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199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199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199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199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99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第卷1至5页,第卷6至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30分)1.下列成语中红字的字的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殚精竭虑(dn)相形见绌(chù)怙恶不悛(qun)有恃无恐(shshì)B.潸然泪下(shn) 仗义直言(zhí)断壁颓垣(yuán)义愤填膺(yng)C.杳无音信(yo)纵横捭阖(bi)天崩地坼(chè) 称心如意(chng)D.偃旗息鼓(yn)铤而走险(tng) 如火如荼(tú)循规蹈矩(j

2、ù)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方框里的字正确的一组是(2分)大家兴高烈地谈论着知识竞赛的情况。骄傲自满是阻碍进步的脚石。这家商场是一家股制企业。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应该实事求是,恰如其。A.采、拌、份、份B.采、绊、份、分C.彩、绊、分、分D.彩、拌、分、份3.下列句子中,红字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A.芦沟桥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以百计的石狮,这些石狮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个岁月。B.在今天举行的决赛中,我国选手有实力染指金牌的项目是女子100米蝶泳和女子马拉松比赛。C.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D.这家报纸改版后面貌一新,受到读者欢迎,很多报

3、纸都跟着仿效起来。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A.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B.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C.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D.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方框里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3分)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值得一看。电影中有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之处。A.别具一格

4、、不落窠臼、匠心独运、独树一帜B.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匠心独运、不落窠臼C.匠心独运、不落窠臼、独树一帜、别具一格D.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落窠臼、匠心独运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3分)A.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B.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C.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7.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5、(2分)A.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C.他的脸色跟纸一样白。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8.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1)非经批准不能动用流动资金。(2)非得经过批准才能动用流动资金。B.(1)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2)除非你去请,他是不会来的。C.(1)这样的事,我何尝愿意做?(2)这样的事,我何尝不愿意做?D.(1)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2)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9.下列句子中,红字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分)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B.令嫒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

6、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维妙维肖、栩栩如生。10.下面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游记吴承恩明代;神曲但丁德国B.镜花缘李汝珍明代;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C.西厢记王实甫元代;唐璜拜伦英国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红与黑莫泊桑法国11.对下面这首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3分)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A.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C.三、四两句

7、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二、(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

8、”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宋书·孝义传)注白粲:白米。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12.下列两句中红字的字的正确意思与读音是(2分)扬州辟从事史。竭身运力,以给供养。A.设立pì给以gi B.设立pì使丰足jC.征召bì使丰足jD.征召bì给以gi13.对“辄货市粟麦”一句中“

9、货”、“市”词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都是“卖出”B.都是“买入”C.买入、卖出D.卖出、买入14.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不同B.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也相同C.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相同D.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也不同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15.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2分)A.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B.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C.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禀告上司挽留你。D.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16.实未

10、及养,何假以希禄?(3分)A.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B.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C.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D.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17.对以下两句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扶侍私庭;顿绝方苏A.在家奉养母亲;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B.扶助母亲理家;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C.扶助母亲理家;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D.在家奉养母亲;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何子平孝心的一组是()(3分)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何心独飨白粲。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

11、不犯一毫。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A.B.C.D.19.下列对何子平去职归家奉养老母一事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于老母“籍注失实,年未及养”,子平依律仍可在州任职,但他出于“归养之愿,又切微情”的考虑,坚持归家。B.子平归家之后,“竭身运力,以给供养”,认为“希禄本在养亲”,坚持“县禄唯以养母一身”,从而实现了“归养之愿”。C.子平不愿以老母“实年未满”而“苟冒荣利”,又不肯“以母老求县”,归家养母,竭尽全力,从而深受顾觊之敬重。D.由于老母“籍年已满”,子平去职归家;尽管顾觊之希望他在州任职,但他碍于“公家正取信黄籍”,婉言谢绝。第卷(共100分)三.(12分)20.写出下列各名句

12、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三句)。(3分)(1)它山之石,_。(诗·小雅·鹤鸣)(2)工欲善其事,_。(论语·卫灵公)(3)_,勿施于人。(论语·颜渊)(4)_,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5)桃李不言,_。(史记·李将军列传)21.根据下面说明,完成后面两题。(4分)“育人财会职业高中”为及早安排本校毕业生的工作,在报上登了一则启事,标题是“育人财会职业高中预聘毕业生”。该标题意思表达得不准确。请分别按以下两项要求对该标题进行修改。(修改后要符合刊登启事的本意,学校全称不得改动)保留“预聘”一词,不超过15字。_不用“预聘”一词,不超过

13、13字。_22.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5分)要求:另举一个事例;句式与标有粗体的一句相同。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_四、(2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1990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米切尔·洛林宣布,在2.6亿年以前,栖息在美国得克萨斯山区一种外形像蜥蜴的名叫四角龙的爬行动物,确实是哺乳动物的远古“亲戚”,从而填补了进化链中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中缺少的一环。1987年,米切尔·

14、;洛林研究了一块盘龙类的头骨化石。随着研究的深入,化石上的一些细节却使他困惑不解。因为大多数的盘龙类在腭部有很大的孔,而在较进化的兽孔类身上,这个孔已被封闭,四角龙也有一个腭孔,但已明显缩小,其直径仅仅为0.635厘米。此外,盘龙类在头部背面有一块很大的骨,用以支持颌骨,在兽孔类中,这块骨头已大大缩小了,而四角龙的这块骨要较兽孔类大,又较盘龙类稍小。更为重要的是,四角龙的头角上有个骨架,穿越颞孔的咀嚼肌像兽孔类那样直接依附其上,而不像盘龙类那样由肌腱相接。这些发现使洛林相信,四角龙是盘龙类和兽孔类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他又把从12块盘龙类和兽孔类动物化石中获得的信息输入电脑(包括腭孔、颞孔形状,

15、头颅骨形状,牙齿数量和着生位置等),然后由电脑判断出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进化树上,通向兽孔类一边的第一个分叉就是四角龙。23.文中“直接依附其上”的“其”字指代的是(2分)A.四角龙的头角B.头角上的骨架C.被穿越的颞孔D.穿越颞孔的肌肉24.文中“两者之间的联系”指的是(3分)A.由盘龙类、兽孔类化石中分析出的相关状况B.从盘龙类、兽孔类中发现的动物进化规律C.腭孔、颞孔、颅骨的形状,牙齿的数量以及着生位置D.四角龙与盘龙类、兽孔类之间的区别和变化25.下列几种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是(3分)A.四角龙头部背面那块用来支持颌骨的骨头,比兽孔类的大,但又略小于盘龙类B.对三种古生物

16、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大多数盘龙类腭孔大,四角龙的很小,兽孔类的已封闭C.洛林的发现是对四角龙、盘龙类和兽孔类身体各部位的化石进行比较分析和计算的结果D.洛林的研究,证实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之间存在着过渡类型,填补了进化史中的一项空白26.根据文中所述,在生物进化系统树上,四角龙出现的位置应该在图中ABCD哪一处?(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730题。我们要了解和评判一个作者,应该知道他那时代对于他那一类作品的意见,这些意见就是后世文艺批评史的材料,而在当时表示一种文艺风气。一个艺术家总在某些社会条件下创作,也总在某种文艺风气里创作。这个风气影响到他对题材、体裁、风格的去取,给予他以机会,同时也限

17、制了他的范围。就是抗拒这个风气的人也受到它负面的支配,因为他不得不另出手眼来逃避或矫正他所厌恶的风气。正像列许登堡所说,模仿有正有负,亦步亦趋是模仿,“反其道以行也是模仿”;圣佩韦也说,尽管一个人要推开自己所处的时代,仍然免不了和它接触,而且接触得很着实。所以,风气是创作里的潜势力,是作品的背景,而从作品本身不一定看得清楚。我们阅读当时人所信奉的理论,看他们对具体作品的褒贬好恶,树立什么标准,提出什么要求,就容易了解作者周遭的风气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好比从飞沙、麦浪、波纹里看出了风的姿态。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时期而能保持,没有根本的变动,那就是传统。传统有惰性,不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使它不得不以变

18、应变,于是产生了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传统不肯变,因此惰性形成习惯,习惯升为规律,把常然作为当然和必然。传统不得不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事物的演变。它把规律解释得宽,可以收容新风气,免得因对抗而摇动地位。传统愈悠久,妥协愈悠久,妥协愈多,愈不肯变,变的需要就愈迫切,不再能委曲求全,于是旧传统和新风气破裂而被它破坏。新风气的代兴也常有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它一方面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西,和不相容的原有传统立异;而另一方面要表示自己大有来头,非同小可,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例如明、清的批注家要把水浒、儒林外史等白话小说和史记、汉书挂钩搭线,西方十七、十八世

19、纪批评家也要把新兴的长篇散文小说遥承古希腊、罗马的史诗。这类暴发户造谱牒或者野孩子认父亲的事例,在文学史上常有;它会影响创作,使作品从自然的天真转而为自觉的有教养、有师承,所以未可忽视。(节自钱钟书中国诗与中国画)27.下面文字中红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是(3分)传统不得不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A.把握时机,委曲求全B.顺应形势,改变常规C.等待机会,破除习惯D.因势利导,不拘一格28.请用文中的词语,稍加组织,填入空格,不超过20字,注意前后的衔接(4分)文中用“暴发户造谱牒”、“野孩子认父亲”作喻,来说明当时_现象。29.根据文中所述,要了解某一时期的文艺风气,有哪两方面的材料?(

20、5分)答:_30.在文艺风气的同一现象中,常常包含着相反的两个方面,例如传统有“不肯变”的一面,又有“不得不变”的一面。文中第一段写了哪些这样的现象?(不超过60字)(6分)答:_五、(60分)31.作文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60分)199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30分)1.(3分)A 2.(2分)B 3.(3分)D 4.(3分)D 5.(3分)D 6.(3分)C7(2分)B 8.(3分)C 9.(2分)D10.(3分)C11.(3分)C二.(20分)12.(2分)C13.(2分)D14.(2分)C15.(2分)B16.(3分)D

21、17.(3分)A18.(3分)C19.(3分)D三.(12分)20.(3分)(1)可以攻玉(2)必先利其器(3)己所不欲(4)老吾老(5)下自成蹊答对一句得1分,答对三句得满分。如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21.(4分)(1)“欢迎预聘育人财会职业高中毕业生”或“育人财会职业高中毕业生欢迎预聘”。(2)“育人财会职业高中毕业生待聘”答对(1)得2分,答对(2)得2分。句子正确符合题意即可。22.(5分)要求:(1)事例:必须是古今史册上有影响的人物,而且还必须写出他(或她)不同寻常的努力及辉煌的业绩。(2)句式:须有表假设的关联词语,有两个并列的否定句,结尾还必须用一个表感叹(或反问)的句子。评分标

22、准:符合(1)得2分,不完全符合酌扣;符合(2)得3分,不完全符合或语言不通顺酌扣。四.(28分)23.(2分)B24.(3分)A25.(3分)C26.(2分)B27(3分)B28.(4分)新风气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的词语选得对而前后不衔接的扣1分。29.(5分)(1)当时的理论;(2)当时对具体作品的评析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5分。语句不通顺酌扣。30.(6分)(1)文艺风气给作者以机会,同时也限制了他的范围;(2)文艺风气对创作的支配有着正负两个方面(或“亦步亦趋是模仿,反其道以行也是模仿”)答对一点给3分,答对两点给6分。语句不通顺或超过字数酌扣12分。五.(60分)31.

23、作文(60分)分项分等评分标准一(好) 二(较好) 三(中) 四(较差) 五(差) 内容(21分) 1821分 1417分 1013分 59分 04分 立意深刻内容充实 内心明确内容具体 中心基本明确容较具体 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或偏离题意 严重偏离题意 语言(19分) 1719分 1316分 912分 58分 04分 记叙生动行文流畅 记叙较生动语句通顺 语句大体通顺少量语病 语句不通顺 文理不通 结构(14分) 1314分 1012分 79分 46分 03分 结构严谨构思新颖 层次分明衔接自然 层次分明 层次不清楚 结构混乱 文面(6分) 6分 5分 4分 32分 10分 字体美观,写字

24、、标点、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字体正确,写字、标点、格式正确,卷面干净 字体清楚,有三四处错别字和标点错误 字迹潦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 字体难看,不易辩认。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多 说明加分:凡语言或内容有一项特别突出者可加14分,加到满分为止。减分:(1)不足700字的,每少50字扣1分。(2)文体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199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30分)1.下列词语中红字的字,字形、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哺育()拓片(ò)嗔怪()伺候(ì)B.气馁()禅让(à)重迭(é)轮廓(ò)C

25、.殷红()狙击()皈依()屏除()D.畸形(í)歼灭()抨击()对峙(ì)2.下列词语中红字的字或词,字形、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赔偿(归还)延宕(拖延) 消(除去)声匿迹 舐(舔)犊情深 B.遐(远)想 瞩(注视)目 戮力(合力)同心 进退维谷(比喻困境) C.勘(校订)误缀(停止)学 匪(不是)夷所思蛊惑(迷惑)人心 D.睿(有远见)智濒(接近)临 桀骜(倔强)不驯否(贬斥)极泰来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他_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_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26、。 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_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A.犹豫、逐步、化装 B.迟疑、逐渐、化妆 C.迟疑、逐渐、化装 D.犹豫、逐步、化妆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A.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B.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D.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

27、分)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6.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3分)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他们在工厂

28、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A.B. C. D.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B.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 C.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很大,安排城镇青年劳动力就业是一项相当繁重的任务。 D.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8.下列

29、对作品、作家的表述,的一项是(3分)A.汤显祖,明代杂剧家,代表作为牡丹亭。 B.曹禺、夏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 C.塞万提斯,西班牙作家,著有鲁滨逊飘流记。 D.老人和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9.“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3分)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D.杜甫、杜牧、杜荀鹤10.对于下列人物称谓的解说,的一项是(3分)A.邹君海滨,邹是姓,加“君”字表示礼貌,海滨是字。 B.庐陵萧君圭君玉,庐陵是他的籍贯,萧是姓,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C.王忠肃公翱,王是姓,忠肃是谥号,加“公”字表示尊敬,翱

30、是名。 D.百里孟明视,百里是姓,孟明是字,其中“孟”表示排行第二,视是名。11.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的一项是(3分)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二(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郑善果母者,年二十而寡。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

31、治方。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 床,于障后察之。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若行事不允,或妄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泣,终日不 食。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母方起谓之曰:“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吾为汝家妇,获奉酒扫。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妇耳,有慈无威,使汝不知礼训,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位至方伯,岂汝身致之邪?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怒,心缘骄乐,堕于公政!”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善果曰:“儿封侯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答曰:“呜呼!汝年已长,吾谓 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至于公事,何由

32、济乎?今此秩俸,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 也。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妻子奈何独擅其利,以为富贵哉!又丝(,麻)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吾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12.对下列四句中加黑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若行事不允,或妄怒。允:公平。 B.在官清恪,未尝问私。恪:谨慎而恭敬。 C.吾亦望汝副其此心。副:符合 D.岂汝身致之邪?致:导致。1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 母何自勤如是邪? 以身徇国,继之以死。 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 A.两个“勤”字相同,两个“徇”字不

33、同 B.两个“勤”字相同,两个“徇”字也相同 C.两个“勤”字不同,两个“徇”字相同 D.两个“勤”字不同,两个“徇”字也不同14.对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3分)A.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奉洒扫:指从事家务。 B.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先君:指已经去世的父亲。 C.汝自童子承袭茅土。承袭茅土:指承袭公候的爵位。 D.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夜分:指夜尽时分。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5.吾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3分) A.我以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现在听到这话,才知道你仍然没有懂。 B.我以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现在听到这话,所以才说你仍然没有懂。 C.我以

34、为你懂得治理天下,现在听到这话,所以才说你仍然没有懂。 D.我以为你懂得治理天下,现在听到这话,才知道你仍然没有懂。16.或妄瞋怒 何由济乎(2分) A.或者狂妄地发怒;凭借什么才能成功呢 B.或者狂妄地发怒;有什么理由能成功呢 C.或者胡乱地发怒;有什么理由能成功呢 D.或者胡乱地发怒;凭借什么才能成功呢17.独擅其利 若堕业者(2分) A.独自专占其利;你对正事怠惰B.独自专占其利;如果对正事怠惰 C.独占擅用其利;如果对正事怠惰 D.独占擅用其利;你对正事怠惰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郑母教子为官清正有关的一组是(3分) 吾非怒妆,乃愧汝家耳。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吾亦望汝副

35、其此心。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 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 A.B. C.D.19.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母感慨善果是个年幼的孤儿,自己又是寡妇,有慈无威,未能教他懂得礼训,教导他不要心缘骄乐,堕于公政。 B.郑母希望善果应该仿效其父,要在官清恪,不问私事,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做一位无愧于家国的忠勤之士。 C.郑母鼓励善果处理政事应该剖断合理,同时又劝戒他不要妄加瞋怒,行事不允,骄逸堕业,以负荷忠臣之业。D.郑母认为善果自小袭爵封候,位居三品,但却不是自身致之,要求他能够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以报答天子之恩。三(1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02

36、3题。 在地球之外,究竟有没有外星人?两位美国学者撰文说,他们花了5年时间,在北半球天空捕捉 到了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这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来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的。他们 以波长21厘米和10.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许多从事探索地球外文明的科学家认为,波长为21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如果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就很有可能会使用这个波长。 在探测时,他们试图寻找从极狭窄区域中释放出的强大电波。每次探测的时间约需200400天,所以获得的观察资料十分庞大。经过筛选,才获得了这37个讯号,其中有5

37、个讯号特别强烈。这些讯号大多数是沿着银河系分布的,在银河系内有着大量的恒星,是智慧生命可能存在的地方。然而,至今还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且在这些电波的方向上,也没有特异的星体存在。这 37个讯号果真是由外星人发出的吗? 科学家认为,如果在这37个讯号当中包括地球外文明的讯息,那么这就可能是由地球外文明发出的最强或最近的讯号。20.文中的“三次和两次”是指(2分) A.向宇宙中的37个讯号分阶段进行调查的次数 B.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 C.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电波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D.按照时间(天数)的长短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21. “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

38、源”这句话的意思是(3分) A.不知道已经接收到的讯号有没有电波源 B.已经接收到讯号但不能确定其电波源 C.不能确定电波发出的源头已经接收到了讯号 D.已接收到讯号但没有发现电波源的特征22.两位学者说,37个讯号“可能来自地球外文明”,他们的依据是(3分) 讯号的波长是宇宙空间极为普通的 大多数电波讯号沿着银河系分布 每次探寻的时间约为200400天 在庞大的观察资料中这些讯号十分强大 捕捉到的讯号是离地球最近的A.B.C.D.23.下列语句不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2分)A.探索宇宙深处的未知讯号B.地球外的智慧生命在哪里 C.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D.是外星人发出的电波吗 第卷(共90

39、分)四(18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428题。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节录)吕叔湘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 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过去语文教学的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对这两点认识不清。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不了它。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为什么很多教语文的人和学语文的人会认识不清呢?是因为有传统的看法作梗。“学校里的一些科目,都是旧式教育所没有的,唯有国文一科,所做的工作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项,正是旧式教育的全部。一般人就以为国

40、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传统好了,无须乎另起炉灶。这种认识极不正确,从此出发,就一切都错。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没有用处;学古人的文章,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到家,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有效果没有效果。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得食廪,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做府,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这一套,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过去的第二点错误认识是把语文课看成是传授一门知识的课,因而要以讲为主。在读文言文的时代,自然逐字

41、逐句大有可讲,到了读白话文课本,就“从逐句讲解发展到讲主题思想,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词法句法篇法,等等,大概有三十来年了。可是也可以说有一点没有变,就是离不了教师的讲,而且要求讲深,讲透,那才好。”“我想,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就是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功课的教学,果真是这么一回事吗?”这就触及教育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

42、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24.第一自然段由四句话组成,分别标记为。根据作者的思路,该段的第一层应划分在哪里?用“”在下面的标记符号中表示。(2分) _ 25.第二自然段在批评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时,实际上谈到了旧式教育的三种弊端,请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要概括。(每条不得超过8个字)(6分) 答:第一种弊端是_ 第二种弊端是_ 第三种弊端是_ 26.通观第二自然段,并参照第三自然段关于“第二点错误认识”的表述,概括说明第一点错误认识是什么。(回答不得超过40字,注意语句的连贯)(4分) 答:第

43、一点错误认识是_ 27.第三自然段中说“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并打比方作了说明,这个“前提”实际上说的是什么?(回答不得超过14字,注意语句的连贯)(3分) 答:实际上说的是_ 28.第四自然段末尾说“教是为了不教”。下面摘引的叶圣陶先生的一些论述,其中哪几项是说明这个名句中的“不教”的?(只写字母即可)(3分) A.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B.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C.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自己去探索。 D.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E.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F.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 答:_五(12分) 29.写出下列各

44、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三句)。(3分) (1)_,户枢不蠹。(马总意林) (2)有朋自远方来,_(论语·学而) (3)身无彩凤双飞翼,_ 。(李商隐无题) (4)_ ,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5)_ ,谦受益。(尚书·大禹谟)30.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他修改。(3分) 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 时,另行磋商。 周华5月18日要求:找出并改正用得不得体的词,写入下表,有几个写几个。 不得体的词:_ 改正:_ 31.选用下面表内的资料,就某地区

45、女职工增长人数及增长率,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在后面的空格处续写句子。(6分) 要求:续写的内容要与上文衔接,句子通顺、连贯; 数字的表述与书写要正确、规范;第一处不得超过14字,第二处不得超过36字。 某地区十分重视妇女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广开就业门路。_1980年到1994年,该地区妇女就业的人数有了显著的增加,_妇女就业的增长率越来越高于男性,_这些具体数字反映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_六(60分)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完成32、33题。 麻雀说燕子 是怕冷的懦夫 燕子说黄鹂 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 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 要算那鹦鹉 鹦鹉说喜鹊 生就一副奴

46、颜媚骨 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 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32.任选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象,以××与××的对话为题(例如麻雀与燕子的对话、黄鹂与鹦鹉的对话等),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断。(20分) 要求:对话与鸟的评说内容有关,并据此展开想象。 用对话方式写,不要用概述和转述方式写,不要写成独白或诗歌。 想象合理,对话内容围绕一个中心。 可适当描写鸟对话时的神态、心理、动作和口气等。 语言流畅,描写生动,卷面整洁。 33.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40分) 199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

47、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30分)1.(2分)C 2.(2分)B 3.(2分)A4.(3分)D5.(3分)D 6.(3分)D7.(3分)C8.(3分)C9.(3分)B10.(3分)D 11.(3分)D 二(20分) 12.(2分)D13.(2分)B 14.(3分)D15.(3分)A 16.(2分)D17.(2分)B 18.(3分)D19.(3分)C 三(10分) 20.(2分)C 21.(3分)B 22.(3分)D 23.(2分)C 四(18分) 24.(2分) 评分标准:错划或多划都不得分。 25.(6分) 死记(或:死记硬背)古书内容生搬硬套(或:简单模仿)作文程式 追求功名利禄(或:应付考试)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2分(“死记”“古书内容”各1分,“生搬硬套”“作文程式”各1分,2分),意思对即可。字数超出,该条不给分。 26.(4分) 不清楚(或:不了解、不知道)语文是工具,日用学习及交流知识都少不了它,因而照搬旧式教育那一套(或:没有认清语文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因而照搬旧式教育那一套)。 评分标准:“日用”1分,“不可缺少”1分,“工具”1分,“因而照搬旧式教育那一套”1分。字数超出扣1分。意思对即可,句子不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