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高一第三单元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简单应用同步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高一第三单元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简单应用同步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同步测试卷高中同步测试卷(三三)第三单元第三单元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简单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简单应用(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A加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也大B初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也大C末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也大D平均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也大2一辆农用“小四轮”由于漏油,当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若每隔 1 s 漏下一滴,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从而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A当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车可以认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均匀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以认为保持不变C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一定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一定在增大3某人骑自行车以 6 m/s 的初速度沿直线蹬车匀加速下坡,测得他到坡底的速度为 10m/s,则此人运动到坡面中点的速度为()A8.25 m/sB8 m/sC7 m/sD9 m/s4A、B、C 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 xt 图象如图所示,则在 0t0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 A 的位移最大B质点 A 的路程最小C三质点的平均速度相等D三质点的

3、平均速率相等5 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加速度(轿车起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成匀加速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如果拍摄时每隔 2 s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 4.5 m,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约为()A1 m/s2B2 m/s2C3 m/s2D4 m/s26(创新题)两个小球从同一地点的不同高度处做自由落体运动,结果同时到达地面,如图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它们的运动的是()7一辆摩托车与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下表是每隔 1 秒记录的两车的速度值若两车的运动可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s01234摩托车 v1/(ms1)18.01

4、7.517.016.516.0汽车 v2/(ms1)9.811.012.213.414.6A.从 t4 s 开始计时,经过t1417s 两车的速度相等B摩托车的速度变化快C在 04 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较大D摩托车的位移在减小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8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情况在 vt 图象中描述错误的是()9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 xt 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体的出

5、发点相距 x0B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 t1D甲、乙两物体向同方向运动10.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一地点出发,沿一条直线运动,它们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甲比乙运动快,且早出发,所以乙追不上甲Bt20 s 时,乙追上了甲C在 t20 s 之前,甲比乙运动快;在 t20 s 之后,乙比甲运动快Dt20 s 时甲在乙前面,它们之间的距离为乙追上甲前的最大距离11.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 1、2、3所示的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 T,每块砖的厚度均为

6、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位置 1 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T2C小球在位置 3 的速度为7d2TD能判定小球的下落运动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12一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取 g10 m/s2,则小球()A下落的最大速度为 5 m/sB第一次反弹的初速度大小为 3 m/sC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 0.45 mD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 1.25 m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三、实验题(按题目要求解答)13(10 分)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16 世纪末,伽利略对落体运动规律进行了探究,他探究的主

7、要过程是_A猜想问题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B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C问题猜想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D猜想问题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2)由于条件所限,伽利略无法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准确实验研究现在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利用打点计时器针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深入研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如图甲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先打开电源,后释放重物,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下落, 打出几条纸带并在其中选出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如图乙所示, 在纸带上取出若干计数点,其中每相邻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未画出,该同学已测得图中标出的数据 s1、s2、s3、s4、s5,并已知

8、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为 f.需要计算重力加速度和打各点时的速度, 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 g_(用 f、s2、s5表示),计算打计数点 5 时重物速度的公式是 v5_(用 f、s3、s4、s5表示)四、计算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3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10 分)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 s 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1)画出汽车在 060 s 内的 vt 图线;(2)求在这 60 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15.(10 分)为了测量某高楼的高度,某人设计了如下

9、实验:在一根长为 l 的绳两端各拴一重球,一人站在楼顶上,手执绳上端无初速度释放使其自由落下,另一人在楼下测量两球落地的时间间隔t,即可根据 l、t、g 得出楼的高度(不计空气阻力)(1)从原理上讲,这个方案是否正确?(2)从实际测量来看,你估计最大困难是什么?(3)若测得 l10 m,t0.4 s,g10 m/s2,估算楼高为多少?16.(12 分)减速带是交叉路口上常见的一种交通设施,在某小区门口有一橡胶减速带(如图),有一警用巡逻车正以最大速度 25 m/s 从小区门口经过,在离减速带 90 m 时警察发现一逃犯正以 10 m/s 的速度骑电动车匀速通过减速带(电动车始终匀速), 而巡逻

10、车要匀减速到 5 m/s 通过减速带(减速带的宽度忽略不计), 减速到 5 m/s 后立即以 2.5 m/s2的加速度加速到最大速度继续追赶,设在整个过程中,巡逻车与逃犯均在水平直道上运动,求从警察发现逃犯到追上逃犯需要的时间参考答案与解析参考答案与解析1导学号 27630033解析:选 D.由 xv0t12at2知:x 与 v0、a 都有关系,选项 A、B 均错误;由 xv0v2t 知:x 还与 v0有关,选项 C 错误;由 xvt 知:在 t 一定时,x 与v成正比,故选项 D 正确2导学号 27630034解析:选 B.当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车可以认为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 错

11、误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均匀增大时,根据xaT2恒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故 B 正确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做加速运动,但是不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 C 错误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可能减小,可能增大,也可能不变,故 D 错误3导学号 27630035解析:选 A.根据题中信息,由速度位移公式可得(10262)m2/s22ax,v262m2/s2ax,解得 v268(m/s)2,v8.25 m/s,故选项 A 正确4导学号 27630036解析:选 C.由图象可知 B 做匀速直线运动,A、C 做变速直线运动,但它们的初、末位置相同,所以三质点

12、的位移大小相等,又因为所用时间也相同,所以三质点的平均速度也相等,由于 A 质点的路程最大,所以 A 质点的平均速率最大故选C.5导学号 27630037解析:选 B.由题中车身总长为 4.5 m,从题图中可以读出每一个格表示约 1.5 m,每一小格表示 0.3 m,则第一次和第二次拍摄小车之间行进的距离为 x181.5 m12.0 m,第二次和第三次拍摄之间小车行进的距离为 x2(131.530.3) m20.4 m由公式xat2得 axt220.412.022m/s22 m/s2.故选 B.6导学号 27630038解析:选 C.两个小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加速度相同,所以 vt

13、 图象的斜率相同,因高度不同,由 h12gt2,vgt 知,下落时间和落地时的速度不同,所以图象的起点横坐标和终点纵坐标应不同,故选 C.7 导学号 27630039解析: 选 A.摩托车的加速度为 a摩vt0.51m/s20.5 m/s2;汽车的加速度为 a汽vt1.21m/s21.2 m/s2,故汽车的速度变化快,故 B 错误;在 04 s内:摩托车的平均速度为 v摩18.016.02m/s17 m/s,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v汽14.69.82m/s12.2 m/s,故 C 错误;摩托车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在减小,但位移在增大,故 D 错误;从 t4 s 开始计时,经过t:摩托车速度为 vv0

14、a摩t16.0 m/s0.51417m/s26517m/s,汽车速度为 vv0a汽t14.6 m/s1.21417m/s26517m/s,故 A 正确;故选 A.8导学号 27630040解析:选 BCD.设刻度尺的每小格尺寸为 s、曝光时间为 t,由题图可知下面的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的速度 v4st.上面木块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 知上面木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 t3时刻上面木块的速度 v37s2t,t4时刻上面木块的速度 v49s2t,则在时刻 t3和时刻 t4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故 A 正确,B、C、D 错误9导学号

15、 27630041解析:选 ABC.由图象可知,t0 时甲的位置为 xx0,乙的位置为 x0,故两物体出发点相距 x0,A 正确;x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两图线都是倾斜直线,即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 v甲v乙,B 正确;甲从 t0 开始计时就出发,乙在0t1这段时间内保持静止,故甲比乙早出发的时间为 t1,C 正确;甲图线的斜率为负值,表明甲向负方向运动,乙图线的斜率为正值,表明乙向正方向运动,故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 错误故选 ABC.10导学号 27630042解析:选 CD.从题图可知开始甲比乙运动快,且早出发,但是乙做匀加速运动,最终是可以追上甲的,A 项错误;t20 s

16、 时,图象中甲的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大于乙的,即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所以乙没有追上甲,B 项错误;在 t20 s之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在 t20 s 之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C 项正确;乙在追上甲之前,当它们速度相同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最大,对应的时刻为 t20 s,D 项正确11导学号 27630043解析:选 BCD.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从静止开始运动的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 1357,而图中位移之比为 2345,故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A 错误,D 正确;由 axT2知 adT2,B 正确,v33d4d2T7d2T,C 正确12导学号 27630044解析:选

17、 ABC.由题图可知,在 00.5 s 内小球的速度逐渐增大,说明小球在自由下落,且以向下为正方向,小球下落到最低点时速度为 5 m/s,此后速度反向,说明小球与地面相碰后向上弹起,其初速度大小为 3 m/s,故选项 A、B 正确;小球在 0.50.8 s 内做竖直上抛运动, 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 所以弹起的高度为 Hv202g0.45m,选项 C 正确,D 错误故选 ABC.13导学号 27630045解析:(1)伽利略对落体运动规律进行了探究,他探究的主要过程是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故选项 B 正确(2)由 xnxm(nm)gt2得:gs5s2(52)t2t5f,则

18、gs5s235f2s5s275f2.v3s4s32t,v4s4s52t.v4v3v52,则 v52v4v32s4s52ts4s32t2s5s4s32t2s5s4s310f.答案:(1)B(2)s5s275f22s5s4s310f14导学号 27630046解析:(1)设 t10 s、40 s、60 s 时刻的速度分别为 v1、v2、v3.由题图知 010 s 内汽车以加速度 2 m/s2匀加速行驶,由运动学公式得v1210 m/s20 m/s.(1 分)由题图知 1040 s 内汽车匀速行驶,因此v220 m/s.(1 分)由题图知 4060 s 内汽车以加速度 1 m/s2匀减速行驶,由运动学公式得v3(20120)m/s0 m/s.(1 分)根据式,可画出汽车在 060 s 内的 vt 图线,如图所示(3 分)(2)由 vt 图可知,在这 60 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3060220 m900 m(4 分)答案:见解析15导学号 27630047解析:(1)如图所示,设楼高为 h,从绳无初速释放开始计时,设绳下端的 A 球和上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