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安徽省农民增收的探讨_第1页
关于促进安徽省农民增收的探讨_第2页
关于促进安徽省农民增收的探讨_第3页
关于促进安徽省农民增收的探讨_第4页
关于促进安徽省农民增收的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n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 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 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n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

2、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 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 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关于促进安徽省农民增收的研究一、全省农民收入基本情况1、农民收入逐年增长,但与全国和城镇收入水平差距加大近年来,我省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尤其进入“十一五”以来,农民收入呈现

3、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2000年-201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8%。安徽省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1934.572020.042117.572127.482499.332640.962969.083556.274202.494504.32增长速度(%)1.804.424.830.4717.485.6712.4219.7818.177.18农村居民家庭更加富裕,恩格尔系数呈现下降趋势。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52.

4、4549.7547.4646.0347.545.543.1743.344.340.9不可忽视的是,我省农民收入始终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收入差距仍在不断加大。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元)2253.42366.42475.62622.22936.43254.9358741404760.65153.2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元)1934.6 2020.0 2117.6 2127.5 2499.3 2641.0 2969.1 3556.3 4202.5 4504.3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

5、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元)3358.983648.763914.834650.555012.15829.726801.977917.318787.869581.42 2、家庭经营收入仍占据主导地位,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 200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达1298.4元,占67%,2009年这一比重下降到49%,年均下降1.8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呈现较快增长态势,2000年至2009年,全省农民工资性收入年均增长13%,高出全国2个百分点。 安徽省2000年2005年2009年工资性收入(元)547.831010.051882.

6、42经营性收入(元)1298.41499.252238.62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元)88.33131.66383.27农民人均纯收入(元)1934.562640.964504.32 江苏省2009年山东省2009年工资性收入(元)4238.5工资性收入(元)2496.57经营性收入(元)2938.7经营性收入(元)3129.18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元)826.3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元)492.93农民人均纯收入(元)8003.5农民人均纯收入(元)6118.772009年,江苏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我省高出3499.18元,其中工资性收入高出2356.08,占高出部分的67%以上;家庭

7、经营纯收入高出700.08,占20%;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高出443.03,占13%。2009年,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我省高出1614.45元,其中工资性收入高出614.15,占高出部分的38%;家庭经营纯收入高出890.56,占55%;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高出109.66,占7%。3、种植业收入比重呈现上升趋势,非农收入增长缓慢2009年,我省农民纯收入中,种植业收入达1603.84元,相比全国1497.93元,高出105.91元;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比重为72%,相比全国59%,高出13个百分点;在2000年基础上翻了一番,年均增长7%,相比全国6%,高出1个百分点;非农收入达382.45元,

8、年均增长5%,相比全国分别低了156.16元和0.5个百分点。安徽省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来源2000年2005年2009年家庭纯收入(元)1298.401499.252238.62一产纯收入1063.001278.191856.17其中:种植业收入802.761031.241603.84林、牧、渔收入260.24246.95252.33非农纯收入235.39221.06382.45其中:二产纯收入74.1153.59118.53其中:工业收入31.8120.1424.02建筑业收入42.3033.4594.5三产纯收入112.49140.04244.43其中:交通、运输和邮电业收入35.7832

9、.5967.00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收入45.0374.07125.22 社会服务业与文教卫生收入31.6833.3852.2其他经营收入48.7927.4319.512009年,江苏省农民纯收入中,种植业收入达1183.5元,低于我省420.34元;其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比重为40%,低于我省32个百分点;相比2000年,年均增长4%,低于我省3个百分点;非农收入达1218.8元,是我省的3倍多,年均增长10%,高于我省5个百分点。2009年,山东省农民种植业收入达1954.25元,比我省高出350.41元;其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比重为82%,比我省高出10个百分点;相比2000年,年均增长7

10、%,与我省相当;但非农收入达759.32元,是我省的近2倍,年均增长7%,高于我省2个百分点。4、皖北农民收入增长滞后,南北差距逐步拉大2009年,皖北六市平均农民纯收入为4290元,相比2000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8%;沿江地区分别为5751.59元和10%,全省为4504和8.8%,皖北与沿江农民纯收入的差距由2000年的302.9扩大到1461.59元,差距扩大了近4倍,收入差距年均增长17%。2000年2005年2009年皖北1984.262470.944290.00沿江2287.163285.055751.59安徽省1934.6264145042009年,苏北农民纯收入为6738元,

11、增速为8%;苏中分别为8444元和9%,苏南为11517和9.4%,江苏省为8003元和8.3%。苏北与苏中、苏南的差距由2000年的445元、1531元增加到1706元、4779元,分别增长了近3倍和2倍,收入差距年均增长14%和12%;苏中与苏南的差距由2000年的1116元增加到2009年的3073元,收入差距年均增长10.7%。总体来看,虽然我省和江苏省农民收入区域差距都在不断扩大,但我省南北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明显更快,形势也更加严峻。2000年2005年2009年苏北313242976738苏中357753158444苏南4693733611517江苏省359552768003 二、

12、制约我省农民增收的因素分析(一)内部因素1、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较为重要。考察2000年到2009年安徽、江苏和山东三省农业机械化生产情况,相比江苏和山东,安徽农民人均农业机械化总动力较低,人均拥有的现代化农机较少,机械化总体水平仍较低。2000-2009年安徽、江苏和山东农业机械化情况农民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千瓦)2000年2005年2009年安徽0.590.770.97江苏0.680.851.11山东1.071.641.88农村人均拥有农机(台、辆)2000年2005年2009年安徽0.120.160.17江苏0.170.22

13、0.26山东0.250.330.352、资产存量水平较低农户收入的增加较为依赖于家庭资产(包括固定的和流动的)再增值,资产存量水平的高低对农民收入增速的影响较大。2009年,我省农村家庭平均每户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为8759.08元,相比2000年增长了4598.1元,年均增长6.7%,低于全国9970.57元和8%的平均水平;江苏比我省分别高了1539.02元和1.3%,山东高出3332.14和2%。2000-2009年安徽、江苏和山东农村家庭平均每户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元)2000年2005年2009年安徽4160.985857.138759.08江苏4810.27134.610298.1山

14、东5252.789262.7412091.22全国4676.987155.559970.573、缺乏良好技能素质农民技能素质的差异都将直接导致生产效率的差异,进而导致收入结果的差异,劳动力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也是收入高的群体。目前,我省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小学文化程度农民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和-%;江苏比我省分别低了-%、-%和-%,山东低了-%、-%和-%。(二)外部因素1、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滞后于消费结构的变化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的影响,人们的食品消费结构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人们对粮食的直接消费需求在逐步减少。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

15、每人每年对粮食的直接消费量年均递减50千克和7千克;二是城乡居民对动物类食品消费需求在明显增加。城市居民肉禽蛋水产品的消费量年均增长了15%,农村居民消费量年均增长40%;三是对营养类和方便类食品的需求也在以每年20%的速度迅速增长。面对这种消费结构变化,我省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相对落后,种植业比重仍明显偏高,而种植业中又以粮棉油占主导地位。2、融资能力普遍较弱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所拥有的资产流动性差,能够用来贷款的担保较少,加上农村金融发展尚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农民融资能力较弱,融资相对困难,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农村信贷仍以私人借贷为主,占信贷总额的68.3%。据

16、统计, 2008年全国1-11月月均各项存款72255亿元,农业存款1-11月月均只有34.9亿元。与此同时全国贷款月均312942亿元,农户短期经营贷款月均达到了12935亿元,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在结构上不匹配、金融机构覆盖率低、贷款投放量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极大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直接导致农民收入增长不快。3、制度不合理约束农民收入加快增长农民收入与农业制度体制有直接关系,制度和体制变革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当前,一些制度仍存在一定不合理性,限制了农民收入加快增长。一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乏力。具体体现:农村土地所有权不明晰,损害了农民承包经营权;农村滥占、滥用和随意调整土地现象严重,农民的利益权受到侵犯。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