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语文第五单元备课_第1页
二下语文第五单元备课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1 / 22 第五单元备课 主备人:周启兰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办法” 为主题,所有内容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1、认识 41 41 个生字,会写 2525 个字,会写 25 25 个词语。 2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分角色朗读小马过河 。 3 3、能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看 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能用上提供的词语, 复述小马过河的故事。 4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5 5、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句子加上“赶

2、紧” “焦急地”等修饰词语后的好 处。 6 6、背诵从弟子规中节选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朗读感悟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故事的不同侧面谈看法, 或联系实际, 谈生活 中类似于寓言中的事例,明辨是非,加深理解,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或从故事中 的不同侧面发散思考,获得不同的感受。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 朗读指导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好 对话的语气。 教学难点: 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启示。 四、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办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 画杨桃小马过河 3 3 篇课文。 有古代寓言故事,有现代学生生活故事,

3、有童话故事;有人物,也有动物, 每个故事都寄寓了深刻的道理。 故事丰富的人文内涵, 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 考,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启示。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 。能对文本内容进行 意义重构, 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2 / 22 有自己的认识, 是一个人阅读素养的基本体现, 也是读者能从文本中 获得熏陶和启迪的基本保证。 本单元 3 3 篇课文中的人物和角色, 在看待事物、 解 决问题时,有的对,有的错;有的先糊涂后清醒,有的先迷惑后醒悟,学生读后 应该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 本单元引导学生从故事的不同侧面谈看法, 或联系实 际,谈生活中类似于寓言中的事例,明辨是非

4、,加深理解,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或从故事中的不同侧面发散思考,获得不同的感受。 “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 看法”是继二年级上册“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延伸和发展,体 现了语文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 本单元人物对话较多, 朗读指导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 这不仅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加深对人物形篆的感受, 也为后面 “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奠定基础。教材在画杨桃课后提出“注意对话的语气” , 在小马过河课后提出“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的要求,要 注意根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角色体验,读出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 五、课时安排: 寓言二则 3 3 课时

5、画杨桃 3 3 课时 小马过河 3 3 课时 口语交际 1 1 课时 语文园地五 3 3 课时 共计 13 课时 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3 / 22 12、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1、 认识“寓、贝等 1515 个生字,会写“亡、牢”等 8 8 个字,会写“亡羊补 牢、劝告”等 4 4 个词语。 2 2、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 3、 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 “揠苗 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个人做错了事,只

6、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 算晚。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1、 认识“寓、贝等 1515 个生字,会写“亡、牢”等 8 8 个字,会写“亡羊补 牢、劝告”等 4 4 个词语。 2 2、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 3、 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法】引导,感悟。 【学法】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3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 1 1 课时 亡羊补牢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

7、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寓言”是 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的意思就 1 1、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学生齐读) 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4 / 22 2 2、 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3、 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 4 4、 从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 1、 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 2、 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 3、

8、 检查自学效果: (1 1) 选择正确的读音 窟窿(k k d 印 g;k g;k Rong ong )废窿(I I 印 g long g long ) 街坊(f f mg fang g fang )坊本(f f mg fang g fang ) 圆圈(qum ju mqum ju m) 羊圈(qu m ju qu m ju m) 钻研(zu zu m z z dunun)钻石(zu zu m zu zu m) 重点强调: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区分 你是怎样来区分的?指名汇报通过查字典区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 (2 2) 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

9、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二)、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 1、 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现在你能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 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板书:第一次第 二次 2 2、 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 1 1 4 4 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 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 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 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3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

10、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 5 5 自然段。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 也没丢羊。4 4、练习复述 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5 / 22 (三)、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 1、 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友情提示: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随便评价他人, 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评 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 (1 1) 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2 2) 在小组内交流 2 2、 全班交流评价 (1 1) 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A A、 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

11、)大 家尝试读一读,指名朗读。 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 (从“赶快”知道街坊很为 他着急,感到可惜,读出劝的语气) 指名尝试读 分角色来读对话,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的心情。 B B、 从第 4 4 自然段中的两个“又”,感觉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知道有第 一次的丢羊,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又有了第二次的丢 羊。 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 4 4 自然段, ,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 处。 (2 2) 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默 读最后一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

12、抓住“后悔” “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 悔的心情。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改成一般陈述 句) 抓住“赶快” “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 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 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小结: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但是,当一旦发现错误后,他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 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那么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 见,只要有信心,知道及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6

13、 / 22 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 谈) 三、 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到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如果你 是养羊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 (奉劝 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改正错误。我们要虚心接受 他人的劝告,发现问题及时地改正。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 不晚)“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四、 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

14、道理? 在我们今后的 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第 2 2 课时 揠苗助长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课件理解课题、了解故事: 学生讲解题意: “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 按照“理解题意一了解故事一理解内容一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 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1 1、 学习生字: 范读课文,听准生字字音。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读错的字。 同桌之间认读生 字,交流记字方法。 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7 / 22 巩固生字:

15、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开火车读) 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 2、 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四个问题: 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他的心情怎样?将描写他心情的词句画 出来。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 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巴望、焦急。 出示重点句子,体会种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 焦急地转来转去。 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要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种田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 用课件演示种田人拔苗的过程,朗读第2段,要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 读第3、4段,体会种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来知道禾苗都死

16、了,十分 失望的心理。 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我们已经知道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或亲属,你 怎样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 三、 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1 1、 诵读全文,复述课文。 2 2、 交流:生活中有类似“揠苗助长”的事例吗?说一说。 四、 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第 3 3 课时 (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8 / 22 教学反思: 1313、画杨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1 认识“靠、而”等 131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 9 9 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 1010 个词语。 2 2

17、 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3. 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4. 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 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朗读实践,发展学生语感。指导 学生读懂“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我”又是怎样画的。 接着再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原因。最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把写“我”怎样看的、 怎样画的词语圈出来,引导学生体会“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在这里的意思, 体会“我”的一丝至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们看问题或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 要轻易下结论的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8、】 1 1 认识“靠、而”等 131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 9 9 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 1010 个词语。 2 2 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9 / 22 3.3. 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4. 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 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法】引导,感悟。 【学法】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3 3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让学生自由 举

19、手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 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1.齐读课题。 二、 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1 1、 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 谁画杨桃?怎样画杨桃? (2) 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 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 2、 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重点字词 (1)(1) 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2) 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而:零声母音节,念“ er0肃:平舌音,念“s s U”。晌:念“ shang” 与“响”要区分字形。 嘻:念一声,“ x x I”。诲:念四声,“hui”。

20、 (3)(3) 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 (4)(4) 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扌+ +四+ +去,注意左窄右宽,“四”字中间是两竖。 嘻: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 (5)(5) 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三、 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10 / 22 (一)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2.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3.3.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我”和同学们在图画课上练习 画杨桃时,“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讥笑。老师通过 让

21、学生轮流到“我”的座位上去看看,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了做事应 从实际出发。) 4.4. 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问题预设: (1) 课文中老师怎样提的问题? (2) 提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3) 同样是杨桃,为什么画出了不同的样子? (4) 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地提出问题? (5) 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四、 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第 2 2 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1. 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 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今天我们

22、继续学习课文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一)、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意。 1.1. 学习第 1 1 自然段。 (1 1) 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思考: 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我”画杨桃的过程) “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理解“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准确”等词 语) 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2 2) 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从“我” 坐的角度看杨桃,杨桃就像个。) 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11 / 22 (3 3) 老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五角星 (学生亲自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 容。) 2.2.

23、 学习第 2 21717 自然段。 (1 1) 朗读课文,并思考: 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老师有 什么反应?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用“因为?? ?所以?? ?”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举例子说说为什么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不一样。 (板书:角度不同,样 子不一样) 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当别人看到的或 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 题。) (2 2) 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出对话时不同的语气。 读出同学一开始嘲笑的语气,以及后来不好意思、尴尬的情绪。

24、 读出老师一开始严肃的语气,以及后来和颜悦色的态度。 3.3. 学习第 1818 自然段。 (1 1)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对“我”来说终生难忘?(板书:终生难忘) (2 2) 讨论:老师的话只适用于画画吗?(老师的话表明了一个道理:要实 事求是,要以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 的很多事情) (3 3) 按照老师所讲的,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 (板书:不要?? ?要?,要?? ?要?) 谁能用“不要?? ?要?? ?”说一句话? 4.4. 老师亲自来到“我”的座位上去看杨桃,是想知道() “我”的角度去看,杨桃是不是“我”画出来的样子。 是不

25、是“我”的位置有点偏,因此没有把杨桃画准确。 三、 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1.1. 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 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 那么,我们每个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12 / 22 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2. 齐读老师说的那段话。 3.3. 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懂得的道理。 四、 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第 3 3 课时 (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414、小马过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1 认识“棚、驮”等 131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

26、“愿、意”等 8 8 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 IIII 个词语。 2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自主识字, 写字。分角色朗读 课文,指导读出恰当的语气。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遇事不能光听他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 这样才干把事情做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 1.认识“棚、驮”等 131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 意”等 8 8 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 IIII 个词语。 2.2. 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27、。 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13 / 22 3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4. 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 的那样深”? 【教法】引导,感悟。 【学法】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3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 1 1 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不但要和大家交朋友, 而且要 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示小马图片)对,是一匹可爱的小 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 (教师板书课题)齐声将课题读两遍。 二、 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28、 (一)、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1 1、 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 遍。 2 2、 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 3 3、 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 4、 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学生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三、 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1 1、 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 2、 指导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 8 8 个字。“愿、意、该、刻、突”等字的点画较多,要注意点 画的不同方向,还要注意不要漏写。“愿、麦、突”等字,

29、有撇捺的笔画,要注 意起笔和收笔的位置和轻重,撇捺写舒展些。注意辨析“该、刻”两字的异同, 再指导正确书写。 本课 8 8 个字书写要点: 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14 / 22 愿 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第二笔竖撇起笔重,收笔轻,包住 心字底。下面“心”不宜写大。 意 上中下三部分大小差不多,要写得紧凑。第四笔是小撇。第五笔横写 长点儿,盖住下面部分。 麦 上部“ ”,第二横最短,第三横最长,落在横中线上,第三笔竖下面 不要超出第四笔横。下部撇挨着第四笔横起笔,撇捺要 该 左右两部分起笔位置比较一致。右边第三笔是撇折,第四笔撇穿插到 左边言字旁下面。最后一笔是右点。 伯 注意左右

30、两部分撇画写法的区别。右边的“白”写得稍窄,竖笔压在 竖中线上 刻 左宽右窄。最后一笔竖钩最上端比左边高,最下端比左边低。 突 上小下大。穴字头后两笔的撇、点,笔画宜小。下面是“犬” ,注意 不能少写最后一笔点。撇捺要写舒展。 掉 第五笔横宜短。最后一笔悬针竖,起笔重,收笔轻。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第 2 2 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一) 、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养 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31、。 2 2、 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考虑: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 协助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 3、 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如“连蹦带跳地说”, 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还可以换上“ 一蹦一跳” “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二) 、自由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15 / 22 考虑: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 1、 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它想到了什

32、么? 读有关的句子。 “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过不了河, 为难了。“去路”,指往前走的路。“挡住了去路”,就是没法再往前走。小马 是怎么想的?读有关的句子,指导读出语气。小马想的话,轻读。 2 2、 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 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1 1)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考虑:小马问老牛,老牛怎么说?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这里要注意的是老牛的小腿) (2 2)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 ” (注意“立刻”)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准备过河 小松鼠说河水很深。和老牛

33、说的比较,为什么它们的说法不同? 边读书,教师边出示挂图(小河、老牛、松鼠的图片或幻灯片)进行比较, 使学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它们之所以说法不 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 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 这里可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 所以说; 因为松鼠 所以说 ”的句式回答。 (3 3) 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 么办才好”这句话的意思。 老牛说河水浅,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 忙”收住脚步。“立刻”、“连忙”两词的意思相近,都含有“快”的意思,说

34、明小马没动脑筋想。 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完全相反的话,不敢过河了。小马既不动脑筋想一想, 又不敢试一试,所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三)、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 1、小马问老牛的话,后面是问号,要用疑问的语气读。老牛的回答,说得 平静,因为它认为河水很浅,要读得平缓。可以让女同学读小马的话,男同学读 老牛的话,分角色练习朗读。2 2、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 “拦住他大叫”, 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号,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16 / 22 表示语气加重。“小马! ”一声大叫,要读得急促些, 声音要高中一年级点,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一些,连着读,第二个

35、“别过 河”语气要加重些。 3 3、 “小马惊讶地问”,不是一般地问,“惊讶”,吓了一跳,表示小马害 怕,紧张。教师可示范,读出语气来,再让学生练读。 4 4、 第六自然段中小马“叹了口气”说的话,是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只 好回去问妈妈,要读得轻缓。 5 5、 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 、朗读第七自然段 考虑: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 什么? 1 1、 指名读,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用小黑板出示:“光听他人说,自身不 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2 2、 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小马来到河边,老牛说河水浅,它“立刻”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

36、,小马 “连忙”收住脚,不敢过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只是听他人一说就信以为 真,一定要自身动脑筋想一想,在考虑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他人说的, 往往只适合他人。他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 论。 (五) 、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考虑: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 1、 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 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 2、 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有关句子。 这是小马自身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 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 松鼠那样矮小。 三、 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1 1、 指导

37、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小马妈妈的话,要用诱导、亲切的语气读。小马的话中“过.过不去”, “没没想过”,这两处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内容,而表示说话时心 里很为难,所以是断断续续的。要指导学生用难为情的语气读 四、总结全文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 要动脑筋,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17 / 22 要去试一试才行。 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2 2、 分角色朗读全文。 3 3、 讲小马过河的故事。其他同学评一评,讲得怎么样。 四、 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第 3 3 课时 (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8、 口语交际 图书借阅公约 教学目标: 1 1、 培养学生热爱图书,爱惜书本的意识。 2 2、 能与他人进行小组合作。主动发表意见,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3 3、 学会表达,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难点:能学会小组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得出探究成果。 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18 / 22 教学课时:1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图书角,我们班已经有了上百册的课外书了, 为了 方便大家每个人都可以看这些书并且保护好我们的图书, 我们现在需要制定一个 图书借阅公约,让大家有秩序的借书还书。今天,我们的课堂主题就是

39、制定图书 借阅公约。(板书:图书借阅公约) 二、 合作探究 (一) 出示提示: 1 1、什么时间借阅图书。2 2、一次能借几本书。 3 3、 一次借书能借多长时间。 4 4、 翻阅图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 5、 设置图书管理员。 6 6 违规处罚办法。 (二) 小组讨论 1 1、 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 3 34 4 名同学。 2 2、 围绕着给出的提示问题,小组逐一将结论讨论出来,最后统一结果,由 组长汇总。 3 3、 老师巡视,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掌握学生的讨论进度。 (讨论要求:每个学生轮流说自己的观点看法,其他同学认真听) 4 4、 每组组长最后汇总小组讨论结果,最后在全

40、班汇报讨论总结。 5 5、 综合各组讨论结果,把条例逐条列出来,写在黑板上。 6 6 综合考量,拟定出最终的图书借阅公约。 7 7、全班齐读公约。 三、 课堂小结 在我们共同讨论,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制定出我班的图书馆借阅公约,希望 每位同学都能自觉遵守。图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她。 四、 课后完成 将图书借阅公约打印出来,张贴到图书角,方便每个人都能看到,严格遵守。 板书设计: 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19 / 22 图书借阅公约 一、 开放时间:每天中午 1 1: 10101 1: 4040。 二、 排队取书,轻拿轻放, 切忌推、挤、抢。 三、 登记后方可借阅,每人每次限借

41、一本。 四、 每本图书借阅时间不超过 15 15 日,1515 日内未看完可登记续借。 五、 借阅人有责任保存好图书,归还图书时,图书管理员应仔细检查,如 出现破损、缺页、随意涂画或图书遗失等情况,借阅人应按所借图书原价赔偿, 情节严重者加倍赔偿。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1. 认识生字词,熟读生字词,学习偏旁“厂”“穴”。 2.2. 理解各种表现笑的词语之间的区别。 3.3. 能根据不同的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4.4. 熟读并背诵弟子规节选部分,培养学生热爱经典文化的情感。 5.5. 培养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1. 掌握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两字词语。 2.2.能根据不同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 语气。 3.3. 初步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