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会员独享】_第1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会员独享】_第2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会员独享】_第3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会员独享】_第4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会员独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西省临汾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第卷(选择题 50分)1、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穿越时光隧道,当你回到梭伦时代的雅典,不可能看到公民:A.正在抽签选举民众法庭的审判员 B.步行进城参加公民大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C.公民大会正在讨论军国大事,出现了唇枪舌剑、相互驳诘的场面D.正在陶片上写下他们认为的危险分子,获得六千票以上的人被放逐国外2.“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这首诗歌反映了梭伦:大权独揽,个人至上 崇尚正义和法制超越贵族、平民的集团私利 制定、执行“不偏不倚”

2、的政策A B C D 3.“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4.“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百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以上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是: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的积极作用作者是站在劳动人民的角度看问题的

3、作者已能着眼于生产力的角度考察社会政治问题.A. B. C. D.5.北魏统一北方,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 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6.北魏拓跋澄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7.王安石指出:“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既人人能射然后使与募

4、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可见保甲法推行的直接目的在于: 维持地方治安 加强中央集权 提高军队战斗力 节省军费开支 A. B. C. D.8.王安石对某一变法措施的效能进行评价时说,可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相关的变法措施应是:A均输法 B保甲法 C青苗法 D募役法10.马丁·路德在宣传他的“信仰得救”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信徒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这种思想从本质上: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找到了基督教的正道 C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D升华了欧洲文艺复兴的精神11.马丁·

5、;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 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 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 B C. D12.1798年,拿破仑率法国远征军远征埃及,除携带了2000门大炮外,拿破仑还带了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他甚至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拿破仑带领学者们远征埃及主要是为了:A掠夺埃及的文化资源 B促进埃及的文化发展C传播西方的近代文明 D笼络埃及的上层人士13.英国外交大臣麦斯顿说:“英国宁愿在通往印度的路上与土耳其打交道,决不同一个积极有为的阿拉伯君主发生关系。” 麦斯顿这样说的原因有:阿里政权的

6、强大和扩张不符合英国的殖民利益 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比阿里政权更符合英国的利益 土耳其与英国有着共同的利益 穆罕默德·阿里野心太大 A B C D14.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取得的成就很多,都是革命的。”下列成就中不能对此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 B引进棉花等农作物品种 C改变农民受封建地主剥削的地位 D学习欧洲创办各类学校 15.俄国有识之士指出:“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

7、步不前。”这说明俄国有识之士强烈要求:A改变现状,走向近代化 B结束克里米亚战争 C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16.以下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从表中不能得出的观点是:时间企业数工人数(人)产值(千卢布795418791874200051937A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 B农奴制改革推动工业的发展 C俄国逐步实行了现代化 D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17.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农民获得“解放”的时候可获得一块份地C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

8、获得土地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控制18.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 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19.下面是与日本明治维新相关的历史概念的解读,其中对应解读正确的一项是:A“闭关锁国”日本进入锁国时期后,完全禁止本国人与外国贸易B“大政奉还”日本幕府将军把政权还给天皇,标志着德川幕府统治的结束C. “废藩置县”明治政府在全国废除藩国,设置府县,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八九

9、宪法”宪法规定日本内阁掌握国家的实际权力20.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A正好相反 B完全相同 C部分相似 D三者同步21.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表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10、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22.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 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23.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 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公车上书24.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

11、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 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25.有人说,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这里的“要义”是指:A 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 B政府扶持工业发展 C全面学习西方 D重视教育改革第卷(非选择题 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50分。26.(1

1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文艺复兴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英法等国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 ”,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材料四 托马斯·闵采尔说:“贫苦的百姓如果不愿让自己和子子孙孙在贫困中生活,就应该行动起来摆脱宗教和世俗的统治等压在

13、大家身上的沉重担子。在现存的条件下,不流血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所有的贵族堡垒,所有修道院,都是欺骗和压迫的渊源,必须立刻摧毁。”书简纲领请回答:(1) 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原因。(4分)(2) 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三,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5分)(3)据材料二、四分析马丁·路德和托马斯·闵采尔观点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是什么?(6分)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1861年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适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

14、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钱乘旦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请回答:(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俄国与欧洲“相似”的表现?(6分) (2)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指出俄国1861年改革是如何体现材料二中“俄罗斯特殊性”的?(4分)(3)俄罗斯改革的特殊性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2分)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

15、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 一一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材料二 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三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请回答:(1) 据材料一,指出同治初年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学习西方的特点有何不同?(4分)(2) 据材料二、三分析康有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其依据是什么? (4分)(3) 据

16、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4分)(4) 综合以上材料,中、日两国的近代化的改革对我们有何启示?(1分)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DCCBBDCCBCDAD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BACCDCADDBAA二非选择题26.(1)原因:天主教会阻碍社会进步;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统一民族国家的出现。(8分) (3)不同之处:马丁·路德肯定世俗王权,仅反对教会特权;托马斯·闵采尔不仅反对宗教神权,而且还反对世俗封建贵族的压榨,并主张用暴力手段达到目的。(4分)原因: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马丁·路德代表世俗封建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