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3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重庆市2013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重庆市2013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重庆市2013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重庆市2013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2013级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卷(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皇帝和大臣日益走向对立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

2、体。”你认为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下面哪一种观念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3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所反映的内容最早可能发生于 A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 D国民大革命时期4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 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3、A两岸隔绝状态的被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大“三通”的实现5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当代世界历史局势时发现了下列历史图片,请你为他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 A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B世界经济全球化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D第三世界的崛起6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此的巨大木船,尽管历经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哪个国家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7晚清福州文人郭柏清在沁泉山馆中写道:“年来通商号令行,穷黎遍享茶山利,高阜小丘恣铲除,百万磳田(即

4、山田)一朝弃。”从中可提取的信息不包括 A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                  B大批农民弃农经商 C农民种茶收入增加                    D农业生产结构变化8(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

5、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允许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C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 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9下列有关思想的提出符合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趋势的是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今之国若

6、有十万之豪商,则胜于百万之劲卒”    “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      A     B     C     D10在中国近代生活变迁中,“断发”较“放足”后起而先成,其原因有   受西方审美观的影响  “断发”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男子的活动社会性更强  妇女所受的封建束缚更重 A    

7、       B         C    D1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改革给城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成功的经验”主要是指 A逐步废除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公社体制 B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D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12在欧洲建设的过程中,有人曾把欧洲建设比作一个"三级火箭",以下说法正确的

8、是    A第一级是经济货币联盟,第二级是关税同盟,第三级是政治同盟    B第一级是政治同盟,第二级是经济货币联盟,第三级是关税同盟    C第一级是关税同盟,第二级是经济货币联盟,第三级是政治同盟 D第一级是关税同盟,第二级是政治同盟,第三级是经济货币联盟 卷(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1题32分,第2题20分,共52分,请将答案回答在答题卡上。)13.(32分)中国近代化,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

9、问题。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明嘉靖四年规定,凡是双桅海船,统统扣留,即使不是贩卖番物(外国货物),也以番物论,俱发戍卫边,。 中国古代经济通史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 陶煦租核材料二 自明朝第五代皇帝,中国的封建专制社会就处于一种封闭的稳态建构;可以想像,如果没有外来的冲击,就只能这样绵延下去了,顶多是改朝换代而已,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也曾写道:“有人论中国说,倘使没有带着新鲜的血液的野蛮的侵入,真不知自身会腐败到如何!这当然是极刻毒的恶谑,但我们一翻历史,怕不免要有汗流浃

10、背的时候罢。” 一一解思忠中国国民素质危机材料三 中国近代工业统计资料(18721913年)年代商办官办或官商合办外商企业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18721894年53469719161961032800018951913年463908018628469136103153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材料四第一辆出厂的解放牌汽车 1954年毛泽东给爱姆发动机试制成功的贺电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以及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6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作者关于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对这一观点作简要评述。(6

11、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10分)(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化的认识。(2分)14.(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摘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材料二 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

12、实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进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第184页 材料三:“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这些表现,有时会使人想到美国的压力可能是建设欧洲的重要因素。美国并不是欧洲的一部分这在地图上是可以看到的。”“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法德合作是欧洲一切组织建设的基础”,“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除

13、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 周荣耀戴高乐主义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欧崛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材料中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戴高乐的欧洲观的核心是什么?结合二战后欧洲历史发展的相关状况,分析这种观点出现的原因。(6分)(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出关于国际关系变化的哪些规律性认识?(2分)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CABAC 610:ABCCA 1112:DC二材料问答题13.(32分)(1) 新现象:当时手工工场规模较大,出现

14、了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2分)因素:封建统治者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地主富商把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影响了手工业扩大再生产。(4分)(2)观点:材料二作者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主要原因。(2分)评价:这一观点有一定道理。资本主义入侵客观上把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同时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积极效仿实践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弘扬民主科学精神;社会生活上传统习俗也发生了变化。但是,中国近代化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民族尊严遭到践踏。(4分)(3)发展状况:19世纪末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但与外国资本相比,中国民族资本处

15、于弱势地位。(4分)原因: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加紧对华经济侵略,进一步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主观上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促进民族工业发展;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民族资本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6分)(4)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原因:工业基础薄弱;严峻国际环境;对苏联工业化的借鉴;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需要。(6分)(5)认识: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保证。(言之有理即可)(2分)14. (20分)(1)经济上: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政治上: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