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北京的春节导学案课题北京的春节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会写“蒜、醋”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热情、自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春节热 闹、喜庆的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教学重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课前准备1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春节图片和视频。(教师) 2.阅读课文,同时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搜集有关春节的习俗、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播放新年歌,渲染课堂气氛。2.出示童谣
2、,导入 新课。(这首童谣讲的是北京的春节。)1.边听音乐边看图片,感受春节的快乐。2.有节奏地吟诵童谣,跟老师书空课题,齐读课题。视听手段,快速进入年的氛围,感受春节的快乐。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用时:22分钟)1.了解作者。2.初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3.组织学生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蒜”“醋”“燃”“恰”的读音及笔画。 4.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检查自学情况,提示易错知识点。5.引导学生设疑,释疑。(1)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的? (时间)(2)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自由读课文,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4)请找出本文中描写的重要日子有哪些。1.交流搜集到的作者资料
3、。2.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3.自学、交流,学习字词。正确读写“饺子、眨眼、通宵”等词语。 4.认读词语,听读 纠错。5.默读课文,思考问题。(1)找出本文的记叙线索,看一看插图,说一说北京的 春节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小组内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3)说一说本文中描写的重要日子。(腊八、小年、除夕、初一、元宵节)1.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交流,独立完成生字新词的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2.指导学生读书质疑,带着疑问进行阅读,有读有思,提高分析能力。3.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互通有无,互相学习,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用时:10分钟
4、)1.引导学生了解春节的时间和习俗。(1)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的?(2)出示学生活动卡。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理清顺序。3.指导朗读课文,深入体会北京春节的习俗。 1.默读课文,自主、合作完成阅读思考题。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2)默读课文,合作填写学生活动卡。2.全班交流,理清顺序,说说对北京春节的总体印象。(年前繁忙;过年热闹;结束祥和。)3.朗读,体会。1.浏览课文,找出重点词语,梳理顺序。2.在合作中对答案进行归纳,提升语言表达能力。3.注重朗读的指导,在读中悟,在读中有所收获。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3分钟)1.概括本课学习内容。 2.
5、布置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本课所得。2.完成作业。关注学习所得,学后有归纳、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认知。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2.提问:北京的春节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1.听讲。 2.思考,回答问题。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进入新课程的学习。二、合作研读,领悟写法(用时:18分钟)1.设疑导读:作者介绍的北京的春节主要有哪几个时间段?2.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各时间段是什么,人们都做了什么,结合重点词语谈感受。3.引导学生联系
6、生活经验,说说自己会做些什么。 4.文中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组织交流, 体会领悟详略结合的写作方法。 5.引导探究:详略结合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6.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句子品读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7.引导读文,感受北京的春节的风俗文化,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1.思考:默读课文,把主要的时间段画出来。2.分组学习,进行 汇报。3.结合重点词语品读句子,谈体会。4.快速浏览课文,标注详略处。5.小组探究:详略结合的写法的好处。 (详略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北京的春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6.交流研讨:分为“腊八”队、“小年”队、“除夕”队、“初一”队、“元宵节”队,展开朗读竞赛,品
7、味语言。7.品读课文,交流体会。1.围绕问题,读书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思维碰撞,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分组学习,在小组内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3.研读课文,领悟写法,体会详略结合的写法的好处,为自己写作做准备。4.开展朗读竞赛,品味语言, 走进文本,走进北京的春节,切身感受北京的年味儿,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三、拓展阅读,体会写法 (用时:12分钟)1.指导阅读“阅读链接”中的选文,了解节日习俗,比较与课文写法上的异同。2.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3.提问:通过课文和“阅读链接”中的选文的对比,你受到了什么启发?1.自由读“阅读链接”中
8、的选文,思考:选文介绍了春 节里哪个重要日子的习俗?都是写过年的习俗,课文和选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小组合作探究。(北京的春节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 前的忙碌,除夕的热闹,初一的祥和,元宵节的火炽而美丽,将各种年俗融于其中。除夕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了腊月二十九这天的繁忙与喜庆的气氛。)3.交流感受。表达要有一定的顺序;写作时要注意详略,做到重点突出;写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要表达出真情实感。1.拓展阅读,感受不同作者笔下的年味儿。2.对比阅读,发现写法的不同,对下一步的习作有帮助。四、总结回顾,练笔延伸(用时:5分钟)1.概括本课学习内容和写法。2.拓展:交流有关春节的资料。3.练笔:假如此时
9、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1.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本课所得。2.交流有关年的传说及各地过年的习俗。 3.小练笔:写一写自己经历的春节。1.总结回顾,对学习有整体的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学习与练笔结合,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学语文,用语文,在日积月累中能力有所提高。1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语文要素】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
10、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2.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填准动词,初步了解老北京的春节有哪些习俗。2.根据学情选择难写的字词展开教学。通过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3.通过自主学习课文,独立填表,在集体交流中深入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合作填表,在同桌互助中了解本地春节的风俗习惯。一、关注篇章页,激趣导入新课1学习篇章页,明确任务。阅读篇章页,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什么。在交流中理解“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一名句,了解插图的妙处
11、,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2.激发兴趣,比较揭题。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过春节的,教师把关键的词语(重要时间或重要事件)板书在黑板的一侧。在大家交流本地春节习俗的基础上走进北京的春节。二、初读课文,巧妙梳理脉络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引导读准多音字:间断铺户正月掺和分外万象更新(3)同桌讨论填准动词:( )腊八粥 ( )腊八蒜 ( )杂拌儿 ( )鞭炮 ( )年菜 ( )对联 ( )庙会 ( )灯笼(4)学生互相提醒难写的字词:如“醋、戚”等,并展开书写练习。2.浏览课文,理清脉络。(1)直击首尾,了解始末。指名读课文第1、14自然段,了解春节开
12、始和结束的时间。(2)浏览课文,画出春节经历的几个时间段。交流梳理,按顺序排列这几个时间段,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腊月初旬腊八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三、再读课文,自主了解习俗1.默读课文,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时间/风俗习惯/腊八/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1)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独立填写表格,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2)根据表格,同桌互相说说,老北京人是如何过春节的。2.联系生活,了解本地的春节。(1)联系课始谈话内容“本地的春节”以及黑板一侧的板书,同桌一起再次合作填写表格。(2)小组内展开交流,了解本地过
13、春节的风俗习惯。在老师的帮助下,把表格内容填写完整。第2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深读课文,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体悟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理解并传承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重难点)2.通过“阅读链接”展开比较阅读,联系生活实际,试着迁移运用。一、深读课文,用心感悟写法1.快速默读,分清主次。快速默读,边读边想哪些部分是课文的主要部分。2.选择学习,体会写法。(1)选择其中一个主要部分仔细品读,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这一部分写具体的。(2)在与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分享,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写法。3.分清详略,领悟好处。出示第1课时已填写完整的“老北京的春节”的表格,在表格旁边加上一栏“详
14、略安排”,再继续填写。讨论文章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二、聚焦孩子,自由体悟情感1.跳读课文,找出内容。请大家跳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相关句子。2.集中呈现,体会特点。静心默读这些句子,体会其中的特点。(情感特点、语言特点)再找找文中具有“京味儿”语言特点的句子。读读这些句子,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3.静心思考,体悟情感。如果课文只写这些内容,行不行?如果课文不写这些内容,感觉怎么样?三、拓展延伸,自然传承文化1.链接材料,比较阅读。阅读课后斯妤的除夕片段,思考并交流:老北京的春节习俗与闽南的春节习俗有什么不同呢?2.联系生活实际,迁移运用。(1)
15、再出示第1课时已填写的“本地的春节”的表格,在表格旁边加上一栏“闽南春节习俗”,继续填写,比较不同时代、地域的春节习俗。(2)说说过春节时,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选择印象最深的一处,试着写一写。(3)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自己写写“本地的春节”。板书设计1北京的春节时间顺序 腊八 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详写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凸现风俗特点教学反思本文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首先引导学生关注单元篇章页,梳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对本单元“民风民俗”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且学生刚刚过完春节回校上课,让他们先来聊聊自己过春节的事情,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导入课题,巧妙地为后面的比较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是本单元的语文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活动板房技术协议书
- 摊贩文明经营协议书
- 港口设施保安协议书
- 活动优惠购买协议书
- 校长结对教师协议书
- 建筑师卧室设计
- 2025年市政学科目的发展态势与试题及答案
- 收费机制在市政管理中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建筑火灾防控试题及答案
- 公文写作风格与特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江苏高处安装、维护、拆除作业-特种作业证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数学调研试卷(4月份)
- Unit7OutdoorfunIntegration(课件)-译林版(2024)英语七年级下册
- 2023年船员培训计划
- 货运司机雇佣合同协议
- 超合同30签补充协议
- 2025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学语文理论考核试题
- 2025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二模地理试题及答案
- 2025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练习题库完美版含答案
- 2025届全国百校联盟高考仿真模拟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帆船教练技能与知识考核试题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