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蜀道难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 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
4、后由静而动,“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6、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17、蜀道难中贯穿全诗,反复咏叹,借以极言蜀道高峻艰险,慨叹蜀地形
5、势多变的句子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8、蜀道难中夸张叙说蜀国开国历史渺远,长期不与外界交通的语句: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19、蜀道难中借五丁开山神话渲染蜀道神奇来历的两句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0、蜀道难中借黄鹤、猿猴难越形容蜀地山高的语句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1、蜀道难中突显蜀道之间既有可以迫使太阳神龙车掉头的山,又有险滩急流的句子: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2、蜀道难中用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两句极言山高可摸天上星斗,人们经过神情紧张。 23、蜀
6、道难中借林间鸟鸣、夜月子规渲染蜀道荒寂凄清意境的语句: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4、蜀道难中: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从声响角度写激流奔腾、石块冲击山崖情景。 25、蜀道难中极写剑阁险峻之句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6、蜀道难中用: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暗谏当权者需提防蜀地将领据险叛乱。27、蜀道难中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两句劝喻朋友到蜀地后不要贪恋享乐要尽快回来。 1、描述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
7、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
8、攀援”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扪(mén)参(sh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的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了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0.蜀
9、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11.蜀道难中,诗人李白在感叹蜀道之高时,用衬托手法,生动暗示行人入蜀艰难的诗句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pù)流争喧豗(hu),砯(png)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fi)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
10、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4、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秋兴八首(其一)1、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2、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3、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zhn)。4、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咏怀古迹(其三)1、写尽昭君
11、一生悲剧的句子是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2、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3、运用拟人、对比手法,借用山水景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4、借用理性的质问与悲戚的想象,说明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及其人生悲剧根源句子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登高1、 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2、160;3、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5、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6、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7、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
13、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琵琶行1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3个句子: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 2诗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并为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3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4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5运用拟声词写
14、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的诗句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6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的相关诗句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7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8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
15、琵琶半遮面。 9.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0.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1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12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13描写琵琶女委身贾人、独守空船、夜深梦醒啼泪的诗句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14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
16、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5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16写诗人被贬之后终日听杜鹃哀鸣,只能取酒独倾的诗句是: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7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18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9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
17、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20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1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会让人想起琵琶行中那两句:“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2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
18、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23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喟。 24、琵琶行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中有四处描写月亮作衬托的诗句,它们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
19、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25、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写声,而且还兼有以形写声的特点,即用听觉形象、视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再如,诗人还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还如,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
20、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6、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27、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未成曲调先有情”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也用“似诉平生不得意”、“说尽心
21、中无限事”概括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内心情感。但这都是概述性的描写。 28、琵琶行一诗具体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表现了其乐曲的不同特点:其中表现了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了乐声轻细的特点的句子是小弦切切如私语,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了乐声冷涩的特点句子是幽咽泉流冰下难,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29、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30、在琵琶
22、行一诗中,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了“我”的情感共鸣,于是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文,才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文中直接点出“我”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文中还运用环境描写来间接表明“我”内心异常苦闷的句子有“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31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同是天涯沦落
23、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2、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 主人忘归客不发;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作侧面描写。 3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两句,写那若断若续的余音,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 锦瑟1、 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
24、华年。 2、 锦瑟一诗的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3、 锦瑟用典的四句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5、锦瑟表达“聆听锦瑟之繁弦,勾起对华年往事之追思,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的诗句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6、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
25、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7、锦诗中“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抒发“此情”的无尽怅惘,别说现在追忆,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 马嵬1、 马嵬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其中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是: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2、 从对比角度写李、杨的爱情悲剧的句子是: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3、对比手法来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诗句是: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寡人之于国也1
26、、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梁惠王的疑问是: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则强调: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告诉梁惠王当君王实行王道仁政的保民教民之后必然会出现:斯天下之民至焉。 2、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找出孟子实行“王道”或者说“仁政”的七种措施的句子:初步措施: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农业不违农时方面的);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渔业方面的)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林业方面的);根本措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纺织方面的);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牧业方面的);百亩之田,勿夺
27、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农业生产粮食方面的);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兴办教育)。前面的16是属于从保民角度提出了六条措施 ,7属于从教民角度提出的一条措施。 3、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刚开始时实行王道的措施有哪些,有何结果呢?“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4、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实行王道以后又有哪些措施?效果如何?措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效果: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措施:鸡豚狗彘之畜,
28、无失其时,效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措施: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效果: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措施: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效果: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么(即目的)?(用原文来回答)并概括段意。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这也应该是君王的态度。最后一段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不找客观原因,而应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6、在寡人之于国也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诸侯贵族的奢侈浪费行为)与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待下层百姓没有仁慈之行为)的对比强调要施仁政。 7、在
29、寡人之于国也中“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与“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比喻,一方面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梁惠王仍然不爱民。孟子借此要强调要除暴虐,那么才会出现“天下之民至焉”的大好局面。 8、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实质相同的流传至今的成语为:五十步笑百步。 劝学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学不可以已”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
30、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荀子劝学中“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31、0;7、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境界。 8、后人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一熟语出自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9、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0、荀子劝学中“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之后龙就会在这里出现。 1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
32、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学不可以已。 1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1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33、十驾,功在不舍。 1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8、论语中孔子说:“
3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0、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5、。” 23、 “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24、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5、“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
36、160; 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7、用“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说明独自冥思苦想,远不如学习有益。 28、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作品)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29、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博学”的君子,就要“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37、30、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31、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3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34、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35、 劝学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38、成江海。” 36、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写蜀道险峻高大,易守难攻的特点,极有气势;劝学阐述学习的坚持精神的语句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过秦论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描写秦始皇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4、过秦论中用整句描写秦始皇据险固守的语句是:然后践
39、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5、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语句是: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6、贾谊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7、阿房宫赋中有“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话,请分别默写出课文六国论过秦论中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原因的一句话。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或: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故曰弊在赂秦也。)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0、160;8、过秦论中陈涉与秦始皇有多处对比:地位出身: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迁徙之徒”与秦始皇“至尊,王侯之家”;军队数量:陈涉“数百”与秦始皇“万乘”; 军队素质:陈涉“疲弊之卒”与秦始皇“良将、信臣、精卒”;武器状况:陈涉“斩木为兵”与秦始皇“劲弩、利兵”;地理条件:陈涉“阡陌之中”与秦始皇“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金城千里”。 8、过秦论中陈涉与九国有多处对比:地位出身: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迁徙之徒”与九国“君主”;军队数量:陈涉“数百”与九国“百万之众”; 军队素质:陈涉“疲弊之卒”与九国“名将统率”;武器装备:陈涉“锄耰棘矜”
41、与九国“钩戟长铩”;才能:陈涉“不及中人”与九国人才“深谋远虑”。 9、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如贾谊的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借言秦过失,为汉帝谋“长治久安”之策,施仁义于民。 10、庞大的秦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思考。西汉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尖锐地指出其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1、陆机文赋指出,写作的奥秘之一是“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贾谊过秦论明言秦亡原因的警策语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白居易琵琶行的警策语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2、。”。文天祥过零丁洋的警策语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诸葛亮出师表的警策语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师说1、师说中陈述教师职责的句子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师说中陈述择师标准的句子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师说中阐述师生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师说中韩愈认为 “弟子不必不如师
43、,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由是“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6、我们无论学习还是做学问都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否则就会变成师说中作者批判的对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吾未见其明也。” 7、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8、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9、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0、
44、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2、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 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13、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的错误态度。 14、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
45、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择师而教之 ”;对自身“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15、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6、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87.功高不赏:不是“有大功劳不用奖赏”,而是功劳大得无法加以赏赐。88.首当其冲: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不能仅将它理解为“首先、第一个”。89.无所不为:什么坏事都做。贬义词。90.屠龙
46、之技:不是“高超、令人生羡之技”,而是无实用价值、徒有虚名的技术,贬义。91.木人石心:比喻某人为人正派,威不能屈,利不能诱。不是“蠢笨、迟钝”。92.火中取栗:比喻为别人冒风险,徒然吃苦头而得不对好处。93.独步天下:指独一无二,无与伦比。并非“一个人走天下”。94.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难。出自“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指坐着柴车,空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不是“生活困顿、拮据”95.再作冯妇:“冯妇”不是女子,而是春秋战国时晋国的一个名叫冯妇,善打老虎的男子。该成语有重操旧业之意。96.始作俑者:贬义词,是指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首开恶例的人。不能仅仅将它理解为“第一个”。97.高屋建瓴:“建”
47、不是“建造”而是“倾倒”,即把盛水的瓶子从屋顶上向下倾倒。比哈居高临下,势不可挡。98.逢人说项:指到处为某人或某事说好话。项指唐代诗人项斯,得名士杨敬之极力介荐,因而声名大振。不是“到处说人坏话”。99.尺布斗粟:用来讽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能相容。100.想入非非:本义为主观意念进入离奇玄妙的境界。中性词。基本义是借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贬义词。常只用其基本义。101.出奇制胜: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102.等闲视之:按平常的事情看待,不加重视。用于否定句,即“不能等闲视之”。103.先入为主:指以先接受的说法或印象为主导,以致再遇到不同的说法或意见时,就不
48、容易接受。不能理解为“首先”的意思。104.相形见绌:意思是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运在前面加“显得”造成语义重复。105.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善无缺。常误解为动词,责备之意,在后面接宾语。必修4理解性默写望海潮1望海潮中对杭州的情况作总的概括性描述的句子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2望海潮中勾画街巷河桥,居民住宅之美的句子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3望海潮中用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写了钱塘江壮阔的景象。用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写了杭州百姓的游玩之乐。4望海潮中“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句,由城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
49、云雾一般。5. 望海潮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三句,运用互文的手法,写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6. 柳永在望海潮中表达对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雨霖铃1.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三句写离别前的景物,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2.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句子,将最能触动离愁的三种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哀婉动人的意境。3.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动作、神态细节,刻画了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4. 雨霖铃中“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三句写饯别
50、时心情的委婉曲折: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船家却不断催促。5. 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写留恋之情,描摹了离别的男女手牵着手,眼看着眼,因悲伤而说不出话来的情状。6. 雨霖铃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7. 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的“阔”字所表现出来的意境,与杜甫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阔”字极为相似。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了周瑜有儒将风度,且指挥若定和运筹帷幄。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
51、辞具体描写“江山如画”的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大江的气势磅礴、宏伟壮阔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 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同时也表达出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4.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神游故国后,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来书写自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壮怀莫酬,顿觉年华逝去的感叹。5.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美女衬托英雄人物的句子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6.被贬于黄州的苏轼与客人泛舟长江,面对长江的浩荡无穷而感慨万千:“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在游赤壁时,目击滚滚长江“大江东去,浪淘尽,
52、千古风流人物。”,他在“故国神游中”得到解脱,抒发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心底悲歌。(赤壁怀古)7.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观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定风波(苏轼)1、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2、词中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三句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3、定风波(苏轼)词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
53、头斜照却相迎。一边是料峭春风,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些些的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4.忽然遇雨,一般人都会慌张避雨,而苏轼却在词的开头用平静的口气说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5.在定风波中,作者以自然界的风雨隐喻人生风雨,表明自己对各种打击都能处变不惊的句子是: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展现出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句话体现在描写上,就形成了移情于物的手法。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就运用了这一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极目远眺所见山之情态。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一句写天幕低垂,红日半隐,孤雁哀鸣,用寥廓苍凉的环境烘托出寓居江南、有志不得伸的游子形象。4、辛弃疾生命里的孤独,无人会意,无法言说,只能登高拍栏,把视宝剑,正如他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所说:“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当代著名散文家梁衡为辛弃疾写的人物评传把栏杆拍遍即取意于此句。5、水龙吟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命需要情有独钟高三作文800字14篇
- 废气工程治理方案(3篇)
- 2025年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试卷
- 2025年文化产业运营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文化产业创意经济发展模式探讨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网页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网络游戏设计师游戏开发试题及答案
- 安保服务方案
- 2025年降酶退黄类药物合作协议书
- 内江高二数学试卷
- 苏豪控股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5
- 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试题及答案
- 高校辅导员考试全面解析试题及答案
- 超星尔雅学习通《脑洞大开背后的创新思维(大连理工大学)》2025章节测试答案
- 护理服务规范与礼仪标准:护理服务规范礼仪标准及考核评分标准
- T-CRHA 089-2024 成人床旁心电监测护理规程
- 黄豆苷元药理作用研究-深度研究
- 2025年电信人工智能学习考试题库(含答案)
- 监理实施细则模板(信息化、软件工程)
- 2025年无房产证二手房交易协议书样本
- CNAS-CL01:2018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