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丑”-语文教学中被遗忘的角落 - 盐城教育网_第1页
“审丑”-语文教学中被遗忘的角落 - 盐城教育网_第2页
“审丑”-语文教学中被遗忘的角落 - 盐城教育网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审丑”语文教学中被遗忘的角落 郑春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语文素养包括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多教师和学生忽视了“审丑”, 而“审丑”是“审美情趣”中不可忽视的课题。培养学生的“审丑”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丑”作为一个美学概念,与“美”相对。丑普遍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领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对象,它唤起人们一种否定性的审美体验。80年代以来的文学审丑现象

2、,使人们作了更为深入的理论思考。但关于审丑概念的许多方面迄今并未得到统一的界定。 笔者认为,所谓“审丑”,即对“丑艺术”进行审读。“审丑”能力就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本身的语文素养对“丑艺术”作出反应、思考及评鉴。培养学生“审丑” 的能力,就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加强文学艺术的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具体到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地、清醒地认识现状,让学生明白语文教材中的“丑艺术”,掌握审丑的途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丑”能力,从而全面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语文教学中审丑本质缺失的状况与后果 语文教学在课改中,处于教改前沿的位置。在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学中,教者和学生只重视领略

3、、欣赏文本中的真、善、美,而忽视反面材料的分析,表现为“审丑”的缺失。 1.语文教学中审丑本质缺失的状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丑的存在。应该说,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审丑材料,如孔乙己、皇帝的新装、威尼斯商人等等,是我们引导学生主动地培养审丑能力的好材料。但摆在我们面前的情况又如何呢?老师惟恐学生理解不透作品的深刻意义,总是以理性分析代替学生的感性领悟,学生自主体会领悟的时间太少。对学生来说,需要的是对作品的“原阅读”,而不是经过咀嚼和“加工”,甚至是曲解的非我的消化结果。席勒说过:“心灵的感受性就程度而论与想象的活泼性相关,就范围而论与想象的丰富性相关。分析能力占主导地位必定剥夺了想象的激

4、发和威力,对象领域的进一步限制必定减少了他们的丰富性。爱抽象思维的人往往具有一颗冷漠的心,因为他们把印象分解了,而印象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才能打动人的心灵。”马尔库塞进一步评价席勒的美育思想,他说:“他诊断出文明的病症就在于人类的两种基本冲动(感性的冲动和形式的冲动)之间的对立,以及对这种对立的残暴的解决:以理性压抑的专制既存体制去压倒感性。所以,对立着的冲突的和解,就涉及到取消这个专制也就是说恢复感性的权利。换言之,拯救文明将包括废除文明强加于感性的那些压抑控制。”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审丑能力培养的着眼点是人的感性的活动,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正是担负着这样的重任:作为语文教学,理应以感性为主,以促

5、进想象的活泼性和丰富性的提高为己任,而不可让理性的分析取代感性的领悟。 2.语文教学审丑本质缺失的后果: 语文课堂如果学生没有情感的激发,没有理性的思考,那么将误尽天下“苍生”。孙绍振说:“情感与理性构成人的思维结构,二者是处在一种有机的联系之中的,在这种结构中,二者互相渗透。”教师如此越俎代庖,何来审丑的欲望和冲动,学生何来审丑的乐趣,何来审丑的愉悦?学生不会欣赏丑,对丑没有全面的鉴赏能力,那么我们的学生将成为欣赏不了丑的“脆弱的观众”。他们的审美心理结构将是不完整的,也就大大降低了学生调节自我心理平衡的能力。有可能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废,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二、语文教材中

6、的“丑艺术”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大多塑造正面的艺术形象,给人以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激励,但也塑造了一定的“丑艺术”。丑艺术是形式上背反形式美规律的艺术。丑艺术的丑,是艺术形象之色、形、声对各种形式美规律破坏的丑,所以“不和谐,不合比例,呆板,无变化本身就是丑。” 丑艺术的丑,是由它的形式对形式美规律的破坏造成的,与它反映的现实对象的美丑善恶没有关系。即使是反映生活中的假恶丑,只要艺术家真实地、否定地、合形式美规律地再现它,也照样创造出艺术美来。 古今中外,表现“丑”的作品层出不穷。马以鑫把新时期文学中丑的表现分为三个阶段:(1)历史丑,以班主任为代表;(2)现实丑,以沉重的翅膀为代表;(3)人之

7、丑,以“陈奂生系列”和绿化树等为代表。综观语文教材,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的“丑”形象,如孔乙己、奥楚蔑洛夫、黄世仁、贾雨村、菲利普夫妇、胡屠户、周朴园、鲁四老爷、别里科夫、葛朗台、康大叔等人物,笔者将文学作品中的“丑艺术”形象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浅薄势利型、顽固守旧型、穷凶极恶型、残忍虚伪型、家长专制型。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丑”形象的言行去了解古今中外剥削阶级的罪恶和丑态,以及社会制度的黑暗和腐朽,提高对社会生活复杂性的识辨力。由此看来,我们培养学生的审丑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翼。三、培养学生审丑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多学

8、习、多实践,触类旁通,学生的“审丑”能力就一定能逐步得到提高。 1.掌握正确的鉴赏程序 掌握正确的鉴赏程序是培养“审丑”能力的首要条件。“审丑”的方法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形式到内蕴的鉴赏过程。首先,要营造审丑心境,强化审丑欲望。学生由于经验、阅历、知识方面的准备量还相对贫乏,要顺利地进入审丑状态,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吝啬的自然剥夺了人的快乐的地方,在奢侈的自然解除了人去努力的地方,在迟钝的感官感觉不到需求的地方,在强烈的情欲得不到满足的地方,美的幼芽都不会萌发。”因此,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营造审丑心境,以强化其审丑欲望,使学生对文学文本产生兴趣,建立起感情的通路,文学接受活动才能产生。 其次,

9、要放手自主阅读,感受文本情感。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在长期不自主的阅读教学的作用之下,许多学生对自主阅读失去了自信。不能自主阅读,教学就失去了意义。自主阅读,包括自主观察,自主意会。作为审丑主体,学生对作品的审丑感受只能来自他自己的审丑过程,只能依靠他的“内觉体验”。“文学作品是用表现性语言营造的审美空间,这种表现性语言中蕴涵了作为主体的作家的知觉、情感、想象等丰富的心理体验。一切标示事物的性质的字眼,同时又可以用来表示某种情感。”因此,一般情况下,在具备了审丑心境、有了审丑欲望之后,就要放手让学生认真地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透过语言和文字的表面,去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最后,要体味

10、领悟,主动表达。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我们还必须引领学生进一步去体味鉴赏,发幽探微,去领悟其中的丰富意蕴和美妙意境。如何去体味领悟呢?比较思考是一个好方法。比较思考,是为了加深理解,是为了悟出深意。例如,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叔叔态度的前后变化,进行比较思考,去体味和领悟刻画人物的妙处,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还激励学生主动表达。对审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不要急于把把自己的理解感悟和盘托出,那等于迫使学生全盘接受。最佳的选择是开展讨论,激励学生主动发表思考与的结果,激励学生展开辩论。养成了主动表达的习惯,也就养成了热爱思考、善于审丑、敏于求实的精神。教师对学生的不太完

11、美的甚至是存在不足的表达,抱有宽容的、欣赏的态度,予以积极的评价和指正。审丑过程中不能只停留于“悟”,只停留于意念,还需要敢表达,会表达,进而善于表达。 2.从多角度探究作品的意义 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民族文化、社会时代氛围和作者具体创作心境等角度去“审丑”。 (1)民族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是解读“丑艺术”的重要参照。“因为艺术必然会以自己特殊的形式反映作为其生成的土壤的文化传统,它绝非空无依傍。”从文化的视角解读“丑艺术”作品,可以使学生看清不同文化背景中艺术品的真正内涵。 (2)社会时代氛围 社会时代氛围是解读“丑艺术”的重要依据。如皇帝的新装安徒生勾画一个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以丑为美的荒诞无耻

12、的社会时代,讽刺了自作聪明、刚愎自用的统治者。 (3)艺术家的创作心境: 艺术家的创作心境是解读作品的钥匙。如鉴赏阿Q正传,我们了解鲁迅一生为探寻救国求民之路,而看到国人如此麻木,就不难理解阿Q正传深刻意蕴了。 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知识面的宽窄,决定着他们欣赏能力的高低,所以平时的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1)阅读大量的艺术作品: “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它揭示了具体和一般、量的积累与质的把握的关系。只有多看、多想、多实践才能逐渐对一般的艺术规律有一些基本认识,才能对不同艺术作品进行比较,从而找出作品的共性与反差,理解不同艺术品的形式及风格特点。 (2)加强文

13、化知识修养: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饱含着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丰富知识,倘若鉴赏者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就无法认识、品味艺术世界中所蕴藏着的深刻意义。因此,学生应具备诸如历史、电影、戏剧艺术、不同国家的风俗人情等等知识,才能深化对“丑艺术”特征和文化方面的理解,才能提高“审丑”力。 4.引导学生“化丑为美” 所谓“化丑为美”就是把生活中的丑转化为艺术中的美,“化丑为美”的关键在于创作主体的审美导向。审丑当然也可以激发人们对丑的唾弃,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深入的思考。我们以审美态度去审视、选择、提炼“丑”。通过对丑恶事物的厌恶,唤起对美与善的渴望与追求。这时候,丑才能有审美价值,审丑才有了价值。 审“美”重要,审“丑”更可贵,人格的独立与精神的创新与“审丑”能力密不可分。审丑应当与审美相结合,并且以审美为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