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课后专项练习_第1页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课后专项练习_第2页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课后专项练习_第3页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课后专项练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课后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内阅读。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_,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_。1.把词句补充完整。2.这首词一共写了_个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用“ ”画出来。从中我体会到_。作者重点写的是_,从“_”二字可以看出来。由此可知,我们在同时写几个人、几件事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墨,要有重点。2. 阅读理解。_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把这首词补充完整。2描写农村优美环境的句子:_3描写老年夫妻亲热聊天的句子:_4描写三个儿子不同形象的句子:_5

2、文中“无赖”是指( )A. 不讲道理,刁钻泼辣   B. 顽皮3. 古诗鉴赏。秋登宣城谢胱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注)谢胱(tio)北楼:即谢雕楼,为南宋诗人谢挑任宣州太守时所建。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宜城。两水:指句溪和宛溪。双桥:指风凰桥和济川桥。1本诗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首联开门见山,把登览时所见景色总括出来,统摄全篇,吸引读者。B.领联以静写动,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江城美景。C.尾联写出了李白

3、对谢公的怀念之情,与题目遥相呼应。3“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这是一个_ (修辞方法)句。4颔联一个“ _”字写出二溪河流绕城的情景;一个“_”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来。4. 古诗鉴赏。 马上作(明)戚继光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1解释词语。 驱驰:_横戈:_2“报主情”的“主”指的是_。“江花边月笑平生”这句诗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把这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_。3诵读这首诗时,语气应该是(    )A.平静 B.豪迈 C.悲凉 D.喜悦4在这首

4、诗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_5查一查戚继光写的其他爱国诗句。  _5. 古诗阅读。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_,_。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_。_,唯见长江天际流。1补全诗歌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凉州词前两句描绘的画面。_3凉州词中的“_”字直接揭示了诗人要表达的情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_诗,从题目中的“_”字可以看出来,远行的是_(人名),他在_(时间)要到_(地名)去,诗人借这首诗表达了_的情感。6. 阅读与理解。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

5、余钟磬音。(译文)清晨我进入古寺,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曲折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此时此刻各种声响都没有了,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1诗人出游的时间是_,地点是_。诗中最能体现环境氛围的两个字是_和_。2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1)清晨入古寺(_)  进入 参加 合乎(2)曲径通幽处(_)  传达 通向 通晓,懂得(3)禅房花木深(_)  时间久 距离大  繁茂(4)但余钟磬音(_)  留下 零头 我3分别找出诗中的一句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静态描写:_动态描写:_

6、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哪一项是错误的(  )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常建游历破山寺时所写的一首题壁诗。B.全诗描写了古寺凄清、寂寥、荒凉的环境特点。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游览破山寺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D.诗的最后两句以钟磬音轻轻回荡来衬托破山寺宁静的气氛。5诗中有两句以声衬静的诗句,即用声音来衬托环境的幽静,这两句诗是:_,_。6以下哪句诗句与上题答案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后面(  )里打“”。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C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D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7. 课外阅读。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1注释:弄:_蓑衣:_卧月明:_2这首诗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_8. 品读古诗,体会意境。(1)长相思一词的后两句是_;大意是_;表达了作者_。(2)秋思一诗的前两句是_;大意是_;从中可知诗人是借_来抒发情感的。(3)泊船瓜洲一诗是宋代_的作品,诗中一个字不仅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还让我们感受到了_。9. 阅读理解。(一) 示儿南宋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九州在诗中是指_,乃翁是指_。2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_,诗

8、人的遗恨是(用原句回答)_,诗人的遗愿是(用原句回答)_。10. 读诗句,完成练习。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1由“万马”一词我想到了这样的景象:_。2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选一选。(1)“风雷”指的是(_)a.风雨雷电。   b.一场巨大的变革。(2)“万马齐暗”实际上是写(_)a.所有马都停止了嘶鸣。   b.迫于压力,朝野一片沉寂,都不敢说话。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再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11. 快乐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解释

9、下列词的意思。不久归:_斗芳菲:_2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_3这首诗描写了_4请给诗配画12. 阅读理解。暖色的梦路边的小花在瑟瑟的寒风中谦卑地开放了仿佛大地做了一个小小的梦纤弱的身影投在深黑的土地上沉默的微笑温柔了整个世界那几片单纯的花瓣竟一下子使行者的眼眶涌满了泪水开了又枯萎了路边的小花仿佛大地做了又一个小小的梦(1)路边的小花开了,大地做了一个“小小的梦”,她梦见了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_ (2)面对如些谦卑的小花,“行者的眼眶涌满了泪水”,你是怎样理解的?_13.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

10、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下面关于这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中的“愁”,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B.词中的“愁”,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C.词中的“愁”,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D.词中的“愁”,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14. 古诗二首,阅读理解。过分水岭    饮湖上初晴后雨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宣。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潋滟:_ 潺湲:_2过分水岭写的是诗人温庭筠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见_引起的_。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的是西湖晴天时的_和雨天时的_。3细读过分水岭,选择一个话题,想一想,写一写。作者和溪水在三天的相伴中会出现哪些场景?告别时潺湲的溪水声在向作者诉说什么?答:_4根据古诗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