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运用_第1页
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运用_第2页
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运用_第3页
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运用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运用课堂教学的成与败,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与低,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基本功等,但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启迪学生的思维,如何创设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境等。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问题谈几点做法:一、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个方法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好听的故事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根据学生的这些年龄特点,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不妨讲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趣味故事和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引导到“正

2、题”上来,又能调节学习气氛,真可谓一举两得。例如,在学习“探索勾股定理”时,我首先讲解了我国勾股定理的历史,接着讲了国外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和“百牛定理”及百牛定理得名的由来, 紧接着讲了中外对谁最早提出勾股定理的争论,这引起了学生极度的不满和极高的爱国热情,立志要刻苦学习为祖国争光,这样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绝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再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我先讲了古代数学问题中的一个“鸡兔同笼”的问题:鸡兔同笼,数头有 50,数脚有 160,问笼中有鸡、兔各几只?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新鲜、也很兴奋,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或努力思考,或动笔计算,解决之后,我又把握时机对该问题

3、进行了一下变式:若所有鸡都是“金鸡独立”(即一条腿站立),所有兔都是 “玉兔拜月”(即前两腿离地而仅用两后腿站着) ,此时,上数头有 50,下数脚有 90,问笼中有鸡、兔各几只?这时,学生的兴趣更高,掀起了本节的高潮,这样一来,不仅活跃了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学生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猜想是对研究的对象、问题在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的基础上,依据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推测的方法。数学猜想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究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中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可以创设猜想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在“相似三角形”教学中,我先出示

4、两幅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两幅中国地图有什么关系?形状又有什么特点 ?接着在两幅地图上找出北京、拉萨、海口三座城市的位置。并画出连接三座城市的线段,得到两个三角形,接着问:“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形状有何特点?”待学生猜想、讨论一会儿,引入课题相似三角形。这样,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分析、讨论,使得知识衔接自然,并为下一步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埋下伏笔。再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我先出示等边三角形模型,并让学生说出它的三个内角及和是多少度,之后再依次出示一幅三角板中的一个,并分别指出各角度数,再分别计算它们的内角和,最后出示一个一般三角形纸片,并让学生

5、猜想: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该是多少度?这样通过由特殊到一般,运用类比让学生猜想、讨论,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测量、剪拼、证明阶段。看起来很高深的知识原来在不经意间自己就可以尝试解决了,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兴趣,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说教,学生就会努力去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此时,教师只需要注意教学的进程不能操之过急,处理问题不能越俎代庖,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加以适当点拨,让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达到解疑的目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思维日臻缜密,掌握知识更加牢固。2、创设动态情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避免学习数学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现象的出现,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创

6、设丰富、直观、生动、有趣的动态生活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腐朽为神奇,改善学生的认知环境,弥补学生的一些动态思维、空间想象能力的不足,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名数学教师对给学生讲授时、分、秒时,在黑板上花了大量时间画一个钟,然后又费时费力的给学生讲解,还不断的画出不同时间钟的指针的位置,结果自己忙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一头雾水,若能拿出一个时钟展示给学生看,我想教学效果肯定就不会是这样的了。可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有一些内容如折叠、旋转等,以前无论老师花多少时间在黑板上画、做教具等,课堂上就算是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因为思维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也总是只能听个一知半解。现在,

7、教师们则可以充分运用实物或是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因为有了动态的直观的体验,学生既有了兴趣,又一目了然,教师的教学轻松了,教学效果也好了。这样的动态情境,应该说是最可以体现情境教学的优势了。3、创设语言情境,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能够使听者的脑中呈现出一幅幅鲜明而简洁的画面,而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语言了,所以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及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语言情境的创设首先对教师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想而知,如果教师的语言声情并茂,必能把学生带入

8、到教师设计的意境之中,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在思想深处产生共鸣。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也能够把抽象概念变得生动形象。如一位老师在讲“点的轨迹”时,高高举起手中的一块蓝色粉笔头,别开生面地对学生说:“我这里有一只刚从墨水瓶中爬出来的小虫子,正保持距离 A 点 30 厘米处不断的爬行。爬呀爬呀,身后留下点点墨迹。你们看,这就是小虫子运动的轨迹。 ”学生听着老师绘声绘色的描述,很顺利的就理解了轨迹的定义。可以说,在数学课的学习中,越是抽象概念的建立,往往越需要形象的描述与想象。若是教师和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的话,不妨把这里的“语言情境”再拓展一下,让它包括“肢体语言情境”,这样可能会更加丰富情境的表

9、现形式,提高情境的教学效果了。如当初在学习圆周长这一节时,因习题是一道关于圆环宽的问题,我巧妙的将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结合,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我先是拿出一只用细铁丝捆了一圈的乒乓球,再将这根铁丝加长一米,仍然制成圆形,将乒乓球置于这个圆的中心,问学生“铁丝与乒乓球的空隙里能否钻过一只普通的老鼠”,学生一看就可以回答出来;再将乒乓球换成篮球,其他的条件都不变,问的问题也相同,学生还是可以回答出答案;再将篮球换成地球,无法演示无法观察了,学生开始思考,并小声的讨论起来,然后分成了两大阵营。我引导学生将地球的半径用一个字母来表示,再求出这个空隙有多大,学生们经过准确的计算得到结果后,我再让他们算一

10、算开始乒乓球和篮球的空隙,结果他们发现三个结果竟然是一致的,这出乎大多数学生的意料,这里我再适时的点明这个空隙就是例题中的圆环宽,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了巩固此知识,我又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人绕着地球的赤道走一圈,他的头和脚走的距离一样远吗?如果不一样远,哪个距离更远一些?远多少?如果是绕着乒乓球或篮球走一圈,结果又如何呢?有了前面的情境的铺垫,学生知道怎么准确处理这个问题了,通过计算,他们又发现这个距离差竟然也是一样的,而且只与人的身高有关,而这个身高与例题类比,竟然也就是两个同心圆的圆环宽。象这样学习的内容,我相信学生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情境教学的方式还有一些,如记忆、

11、联想、类比情境,生活展示情境等,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地进行创造,不断地探索,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能力。二、情境创设的几个特点情境内容的趣味性。趣味性对数学学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学本身的抽象性、严谨性和传统教育“师道尊严”的影响,一般数学课都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上数学课很大程度上成了学生的一个“苦差事”。所以,在数学课的情境创设中,老师一是要挖掘展现数学本身的魅力和趣味,如在情境创设中尽可能插出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游戏、笑话、图文、卡片等,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奇妙和思维的快乐,如在数学课外活动中,曾经有一项活动内容是记忆圆周率,没有关

12、联和枯燥的数学很难记住,我们可以套用这样的一段故事:山上有座庙,庙里的老方丈老是自己光顾着喝酒,却让小和尚们背诵圆周率,小和尚们心怀不满,就作文一篇,内容是“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啊乐” 。再把这些话与用谐音改成数字,就是 3.1415926535897932384626,学生一下子就会记住这么长的一段数字了;二是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情境创设,使他们都能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很难想象,一个总是遇到解题障碍的学生会对数学发生兴趣。情境内容的生活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兴趣的事物就容易成为人注意的对象。显然,

13、数学情境的创设也必须与人的生活想联系,若把情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就可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有一次,为了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我举了我们身边曾经发生过的一件真实的事:大集体时,生产队里给各家的堆积极的农家肥料测量体积,圆锥形的还好,有些家庭堆成了棱台形,结果生产队里的会计竟然不会计算,这成了周围人的笑柄。这样活生生的例子,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在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境内容的问题性。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体验其中的数学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

14、作过多的具体描述和喧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创设的情境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师要能及时从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发挥情境的问题性为教学服务。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往返”、“纠缠不清”,只把情境的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 “摆设”和“敲门砖”。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沟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科学的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情境内容的时代性。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日新月异,所以,我们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的信息,其掌握的信息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可能大大超过了老师们的

15、预计。因此,我们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可能接触的媒体和接受的信息,并且自身还应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给自己创设的情境赋予一种时代的气息。三、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当前,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有太多的形式主义,只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小组合作学习的虚与假、师生互动交流的散与空等等。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也同样存在着过于注重形式,而轻视环节设计对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多时候,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准备图片、用具,结果引入教学内容后就没用了,反而教师在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探讨教法上花的精力不多。长此以往,一方面,这样的情境初看起来热闹非凡,能吸引人,但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16、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形成了一种极不正确的备课思路,舍本逐末,导致数学课上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以及由此而来的动态生成、课堂上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与处理,都让位给了实物的展示与作秀上。2.很多人认为,情境就是用来导入新课的。固然,“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如果每一次课都只有导入环节有情境创设,你又如果能保证你的一节课的教学时间中学生能一直拥有饱满的情绪和热情呢?特别是异常精彩的导入情境,首先就让学生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的心理状态,但随后的平淡甚至是枯燥会让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而分散注意力,降低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解直角三角形时,教师创设一个如何测量山顶上的古塔的高度的情境,开始是课件

17、展示,有山有塔,有树有花,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但是在后来,就一直是教师在黑板上不厌其烦地讲解,学生听得是越来越乏味。长时间如此组织教学,学生将会只对引入感兴趣,与整节课的教学难以融合,当然就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说,成功的教师、成功的课堂教学会让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情境贯穿始终,这样才能让学生不会出现心理疲劳感,从而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3.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学习数学,并不是说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就不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应该说,并不是每一节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也是不每节课都必须让创设的情境贯穿始终,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切入课题。对于一些暂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的学习内容, 单纯从知识上对学生进行传授也就够了。4.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体现出自己的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教师应在必要的时候引导学生的思维,但却不能经常地打断他们的情绪体验和思维连贯。工作中,有的老师经常在学生练习或是思考时提醒学生,实际上既没有学生认真在听,也容易打断学生的思维,这种习惯是要不得的。5.情境创设中的情绪体验方向一定要正确,不能偏离正常教学需要。作为情境的创设者,教师本人总会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可以自然的融入情境中,其实不一定是这样的。比如,有个老师在给学生讲尺、寸、丈时,设计的情境是:同学们,你们身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