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_第1页
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_第2页
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_第3页
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文言文阅读。手不释卷(材料一)成语解释: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材料二)人物: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顾炎武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他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材料三)典故原文: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注释凡先生之游:凡是

2、先生外出游历。先生:对比自己年长的人的尊称。指顾炎武。自随:跟随自己。厄塞:险要关口。曲折:详细情况。即:靠近,引申为走向。坊肆;街市中的客店。发:打开。对勘:核对校正。径行:任意而行。无足:不值得。诸经注疏: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熟:认真仔细。(材料四)对联:手不释卷识三昧,汗牛充栋满书斋。典故: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听了孙权的话,手不释卷,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屡建奇功。1阅读材料一、二、三,思考:顾炎武成就斐然的原因是_。2阅读材料三,思考: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简单回答。_3简单写一写你读了这四则材料后的启发或收获。_4根据材料

3、一、四,写一句话用上“手不释卷”。_2. 课内阅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 乃:_(2)孔指以示儿曰。 示:_ 曰: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 闻:_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对话意思:_(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_3. 古文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

4、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杨氏之子选自_。2.请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1)孔君平诣其父   (   )   A.拜见 B.到(2)甚聪惠   (   )   A.好处 B.同“慧”,智慧(3)儿应声答曰   (   )   A.叫做&#

5、160;B.说3.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对话的意思。_(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_4. 重点段落品析。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

6、似海,来日方长。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A.排比 B.比喻 C.拟人2第一自然段采用了( )的结构方式。用横线画出中心句。3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这些事物,想告诉我们什么?_5. 课外阅读。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注释:发鸠(ji)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旧说在山西境内。柘(zhè)木:柘树。文首:头上有花纹。其鸣自詨:它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少女:小女儿

7、。1解释下列的词语。(1)白喙:_(2)以堙于东海:_2翻译句子。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_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怎样的精神?_4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_6. 阅读加油站。十一月四曰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 解释词语。(1)不自哀:_(2)尚:_(3)戍:_(4)夜阑:_2.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说明了什么?_3.“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一语双关,应怎样理解?_4.“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_7. 课文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

8、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联系上下文填空。(1)_为_设果。(2)孔指_以示儿曰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_)(2)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_)(3)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_)3文章的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在文中起到了_的作用。4孔君平由“_”而联想到小儿姓“_”,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孔君平非常幽默。5想一想,小儿的回答巧妙在哪儿?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孔雀是一种美丽的鸟,他巧妙地称赞了孔君平的高尚人格B.他用对

9、方的方法来反驳对方,既表现了他的质朴,也表现了他语言的幽默C.他由孔君平的“孔”想到了孔雀,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正话反说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8. 文言文阅读。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虎求百鲁而食之()A.设法得到 B.恳求,乞助C.需要 D.寻找2天帝使我长百兽()A.替,让

10、0;B.出使 C.派,差遣 D.用3天帝使我长百兽()A.管理,治理 B.生长,发育 C.增加 D.排行第一4兽见之皆走()A.失去原样 B.跑,奔跑 C.通过 D.走路,步行5“狐假虎威”的意思是_。6百鲁看见老虎和狐狸皆走的原因是_。7这篇寓言故事讽刺的是_的人。9.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解释加点词语的

11、意思。欲:履:度:遂:2下列对“至之市,而忘操之”这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到了集市,忘记了操练B.到了集市,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C.到了集市,把尺码丢在集市了D.到了集市,才发现尺码3下列对“何不试之以足”这句话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这是郑人自言自语,说为何不试试鞋呢?B.这是郑人自言自语,说为何不拿脚试试呢?C.这是别人对郑人说为何不拿脚试试呢?4从“宁信度,无自信也”中可以看出郑人_。10. 阅读理解。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  撺)将下来。

12、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跨  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  辟)(历  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1把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用“”标出来。2用“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_比作_,说明了_。3老虎进攻的招式是_、_

13、、_,武松应对的方式是_、_、_。4武松在面对老虎的进攻时,连续三“闪”避其锋芒,从这个“闪”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5武松不直接正面同老虎进行搏斗的原因是(   )A.老虎太凶猛了。   B.武松害怕了。C.武松是在避其锋芒,耗尽老虎的力气,挫伤老虎的锐气,再寻找时机打虎。6从文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_11. 文言文阅读。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

14、,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译文:_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答:_12. 课外欣赏。范氏之亡也,言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吕氏春秋·自知(注释)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

15、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负:用背驮东西。锤:槌子或棒子。況(huàng)然:形容钟声。遽(jù):立刻。恶:害怕。悖:荒谬。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走:_则:_  (2)遽掩其耳   遽_其:_  (3)恶人闻之  恶_之:_2翻译句子。(1)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_(2)恶人闻之,可也;恐己自闻之,悖矣。_3“恶己自闻之,悖矣。”这位盗钟者到底“悖”在哪里?_4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_5成语“掩耳盗铃”就出自这里。

16、请你写出“掩”字开头的两个成语。_13. 阅读理解。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墨客挥犀·三)注释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1解释加点的词语:付子已   (_)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_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_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_14. 小古文阅读。锯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者,莫之及也。(注释)鲁:鲁国。执:手拿着。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圣人:才智超人的人。但:只是。愚:愚蠢。1理解词句的意思。(1)“初竖执之”中“初”的含义是_。(2)写出画波浪线的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