王家珍老师深谙此道。“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于语文课中的人文精神的传授,于永正老师曾说要遵循“三多三少”原则: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王家珍老师正是这样做的。) 反思:我认为王老师的课,气氛热烈,轻松愉快,其乐融融。 关键词一:欢笑 微笑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表

28、现。我们看到,王老师整节课都面带微笑,还不时地笑出声,哪怕是面对孩子不佳的表现,比如他们启而不发甚至启而“乱”发时,王老师都是从容地、宽容地、笑容可掬地应对。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备感安全甚至温馨,又如何不笑呢?所以,孩子的脸上时时洋溢着灿烂的笑,还时不时开怀欢笑、哄堂大笑。语文课,书声琅琅+笑声朗朗令人神往。 关键词二:鼓励 “每个孩子的生命都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赏识来到人间的。你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不一样的爸,见南方周末2001年 4月26日)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赏识、同学的赞赏来到学校,每个学生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这一个”?你看,王老师的课堂没有一句批评的话,甚至连一次眉头也没有皱过!赏识孩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亲爱的”是赏识,“拍拍手”是赏识,惊讶惊喜惊叹是赏识,风趣幽默的提醒是赏识,不究根问底地“纠错”也是赏识更为重要的是,王老师把对个体的赏识置于群体之中“爬格子表扬法”,最后各小组都“置顶”都是最棒的!赏识孩子的核心是对孩子的理解、对孩子的尊重、对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