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专题讲座期末试题及答案一、什么是会计理论?财务会计理论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Accounting)有何联系与区别?对于会计理论的作用,规范研究工作者与实证研究工作者有何不同的理解?答:1会计理论是一个分歧较大的概念。何谓会计理论,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如:莫斯特在会计理论中提出,理论是对一系列现象的规则或原则的系统描述。它可视为组织思想、解释现象和预测未来行为的框架。会计理论是由与实务相区别的原则和方法的系统描述组成。亨德里克森在其著作会计理论中,将会计理论定义为“一套逻辑严密的原则,(1)使实务工作者、投资人、经理和
2、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前的会计实务;(2)提供评估当前会计实务的概念框架;(3)指导新的实务和程序的建立”美国多产会计学家贝克奥伊与亨德里克森的观点有着相似之处,即认为会计理论应当是一套系统的原则或互为关联的概念、定义等所构成的体系。在一本由多人完成的会计理论教材中,作者们认为,虽然“会计理论”这一术语已使用多年,但并无标准的定义。它包括整个复杂的概念、模式、假说和用于指导并影响规则制定的理论。2 什么是概念框架?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二号概念框架公告的前言中给出的界定是:概念框架是由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些目标和基本概念可用来引导首尾一贯的准则,并对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性
3、质、作用和局限性作出规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财务会计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应该说是财务会计理论中直接用于制定并评估会计准则的部分,它是由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组成的,如财务会计目标、信息质量、要素、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等。由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财务会计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故不能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和财务会计理论划等号,它们所含盖的范围和内容并不相同,会计理论比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要大得多,它还包括各种理论观点、各种学术流派、财务会计的发展历史等,而这些内容却不反映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3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存在着方法论上的差异,对于会计理论的作用,规范研究者与实证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理解。规范会计理论认
4、为理论的作用是指导实践,因此,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应高于实践,通过逻辑推演所得出的“良好的”会计标准,应对实务起到规范的作用;而实证会计理论只关注经济现象,尤其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认为理论的作用主要是对现行实务进行解释和预测,并为实务中的选择提供一种正当的理由或借口。他们对会计理论作用的理解,与规范研究人员相比,有一定程度的限定。二、 财务会计理论研究中的规范方法(normative approach)和实证方法(positive approach)有何重要的区别?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文献,你认为实证会计理论已经为哪些会计实务中的重要方面提供了较好的解释?答:1所谓规范方法,是指以演绎的推理过程为
5、主,即由一般到特殊进行的逻辑推理,它通常是先确定目标,然后根据既定的推理规则得出会计理论;而实证法的目的主要在于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所谓解释就是为观察到的实务提供理由。所谓预测则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预计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包括那些已经发生、但尚未收集到与其有关的系统证据的现象。这两种研究方法的重要区别在于:规范法强调的是理论的逻辑性,因此,规范会计理论结构分明,内在逻辑一致并且能系统化;实证法是建立在实际观察和经验证实(证伪)的基础上,其研究具备了可以查核的特点,从而突出了科学研究的实践检验的过程,但至今为止,实证法只限于解释单一会计方法的现象,很难适用于综合性研究方面,会计理论最理想的研究方法
6、应是规范法与实证法的综合运用。2 实证会计理论发展至今,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研究会计和资本市场的行为,即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的作用,包括会计信息对股票报酬(股利发放的影响、会计政策变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会计数据与破产的关系,收益的时间性顺序研究(收益预测)等方面,这一阶段的研究都是以经济学上的有效市场假设(MEH)和资本资产的定价模式(CAPM)为基础的。实证会计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是会计选择的实证研究,其重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试图解释企业在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为什么选择了某一特定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如会计与订约程序、报酬计划的关系,债务契约与会计程序的选择等,研究结果表明会计选择能
7、为企业管理人员带来最大效用;二是试图解释企业是为了效益的原因选择了某一会计实务,即会计政策是预先选定的,以减少企业和其权益持有者之间可能发生的成本(代理成本),实证会计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产权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 三、 有效市场假设(EMH)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式(CAPM)对于实证会计研究者进行会计惯例的解释研究(如会计盈利与股票价格关系的研究,股票市场受会计程序变化的影响程度的研究;关于会计数据、预期现金流量及其风险与会计盈利的时间序列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有何重要影响?答:1有效市场假设是从微观经济学移植过来应用于会计研究的,从本质上讲它是研究不确定性情况下竞争市场中的动态价格行为。Fama
8、第一次将有效市场定义为“价格完全反映了可获得信息的市场”,它所具备的条件是(1)市场无阻力;(2)信息的获得是无成本的;(3)市场交易者是理性的,都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对某组特定的信息为基础进行的证券买卖,是否能赚取非正常报酬率进行分析,以此来检验市场的有效性,它包括(l)弱式检验;(2)半强式检验;和(3)强式检验。实证会计理论所关注的主要是半强式的市场效率;因为所公开的会计信息多半只是公开信息的一部分,市场中还有其他影响证券价格的信息,规范会计理论学者以及过去的会计准则制定者总是对会计报表所披露的信息津津乐道,认为证券价格仅仅只与会计信息相关,然而实证研究成果表明,证券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可获
9、得的信息。有效市场假设将实证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的制定融入一个整体予以考虑,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资本资产的定价模型是研究风险如何定价和度量的均衡理论,是资本市场理论的核心内容,对于了解证券收益与风险之间的本质关系,指导证券投资有重要的意义,对检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也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资本资产的定价模型,股票收益要受市场风险、企业特有风险以及相关信息的多重影响。高风险的资产比低风险的资产要产生更高的预期收益,在一个半强式市场中,实证会计理论关注的非正常报酬率是否存在,即当会计信息公开披露后,就不可能出现非正常报酬率,也就是说当信息公开后,非正常报酬率趋于零;假如会计信息披露后,人们仍然可以赚
10、取非正常报酬率,则就可证明所陈报的会计信息是不相关的。实证会计理论就是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通过收集经验数据来检验传统会计信息是否相关以及什么样的信息才是相关的。3 四、通常,都认为公认会计原则GAAP是财务会计的术语。1970年APB Statement No.4对GAAP给出的定义是比较抽象的。但GAAP对于CPA进行审计时又应当是具体的,有所依据的。美国AICPA发布的SAS No.5、No.43和No.69先后对此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这样看来,GAAP应当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遵守GAAP,要由CPA进行职业判断。当前在美国,CPA应如何根据上列文献(主要是SAS N
11、o.69)来判断企业所编制的财务报表是“公允地表述了该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包括现金流量)的变化,遵守了公认会计原则”?答:公认会计原则(GAAP)是财务会计的专业术语,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公认会计原则在1939年就出现了,但直到1970年APB的Statement No.4才对GAAP下了两个定义:1、公认会计原则是代表某一特定时期对下述事项一致的意见:哪一种经济资源应作为资产记录?哪一种经济义务应作为负债记录?资产和负债变化在何种情况下应加以记录?什么时候加以记录?资产和负债的变化应当如何计量?应当披露什么信息?应当通过什么报表披露?2、公认会计原则是财务
12、会计一个专业术语,它包括某一特定时期公认的会计实务以及公认会计实务所需要的惯例、规则和程序。APB的这两个定义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1)何谓“一致意见”?(2)这两个定义实质上只讲了准则的“公认性”,而没有说明准则的另一个特点“权威性”。(3)这两个定义不大具有可操作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主要是为了解决准则的权威性问题,1973年SEC在第4号会计文告集(ARS No.4)中明确指出:FASB公布的准则、解释及其他文告具有重大权威支持,而其他机构所发表的文件则不具有重大权威支持,特别是与FASB相违背的原则或准则,缺乏这种支持。FASB在解释中也指明:以前会计准则制订机构(APB、CAP)颁布
13、的准则,除非FASB提出反对或修订意见,它们仍然有效。这样,也就间接承认了它们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为了解决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问题,AICPA发表了 SAS No.5,No.43和No69,对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规定了具体的标准。SAS No.69进一步把GAAP分为五个层次:I、FASB的准则公告和解释,APB的意见书,CAP的会计研究公报;2、FASB的技术公报,AICPA的行业准则和会计指南,AICPA的立场公告;3、FASB紧急问题事务工作组的一致意见,AICPA的有关会计准则并经FASB同意的意见;4、AICPA的解释,FASB所属的工作组发表的有关会计文件;5、FASB的概念公告,IAS
14、,政府会计准则等。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凡是上一层次有规定的,参照上一层次,上一层次没有规定的,参照下一层次,以作为判断企业所编报的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地表述了该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包括现金流量)的变化”的依据。五、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F)与会计准则的关系如何?按照SFAC No.2所载“财务会计概念的说明(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1980年5月)”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目标与之相互概念的一个首尾一贯的系统,这个系统意图导致一贯的准则,并描绘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又说“建立目标和识别基本概念不是
15、为了直接解决财务会计和报告的问题,而是为了目标指引方向而概念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所以,FASB认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只是用来评估现有准则和发展未来的准则。但是AICPA于1993年发布的SAS No.69却把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列于GAAP的第五个层次(par.14和par.15所列GAAP层次的汇总表)。这样就产生一个问题:CF究竟是理论还是准则?答:总体上说,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财务会计准则的理论基础,是FASB吸取CAP和APB的教训,改进财务会计准则制定的一个战略方针。因此,SFAC No.2所述概念框架是理论而不是准则是有道理的。那么,AICPA在1993年发布的SAS No.69中将财
16、务会计概念公告列于GAAP的第五个层次有没有错,我们认为没有错。会计的对象是发展的,财务会计准则对会计实务的规范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有些特殊的问题往往没有具体的会计准则加以规范,这就需要以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提供的概念、标准(如确认)、指南等加以处理。六、美国的GAAP不是法规,即使FASB的Statements和Interpretations都是如此。既然不是法规,它就没有强制性。但是它却有权威性。代表美国GAAP的会计文献的权威性来自何处?答:19291933年的大危机严重破坏了美国的经济,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被归咎于证券市场上投机诈骗盛行,企业财务被表严重失实。大危机的惨痛教训,迫使美国政府加强
17、对市场经济的干预。1933年和1934年,美国国会相继通过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规定所有证券上市公司都必须提供统一的会计信息,并授予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负责制订统一会计规则或准则。1937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发表了第一号“会计文告集”(ASR NO l)。但随后,它对于是否要自行制订统一的会计规则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五位专职委员的意见不一,最后的表决以3:2票数否决了自行制订的意见。1938年4月25日发表 ASR NO 4“财务报表的管理政策”(Administrative Policy of Financial Statement),则将这一权限转授予美国会计师协会。从此,开始由官方认可
18、下的会计职业界制订会计准则的历程。不容置疑,GAAP不是法律,美国的法律由国会通过,但国会授权SEC制定会计规范,SEC认可民间准则制订机构所制定的GAAP,因而使GAAP具有了“准法律”的性质,在实质上相当于我国的行政法规。七、你认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为财务框架和财务报告的有用理论是规范研究的结果,还是实证研究的成果?抑或是规范与实证相互结合的成果?目标和其他基本概念是否也是假设?是否检验过这些假设的有效性?请从财务报告目标的设定到一系列其他概念的提出,以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来说明这种理论的形成及其性质。答: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为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有用理论本身是规范研究的成果。自二十世
19、纪六十年代后期以来,由于信息科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思想迅速渗透到会计学科领域,“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或“会计是一项旨在为决策提供经济信息的服务活动”的观念开始普及。既然会计是一个人造的经济信息系统,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它的运行,功能的发挥,它进行输入、变换和输出的内容、程序与方法等等,都要服从于系统的目标。这样,财务会计目标研究就成为研究其他财务会计概念的前提。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在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ASOBA)中提出了会计的四项目标,即为下述目的而提供信息:1对有限资源的利用所作出的决策,包括辩认决定性的决策领域,并确定目标与方向;2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一个组织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3记录
20、(保存)与报告资源的经营责任;4促进会计主体的社会职能并控制此种职能。AICPA的特鲁布罗德(Robert M. Trueblood)委员会在1973年10月份提出了一份题为“财务报告的目标”(Objective of Financial Statements),把财务报表目标分为6个层次的目标体系:(1)基本目标:(2)信息使用者和用途;(3)所需要的信息;(4)信息的性质;(5)财务报表;(6)特别推荐的报表。1978年11 月,FASB正式发表了第一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SFAC NO 1认为,财务报告目标主要应包括下述从一般到具体的几个方面:(1)财务报告应该提供对
21、现在的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和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这类信息对那些相当了解经营和经济活动并愿意相当勤奋地研究这类信息的人们来说,应该是全面的;(2)财务报告应该提供有助于现在的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评估来自股利或利息以及来自销售、偿还、到期证券或贷款等的实得收入和预期现金收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的信息;(3)财务报告应该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企业把资源转移给其他主体的责任和业主权益),以及使资源和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发生变动的交易、事项和情况的影响的信息;(4)财务报告应该提供关于企业如何获得并花费现金的信息;关于企业的举债
22、和偿还债款的信息;关于资本交易的信息(包括分配给业主的现金股利和其他企业资源的信息);关于可能影响企业变现能力或偿债能力的信息。(5)财务报告应该提供关于管理当局在使用业主委托给它的企业资源时是怎样履行它对业主(股东)的“管家”责任的信息;(6)财务报告应该提供对企业经理和董事们在按照业主利益进行决策时有用的信息:财务会计目标的设定,为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及其确认、计量与报告的出台指引了方向,从而形成了以目标为导向的、首尾一贯的,为评估和预测会计实务服务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由于财务会计的目标和其他基本概念紧密地依存于财务会计环境,因而使它们具有假设的性质。到目前为止,这些假设还
23、没有经过有效的检验。八、你怎样理解会计的一些基本假设同财务会计所处的环境的关系?如果环境改变了,基本假设是否也会作相应的改变?请联系经济环境的变化分别对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以货币为基本计量单位假设的含义进行分析,说明它们具有的动态性质。答: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是财务会计的基础概念,它决定了财务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编报的基本特征。假设一般是由财务会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主要是经济环境决定的,是动态的。20世纪20年代开始形成的会计基本假设迄今已有80年。市场经济的变化是如此迅速,它总有需要改进和创新的地方。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是实用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和技术(工具),我们不应当坐
24、视它所依据的理论,特别是基础概念不考虑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僵化。尽管理论界对会计假设进行过深入研究,但究竟有多少假设,意见并不统一。比较普遍接受的假设主要是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以货币为基本计量单位四项假设。通常都认为,主体假设是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基石(Paton, 1922; Paton & Littleton, 1940),会计主体假设是会计的第一假设,“主体假设决定了会计人员的兴趣范围,并限制了应列入财务报表的物品和事项以及它们的特征”(Ahmed Belkaoui“Accounting Theory”,1981,P.102)。主体假设的主要作用在于:主体规定了财务会
25、计所应处理的交易、事项的空间范围,从而规定了财务报告的内容与边界,即为谁报告、报告谁的经营、财务活动。根据主体假设,通过信息的提供,把企业同市场区分开来。在工业社会中,迄今为止,绝大多数企业(公司)都拥有大量的有形资产,能够长期持续经营,因而可以观察到企业的存在。这样的企业可称为“现实的企业或主体”(actual firms or entities),其特点是:易于识别且相对稳定。今天,新经济已初现端倪,在新经济下,由于人力资源和知识基础对财富与经济创造的贡献越来越大,无形资产将逐步取代有形资产而成为今后的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当前竞争、技术和全球化正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互联网则以难以置信的
26、速度向前发展。知识经济与网络经济的汇合促成了企业结构的空前变化。某些所谓企业或一连串企业或称主体串(clusters of entities)。它们未来完成某种产品或作业的生产,将把全国甚至全世界某一些生产者、经营者、供应商、销售商通过互联网联结在一起,分工协作,共同分担利润和风险。一旦任务完成,该企业或企业串也就解散了,于是再捕捉其他机遇、资本、技术与人才,进行新的组合与分工,新的企业又诞生了,如此,再生再灭,这些虚拟的企业投资不多,创办和停业都比较容易,它们能快速地创造无比巨大的财富,从而不断地推动人们走向富裕的道路,其结果是在全球涌现大量的中产阶级和富裕阶层。这就是Steven M.H.
27、Wallman为我们描述的,今后可能大量出现的所谓“虚拟企业”(virtual firms)或所谓主体串(Wallman, 1996)。因此现实主体与虚拟主体同时并存,将是新经济时代赋予主体假设的新含义。由于虚拟主体不易观察和区分主体的边界,必将给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来新的问题。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这两个假设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果说主体假设是起由于企业作为独立法人的出现,并且是在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条件下才显示其重要性,那么,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却不是由环境所决定,在承认企业为一个独立的核算与报告主体的前提下,尽管现实世界中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为了使会计有可能科学地处理该主体日常发
28、生的交易与事项,并定期报告主体的经济、财务信息,假定主体有可能持续经营(除非有反证)并定期从其持续经营的长河中,截取一个“时间段”总结其在特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描述其在特定时日的财务图像,是完全必要的。(Moonitz, 1961)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都是对一个会计主体经营时间长度的描述。会计主体的特征也决定了这两个假设的内涵。从持续经营假设看,对于现实主体和虚拟主体,应当做出不同的解释。每一个现实主体,由于它相对稳定,在缺乏反证的情况下,可以承认它是持续经营的。但即使现实的主体,在全球化和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中,改组、兼并也是常有的事。有时,整个企业在持续经营,而出于战略或经营下去可能不
29、利的考虑,关闭、合并或增设该企业所属的某些分部(包括地区分部和业务分部)。这也会导致企业整体持续经营与某些分部不再持续经营现象的存在。虚拟主体则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这种企业(企业串)的特点就是经营期限短暂多变,持续经营假设基本上不适用于此类企业。因此,我们面临的企业将是持续经营与非持续经营、企业持续经营与分部终止经营同时并存的复杂局面。从会计分期假设看,由于它同持续经营假设密切联系着,凡是持续经营的现实主体,就需要进行会计分期,而不适用持续经营的虚拟主体,会计分期也可能不再适用。会计分期是为了定期提供财务报告。当前,经济瞬息万变,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迫切要求不断提高报告的及时性。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
30、为在网上发布适时的财务信息提供了可能。但这并不等于说使用者并已不需要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了。因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按会计分期定期提供分类、汇总的财务信息与通过互联网适时发布各种财务信息将同时并存。货币是价值唯一可以表现的、能够量化的形式。“商品并不是由于有了货币才可以通约。恰恰相反。因为一切商品作为价值都是物化的人类劳动,它们本身就可以通约,所以它们能用一个共同的特殊商品来计量自己的价值,这样,这个特殊的商品就成为他们共同的价值尺度或货币。”(马克思,1867)会计要反映价值的形成、耗费、收回及其循环周转,非依赖货币计量不可。为什么称它为主要计量单位,而不是唯一计量单位呢?因为在财务报表的
31、量化表述中,货币应是唯一的计量单位,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所以它是主要计量单位,但其他财务报告以及报表附注都还需要披露其他不能用货币量化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使用者特别是对投资人的决策非常相关。例如,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人力资源就非常重要,一批高素质的专家、技术人员和职工队伍可能对企业财富、价值和盈利的创造贡献最大。对这些资源的披露,就要按专家、工程师的职称、专业水平(和熟练程度)以及他们的创造发明等特殊的标志为量度。又如看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不仅要预测其盈利水平、未来的现金净流量,而且要观察它的产品的品牌、职工的服务态度、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未来经营的风险程度等等。后几种信息也不是能够
32、用货币来计量的。因此,这个假设应当更明确地表述为:货币与非货币度量并用,以货币度量为主。不可否认,现代会计不能脱离上述四项假设而存在,然而,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这四项假设的内容会随之更新和拓展。九、通常都说现代财务会计(财务报表)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FASB的第5号概念公告又提出会计确认的四条基本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与可靠性)。一个企业的营业(销售)收入又把实现作为确认原则。权责发生制、四条基本标准和实现原则在会计确认中究竟是什么关系?答:确认的基本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确认一切要素的的共同条件,是确认的前提和基础。确认需要解决能否记录和在报表中列示;何时记录和
33、在报表列示;以及如何记录和在报表中列示等三方面的问题。上述四项基本标准主要回答了“能否”确认的条件而没有回答“何时”和“如何”两个问题特别是没有回答“何时”确认这个关键性的条件。权责发生制对此则作了原则性的补充规定:收入(与之相应的资产的增加)是在收取收入的权利发生时确认;费用(与之相应的负债的增加)则是在费用支付义务发生时确认。在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中,基于反映受托责任的需要,人们向来把收入和费用(特别是收入)的确认看得比资产和负债的确认重要。权责发生制主要就是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所作的规定。由于复式薄记决定了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等要素之间的内部关联性,当确认了收入和费用应予记录和报告
34、的时间标准时,也连带地指把资产和负债等要素的变动时间规定了下来。(从会计分录也可以看到收入、费用与其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收入和费用的确认直接关系到盈利的确定和现金流量的预测,所以又为收入规定了实现原则并为费用规定了配比原则。这样,确认的标准,特别是收入、费用的确认标准便形成了一个由原则到具体、从概念到可操作性的完整的、严密的会计处理程序的体系。十、在理论上,人们当然要求会计信息既具有相关性又具有可靠性。但是:a) 当这两个信息质量不可能兼顾时,应如何取舍?为什么?b) 现行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对绝大多数用户来说,应当是具有相关性的,否则,要求提供财务报表等于白白浪费成本,财务报表连同财务
35、会计早已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这说明它具有根本的相关性,是财务会计赖以存在并继续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前提。然而,如果财务报表上揭示的具有相关性的信息是不可靠的,甚至是虚假的。该信息所固有的相关性还能存在吗?这样的信息能否再称为“对决策有用”的信息?c) 财务报表表内表述的信息是经过确认所生成,应当既有相关性又有可靠性,至于在表外(其他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由于不必遵守GAAP,只要有相关性,可靠性就不必苛求,请对上述看法发表你的见解。答:FASB的SFAC No.2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论述得最为系统完整的一份文献。IASC的概念公告:“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AS
36、B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ED,Revised 1999)中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也都有具体的论述。由于这些准则制定者都以决策有用观作为财务报表(告)的首要目标(尽管同时也采纳了受托责任观),它们不可避免地把可靠性和相关性作为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如SFAC No.2所述:“会计信息要对决策有用,要具备两种主要的质量,即可靠性和相关性。除了受所花代价的限制,以及受重要性的限制外,信息的相关性越大,可靠程度越高,越合乎需要。”(SFAC No.2)相关的会计信息必须同时具备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关于相关性,最初的解释是一般相关,即会计信息与使用者经济决策有关。显然,会计信息现在已经达到这一要求
37、,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传统的财务报告,尤其是其核心财务报表的结构和内容对绝大多数用户是有用的,具有根本的相关性。相关性的第二层含义是:“决策相关”,会计信息必须具备导致决策差别的能力。FASB认为:相关的会计信息能够帮助用户预测过去、现在和将来事项的结局,或者证实或纠正以往的预期情况,从而影响其决策。但是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决策目标和不同的信息需求,通用目的的财务报表显然无法真正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因此相关性是一个难以确指和理解的概念。可靠性的概念稍微明确一些,它是指会计信息要具备真实反映、不偏不倚和可验证性。相关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同的信息对不同的使用者的相关程度是不同的,而可靠性对所
38、有的使用者一视同仁,不管使用者是谁,可靠程度都不会因人而异。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两大基本质量特征,人们总是希望会计信息既可靠又相关,但FASB也指出,可靠性和相关性经常相互冲击。相关性和可靠性并非总是在同一方向上影响信息的有用性。当可靠性和相关性发生冲突时,这就有必要作出一种均衡(Trade-off),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取舍。90年代以来,改革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因为传统的财务报告受制于可靠性而把许多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随之而来的改革财务报告的建议也把提高财务报表(告)的相关性放在首位,如Jenkins报告和Wallman的彩色报告模式,似乎可靠性问题已基
39、本解决,就差相关性应有待提高了。然而事实远非如此。曾经一度被认为具有强势有效的美国资本市场近两三年来受困于“盈余管理”的“灰色恐怖”。利润操纵、会计造假在美国证券市场屡见不鲜。以SEC为代表的证券监管人士纷纷发表讲话表露了忧虑和愤怒,并迅速作出了反应。1997年9月当时的SEC主席Levitt在一篇名为“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重要性”的演讲中阐述了一个主题:我们需要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以获取投资者的信任,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在1998年9月,时隔一年之后,Levitt再次就财务报告作假问题发表讲话:“数字游戏”(The “Numbers Game”), 把财务报告的弄虚作假现象讽称为“数字游戏”,表示了其
40、对此的深切忧虑,并发出警告:对于那些不遵守公开和透明原则,依赖于欺诈取巧者,要严厉惩罚! 1999年10月Levitt利用他在纽约经济俱乐部演讲的机会,又一次强调:高质量的信息是市场的生命线,呼吁财务报告的编制者、监管者和分析利用者都应当重新对数字质量进行郑重承诺,以获取公众对市场的更大信心,创造一个更有效率的市场。在可靠性和相关性的比较中,可靠性占了上风。也许ASB的立场更能代表目前流行的观点:“如果一些特征产生矛盾,被发现的一半对一半的概率仍必须符合财务报表的目标。举例说,假如某项信息是最相关的,但不是最可靠的,以及产生相反的情况,那么,有用的信息的项目是这些可靠信息中的最相关信息。”这说
41、明:在有用信息中,可靠性是相关性的前提和基础。毫无疑问,相关性不可忽视,“不相关的信息为取得它而耗费的精力等于白费”,但历史和现实的教训都告诉我们:可靠性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属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未来的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不论怎样改变,都不应偏离这个基本方向: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缺一不可。其中,可靠性是基础,是核心。”十一、资产计量属性的选择是否取决于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关注?那就是说,你如果更关注可靠性,就应选择历史成本,而你如果更关注相关性,就应选择现行价格如公允价值。你认为这种看法是否正确?是否符合FASB在SFAC No.5中所说:“现行实务的特征是几种计量属性同时并举,而不企图把
42、现行会计实务说成是以单一属性为基础”“本委员会指出几种计量属性同时并举的做法将会继续下去”(par.70)?你认为选择计量属性的正确依据是什么?答:资产是财务会计首要的或位居第一位的要素。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资产,其目的在于向相关的利益集团提供关于企业资产的构成、抗拒风险能力等方面的信息,以便于其和其他财务信息一道进行决策。当前,资产的计量存在几种并存的计量属性,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不同资产的性质,而不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同选择。存货选择成本与市价孰低加以计量,是因为存货作为流动资产有着较强的变现能力,以及受稳健主义会计惯例的影响。捐赠资产和盘盈资产大多使用重置成本计量,是因为在此种情况下,很
43、难取得历史成本的资料。衍生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是因为它们没有历史成本,同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确实对它们最为相关。正如 FASB在 SFAC No.5中所指出的,资产的“几种计量属性同时并举的做法,将会继续下去”,那么,资产计量属性选择的正确依据是什么呢?这要视资产负债表的不同用途而定。例如,持续经营条件下的资产负债表和破产清算条件下的资产负债表在计量属性选择上就不能相同。十二、在财务会计中,定义收益(Income)一向有两种观点:(1)收入/费用观;(2)资产/负债观。这两种不同的观点怎样影响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全面收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
44、全面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与财务业绩等等)?答:在财务会计中,收益的决定一向有两种观点: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根据收入费用观,收益被看作企业投入(所费)和产出(所得)的衡量,即把特定时期内相关连的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如果收入大于费用就取得收益,反之则发生亏损,即收益(亏损)=收入一费用。所以,收益计算的关键就转化为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计量和配比。按照收入费用观,损益表居于核心地位,构成第一报表,资产负债表不过为收益表服务,应是第二位的报表。收入费用观是现行会计实务定义收益的主流观点。根据资产负债观,收益则被视为企业在某一期间内资源(资产或资本)增加的净额。其计算方法就是通过对期末期初资源计量的对比,
45、即企业在投入资本得到保持的前提下,实现一定期间内的资源净增加。收益可理解为对期末和期初资产和负债进行计价而后对比求得。财务报表的其他要素,诸如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也都要通过资产和负债的增减变动来计量。按照资产负债观,资产计价居于主导地位,资产负债表才是第一报表,而收益确定则从属于资产计价,损益表变成第二报表。按资产负债现确定的收益,不仅仅是盈利,而且是全面收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将“全面收益”定义为“一个主体在某一期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产权(净资产)变动,它包括这一期间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的产权(净资产)的一切变
46、动”。这表明FASB 已经采用资产负债观定义全面收益概念,全面收益概念的提出,又引出了另一张新的第四财务报表“全面收益表”。全面收益表由于不仅反映了己实现的盈利,而且包括绕过损益表直接进入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的资产持有利得等,所以它与损益表之间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与资产负债表之间在新的基础上实现勾稽关系。要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和财务业绩,除了编制现有的损益表之外,还应编制全面收益表,并辅以现金净流量的分析。损益表着重反映已实现的收益,全面收益表则反映全部已确认的收益,现金净流量则反映企业经营的实际现金净流入。它们结合起来就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和财务业绩。十三、FASB在第6号概念公告
47、中指出:“某一主体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都属于相同的一批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par.54)你怎样理解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收入、费用和收益(利润)同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有何联系?答:资产是“某一特定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拥有或控制的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资产的定义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资产的实质是未来经济利益,即单独地或与其他资产结合在一起时具有直接或间接地为未来的现金净流入作出贡献的能力;(2)这种未来经济利益必须为特定主体所控制,即这种利益归集干特定主体而限制其他主体的取得;(3)对资源的使用权利或服务潜能必须有合法的要求权;(4)这种经济利益必须是过去交易或事件
48、的结果,或者是导致企业能获得这项利益的交易或其他事件已经发生;(5)未来经济利益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负债是“某一特定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在现在承担的将在未来向其他主体交付资产或提供服务的责任。这种贡任将引起可预期的经济利益的未来牺牲”。根据负债的这一定义,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这种责任或义务必须存在于现在,但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2)负债体现了企业现在对一个或更多的其他主体承担的责任,这种责仟预定在未来的具体的或可确定的日期,或在具体事项发牛时,即期地或通过交付或使用某些其他资产来履行;(3)这种责任对特定的企业具有强制性,使之不存在避免未来牺牲的可能性;(4)负债要
49、有可确定的到期值,或者在未来特定时日将要支付的可合理估计金额,尽管确切的支付日现在尚不明确,或者它们的未来支付日可能由于承诺新负债而展期或是因转化为业主权益而提前终止;(5)负债不仅包括法定的未来支付责任或义务,而且应包括为了维护企业信誉或进行正常业务而承受的某些道义和推定的责任或义务;(6)在正常情况下,负债应有确定的受款人,或其债权人是已知的。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是“在减去某一全体的负债后留剩在资产中所体现的余剩权益”。用公式表示是;净资产=资产-负债。负债也可看成是负资产,三者之间的核心是资产,负债、净资产都可通过资产来定义和解释。所以,它们同属于一批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资产是特定主体
50、控制或拥有的未来经济利益;负债是特定主体现在承担的未来经济利益牺牲的义务;净资产则是特定主体控制或拥有的未来经济利益的净额。收入是“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通过交售或生产货物,提供服务,或从事构成该主体不断进行的主要经营活动的其他业务所形成的现金流入,或其他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清偿(或两者兼而有之)”。所以,收入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的实际流入。费用是“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由于交售或生产货物,或从事构成该主体不断进行的主要经营活动的其他业务而发生的现金流出或其他资产的耗用或债务的承担(或两者兼而有之)”。这样,费用可看成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的实际流出。收益通常是指来自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之间的差
51、额。因此,收益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的净流入。由此可见,收入、费用和收益等要素的实质也可视为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动。十四、你怎样评价现行财务会计(财务报告)模式?你对美国SEC委员Steven M.H.Wallman提出的“彩色报告模式”(colorized reporting model)有何看法?在比较彩色模式与现行模式时,你怎样认识相关性与可靠性在会计确认标准中的相对重要性?答:现行财务会计(财务报告)模式是在会计环境的变迁中逐步形成的。总体上说,它在解除受托责任和为投资者、债权人的经济决策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AICPA的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财务报表的重要性,认为财务报表提供
52、了决策所需要的关键信息。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由于信息对决策没有用处或其他原因,用户放弃了对财务报表的分析。研究还表明,财务报表是掌握和组织财务信息的一个绝好的工具,它将财务信息系统化,从而便于对各种趋势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没有用户认为财务报表应当被淘汰或代之以新的财务信息结构。当然,这不表示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就不需改进。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巨大变革,它日益暴露出许多不足,比如,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严重不完整,财务报表经常把重点放在法律形式上而不是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上,会计信息相关性下降,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欠缺,财务信息应通过何种渠道发布,以及如何发布也面临挑战,等等。美国 SEC委员
53、Steven M H. Wallman认为当前财务报告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如确认计量偏重于有形资产即硬资产,忽视对无形资产即软资产,如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价值的确认与计量。特别是作为财务报告核心的财务报表,所包含的信息,必须是符合确认的基本标准,能够在报表中确认的信息。因此,传统的财务报表模式是以能否确认为基础,要么能确认,就可进入报表;要么不能确认,就不能进入报表。好比非黑即白。Wallman称传统财务报告模式为“黑白模式”。Wallman把FASB第5号概念公告所确定的四条确认标准,一项一项地分别予以考虑,同时把相关性列为必不可少的有用属性,建立了他所说的分为五个层面的彩色报告模式。1.在
54、第1层面中,相关性、可靠性、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都符合要求,相当于财务报表的内容,可称之为核心信息层;2.在第2层面中,相关性、可计量性和可定义性均符合标准,但可靠性有些问题,如“自创商誉”当作资产来计量就属于这一情况;3.在第3层面中,相关性与可计量性符合要求,但可定义性和可靠性有问题,如“顾客满意程度”的计量,既不符合要素的定义,又比较不可靠;4.在第4层面中,其他标准皆符合要求,但不符合可定义性,如关于风险的计量;5.在第5层面中,除相关性外,其他标准均有问题,如一个企业的“持续经营价值”和“知识产权资本”的计量。沃尔曼的彩色模式,把财务报告的重点置于提供对投资、信贷或其他决策相关、有用及
55、具有高度效用的信息,而不是决定信息是否应在财务报表中予以确认。这样。沃尔曼将相关性置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可靠性似乎变成不很重要的信息质量属性了。他的建议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提供使用者认为有用的信息。总体上说,该模式在划分不同层次分别列报方面具有新意,是对现行报告模式的一大改进,但也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比如,如何适当确定披露的各层次的界限,对信息质量诉讼的担心及对安全港的需要等。十五、请区分“表述”(presentation)“确认”(recognition)和“披露”(disclosure)的不同涵义与性质,从而说明财务报告的不同基本构成的作用。答:财务报告所传递的全部信息都可称之为“披露”(di
56、sclosure)。财务报表披露的全部信息则称之为“表述”(presentation),而表内表述的信息称之为“确认”(recognition)。 表内确认需要遵循确认的基本标准并符合公认会计原则(GAAP),必须同时用文字和数字(金额)进行描述(但“旁注”除外)。文字指的是应归入的报表要素及所属项目,“金额”则应加入报表的有关合计与总计。因此确认是严格规范化和专业性的会计表述方式。确认的信息应当最为有用(既相关又可靠)。附注表述既可以用文字表述,也可以只用数字描述,或两者兼用。表外附注可以补充表内确认之不足(即尚无条件在表内进行确认的某些有用信息,可在附注中进行补充披露),并解释表内有关项目
57、的细节,但不能用来纠正表内的错误。对使用者和独立审计人员而言,财务报表的表内部分(旁注除外)和附注(包括旁注、脚注)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两者同是审计的对象。补充资料是指由公认会计原则所要求的,既不在表内,又不在附注中补充的披露。补充资料和其他财务报告的区别在于:补充资料还在公认会计原则的影响范围之内(例如,按照美国FASB Statement No.33有关物价变动的资料不必变更基本的财务报表,而在年度报告的补充资料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中提供。),而其他财务报告则不必严格遵守公认会计原则。其他财务报告所披露的内容和方式,可以是除准则以外的其他法规(如证券法规)、
58、机构(如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我国的证监会等)所要求,也可以是企业自愿披露。总之,财务报告的表述可分为财务报表表内表述和财务报表附注的表述,以及其他财务报告的表述。表内表述是确认,构成财务报表的主体;附注中表述应为披露,是对确认于财务报表上信息的补充和解释,构成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财务报告的表述也属于披露,同样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什么是第4财务报表?英国ASB和美国FASB分别通过何种准则来规定应编制此一新的报表,它同收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关系如何?答:第四财务报表亦即“全面收益表”或“全部已确认利得或损失表”。在这些报表中,除传统的净收益或净利润外,主要还包括了已确认未实现
59、利得所构成的“其他全面收益”。90年代以来,高科技推动了国际经济迅速发展,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则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由于一些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和表外项目不断增加,人们纷纷指责,传统的财务报表已不能充分披露有用的会计信息,要求改革财务报告的呼声甚高,这些舆论对准则制定机构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首席会计师M.Sutton和另一位作者J.Johnson称之为“第4财务报表”的“全面收益表”或“全部已确认利得或损失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1992年10月,英国ASB颁布的第三号“财务报告准则”(FRS No.3)“报告财务业绩”,除继续保留并发挥“损益表”的作用外,增加一张可以报告企业全部业绩的报告“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Statement of total recognized gains and losses)。这是第4财务报表的首创。美国FASB在1980年的第3号概念公告中已将“全面收益”(Compre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采编与制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财经大学《软件工程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康乐服务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大学《现代控制理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安大学《水泥与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清洁生产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工程地质与地基处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用户界面开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中医药学院《新闻学理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课程与教育学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应用实训》项目三工业机器人涂胶工作站的应用实训课件
- 土石坝(枢纽溢洪道)毕业设计
- (新版)拖拉机驾驶证科目一知识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全册配套完整课件
- DL∕T 1664-2016 电能计量装置现场检验规程
- DL∕T 526-2013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技术条件
- 打扫卫生劳动合同范本
- 期末质量测试卷(试题)-2023-2024学年牛津上海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下册
- JT-T-848-2013公路用复合隔离栅立柱
- 舞蹈基础知识考试题库150题(含答案)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8章概率与统计初步8-1-2频率与概率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