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汉字第一节 汉字的概况一、汉字的起源和性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在有声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依附于语言而存在的。有了文字,语言才有了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存在形式。文字记录语言,把属于听觉方面的有声语言符号转变为视觉方面的符号,突破了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的功能限制,扩大了其社会功能。人们利用文字进行交际,获得了比以往更大的自由,所以,文字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一般认为,文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发展需要并且有能力创造文字时才出现的。文字的出现及应用于文献记录,是人类过渡到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由记事图画发展来的。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和古埃及的圣书
2、文字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但是圣书文字和楔形文字早已不再使用,成为历史陈迹,而汉字作为汉语辅助交际工具,使用到现在,所以是世界上罕见的历史悠久的文字。汉字产生的确切年代还不能断定。从考古中已发现的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时代遗留下来的器物上所刻划描画的符号,如仰韶文化遗址与大汶口文化遗址里的符号。在陕西省西安半坡、临潼姜寨、零口、垣头、长安五楼、郃阳、莘野、铜川李家沟、宝鸡北首岭等地的原始社会晚期的仰韵文化遣址里,都曾经发现过刻划在陶器上的记号,如图一。刻符多半刻在陶钵外口缘的黑宽带纹上和黑色三角纹上,只有极少数刻在陶盆外壁和陶钵底部,一般器物上只有一个刻符
3、。根据碳14年代测定,这些陶器距今已有六七千年之久。人们一般不把它们视为文字,而是作为对汉字产生有一定影响的符号,有的可能是数字的前身。在山东省莒县原始社会晚期的大汶口文化的陵阳河遣址里,发现过一些陶尊,陶尊上各有一个深红颜色的刻画符号,而且刻在陶尊边缘上,如图二。据估计,这些陶尊距今约四千五百年至五千年左右。它们和商周象形文字非常相似,存在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因此,这些刻符号已经不是非文字图形而是原始文字了。图一 西安半坡陶器符号图二 大汶口文化陶器图象 与原始文字有关的资料不但数量不多,而且大都比较零碎。现在能够看到的最古的成批的汉字资料,是距今三千多年前商代后期的甲骨文和器物铭文中的文字。
4、这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数目多达三、四千个,已经具备了许慎分析汉字结构所归纳的“六书各式结构”。商代人已用毛笔写字,在一些甲骨和陶器上都可以看到毛笔书写的字迹。在汉字形成的历史过程中,从原始文字如何演变为商代的相当发达的文字,有待进一步研究。二汉字的特点和作用汉字与其他民族的文字相比较有以下特点:(一)汉字与音节相对应。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所以任何文字都记录一定的语言单位。从记录语音的角度看,许多拼音文字用字母代表语言的音素,一个字母或字母组合代表一个(或几个)音素。汉字的字形却不是和语言的音素相对应,而是和音节相对应,一个汉字代表语言里的一个音节,只有儿化中的“儿”字不代表完整的音节,是例
5、外。例如“小鱼儿”(xi?o yr),汉字是三个字形,语言里却只有两个音节。过去,一些计量单位用字如“瓩”(qin w)“浬”(hi l),“呎”(yng ch)等,一个字代表两个音节。1977年7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计量局发出通知,淘汰了这一类读成两个音节的计量单位用字,统一使用“千瓦”“海里”“英尺”等名称。(二)汉字是平面型文字世界上许多拼音文字记录一个词用一串字母作线性的排列,汉字不是这样。汉语的一个词(或一个语素一个音节)往往用一个平面型方块来记录。平面型文字和线性文字有很大的不同。线性文字的字母之间像线条似地排列,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横向展开,或者自上而下纵向展开。汉字的构
6、成成分则是横向和纵向同时展开,形成平面。以拼合成字后,能写在一个方格里为原则。这样,笔画的配合就可以比线性文字的字母排列方式复杂,字形也丰富多样了。以三横一竖为例,若按线性排列,三横一竖只能有-|-|-|-|-四种排列形式;若按平面形排列,两横一竖相互配搭,则至少可以有十几种组合形式,如果加上笔画距离的远近,笔画的长短等因素,组合形式将更加丰富多彩。汉字部件和字形复杂多样、特征鲜明的情况就是由平面型特点产生的,汉字部件和字形数量繁多的情况也同平面型特点有很大关系。(三)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用拼音文字作为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绝大多数用空隙表明词的界限,即在词内连着写,词与词之间分开写。汉字
7、记录汉语不用空隙表示词的界限,而表示语素的界限。拿一段不加标点的文章来看,只见一个个字等距离地挨次排列下去,词和词的中间没有明显的空隙。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这个特点,对学习和阅读有些不便。书面语不显示词的界限,阅读时不容易掌握好句子里的停顿,有时甚至会误认词界,影响语意的理解。(四)从汉字所用的文字符号本身的性质看,汉字主要是由意符和音符组成的文字系统。文字所使用的符号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意符音符记号。跟文字所代表的语素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只在语音上有联系的字符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表音文字只使用音符,汉字则三类符号都使用。汉字里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以及形声字中
8、的形旁属于意符,因为它们跟它们所代表的语素在意义上有直接联系。汉字里的音符指形声字中的声旁。虽然汉字和表音文字都使用音符,但汉字的音符同表音文字的音符有很大区别。表音文字的音符是专职的,汉字的音符是借现成汉字充当的,属借音符性质。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象形字大多变得不象形了。如古代汉字的“”“ ”演变成了今天楷书的“日”“月”,在字形上已经看不出与太阳月亮的联系了,因此可以说已变成了记号。但是这些“记号字”在形声字中常作形旁。(五)从汉字记录的语言结构系统中的单位看,汉字是语素文字。根据一种语言的文字符号所记录的语言结构系统中的单位来看,记录语素的是语素文字,记录音节的是音节文字,记录音素的是音
9、素文字。汉字记录的是汉语里的什么单位呢?汉字主要记录汉语里的语素。例如“学习”这个词,写下来是两个字,这两个字代表了汉语里两个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即语素。由于汉字记录语素,代表语素,汉字也就有了所谓“字义”,显然,这字义就是语素义。汉字代表语素是汉字区别于表音文字音节文字音素文字的一个重要特点。表音文字所记录的不是语素,而是纯粹的语音单位。例如记录英语的拉丁字母,除有形有音外,它不表义,它只代表音素,作为记录英语的文字符号,它仅仅表示一定语音的字母。汉字也记录少量非语素的音节,如“葡”“萄”“杷”等。这些音节只有p to p pa等语音,而不独立表义。但汉字所记的这类音节,并不同于音节文字中的文
10、字符号。因为音节文字中的文字符号是专门用来记录语言中的音节的,如日文的假名“夕”是记录音节to的,而汉语中的这类音节仅仅是某个多音节语素中的具体音节,它们只有处在“葡萄”“枇杷”等多音节语素中,才具有代表音节的作用,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且字形上往往还有标义的成分,如“葡萄”二字所从的“艹”,“枇杷”二字所从的“木”,标志着“葡萄”“枇杷”的种概念范畴,这种情况是音节文字不可能有的。汉字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详细来讲有:(一)汉字在记录汉语的历史过程中,对汉语有着积极的影响。汉字是书写汉语的符号系统,是在汉语的基础上产生的。汉字产生以后反过来对汉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帮助汉语克服了
11、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使汉语的功能大大加强和扩展了。我们知道,人类的自然语言是一种有声语言,稍纵即失,难以传到异时异地。如果没有文字,我们很难知道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知识,而且正是因为有了汉字,不同地区的人才得以顺利交际,才没有像其他的民族语言那样分化,对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产生了巨大作用,维护了我们这样一个多方言国家的统一。(二)记载了中华民族极为丰富的文化和科技成果。中华民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拥有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在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重大的科技成果。诸如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它们主要通过汉字记载了下来,传播四方,得到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和
12、全世界民族的宝贵财富。从数量上来说,汉字为我们记载下来的文化典籍,是其他古文字无法比拟的。(三)汉字对邻近民族、国家的文字产生了积极影响。汉字不仅记录了汉语,而且还先后被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借去记录它们的民族语言,直到现在,日本、韩国文字中仍夹杂有汉字。在我国历史上,契丹、党项、女真等古民族也模仿汉字创造了独立的文字系统。可见,汉字对这些国家的贡献不言而喻。(四)汉字将长时间地为我国社会生活服务。现行汉字作为我国法定的文字,还将长时间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广泛地被使用。可以确定,汉字在获得有效整理和规范的基础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计算机汉字输入输出的突破,更展现了汉字的美好
13、前景。三汉字形音义关系吕叔湘先生在谈形、音、义一文中说:“最理想的文字应该是一个字只有一个写法(拼法),一种读音,一个或者相近的一组意义;任何两个字都在形音义三方面互相区别。可惜世界上没有这种文字。”岂止没有,也不可能有这种文字。因为语言总是很丰富的,而文字则是有限的,用有限的文字去记录丰富的语言,文字自身的负担总是重的。就汉语而言,有一个字记录一个语素,只有一个读音的情况;也有的是一个字记录几个语素,有几个读音;或者一个字记录几个语素,只有一个读音;或者一个字记录一个语素,却有不同的读音,等等。这就形成了汉字形音义之间多种类型的关系。1一形一音一义。这就是单音单义字,例如:汛 xn(河流定期
14、的涨水。)冕 min(天子、诸候、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2.一形一音多义。这是指一个汉字一种读法表示几个意义,多义语素和同音同形字就是这种情况,例如:别 bi(1)分离:告别; (2)区分、区别:辨别; (3)用另别针等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物体上:别上花;(4)表示禁止或劝阻:别走了,住两天。工n(1)工人和工人阶级:矿工(2)工作;生产劳动:做工(3)工业:化工(4)一个工人或农民一个劳动日的工作:砌这道墙要六个工(5)长于;善于:工诗善画3.一形多音一义。这是指一个汉字不止一个读音,但是意义并无不同,可称作异读字。例如:剥 bo(剥花生 剥皮)b (剥蚀 生
15、吞活剥)露lu(露面 露马脚)l(露宿 锋芒毕露)以上读音反映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用时和在合成词成语中的读音不同,如“剥”的读音;一种是口语和书面音不同,如“露”的读音。4.一形多音多义。这是指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里读不同的音,表示不同意义,是同形多音多义字,例如:行xng(行动 执行)hng(银行 行业)乐 yu(音乐 乐队)l(快乐 乐观)5.多形一音一义。异体字就是这种情况,例如:娘孃 床牀 奸姦 略畧6.多形一音多义。这是指同一个读音,写做不同的字,表示不同的意义,同音异形字就是这种情况。例如:sh 士(士兵) 氏(姓氏)示(表示) 世(世界)市(市场) 式(公式)事(事情) 势(权势)
16、试(试验) 视(视察)(上述六种情况反映出的汉字形、音、义三者的关系,可以列成下表表示:类 型 读音 意 义 字形 例 字一形一音一义 同 同 同 汛 冕一形一音多义 同 异 同 别 工一形多音一义 异 同 同 剥 露一形多音多义 异 异 异 乐 行多形一音一义 同 同 异 娘 孃多形一音多义 同 异 异 士 事 式 世 了解汉字形音义的交叉关系,就能知道汉字的复杂性。了解这种复杂性,对我们正确书写汉字理解词语意义区别不同读音都有好处。例如,同音异义的汉字代表的语素往往不同,意义自然不同。注意到这点,可以避免写错别字。如“燥躁”都念zo,但“燥”是干的意思,“躁”是性子急不冷静的意思。分清这两
17、个同音语素的意义区别,就不至于把“急躁”写成“急燥”了。一音多义的字不只代表一个语素,不止一个意义,因此理解词义时,不能张冠李戴。如“白”字,如果把“白吃”的“白”理解为颜色的“白”就闹笑话了。又如多音多义字在不同的词里有不同的读音,不留心这一点,往往会读错字音,我们常听人把“参差(cn c)不齐”读作“cn ch)不齐”,把“秦桧(hu)读成“秦gu”,就是不加区别地把多音多义字读成一个音造成的,这类易读错的字最多,应当特别注意。思考和练习一1、什么是文字?文字对语言和人类社会有什么作用?2、汉字为什么没有发展成为拼音文字?3、同拼音文字比较,汉字有哪些特点?4、汉字形音义之间有什么关系?第
18、二节 汉字的形体和结构一汉字的字体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辅助汉语起交际作用的重要工具,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在陕西省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和山东省莒县大汶口文化的遗址里都发现过一些刻画符号,有人猜测是中国文字的起源。现在能够看到的最古的成批的汉字资料,是距今三千多年前商代后期的甲骨卜辞和器物铭文中的文字,这些文字在汉字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由于书写工具和承载材料不同等原因,一种文字往往有多种不同的体式。汉字的体式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几个发展阶段。由商周的甲骨文金文发展为篆书,由篆书发展为隶书楷书,这是汉字字体演变的主流。另外还有隶书通行
19、以后的草书和楷书通行以后的行书。字体的演变一般具缓慢的渐进的。不是新的字体一出现,旧的字体就废除,而是经过一段新旧并存的时间,才由新体代替旧体。旧体基本上不用之后,也不是消灭,而是保留在历史文献中,而且在某些场合仍旧使用。如汉魏两代,小篆已经不通行了,但说文解字仍用篆书,魏正始二年(公元241年)刻的石经,仍旧用篆书与隶书对照。这说明汉字的字体是有继承性的。下面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次序来叙述字体的演变情况。(一)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是商代王室刻在卜问用过的龟甲兽骨上的记录,是公元前一千三百多年到一千一百多年间的通行字体。由于刻划在龟甲兽骨上而称为甲骨文。公元1899年发现
20、于河南省安阳县城西北五里的小屯村,如图三。图三 甲骨文奴隶制时代的商王朝统治者是十分迷信的,每事必卜,每卜必至数次。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就是卜辞。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卜辞应用的字数大约有三千五百个。其中一半以上是可以认识的;不认识的字大多是人名、族名、地名等专用字。上面是甲骨文的拓片。由于它是在甲骨上刻划的,因此字的大小不一,线条纤细,直笔居多,棱角鲜明,字形瘦削挺拔。甲骨文已经是相当发达的文字,不带表音成分的字占绝大多数,带表音成分的字较少。假借字很多。甲骨文的结构还没有完全定型化,字的方向可以变换,偏旁可有可无,点数可多可少。例如:(二)金文(附六国古文)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铸在青铜器上的
21、文辞称为铭文,文字称为金文。又因为古人用钟鼎来作为铜器的总名,所以金文又称为钟鼎文。下面是西周铜器上的金文拓片(图四)。金文的线条特点是有肥笔。周代成王康王以后的金文点画圆浑,体势雍容。图四 小克鼎铭文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变化较小,我们把秦以外的诸侯国的文字称为六国古文。六国古文实质上是汉字的区域性的异体字。如:秦 楚 齐 燕 三 晋者 市今天看来,比较难以认识。这一时期文字的变化,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形声字大量增加,字在形体上的区别更细致了,例如不少表示国名的字加上“邑”旁;二是出现了很多简体字,存世的印玺、陶器、货币、兵器上的刻款,大多数是草率急就的简体字。(三)篆书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文字的
22、字形结构大体上保持了西周的写法,只是变得更加整齐匀称,这种文字我们称之为“大篆”,可以用石鼓文来作代表(图五A),这就是小篆的前身。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一就是统一文字,据说是在李斯主持下进行的。办法是把秦国原来使用的篆书酌加简化后,推行到全国,同时废除战国时期那些区域性的异体字六国古文。这种经过整理的秦国文字就是小篆(图五B)。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小篆的线条带弧形,圆转而匀称的线条使字形略带椭圆,极其整齐。小篆把原来没有固定形式的各种偏旁统一起来,一个偏旁只有一个形体,为汉字组字成分的统一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小篆确定了每个偏旁在汉字形体中的位置,不能随意变动,每个
23、字所用的偏旁固定为一种,不能用其他偏旁代替,减少了异体,每个字的书写笔数也基本固定,基本上做到了定型化。小篆把大篆中相同的组字成分作了改变,使字形结构简化了。A 石鼓文 B小篆 泰山刻石图 五汉字到了小篆阶段,文字的符号性和规范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四)隶书秦时使用的标准字体是小篆,但是小篆的笔画屈曲圆转,仍太繁复,写起来很费事。据说当时有狱吏程邈,他把小篆的笔画和结构作了简化,把圆转改为方折,以便于书写。这种快写字体,为当时书写政务文牍的小吏“徒隶”所用,于是这种字体被称为隶书。隶书从秦代起,经过两汉到三国,在楷书未创制以前都使用它。秦时的隶书一般称为古隶或秦隶,它是古今文字的过渡,还相当接
24、近小篆,只是比小篆方正,实际上就是写得潦草一点的小篆,如图六。秦隶一直使用到西汉中叶,才由一种更简单易写的字体代替,这种字体就是至今仍是书法之一的隶书。这种隶书相对秦隶而言叫汉隶,同古隶相对而言也叫今隶,它是汉代通行的正式字体,如图七。图六 秦隶 睡虎地秦墓竹简图七 隶书 曹全碑隶书的特点是笔画平直,笔势发扬舒展,每一个字都用“挑法”,有波磔(zh)(即写捺笔有折波),字字有棱角,字形扁平。隶书的形体同古代汉字比较,古代汉字的形体都是以曲线为主的,隶书则变古代汉字的曲线形体和小篆的匀圆线条为方折,变弧形为直线,这就形成了笔画,突破了古代汉字的体式,成为扁方形的字体。这种用点、横、竖、撇、捺等笔
25、画转写篆书所发生的变化叫“隶变”。隶变不仅使汉字的书写风格发生了变化,而且使汉字的结构也发生了改革,如在隶变以前相同的形体隶变后就不同了(“炙尉光赤然”的“火”),或隶变以前不同的形体隶变后就相同了(“春秦泰奏奉”的上部),或原来繁复隶变后就简单了。隶变奠定了近两千年来一直沿用至今的楷书的基础,它使汉字的繁难程度大大降低,使汉字的书写速度大大提高。因此,隶书的产生,是汉字演进史上的一个转折史。(五)楷书楷书又叫真书,是现代通行的字体。“楷”是法式模范的意思。楷书是由隶书演变来的,是点、横、竖、撇、捺、钩等笔画进一步的发展。楷书的结构与隶书基本相同,只有少数地方略有改动。楷书出现,汉字成为方块字
26、就定型了。楷书汉字完全是由笔画组成的方块形符号,在摆脱古汉字的图形意味这一点上,比隶书又进了一步。楷书萌芽于西汉,成熟于东汉末年,魏晋以后就大大流行,直到现在,楷书仍然是汉字的标准字体(图八)。(六)草书草书是由于要求书写简易快速而产生的,它有两种大不相同的类别:章草和今草。与汉隶对应的草书叫章草,与楷书对应的草书是今草。章草起于秦末汉初,有人说是用于奏章的一种草体,所以叫章草。它的特点是:体势仍沿隶书法式,笔画还保留隶书风格,横画仍然上挑,左右波磔分明。但它是解散隶体,趋于简便的字体,所以每一字的笔画中,已有相连的笔法,但整体书写,则仍字字分开,不相连绵。总之,写章草,其横竖要古朴如隶书,笔
27、画连绵处,则旋转如今草,这就是章草最基本的笔法。(图九)图八 楷书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图九 章草 皇象本急就章今草是从楷书变化出来的,它已完全没有隶书的波磔之势,当然,从草书的发展来看,今草也是章草的演变。今草的最大特点是:一字内点画相连,一气呵成;同时上下字牵连不断,不像章草字字分开,因此书写更简易快速。(图十)图十 今草 王羲之初月帖(七)行书行书是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今草和楷书盛行的时候产生的。它有两个特点:第一,近于楷书而不拘谨,近于今草而不放纵;第二,笔画连绵而各字独立,清晰易认,不像狂草那样是难以认识(图十一)。图十一
28、 行书 王羲之丧乱帖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优点,字形清晰易识,书写效率较高,在实用方面差不多和楷书一样受到重视。魏晋时期,文人还只是写信用行书,后来则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现在写信记帐起草稿抄文件作记录写日记等,一般都用行书。行书成为楷书的主要辅助字体,实用价值不在楷书之下。汉字从甲骨文直到行书的字体演变是怎样发生的?是什么力量推动的?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书写工具、书写方式方法和承载材料的变化是字体演变的客观因素。龟甲兽骨坚硬,刻写工具尖利,因而甲骨文线条纤细,大小不匀。金文附着在青铜器上,需要浇铸,木模又可以雕琢加工,因而金文浑厚整齐,有肥笔道。毛笔柔软,富于弹性,才有可能产生篆书圆转呈
29、弧形的笔画隶书有波磔的笔画和楷书的撇捺等。第二,写字者对汉字的简易要求和美观要求是字体演变的主观力量。汉字从记录卜辞记录帝王功绩到广泛记录人们各方面的活动,日益发展了它辅助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功能。人们的日常使用中往往不满足于原来的字体,当一个时代一种法定的字体正在通行的时代,民间为了书写快捷简便,就已在孕育新的字体了。秦代以小篆为正式字体,隶书(被称为“秦隶”)却已经萌芽;汉代通行隶书,却已经产生了楷书和草书。一种新字体初产生时,往往只是旧字体的草率写法;因而与旧字体相去不远。后来经过书法家的美化,特征逐渐鲜明,字形和写法逐渐稳定,便很快通行,逐渐代替旧字体而成为正式字体。从上述汉字形体演变的
30、情况可以看出,汉字的形体是朝着简单易写的方向发展的。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从图画性的象形文字逐步变成不象形的书写符号;第二,笔形从类似绘画式的线条,逐步变成横、竖、撇、点、折的笔画,书写更方便了;第三,许多字的结构和笔画逐步简化,如“书”,在小篆中本是从“聿”“者”声的形声字,现在简化多了;第四,甲骨文金文都异体繁多,小篆隶书楷书的异体减少了。二现行汉字的形体现行汉字经常运用的是楷书、行书,在印章、对联、匾额及文章的标题等特殊场合,有时也运用草书、隶书、篆书或金文、甲骨文,至于书法艺术作品,各种形体都可能运用。从形成的手段来看,现行汉字又有印刷体和手写体的区别。(一)楷书和行书国家正式发
31、布的文件和一般的报刊、书籍,都是用的楷书。汉字经过整理和简化,有些字的形体发生了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同相应的繁体字相比,一大批汉字形体更简单易写了,如“尘麈汉漢”。第二,异体字减少了,有的在一般书报中不用了,如“吊栖群”的异体字“ 、 、 ”等。第三,形体有细微差别的字,保留了其中的一种写法,如“吕呂、氯氯”等,只保留前一种写法,字形统一了。这些变化使楷书书写起来更方便了。行书是楷书的辅助性字体,在日常书写中一般都采用行书。也由于楷书的整理和简化,现行汉字的行书写起来更简便了。(二)印刷体和手写体一般地说,各种形体的汉字都可以预制字模印刷出来,成为印刷体。但是习惯上所说的汉字的印
32、刷体,只指印刷上常用的楷书的各种变体。印刷体的特点是笔画清晰,端正匀称,便于辨认,大都不容易手写。印刷体常有的有下列几种变体。1.宋体,又叫老宋体、古宋体、灯笼体,笔画横细竖粗,结体方正严谨,是最通用的印刷体。2.仿宋体,又叫真宋体。比老宋体秀丽,笔画不分粗细,顿笔讲究,常用于排印诗词的正文,一般文章的引文序言和图版说明。仿宋体还有一种变形叫长仿宋,一般用于表格的题头,或用于排印诗词和正文中的夹注等。3.楷体,又叫大宋体,同手写体接近,比仿宋体丰满,多数用来印通俗读物小学课本和儿童读物。4.黑体,又叫黑头字、方头字、方体字。笔画都粗,浓黑醒目,一般表示着重时用,常用来排标题,很少全篇都用它来印
33、刷的。印刷体按字体大小不同,分成不同的字号。常用的字号从大到小有初号、小初号、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小四号(新四号)、五号、小五号(新五号)、六号、七号等。现行汉字的手写体,是指用手执笔直接写成的汉字。手写体汉字可以是楷书、行书、草书等,但是以行书为最多,其次是楷书。手写楷书同印刷体中的楷体字形大体一致。根据运用的工具的不同,手写体可以分成软笔字和硬笔这两类。软笔字指传统的毛笔字;硬笔字指钢笔字、铅笔字、圆珠笔字、尼龙笔字等,其中钢笔字和圆珠笔字用得最多。印刷体各种字体字号表宋体 仿宋体 楷体 黑体初号 永 永 永 永小初号 永 永 永 永一号 永 永 永 永二号 永 永 永 永三号 永 永
34、 永 永四号 永 永 永 永小四号 永 永 永 永五号 永 永 永 永小五号 永 永 永 永六号 永 永 永 永七号 永 永 永 永三、汉字的结构(一)结构单位1、笔画汉字最小的构形单位是笔画。笔画指构成汉字字形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是汉字的成形要素。所谓一笔或一画,按写字时从下笔到提笔计算。现行汉字的笔画系统以五种基本笔画为基础构成,它们是横、竖、撇、点、折。传统所谓“永字八法”(侧、勒、努、掠、啄、磔、策、趯),即八种笔形,指点、横、竖、左下撇、右上撇、捺、提、钩。其实,“捺”可以归入“点”,“提”可以归入“横”,“竖钩”可以归入“竖”,“左下撇”、“右上撇”可合为撇,“竖提、横钩、斜钩”等
35、可以归入“折”,分别看作“点、横、竖、撇、折”的变体。五种基本笔画均属简单笔画,它们还可以进一步合成种种复杂笔画。汉字笔画如果作较细的区分,可以分出30多种。注意掌握各种笔画的特点,有助于正确书写汉字和提高汉字书写水平。笔形和名称 例字 笔形和名称 例字横 -一 短 横长 横 上 末丛 且 挑 平 挑竖 挑横折挑 级 巧比 氏话竖 丨丨 悬针竖短 竖长 竖 甲 中兵 足相 协 钩 乛亅乙乚乙横 钩竖 钩斜 钩卧 钩竖左弯钩竖右弯钩横折钩横折折折钩竖折折钩横折左弯钩横折右弯钩 冠 欠刘 寸戏 戍思豕毛 见同 内乃与 马邻 陈九 几撇 丿 平 撇竖 撇斜 撇横折撇竖折撇 千 手甩 胆人 入又 圣专
36、 点 丶 左 点右 点长 点撇 点 火 办六 戈爻 难好 折 横 折竖 横撇 折 皿 口巨 区么 系捺 平 捺斜 捺 道 之人 入 在运用笔画构形时,还涉及笔顺。笔顺指写字时的笔画顺序,它是人们在长期书写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书写习惯。按一定顺序书写,便于点画衔接,取态生姿,并可提高书写效率。笔顺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概括地讲,就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点),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先进后关,先中间后两边。如:先横后竖(十、丰),先撇后捺(人),从上到下(二、芳),从左到右(川、汉),从外到内(月、同),从外到内后封口(四、国),先中间后两边(小、水)。多数字的写法是以上规则的综合运用,如“撒”的
37、笔顺是:一、从偏旁看,是从左到右;从“扌”看,是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 ”看,则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内;从“攵”看,是从上到下,先撇后捺。有少数汉字,社会上通行两种或三种笔顺,我们应当按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规定来写。发布该字表的联合通知指出:“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依据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确定的字形标准,规定了汉字的字形结构、笔画数和笔顺。”该字表的汉字依据笔画数的多少由少到多排列,同笔画数的按笔形的横、竖、撇、点、折的顺序排列。实际上也就统一了笔顺。例如:“队”排在“孔”后,说明“阝”的笔顺是折、竖,不是竖、折;“忖”排在“汊”后,说明
38、“忄”的笔顺是点、点、竖,不是点、竖、点。按照这个标准,有些字应当特别注意,否则很容易写错。例如,“匚”这个上左下包围结构,要先上内,后竖折,这类字有“区( 区)、匹(兀匹)、巨( 巨)、匠( 匠)、匣( 匣)”等。2、部件汉字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构字部件。部件和笔画是不同级的构形单位。部件由笔画构成,比笔画高一个层级。它可以是一个笔画构成的,如“乙、 ”(艺亿、孔扎、旧引);可以是几个笔画构成的,如“土、 ”(吐地、忙悟、这远)。部件有大有小,它本身还可以分级。举例来说,“昭”可以切分为“日”和“召“两个部件,而“召”又可以再切分为“刀”和“口”两个更小部件。部件中不能再切分为更小部件的最小部件
39、是末级部件。部件与通常所说的偏旁有相一致的一面,都是汉字的结构单元;但人们一般作为偏旁看待的部件不一定是末级部件,比如“昭”的右偏旁“召”。末级部件按传统的看法也不一定都能算作偏旁,比如,“ ”等。这表明部件与偏旁并不等同。据统计,辞海(1979年版)所收全部单字加上辞海未收而GB2312-80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收入的43字,除去被简化的繁体字、被淘汰的异体字和被淘汰的计量用字外,共11834个,可以切分出末级部件共648个,组字频度最高的是“口”这一部件。如同偏旁可以分为成字偏旁与不成字偏旁一样,末级部件也有成字部件与不成字部件之分,“口、木、日、土、又”等是成字部件
40、,“氵、扌、亻、宀、艹”等是不成字部件。现行汉字的所有部件构成现行汉字的部件系统。3、偏旁一般人分析汉字常常用“偏旁”这个概念,偏旁指的是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而产生的两个部分。或是上下结构字的整个上部或整个下部,或是左右结构的整个左部或整个右部,或是内外结构字的整个内部或整个外部,或者是上中下结构或左中右结构字的整个中部。例如“戆”字的偏旁就是“赣”和“心”,“们”字的偏旁是“亻”和“门”,“国”字的偏旁是“囗”和“玉”(也有人谈到“偏旁”则是专指形声字的形旁,或字典里的部首,即字形中表意的那个成分)。其实,偏旁就是切分合体字而产生的一级部件。下面谈谈“部首”这个概念。部首是字典中为给汉字分类
41、而确定的字类标目,是从分析字形结构而产生的。字典中的大多数部首都是由汉字中有表意作用的偏旁充当的,例如把从“日”的字编为一部,以“日”为首;从“木”的字编为一部,以“木”为首,“日”和“木”就是两个部首。可是独体字只能拆分出笔画,不能拆分出偏旁,为了分类方便,便把独体字的起笔笔形横、竖、撇、折也作为部首的一种。所以部首、偏旁和表意的偏旁是三个关系密切却并不全同的概念。现代汉字中,除了几百个独体字以外,成千上万个合体汉字都是由几百个不同部件按照不同的方位关系逐层组合而成。分析和研究现代汉字的部件,无论对于汉字教学还是汉字的信息处理都是十分必要的。(二)结构关系汉字构字的成分是怎样组合成方块汉字的
42、?这可以从空间关系和方位关系两方面进行分析。(1)空间关系现代汉字的笔画与笔画之间以及部件与部件之间存在着三种空间关系。相离的关系,即笔画不相连。如“八”的两笔之间,“三”的三笔之间,“归”的“|”、“ ”和“彐”之间,言”的“ ”、“一”、“一”、“一”和“口”以及“轧”的“车”和“ ”,“品”的三个“口”之间都是相离的关系。相接的关系,即笔画有连接点,但是不交叉。如“上”的竖笔和两个横笔之间,“方”的“ ”和“一”、“一”和“ ”、“ ”和“ ”之间,“吊”的“口”和“巾”,“呆”的“口”和“木”之间都是相接的关系。相交的关系,即笔画相互交叉。如“十”的两笔之间,“东”的“一”和“ ”、“
43、 ”和“ ”之间,“艾”上半的横笔和两个竖笔、下半的撇笔和捺笔之间,“夷”的“一”和“人”、“弓”和“人”之间都是相交的关系。(2)方位关系。方位关系是指合体字中部件的方位和部件之间的组合关系。由于分析的粗细不同,对汉字方位关系的分类也有多与少的区别。最粗疏的分析,现代汉字有上下关系、左右关系和外内关系三种方位关系。如果作略为细致一些的分析,现代汉字的方位关系可以分为九种基本类型。在九种方位关系中,人们统计,左右关系的字最多,约占百分之六十几,其次是上下关系的字,约占百分之二十多,几种关系的字数较少。另外,还有品字结构(三个同形部件排成正三角形)的字,如品、晶、焱、鑫等;嵌套结构(形体较小的部
44、件镶嵌在较大部件的空隙里)的字,如坐、巫、乘、爽、噩、半、办、来等。(三)造字法汉字的造字法指汉字的构造方式。一般地说,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现行汉字同古汉字相比,又有一些特殊情况。1、象形象形就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就是象形字。例如:古象形字有的象事物的整体轮廓,如“车、舟”等;有的象事物的特征部分,如“牛”象牛角上弯,“羊”象羊角下弯;有的除具体的事物外还有必要的附带部分,如“瓜”瓜蔓。古象形字近于图画,又同图画有本质区别。象形字表示语言中的词,用字形来记录词的声音和意义;图画不表示语言中的词,不能用来记录词的声音,没有词的意义。象形字在汉字中占的数量不
45、多,但它是构成汉字的基础。好多会意字和形声字是由象形字组成的。掌握了象形字,就基本上掌握了汉字的基本构件。象形这种造字法局限性很大。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抽象的概念无法象形,所以单靠这种造字法不能满足记录语言的需要。有些古代的象形字现在还有点像原物的样子,如“田、井、雨、网”等。大部分古代的象形字从现行汉字看不出原物的样子了,如“牛、马、豕、虫、自、耳、缶、鱼、鸟”等。2、指事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例如:指事字可分两种。一种是象征性符号指事字,如用三条线表示“三”,用长弧线或长横线为基准,上边和下边加一短线表示“上”和“下”。
46、另一种是象形字加提示符号指事字,如“本”是“木”下部加一个点,表示树根的所在;“末”是“木”上部加一个点,表示树梢的所在;“朱”是“木”中加一个点,表示树主干的所在;“刀”上加一个点,表示刀刃的所在。指事字和象形字都是独体字,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指事字重在用抽象符号进行提示,象形字重在象原物之形。有的象形字有附带部分,如“瓜”的瓜蔓,也象原物之形;指事字中象形字加提示符号的一种,如“刃”的一点,不象原物之形,只起提示作用。指事这种造字法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用象征性的符号和提示符号表示词义是相当困难的。指事字比象形字少得多。现行的指事字,基本上是从古代的指事字演变来的。有些古代的指事字,在现行汉字
47、中还可以看作指事字,如“一、二、三、刃”等。有些古代的指事字现在已不能看出其指事的意图,如“甘、朱、末”等。后起指事字极少。“卡(qi)是“上、下”共用一横。3、会意用两个或几个偏旁合成一个字,把这些偏旁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方法造的字,就是会意字。例如:会意字有异体会意字、同体会意字两类。异体会意字用不同的字组成。如“武”,从戈从止。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休”,从人在木(指树)下,表示休息。“取”,从耳从又。又是右的本字,作偏旁用当手讲。“取”是手拿一只耳朵,古代战争中对敌方的战死者割左耳,用以记功。“明”,从日从月。“涉”
48、,从水从步,甲骨文象两脚过河。“益”,从水皿“,水从皿流出,是溢的本字。同体会意字用相同的字组成。如“从”,两人一前一后,有随从的意思。“森”,从三木,表示森林。会意字是合体字,至少要由两个字组成。它不同于有附带部分的象形字和象形字加提示符号的指事字;因为这类象形字和指事字中的附带部分和提示符号都不成字。现行的会意字多数是从古代会意字演变来的。有些古代的会意字,现在还能理解它的意思,如“步氵(水)”为“涉”,“日月”为“明”,三“石”为“磊”,双“木”为“林”等。有些古代的会意字,如“弄、祝、祭、集、香”等,由于字形的演变、字义的变化,很难了解它们是如何会意的。有些过去的会意字如“郵、竄”,简
49、化后变成了形声字“邮、窜”。有些过去的会意字如“轟、棗”等,简化成“轰、枣”,称会意字就比较勉强;有些过去的会意字如“東、韋”,简化成“东、韦”,成了独体字,从现行汉字看就很难说是会意字了。后起会意字数量较少,但一般容易理解,如“小土”为“尘”,“目氵(水)”为“泪”,“出米”为“粜”,“竹毛”为“笔”等。有的后起会意字的偏旁兼表意义和读音,如“不用”为“甭”;有机化合物中含氢和硫的基(氢硫基),称为“巯”(qi)等。这类字可以称为合形合音会意字。4、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用形声法造的字叫形声字。如“洋”(yng),形旁氵(水)表示海洋有水,声旁羊
50、(yng),表示读音,组成从氵(水)羊声的形声字。形声字都是合体字。形声字的形旁大都是象形字,如“芬、吩、氛、雰、纷、汾、忿、份、盆”的形旁“艹、口、气、雨、纟、氵、心、亻、皿”。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都可以作形声字的声旁,如“沐、沫、沽、湖”的“木、末、古、胡”。有的形声字有省形和省声的情况。省形,是把作形旁的字省写了一部分。如“耆”,从 老省,旨声;形旁“老”省写成了“ ”。“归(归)”,从止从妇(妇)省,阜声;形旁“妇”省写成了“帚”。省声,是把作声旁的字省写了一部分。如“炊”,从火,吹省声;声旁“吹”省写成了“欠”。“粱”从米,梁省声;声旁“梁”省写成了“ ”。还有一种亦声字,
51、是会意兼形声字。如“牭”,四岁牛,从牛从四,四亦声;“政”,从攴(p)从正,正亦声;“娶”,从女从取,取亦声;“功”,从力从工,工亦声。形声字有表音成分,同语言的声音有一定的联系,比没有表音成分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有一定的优越性。同一个形旁加上不同的声旁,可以造出意义有关而读音不同的一批字,如形旁“木”,在通用字中就有“朴、机、杠、杖、杌、村、材、杉、杈、杨、枝、枇、松、松”等大量的意义同树木有联系的形声字。同一个声旁,也可能加上不同的形旁,组成读音有关而意义不同的一批形声字,如用“主”作声旁的“拄、麈、注、疰、炷、砫、驻、蛀、住”等。后起字基本上是形声字。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这“气”部只收
52、一个形声字“氛”,现在的新华字典收“氖、氙、氡、氦、氧、氢”等20个形声字。现行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古代传下来的形声字,有些简化后声旁表音比过去准确了,如“偿(償)、担(擔)、递(遞)、钟(鍾鍾)”等。有些因用特定符号代替声旁,写起来简单,但表音不清楚了,如“鸡(雞)、欢(歡)、叹(嘆)、邓(鄧)”等。下面重点谈谈形旁和声旁的有关问题。(1)形旁和声旁的部位。形声字中形旁和声旁的部位大体有下列六类:A左形右声。这类数量最多。如:“河、梧、锡、堆、挑、谈、惜、肝、租、耕、冻、睛、帐、町、弦、购、酝、牦、灯、矿、跑、躺、豺”等。B右形左声。如“都、节、劲、功、战、瓴、群、雌、视、期”等。C上形下声
53、。如“芳、竿、宇、窍、露、崮、爸、翠”等。D下形上声。如“勇、型、贷、岱、袋、姿、架、璧、劈、警”等。E外形内声。如“囤、阁、匣、裹”等。F内形外声。这类形声字最少。如“问、闻、瓣、辩”等。另外有些字的形旁和声旁部位比较特殊。有的左上形,右下声,如“厅、府、病、屁”。有的左下形,右上声,如“进、越、飓”。有的右上形,左下声,如“翅、匙”。有的形或声在一个角上,如“荆”,从艹(艸),刑声;“颍”,从水,顷声;“徒”,从,土声;“旗”,从 ,其声。(2)形旁的作用和局限性 形旁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字的意义类属,帮助了解和区别字的意义。例如,用“扌(手)”作形旁的字,一般同手的动作行为有关系,如“扎、打
54、、扑、扒、扔、扛、托、扪、扠、扬、扶、抠、扰、扼、扽、抡、抢、扳、投、抵、抹、拔、拣、抽、拍”等。又如,用“劳”作声旁的形声字,在通用字中有“捞、崂、铹、痨、唠、耢、涝”等,这些字可以通过形旁了解其意义类属。适当运用汉字形体演变的知识,了解形旁在古时的形体和意义,有利于对字义的理解和辨析。形旁的表意功能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由于社会的发展,客观事物的变化,有些形旁的意义不好理解。如“篇、简”为什么从竹,“货、贷”为什么从贝,如果不了解古代曾有竹简上写字,曾用贝壳作货币,就不会懂得这些形旁的作用。其次,字义的演变,假借字的存在,形旁也不好理解。如“颁、颗”为什么从页,“治、渐”为什么从水,如果不
55、知道“颁”本是大头,“颗”本是小头,原义都同“页”的原义(头)有联系;如果不知道“治、渐”原义都是水名,那么,这些字的形旁也不好理解。另外,由于字形的变化,有的形旁不好辨认了,或位置特殊。例如“辨”从刀辡声,“恭”从心共声,“刀”和“心”都变了形。疆,从土彊声,形旁在左下角。楷书的形旁“月”,有的是月(朗、期),有的是肉(肺、脏),有的是舟(服)。(3)声旁的作用和局限性能 声旁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读音,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形声字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完全相同。虽然有些形声字和声旁的读音不完全相同,但也有一定的规律,通过它们读音的特点可以帮助区别形似字。例如,用“仑”作声旁的字,一般读lun(抡、沦、轮、
56、伦、论);用“仓”作声旁的字,韵母一般有ang(苍、舱、伧、沧、疮、怆、创、枪、抢、跄、炝)。了解这个情况,“抡抢、伦伧、沦沧”等的辨别,就不困难了。另外,学习普通话可以利用声旁类推法纠正方音。例如有的方言n、l 不分,只要记住有关n读音声旁和 | 读音声旁的代表字,就可类推分清字音,用它们组成的形声字的读音也就分清了。如:尼n泥呢伲,n泥(拘泥)利l俐痢莉猁,l梨犁蜊(蛤蜊)声旁的表音作用也有局限性。首先,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方言分歧等原因,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形声字,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如,用“寿”作声旁的“筹、畴、帱、踌、俦、铸、涛、祷、焘”等没有一个和声旁的读音全同。还有的声旁在
57、不同的形声字中表示多种读音,很不易掌握。如,用“勺sho”作声旁的字有“sho(芍)、zhu(灼酌)、shu(妁)、bo(趵豹)、yu(约1)、yo(约2)、dio(钓)、lio(尥)、d(的1)、de(的2)”等读音。其次,有的声旁不容易分辨出来,如“在”,从土才声;“布”,从巾父声。省声字更不好分辨,如“夜”,从夕亦省声。另外,有些声旁现在不单用,一般人不知道它的读音,如“宅、温、滴、谬”中的“乇zh、 wn、啇d、 lio”等。古代讲的“六书“,除上面讲的四种造字法以外,还有转注、假借。一般认为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不是造字法,就不介绍了。汉字的构造是由表意朝着表音的方向发展的。文字要满足记录语言的需要,就要具有表音的成份。世界上许多表意文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热知识培训课件
- 长期假期后管理办法
- 企业用电安全培训下载课件
- 疫情防治宣传管理办法
- 生物材料共享管理办法
- 软实力竞争策略构建-洞察及研究
- 加密保护技术-洞察及研究
- 认证系统抗攻击设计-洞察及研究
- 路运网络脆弱性分析-洞察及研究
- 出国前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DBJ15 31-2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广东省标准)
- YS/T 921-2013冰铜
- GB/T 17622-2008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
- 笔记本电脑的组成与常用维护维修方法
- 低压电气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学会沟通学会表达课件
- 针灸血肿课件
- 自学考试国际商务谈判笔记精华
- 工程经济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教材解读及单元目标
- 财务尽职调查工作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