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_第1页
五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五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第四单元单元备单元主题他们让我感动单元训练项目导语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都有许多令我们 感动的人。尽管他们中的有些人,连姓名都不为人知,他们 的形象却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本组课文为我们讲述了 一些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在阅读中了解那些可歌可泣的事, 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的表达方法。如果 有条件,还可以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和同学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领悟的表达方法。精课题再见了,亲人桥学习目

2、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 封锁”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 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 情感的作用。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咆哮、 狂奔”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重占八、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表达上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 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

3、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 达上的特点; 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涵的深意。后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 ?从哪些事情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课文中有不少句子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找出来仔细体会 体会。如: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 难道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和同学们交流。背诵喜欢的段落,并把使自己感动的词句抄下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如,课文最后才交代老

4、汉和小 伙子的关系;课文中有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你发现 了什么?找出来,和同学交流这样写的好处。略读课题金色的鱼钩梦想的力量单元训练项目链接语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多么令人感动,下面这篇课文讲述的红军老班长的故事也非常感人。用较快 的速度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令你感动 的地方找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再说说你对“在这个长 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 解。位老人,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他的心灵多么高尚! 下面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孩子的故事,同样让我们感受到 他那金子般的心。默读课文,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 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5、联系实际说说读后的体会,还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弓I导学生入情入境,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领悟的表达方法。学习目标认识12个生字, 读读记记“颧骨、 两鬓”等词语。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教育。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 表达方法。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复述故事。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 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 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 到自己的习

6、作中去。学习重点重点:体会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词语盘点读读写写会读,会写27个词语,并且要会运用。读读记记会读、会认29个词语。口语交际习作继续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或者亲身经历过的令人感 动、使人难忘的事情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根据口语交际中需学生所讲述的内容,再想一想哪件事 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令自己最感动,在此基础上,进 一步选好材料,确认自己要写的内容。学习本组作者组织材料和适当的表达方法。继续练习修改自己的

7、作文。回顾拓展四交流平台本此交流平台紧紧围绕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一一体会 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来设计, 启发学生懂得:在阅读时既要注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 会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要注意领悟作者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 方法。日积月累读背成语,积累成语,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发和教育, 并进一步丰富语言积累。成语故事程门立雪总第36、37课时课题再见了,亲人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12个生字, 认识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 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 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 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

8、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 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4、 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重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继续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内容表达思想的。教学难点透过事情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甘岭、英雄儿女等电 影,回忆英雄邱少云在夺取3 9 1高地的战斗中为了不暴露 目标,烈火烧身一动不动,英勇牺牲。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 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 这些英雄事迹, 发生在 什么战争时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打击美帝侵略者和 朝鲜人民并肩战斗, 用鲜血凝成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 当最后一批志愿军撤出朝鲜回国

9、时朝鲜人民送了 一程又一 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令人感动,今天,我们来学 习这样一篇课文。板书课题:1 4、再见了,亲人2、 介绍作者魏巍和他的主要作品。3、 师生共同交流查阅到的反映抗美援朝的资料。4、 播放再见了,亲人情景朗读等音像资料,感受 情景。二、布置预习1、学习生字新词2、 读通课文。3、 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 谁对谁说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4、 讨论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依据是什么?三、检查预习情况1、 学生自由谈谈自己记忆生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取 长补短,提高自学能力。注意“暂、谊、混”等字在文中的读音。2、 组词练习:锁暂糕阻组琐斩羔八、租祖

10、谊谣摇混宜岛遥瑶棍耗嫂艘馒耗搜嗖飕3、由4名同学分别朗读、 二部分,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教师纠正易读错的字的读音。(1)课文是以谁的口气写的?“大娘” “小金花”、“大嫂”分别代表着什么?4、理清课文脉络:前三个自然段为部分,后三个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地点发生了变化。 前三个自然段是在路上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话别 回忆,后三个自然段是在车站上。四、 学习段1、 配乐诵读,有感情朗读课文段。思考:段讲的是送 别路上的情景,写了哪些人与志愿军话别?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2、 指读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边听边作记号, 把大娘做的几件事找出来。3、 学生思考后回答:板书:送打

11、糕、救伤员、失去亲人4、 出示句子: 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 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1“雪中送炭”什么意思?2用“雪中送炭”说一句话, 教师给以及时指导:“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这句话可看出什么?5、 反复读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志愿军是怎样赞扬大娘对志愿军的情谊呢? 将反问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 么能忘怀? ”改成陈述句。体会使用反问句的好处。五、 指导朗读六、布置作业1、 抄写生字新词。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第2课时一、复习1、 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 有感情朗读课文自然段。二、学习课

12、文自然段1、 小组学习。第二自段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金花的刚强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笔画一 画。多读读小金花听到妈妈牺牲的消息时的动作、表情和语 言,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板书:救侦察员,失去妈妈刚强小金花与志愿军亲密感情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来?2、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这一段主要讲了大嫂的什么事情?板书:挖野菜,炸断双腿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中的“这样高的 代价”,指的是什么?3、“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这句 话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个说法?比较两个句式的表达效 果有什么不同?板书:深情厚谊4、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四、 归纳小结

13、1、 教师根据板书进行归纳,板书:友谊是用鲜血凝成 的2、 把前三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从字里行间体会作 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五、 学习课文第二段1、 谈话: 段讲了朝鲜的老乡送了一程又一程,志愿军 回忆了许多与朝鲜人民共同战斗,共同生活的往事,使我们 了解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那么第二段写了什 么呢?2、 指读第二段:思考:第二段讲的是什么?3、投影 句子,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列车呀,请慢一点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两个“再”表达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难舍难分,也表 达了他们对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的眷恋之情。 “再见了,亲人!

14、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你认为这句话只是志愿军说的吗?4、练习有感情朗读第二段。六、 总结1、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知道大娘、小 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要进一步通过这些事情, 体会朝鲜人民和志愿军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2、 听诵读,体会感情。3、 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七、 布置作业1、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 搜集志愿军的英雄事迹,讲给同学听。板书设计14再见了,亲人大娘送打糕失去孙子小金花救侦查员失去妈妈大嫂挖野菜炸断双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总第38课时课题*金色的鱼钩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

15、习老 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教学重点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揭示题目,导入新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 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 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 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 师适时点拨解词: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

16、事物有着落。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奄奄一息: 形容气息非常微弱, 只剩下一口气。三、 快速默读课文, 想想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 以分为几部分?1、 快速默读,标在书上。2、 小组讨论后小结。3、 放录音。四、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 地读一读1、 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2、 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 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3、 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 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五、口语交际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 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1、 在小

17、组里练习。2、 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板书设计:金色的鱼钩 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总第39、40课时课题桥教学目标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 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挡、跌 跌撞撞”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中深刻感悟老支书 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 崇高精神。3、 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 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 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 特点。教学难点 理

18、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教学准备准备一段洪灾的录像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 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桥”的课文?这几篇课文 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2、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这篇课文又会写些什么内容呢?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 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不 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 可向学习伙伴请教,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 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 检查字音、字形:应注意“肆”的声母是平舌音,“搀、呻”的韵母是翘舌音,“疯、狞、淌、瞪、膛”的韵 母是后鼻音,“呻、搀、奠”的韵母是前鼻音。特别注意“肆”、“奠”的写法。 学生提出难理

19、解的词语,共同帮助解决。 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朗读。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6;疏导撤离713;桥塌殉职142 3;祭奠英灵2427。三、感受险情1、 让我们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感受突遇山洪时可怕 的一幕。读课文段,找出文中描写洪水可怕的句子,用心体 会。2、 汇报交流谈体会,感情朗读促感悟: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抓住“像 泼”、“像倒”谈感受。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 来,势不可挡:1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2比较“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一句写得好?为什

20、么?3指导读出洪水的凶猛。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1“跳舞”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2指导朗读。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1读着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朗读: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3、说话练习:播放洪灾的录像资料,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说说这样的险情吗?4、 感受人们的紧张: 当时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 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惊慌失措的样子吗? 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5、 有感情地朗读段,读出自己的感受。板书设计桥突遇山洪-疏导撤离-桥塌殉职-祭奠英灵教学过程第2课时一、 有感情地朗读段二、 感悟老支书的崇高精神1、 洪水如猛兽般袭来,死亡正一步步逼近,北面那

21、座 窄窄的木桥就是全村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桥。当他们跌跌撞撞 地向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 桥前。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三大段,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 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2、 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 交流汇报: 他不说话, 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2不说话的老汉会想些什么?3朗读。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 员排在后边! ”说话简短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 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短短的一句话里,连用三 个感叹号,足以看出老汉话语的威严。) 老汉冷冷地说: “可以td, 到我这里报名。 ” 老汉突然

22、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快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1抓住“冲”、“揪”、“凶得像只豹子”体会老汉对不服从命令者的态度。2指导表情朗读,读出老汉的凶。3可是老汉揪出来的人是谁?把儿子揪出来排到后 面,就意味着他死的危险更大,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从哪 里看出来?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段。三、学习结尾,抒发情感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1、 师配乐朗诵,再学生朗读。2、 为什么要在最后才交待两人的关系呢?3、 想像说话:祭奠时,老太太会在坟前说些什么呢?那些搀扶着老太太前来祭奠的乡亲们会

23、怎么哭诉呢?4、写话抒情:此时此刻,假如你就在老支书的坟前, 你又想怎么赞颂这位老共产党员呢?大家想一想,把它写下 来,最好用上“桥”这个字。5、 交流。四、 理解题意,总结全1、 以“桥”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2、 总结:在灾难面前,一座窄窄的木桥引渡人们走过危险,走向安全。后来,这一座木桥倒塌了,可是另一座高 大雄伟的桥却在人们的心中树起来,那就是老支书,全 村人都拥戴的老支书,在人民群众生死攸关的危难关头无私 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老共产党员!让我们满怀深情地 读课题桥 。五、 体味语言,感情朗读1、这篇课文是根据谈歌的小小说改编的,全文只有五 百来字,却被评选为优秀短篇小说,它好

24、在哪儿?2、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六、 布置作业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 可以上网查阅更多“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板书设计桥老支书窄窄的木桥像一座山开始发抖冲上去揪出儿子痛苦呻吟用力推儿子上桥轰地塌了被洪水吞没了【练习设计】1、 读一读,写一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 呻吟、搀扶、祭奠、舌L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2、 同音字填空:s 1:放庙乎养马j 1:奠肆无惮往开承事业录令人心万籁俱 一之长3、 抄写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4、 仿写句子: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洪水狂奔而来。改写成:_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人们慌舌L地

25、向南跑去。改写成:_.想像写话。“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什么? 祭奠时,老太太会在坟前说些什么呢?那些搀扶着 老太太前来祭奠的乡亲们会怎么哭诉呢?总第41课时 课题*梦想的力量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 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 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 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 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

26、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教学准备阅读江菲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的原文梦想的力量教学过程一、喝题质疑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你有什么梦想。2、出示课题一一梦想的力量。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梳理归纳: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 这个梦想是怎么实现的?这个梦想力量究竟有多大?二、速读课文,理解“梦想”1、自由快速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想想“课 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划出有关句子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 喝。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 我一定要为他们挖口井。那我攒钱买钻井机吧 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2、补充非洲缺水的资料:非洲的安格鲁地

27、区长年干旱。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外的 一处池塘。这里常年有1/4学生患有霍乱、伤寒和其他严 重的水生寄生虫疾病。3.1万多居民,却没有一名医生,1/5的孩子在5岁前就死掉了。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11亿人口缺水,而南非洲就 有2/3的农村和1/4的城镇近3.3亿人口缺水,整个 非洲缺水人口达4亿,占非洲总人口的66%。近年来,非 洲旱灾频发,因饮用不清洁水引发的各种疾病,每年都要夺 走数以百万计非洲人的生命。有关专家估计,非洲缺水问题 还有可能继续恶化和蔓延。这一资料的补充,能震撼学生的心,也能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瑞恩的心。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指导读出瑞恩的决心大,语气 坚。三、再读课文,明晰

28、“梦想之路”1、 加拿大一个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孩子 们挖一口井,还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听 起来,这肯定是一个梦,一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 梦。那么,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指导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2、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3、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瑞恩为攒够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1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 大声朗读。瑞恩的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 进了那个饼干盒里。2想像:6岁孩子为地毯吸尘干两个多小时,会累成 什么样?2思考:要做那么多额外的家务活,对于一个6岁的孩 子来说,非常不容易

29、。可是他一直坚持下来,干了4个月。 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坚持4个月时间,不怕苦,不 怕累,做那么多的家务活?当时瑞恩心里会怎么想的?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瑞恩得到了同学、 老师和其他更多人的支持。1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A、 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着感动了,她决定帮这 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于是她把瑞恩的事写成,登在当地的 报纸上。B、 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 5元的支票瑞恩 筹齐了大一口井的钱。C、 瑞恩的老师没想到使瑞恩和同学们跟非洲的孩 子们通上了信。2想像: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听到瑞恩 的故事后,他们会怎么想的?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话。4、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课文

30、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一 过程的呢?四、感悟“梦想的力量”1、 再次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 感受梦想成真的喜悦和激动2、 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 想些什么?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为什么而幸福地流泪?3、 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 不流泪呢?默读课文,深入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4、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 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五、畅谈感受,深化主题读完这篇课文,同学们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可 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 谈你的理解和感受。六、作业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梦想的力量竟有如此之大!筹集7 0块钱- 做额外家务活筹集2 0 0 0块钱感染了周围人筹集买钻井机的钱感染了更多人【练习设计】1、读一读,写一写: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2、“瑞恩的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哥哥和弟弟都出去 了,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在这两个多小时里,他是怎么 度过的呢?写一段话。3、“爷爷知道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暴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