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六年级语文)_第1页
第二单(六年级语文)_第2页
第二单(六年级语文)_第3页
第二单(六年级语文)_第4页
第二单(六年级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4 4 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词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盛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课型:新授课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授课时间:授课时间:课时数:两课时课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学习课文中的 10 个生字和 10 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2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出示幻灯片):1949 年 10 月 1 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

3、词掌握情况。(给画线的字注音)城楼檐下 汇集 擎着红旗 毛泽东 电钮 瞻仰。2、订正读音。聂荣臻 乐声 直奔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结合幻灯片和语境理解)开国大典 擎迎风招展 汇集 排山倒海 肃立 瞻仰4、自由读课文。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3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投影出示思考题:(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3、交流自学情况。(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2)课文先讲会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4、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四、分部分朗读课文。五、朗读汇报。六、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4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能写出课文梗概。教学过程: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5、?(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出示幻灯片)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4)指导朗读: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5)练习朗读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5 (2)学生自由发言。(3)教师小结并板书(出示幻灯片) (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出示“阅兵式”的视

6、频图片)(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

7、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幻灯片)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6C.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播放课件“宣读政府公告”的片断)“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

8、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6)再次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体会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心

9、情。(7)练习朗读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7(“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二、朗读课文。三、说说课文梗概1、什么是梗概2、抓住时间、地点、

10、典礼过程简单说四、作业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写出课文梗概。附:板书设计85 狱中联欢狱中联欢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猩、诙、谐、镣、蒋”5 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从课文内容中感受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崇敬革命者、憎恨敌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课文中春联的含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课型:新授课课时数:一课时课时数:一课时授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演示狱中联欢情景朗读。2说说哪些地方令你感动。二、交流有关背景资料1师生互相交流有关“中美合作所”的材料。

11、2简介背景,导入新课(出示幻灯片)9开国大典即将在北平举行。山城重庆仍被国民党反动派盘距。在那里的中美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仍关押着很多革命者。从全国形势看,国民党反动派已彻底失败。他们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伺机进行反扑。渣滓洞特务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革命前辈利用这一机会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联欢会,以巧妙的方式同敌人进行斗争。(板书课题)三、初读课文1出示投影片:自读课文,填写狱中联欢的过程。唱歌( )( )( )2学生自读课文,填写,交流。四、回读重点段1“交换礼品”段(1)学生边读边想:他们都交换了哪些礼品,这些礼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说明了什么?(2)指名交流

1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礼品有贺年卡,五角星和锦旗,这些纪念品极其简陋,说明狱中条件的艰苦令人难以想象,但却表现出革命者的心灵手巧、情深志坚) 2“贴春联”段(1)自读,体会春联的含义。(2)小组内派一名代表,随意读一副春联,说说含有的意思。10(3)在小组自由交流的时候,其他同学适当补充,教师适当点拨。(结合幻灯片)“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形容革命形势发展迅速,横额“扭转乾坤”含有推翻反动派之意。“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意思是在敌人的监牢中坚持学习领悟马列主义的革命真理。横额“极乐世界”道出了革命者掌握了革命真理的乐观心境。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旧景”指国民党反

13、动派统治,“新春”指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的前景。同横额“苦尽甜来”一起,表达了革命者坚信革命即将胜利的信念和对革命前途的憧憬。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借用古人的诗句,既表达了对反动派的蔑视(阻止革命胜利是徒劳的),又表达了对胜利(红杏出墙)的企盼、横额“大地回春”生动概括了当时的革命形势。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这幅对联概括了革命者非人的铁窗生活。根额“乐在其中”,表达了革命者视苦为乐的革命情怀,也是对反动派迫害革命者的巧妙揭露。(4)质疑:革命者为什么要贴这些春联:讨论交流。(抒发了革命情怀,同敌人进行既巧妙又坚决的斗争)(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3学习“表演节目”段。(1)思考:监

14、狱里的革命前辈都表演了哪些节目?他们为什么在敌人的魔掌里还那么欢乐。(2)学生讨论、交流。11(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革命者的感慨和赞叹。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六、总结1总结:课文通过记叙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在渣滓洞的革命前辈庆祝 1949 年元旦的联欢过程,表现了革命前辈巧妙的斗争艺术,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七、布置作业1抄写、背诵五副春联。2课后读红岩。附:板书设计5 5 狱中联欢狱中联欢 6 荔荔 枝枝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12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表达的母子深情。3、对学生进行

15、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教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型: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课时安排:两课时授课时间:授课时间:第第 一一 课课 时时一、情景导入:一、情景导入:同学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南方的许多时令水果如今在我们北方也随处可见了。荔枝就是盛产于我国的南方。但是在几十年前,这种水果在北方是一种稀罕物。有这样一个人,他在母亲临终前,特意买了许多母亲非常爱吃的荔枝,然而后来,他才知道母亲在临终前舍不得吃一颗荔枝,这是为什么呢?二、默读课文,明确问题:(出示幻灯片)1、课文题目是荔枝,是否真的在写荔枝?2、本课主要写的是什么?

16、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33、母亲为什么“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4、 “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出示幻灯片(有关荔枝的资料及图片)四、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结合语境理解词义。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幻灯片)3、细读课文(1)播放情景朗读,边看边听边感受。(2)琢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找出文章的线索性问题。a、本课主要写的是什么?分哪几个部分写的?b、母亲临终前为什么舍不得吃一颗荔枝?C、文中描写细致的地方,讨论一下,体会到了什么?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小组交流汇报。第第 二二 课课 时时一、一、回顾全文1、指名朗读,要求读

17、准字音,断句准确,有感情。142、回顾重要问题及重点句子。二、析读指导1、学生根据问题,找出段落,读后评议:(出示幻灯片)(1)荔枝核母亲之间有什么联系?(2) “我”花好几块钱买来荔枝,母亲见到它,脸上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她的表情为什么变得如此之快?反映了她怎样的内心?(3) “母亲临终前一天还吃到了水灵灵的荔枝,我一直以为是天命,是母亲善良忠厚一生的报偿。 ” “我”为什么这样想?(4) “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整理问题答案3、从重点句中体会思想:文章最后说:“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体会作者饱满的感情。三、归纳中心赞扬母子深情,表达强烈的思母之情。四、随文小练笔

18、1、根据课文结尾“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体会作者饱满的情感,在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几句作者没有说出的话。15(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而我慈爱的母亲却再也看不到、尝不到荔枝了。我真希望在另一个世界里,也有鲜嫩的荔枝,让母亲好好地享受一番。 ) 2、学生交流小练笔。五、语言积累,布置作业 1、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摘抄喜欢的词句。板书:6、荔枝 借物思人 母亲-“我” 托物寄情 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7* 梅梅 花花 魂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习新词:“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二、十三自然16段。3、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

19、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型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课时安排:一课时授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扣题质疑1、同学们,说起梅花,大家一定非常熟悉。那么,通过以前的学习,梅花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呢?(相机引导学生交流咏梅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2、教师小结: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歌颂梅花。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揭题,齐读。 173、读了课题以后

20、,你有没有产生疑问呢?(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读完课文,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谁能概括地谈一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3、检查: a、出示词语(出示幻灯片):秉性 训斥 撩乱 蒙胧 眷恋 玷污 凉飕飕 颇负盛名低头折节(指名读,齐读) b、交流感受。 精读感悟入境入情1、再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把有关语句划出来,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么?(同桌可探讨交流) 2、全班交流:(学生自由作答,教师出示课件,在尊重每个学生阅读感受的同时将情感体验,朗读指导,言语表达结合起来。) A 出示:“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常有一颗两颗

21、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18(a)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话的内容?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黯然泪下) (b)外公为什么会黯然泪下呢? (c)指名读,评议(缓慢,低沉),齐读。 (d)而此时的我,能理解外祖父吗?男女生对比朗读下文两句人物对话。 B 出示:“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有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a)出示“墨梅图” ,学生自由轻读,想一想,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分外爱惜) (b)学生圈划有关重点字词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用红色显示) (c)指导朗读:读出“训斥”的语气。 “是玷污得的吗?”是什么句?读出强烈的反诘语气。 “轻轻,慢慢”这两个

22、词该怎样读?为什么?(学生赛读,穿插评价,齐读) C 出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a)自由轻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可以用文中的有关字词回答,也可以自己想。) 19(b)我们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呢?举例说说。 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图片:方志敏,王二小,董存瑞师重点略述江姐的事迹,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赞美她,播放红梅赞 ,学生欣赏。(c)小结过渡:是啊!即使在今天这样的和平年代,当非典袭来时,我们的白衣战士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他们,不也是这朵朵梅花吗?作为跨世纪的年轻一代,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样? (d)让我们深怀崇敬之情,齐读这段话! (e)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又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梅花魂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板书:民族魂)再次满怀深情齐读课题。 (f)出示幻灯片:“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反复读这句感叹句,从中,你领悟到什么?(相机板书:临别送图) (g)针对这一自然段,学生质疑。可调动学生的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