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总5.伤仲永一、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解释:二、词的积累重点词语世隶耕()称前时之闻()*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贤于材人(贤:。材人:)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或以钱币乞二之()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词类活一,仲永之通悟()泯然众人矣(环谒于邑人()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彼其受之天也(*)形容词作意动词“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的意思“父异焉”之中的“异”,是“”的意思名词作意动词“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的意思“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的意思名词作状语“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动词用作状语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的意思“忽啼求之”中

2、的“啼”一词多义,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自:1.并自为其名()闻:1.余闻之也久()其:1.其诗以养父母()然:1父利其然也()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为: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古今异义自立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或以钱币乞之(古义: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稍稍宾客其父(古义:今义:泯然众人矣(古义:今义: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不能称前时之闻(2.稍稍宾客其.父(.)2泯然众人卖()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的意思)今义:)今义:)今义:)二、句式积累1 .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2 .省略句“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其”,可补充省略宾语“不使学”中省略宾语“之”,

3、可补充为“不使之学”为“令其作诗”省略主语“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我”,可补充为“我还自扬州”。省略介词“受之天”中“之”后省略“于”,可补充为“受之于天”;“借旁近与之”中“借”后面省去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借于旁近与之”3 .倒装句“还自扬州”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10.木兰诗一、通假字对镜帖花黄(二、词的积累重点词语 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赏赐百千强(*雄兔脚扑朔(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策勋十二转”中的西市买鞍格( 万里赴戎机( 木兰不用尚书郎( 双兔傍地走(“策”原是名词,指记事的册子,这里用作2 .动词用作名词“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原是动

4、词,这里用作 一词多义市 将 帖 机1.东市买骏马(1.将军百战死(1.昨夜见军帖.(1 .不闻机杼声()2 .愿为市鞍马3 .出郭相扶将4 .对镜帖花黄5 .万里赴戎机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策勋十二转(一出郭相扶将(”的意思。”的意思。古今异义卷卷有爷名(古义:双兔傍地走(古义: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 出郭相扶将(古义:二、句式积累今义:今义:今义:今义:仅用作姓氏。)1 .省略句“愿为市鞍马”中省略宾语“此”,可补充为“愿为此市鞍马”,“此”2 .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中的“何所思”15.孙权劝学一、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是宾语前置,是“所思何”的倒装,正确的语序为“问女所思何”。

5、二、词的积累重点词语卿今当涂掌事(卿: 但当涉猎(但: 刮目相待(刮:当涂:肃遂拜蒙母(遂:涉猎:)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治:蒙乃始就学(乃: 及鲁肃过寻阳(及:就:过:即更刮目相待(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刮目:乎:当:1.当涂掌事()2.但当涉猎()见:1.见往事耳()2.见渔人,乃大惊(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若:1.孰若孤()2.仿佛若有光(介词,好像) 一之:1.大兄何见事之 晚乎(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2.于厅室之东北角(乃:1.乃不知有汉()2.蒙乃始就学()为:1航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不足为外人道也())*今义:古今异义理当涉猎(古义: 一词多义

6、孤岂欲卿已经为博士邪(古义:见往事耳(古义:今义: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1三、句式积累今义:今义:1 .省略句“肃遂拜蒙母”中,“拜”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母”。2 .倒装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何见事”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蒙辞以军中多务”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20.口技满坐寂然(“”通a”)二、词的积累重点词语京中有善口技者(善:者:)会宾客大宴(会:宴:)施八尺屏障(施:众宾团坐i团坐:)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寂然: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欠伸:)其夫吃语(吃语:妇抚儿乳(乳:)众妙毕备(毕:)宾

7、客意少舒(意:少:)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虽人看百手(虽:)不能名其一处也(名以为妙绝(以为:绝:)变色离席(色:席:一)奋袖出臂(奋:)两股域域(股:战战:几欲先走(几:走:)曳屋许许声(曳:&词类活用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妇抚儿乳(乳:)宾客意少舒(少:)不能名,一处(名:)古今异义会宾客大宴(古义:今义:)械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今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今义:)几欲先走(古义:今义:)一词多义指:1.手有百指()2.不能指其一端()绝:1.以为妙维()2.群响毕绝()妙:1.众妙毕落()2.以为妙维()作:1.有鼠作作索索()2.百千齐作()间: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

8、遂于外人间隔()是:1.当是时()2.问今是何时()坐:1.满坐寂然()2.众宾团坐()名:1.不能名其一处也()2.自为其名()古今异义里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今义:)微反_有鼠作作索索(古义:今义:)两型战战(古义:今义:)几欲先心(古义:今义:)虽人有百手(古义:今义:)叁宾客大宴(古义:今义:)宾客意少舒(古义:今义:)三、句式积累、通假字省略句“抢夺声,泼水声”中省略了“抢夺”的宾语“财物”,可补充为“抢夺财物声,泼水声。)倒装句“会宾客大宴”中的“宾客大宴”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会大宴宾客”25.短文两篇一、通假字满坐寂然(二、词的积累)重点词语饮于河、渭北饮大泽(化为邓林(

9、*入日(*词类活用“北饮大泽”中“北”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的意思。“道渴而死”中“道”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的意思一词多义为:1.化为邓林()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为: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2.孰为汝多知乎()其:1.问其故()2.及其日中如探汤()3.弃其杖()古今异义夸父与日逐上古义:今义:)河、渭不足而义:今义:)二、句式积累省略句省略主语:1 .“未至,道渴而死”中“未至”前省略了主语“夸父”,可补充为“夸父未至,道渴而死。”2 .“问其故”中省略了“问”的主语“孔子”,可补充为“孔子问其故”。省略介词:3 .“北饮大泽”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北饮

10、于大泽”。省略宾语:4 .“未至,道渴而死”中省略了“未至”的宾语“大泽”,可补充为“未至大泽,道渴而死”。省略状语5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中省略了壮语“去人”,可补充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去人远也。30.狼、通假字止有剩骨(“”通“)二、词的积累重点词语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惧:以:两狼之并驱如故(并:)屠大窘,.恐前后受其薪(窘:)顾野有麦场(顾:)场主积薪其中(薪:)苫蔽成丘(苫蔽:)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倚:弛:眈眈相向(眈眈:)一狼径去(去:)其一犬正于前(犬:)目似瞑,意暇甚(瞑:暇:)屠暴起(暴:)又数刀毙之(毙:)一狼洞箕中(洞:)意将遂入以攻

11、起后也(意:)工露尻尾(尻:)屠自后断其股.(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寐:)狼亦黠矣(黠:)只增笑耳(耳:)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的意思1 .“其一犬坐于前”中“犬”是名词,这里作状语,动词作名高:2 .“一周晚归”中“屠”是动词,这里作名词,“”的意思名词作击词:7.“又数刀毙之"中"毙"是不及物动词,这里作使动动词,“毙之”即“使之毙”。一词多义.止:1.止有剩骨()2.一狼得骨止()敌:1.恐前后受其敌()2.盖以诱敌()之:1.久之()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又数刀毙之()4.两狼之并驱如故(意:1.意暇甚()2.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前:1.其一犬坐

12、于前()2.狼不敢前()恐:1.恐前后受其敌()2.不治将恐深()其:1.恐前后受其敌()2.场主积薪其中()3.屠乃奔倚其下()4.其一犬坐于前()5.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以:1.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为“”)2.盖以诱敌(古今异义止增笑月二(古义:今义:)屠自后麻久股(古义:今义:)3.“一狼洞其中”中“洞”是名词,这里作动词,“”的意思。4.“恐前后受其敌”中“敌”是名词,这里作动词,“”的意思。5.“意将遂入以安起后也”中“遂”是名词,这里作动词,“”的意思6.“狼不敢前.”中“前”为名词,这里作动词,“”的意思。动词作使动句词:二、句式积累)省略句省略宾语:1 .

13、“投以骨”中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2 .“一狼仍从”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省略介词:3 .“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4 .“一狼洞其中”中也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一狼洞于其中”5 .“屠乃奔倚其下”中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屠乃奔倚于其下”省略主语:6 .“顾野有麦场”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倒装句7 .“投以骨”中“以”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骨投”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默写总复习(一)木兰诗(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1 .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的诗句是:O2 .木兰诗中面

14、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O3 .木兰诗中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4 .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5 .木兰诗中的“。”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6 .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o?7 .木兰诗中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厂8 .木兰诗中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9 .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L!10.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夜景,借星夜哨兵为战场上的木兰做了一幅剪影式勾勒的诗句是:11 .木兰诗中描写木

15、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12 .木兰诗中与成语“扑朔迷离”有关且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13 .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14 .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的强烈愿望诗句是:。(二)山中杂诗(吴均)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且富有情趣的两句是:。(三)王维竹里馆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四)峨眉山月歌(李白)1 .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游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2 .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五)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

16、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六)逢入京使(岑参)1 .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2 .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七)滁州西涧(韦应物)1 .韦应物滁州西涧一诗中用以动写静手法描写雨景,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抒发了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情怀的诗句是:,。2 .滁州西涧中诗人渲染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蕴涵对无声息者一丝同情的句子是:(八)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刘长卿送灵澈散人一诗中,写灵澈辞别归去,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情景的两

17、句是:,。(十)约客(赵师秀)1 .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可爱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是:,。2 .赵师秀约客一诗中,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H一)论诗(赵翼)赵翼论诗一诗中,说明人才辈出,各个时代都有有才华有成就的新人出现的两句是:,七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总复习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体裁),本文选自«»。社戏选自»,体裁是。2 .爸爸的花儿落了净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是台湾(地名)作家林海音。3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作者是国诗人,着名诗作有«

18、87;«»«»等。4 .观舞记的作者是,选自»。5 .最后一课是国作家一写的一篇表现法国人民爱国思想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普法战争。6 .闻一多,、(称谓),着作收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是现代着名诗人(称谓)。7 .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人名),他获1957年奖。8 .木兰诗选自宋代编的»,这是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9 .孙权劝学选自»,这是主持编纂的一部通

19、史。司马光,字君实,(朝代)上学家、史学家(称谓)10 .«伤仲永选自»,作者,土生(朝代名)些登、至。11 .口技选自一,作者,字铁崖,代人。虞初新志是清代1b编的一部笔记体小说,以叙写故事为中心。12 .夸父逐日是一篇(体裁),选自海外北经。13 .狼选自»,作者是清朝小说蒙山浮哥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是我国着名的文学家。聊斋志异是我国着名而: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共有491篇。“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_的好I、,“异"指。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

20、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曲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一第一组习题:1.本文选自代小说家写的短篇小说集»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约甚远()(2)恐前后受其父(3)之生于前()(4)一狼迥喜中3 .下列“三

21、字均为代词,请选出“其”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二质(恐前后受其敌意将隧入以及其后也屠自后断其股A.B.C.D.4 .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5 .本文段反映屠户由畏避到醒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6 .翻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译文: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译文: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译文7 .结尾一段是什么表达方式?二第二组习题:1 .我能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目似瞑,意暇甚D.止增笑耳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止有剩骨2 .我能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久之,目似

22、瞑又数刀毙之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A.与相同,与不同B.与不同,与相同C.与相同,与也相同D.与不同,与也不同3 .我能用“/”线为下面两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其一犬坐于前盖以诱敌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4 .我能指出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只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B.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C.弛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D.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5 .我能根据题目要求填空。(1)狼一文中表现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两句);表现屠户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是(2)写出四个带“狼”字的成语:、6 .文章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

23、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看,它又告诉“人”什么呢我认为:7 .阐述本文主旨。8 .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 .补充文中空白处。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与日逐走(:)慢胃不足()龙饮大泽()弃更5t()3 .翻浮示而句子。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4 .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5 .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答:6 .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愿望和精神?答:7 .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

24、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答:8 .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1 .翻译下列句子。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译:天柱折,地维绝译: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译:2 .“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3 .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4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5 .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6 .你认为共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7 .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口技京中有/

25、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吃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鼻包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

26、/大呼,妇加起大呼。两儿/齐哭。饿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一阅读全文回答:1、本文节选自»是清代编选的小说。作者,字,人。2 .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会宾客大宴()A.适逢,正赶上B.会议C开会D.会合(2)众妙空备()

27、A.毕生B.毕业C全、都D.完了(3)宾客意少舒()A.少量B.稍微C减少D.年轻(4)不能名其一处也()A.名字B.名声C.出名D.,说出3.把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4.“一时齐发”指文中5 .本文写到了口技艺人表演的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6 .文中描写宾客听表演后神,这样写的作用是7 .文中用写声之远,用、和写声之近,用写声之大,用写声之小、夜之静。8 .文章正面描写了,侧面描写了,都是为了突出。9 .在听口技表演时,本文居然写道“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

28、战战,几欲先走”。你认为这可信吗 谈谈你的独到见解。10 . 口技人在表演时,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动动脑筋,想想看,这有什么作用呢?二阅读第二段回答: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妇抚儿芝(3) 一时齐发(2)业L醒(4)众妙毕备(2 .用“/”将本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段意。第一层:第二层:3 .这段文字描绘一家人由睡到醒的情况,主要运用了4 .本文段描写听众的情态,有何作用?答:的描写方法。5 .本文段描写听众表现的文字中,说明听众入了神,唯恐听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的词语 是;表示听众心领神会,感到满足的词语是;说明听众为之折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词语是6

29、.翻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三阅读第四段回答: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3)不能名其一处(2)虽人有百手(4)两股战战(2 .3 .4 .直接称赞口技者的句子是 从侧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 直接表现火势凶猛的句子是 表现大火中人们行动的声音是5 .描写听众表现的句子是6 .翻译。凡所应有,无所不有7 .按要求填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是 同声音的动词是;文中拟声的叠音词是;文中表小不初,权/谓/吕蒙曰:孙权劝学“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30、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 .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时期的豕、主持编写的,它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B.C.D.初(当初)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事(认清事物)()当涂(当道,当权) 博士(知识高深的人 往事(历史)及(到了的时候多务(多事务) 辞(推托)过(到)非复(不再是)3 .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 .翻

31、译句子。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5 .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方法:目的:6 .本文主要通过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孙权是;吕蒙是。7 .鲁肃的话表现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更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8 .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答:9 .写出自本课的成语:答:10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11 .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答:木兰诗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3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鞠,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

33、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 .本文»选自宋代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可汗()()越山(3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出郭相扶将(郭:)着我旧时裳(着:)4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通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通5 .翻译下列句子。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6 .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答:7 .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答:8 .“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编的» 一书。这

34、首诗是) 胡宜()辔头()万里赴戎机(赴:)策勋十二转(策:)关山度若飞(度:),意思是,意思是,为什么这样安排?一句从表现手法上看起了什么作用?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答:9 .木兰到家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有哪些动词?答:10 .画线的第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11 .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12 .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13.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画线的第二句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答:( 5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

35、喻,赞颂了什么?答:( 6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答:( 7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全诗,你认为是木兰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3)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 8按要求默写:( 1)、木兰诗篇末四句,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的主旨的句子:( 2)、出塞中,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木兰诗中也含有“胡”字,其意思与“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字基本相同的诗句是:( 3)、木兰诗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 4)、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诗句是:;描写边塞夜景的诗句:(5)、王翰的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

36、人回”木兰诗中含相似诗句: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

37、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一、常识积累着有王临川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文学常识: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古代随笔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叙事成分较多,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不追求细节的生动性,力求简约。常常借一件事情来抒写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二、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三、一词多义自:1.并自为其名(闻:1 、余闻之也久(其:1 、其诗以养父母(然:1 、父利其然也(宾客:1 、稍稍宾客其父(四、古今异义1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或)以钱币乞之(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4、(稍稍)宾客其父(5、泯然(众人)矣( 五、重点句子翻译。) 贤于材人远矣()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不能称前时之闻() 2、稍稍宾客其父()2、泯然众人矣()2、于是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