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蒙古赤峰市2016届全市优质高中高三质量检测试卷 语文第I卷 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历史上的乡村治理实际上走的是一条“二元化”的路线,公权力和自治权长期共存,其中以唐宋乡官职役化为分界彼此消长,这种独特的乡村治理方式甚至对乡村的近代化过程也产生了诸多影响。自秦汉以来,历代都曾试图对乡村社会进行直接管理,但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治理主要依靠乡官及律令与儒家纲常,国家对乡村的组织原则是地缘优于血缘,基层社会已经存在早期自治组织。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被学界概称为“唐宋之变”。在乡村治理上,这种转变就表现为:其一,乡官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从此,乡村基层
2、管理人员的身份是民而不是官,社会地位很低,没有固定的办公衙门和俸禄,上为士大夫鄙视,受上级盘剥,下又徘徊于是否侵渔乡里之间,这种两难困境在后世乡村管理中变成常态;其二,自治组织在唐宋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国家通过乡绅、信仰、乡约、宗族等各种形式和力量对乡村实行间接控制在唐宋之际渐渐成为现实或者完成了制度准备。中国乡村治理方式的转变是传统国家以最小成本维持社会运转的必然。自郡县制建立以来,帝国人口不断增加,县级区划的数目却维持了相对稳定。以农业税为收入主体的传统国家不可能负担如此庞大的官僚系统。因此,各朝代不得不以最低行政配置来应对扩大的人口,政府效率下降,基层行政职
3、能缩减,县以下交给各种社会组织进行自治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与此同时,乡村治理的难度却在增加。中唐以后从两税法开始了征税原则由“税丁”向“税产”的转变,财产的隐匿比起人丁的隐匿更难发现,乡村催征赋税参与管理的乡役人数和工作量大增。地方政府职役人数、工作量的变化,同时其地位愈来愈低,从秦汉时期的有望跻身卿相,到明清时期的被视为“至因至贱”之役。这些问题导致乡官职役化、政府乡村管理虚化。这是中国历史上“强干弱枝”的一个表现,也是社会基础不稳、治乱频仍的一个原因。乡村治理方式转变的目的本是以最小成本来控制基层、获取赋税,实际上却令中央王朝取得税收的效率进一步降低。乡村治理方式的转变令基层社会更易于“
4、军事化”,乡族控制的民团、乡兵既可帮助维持地方治安,也可能带来械斗民乱。乡村治理方式的转变使得乡村职役地住低下的同时又权力大、责任大,赋税征收不足时还需要自己赔补,极易为了满足国家的赋税要求或上司、自身的贪污要求而徇私舞弊、危害乡里,宗族、乡绅则往往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同时,乡村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带来了明清时期蓬勃发展的宗族等各类乡村自治组织,它们不仅进行自我管理,到近代还提供了本应由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总之,传统中国的乡村社会一直存在一定的自主性,中国很早就存在类似于西方“公共领域”的国家与民间同时发挥作用的公共空间。(摘编自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
5、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历史上的乡村治理公权力和自治权长期共存,以唐宋乡官职役化为分界线,公权力削弱,自治权增长,这种独特的乡村治理方式对乡村的近代化过程产生了影响。B虽然自秦汉以来历代都曾试图对乡村社会进行直接管理,但是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治理主要依靠乡官、律令和儒家纲常,国家对乡村的组织原则是地缘优于血缘。C“唐宋之变”时,乡村基层管理人员的身份是民而不是官,社会地位很低,没有固定的办公衙门和俸禄,他们受到上层的鄙视和盘剥,又纠缠于是否盘剥下层,置于两难的处境中。D唐宋之际,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国家通过乡绅、信仰、乡约、宗族等各种形式和力量对乡村
6、实行间接控制渐渐成为现实。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因为以农业税为收入主体的传统国家不可能负担庞大的官僚系统,所以自郡县制建立以来,尽管国家人口不断增加,但是县级区划的数目却维持了相对稳定。B国家以最小成本维持社会运转,各朝代以最低行政配置来应对扩大的人口,导致政府效率下降,基层行政职能缩减,县以下交给各种社会组织进行自治。C从中唐以后,乡村治理的难度在增加,“税丁”向“税产”的转变,比起隐匿人丁,人们更容易隐匿财产,大大增加了乡村催征赋税参与管理的乡役人数和工作量。D地方政府职役人数、工作量和地位的变化,导致乡官职役化、政府乡村管理虚化。这是中国历史上“强干弱枝”的一个表现,也是社
7、会基础不稳、治乱频仍的一个原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村治理方式转变带来一些弊端,如令基层社会更易于“军事化”,乡族控制的民团、乡兵既可帮助维持地方治安,也可能带来械斗民乱。B乡村职役极易为了满足国家或上司或自身的要求而徇私舞弊、危害乡里,宗族、乡绅则站在乡村职役的对立面,反对他们的这类行为。C明清时期宗族等各类乡村自治组织蓬勃发展,它们不仅进行自我管理,到近代还提供了本应由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D传统中国的乡村社会一直存在一定的自主性,像西方“公共领域”的国家与民间同时发挥作用的公共空间在中国早就存在。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
8、的文言文,完成47题。严清,字公直,云南后卫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富顺知县。公廉恤民,治声大起。忧归,补邯郸。入为工部主事。董作京师外城,修九陵,吏无所侵牟,工成加俸。擢保定知府。故事,岁籍民充京师库役,清罢之。振荒弭盗,人以比前守吴岳。历迁易州副使,陕西参政,四川按察使、右布政使。并以清望,荐章十余上。隆庆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未上,改四川。清久宦川中,僚吏惮其风采,相率厉名行,少墨败者。郡县卒岁团操成都,清罢之。番人入贡,裁为定额。痛绝强宗悍吏,毁者亦众。陕西贼流入境,巡按御史王廷瞻劾清纵寇。大学士赵贞吉言:“贼起陕贻害川微即有罪当罪守土臣不宜专责巡抚臣蜀人深知清约己爱人省事任怨。
9、今蜀地岁荒民流,方倚清如父母,奈何弃之!任事臣欲为国家利小民,必得罪豪右。论者不察,动以深文求之。顷海瑞既去,若清复罢,是任事之臣皆不免弹击,惟全躯保位为得计矣。”疏奏,不允,命解官听调。清遂不出。万历二年,起抚山西。未赴,改贵州。历两京大理卿,三迁刑部尚书。张居正当国,尚书不附丽者独清。居正既卒,籍冯保家,得廷臣馈遗籍,独无清名,神宗深重焉。会吏部尚书梁梦龙罢,即以清代。日讨故实,辨官材,自丞佐下皆亲署,无一幸进者。中外师其廉俭,书问几绝。甫半岁,得疾归。帝数问阁臣:“严尚书病愈否?”十五年,兵部缺尚书,用杨博故事,特诏起补。遣使趣行,而清疾益甚,不能赴。又三年卒。清初拜尚书,不能具服色,束
10、素犀带以朝。或嘲之日:“公释褐时,七品玳瑁带犹在耶?”清笑而已。(选自<明史·严清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贼起陕贻害川徼即有罪当罪守土臣不宜专责巡抚臣蜀人深知清约己爱人省事任怨B贼起陕贻害川徼即有罪当罪守士臣不宜专责巡抚臣蜀人深知清约己爱人省事任怨C贼起陕贻害川徼即有罪当罪守土臣不宜专责巡抚臣蜀人深知清约己爱人省事任怨D贼起陕贻害川徼即有罪当罪守土臣不宜专责巡抚臣蜀人深知清约己爱人省事任怨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B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
11、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C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是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的官署。D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七品,古代官员分七品十八级。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八严清善于治理,有名声。他考中进士担任富顺知县,治理名声兴起;他担任工部主事,搞建筑的官员不敢牟利;他在多地任职,因美好的名声被举荐。B严清敢于作为,遭到嫉恨。他取消士兵每年在成都的操练,裁决外族进贡数额,严厉打击坏人,很多人说他的坏话,有人弹劾他,他因此被罢官。C严清正直公正,不阿权贵。他是尚书中唯一不依附张居正的人,张居正去世后,查抄张的家,获得登记大臣赠送财物的簿册,只没有严清的
12、名字。D严清崇尚俭朴,深得皇帝信任。他刚担任尚书时,因为不能备办符合身份的颜色的衣服被人嘲笑,但他不以为意;皇帝器重他,惦记他的病情。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事,岁籍民充京师库役,清罢之。振荒弭盗,人以比前守吴岳。(5分)(2)清久宦川中,僚吏惮其风采,相率厉名行,少墨败者。(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望长安贺铸排办张灯春事早。十二都门。物色宜新晓。金犊车轻玉骢小。拂头杨柳穿驰道。莼羹鲈绘非吾好。去国讴吟,半落江南调。满眼青山恨西照。长安不见令人老。【注】玉骢:泛指骏马。莼羹鲈鲶:味道鲜美的莼菜羹、鲈鱼脍。8这首词的上片写景有
13、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9下片“满眼青山恨西照。长安不见令人老”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阐述。(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诸葛亮出师表一文中,陈述自己临危受命的两句是“ , ”。(2)李白的蜀道难中,写“五丁开山”的故事的两句是“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乙选考题请考试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
14、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雪白的鹦鹉胡也频近于薄暮的时候,残照的余辉映到游廊上,鹦鹉的雪白毛羽上披了淡淡的红光,感着快乐似的在架上跳着。它看见来了一个人影,便叫起来了:“来客咧”少年站到游廊的一边,看着这鸟儿。这时,一种新的感想便拢住他,使他不禁的凝望着,发了许久的呆。随后他走开了,心里还不住的这样想:“可怜的鸟儿毛羽这样纯洁却锁在钢架上”鹦鹉还在叫,而少年已走进一间房里了。那里面,电灯的光灿烂着,点亮着装饰华丽的四壁,一个银铸的“寿星”在横桌上反吐出白光;一切的器具都有一种夺目的色彩。两个年轻的女子便仓皇地像回避生人似的站起来“一家人”坐在她们对面的老头看清了走进来的人,便这
15、样说,于是她们又坐下了。“你从那里来?”他问。“从妈那里。”少年沉静的回答;他站到一只花盆架前面,抖开手巾去揩那流出的鼻水。“怎么,你受了凉?”老头子关心地诧异地问。“大约是吧。”“那末,吃一点姜茶”一个女子便亲切的插口说。“对了。你吃过没有?”“不,”少年只是机械似的回答,“不用。”过了一会,老头子偏过脸,感慨而喃喃地说:“你还是这样的固执”少年便转过身来问,“爸爸,你说的是我不吃姜茶么?”说完,便又玩着天冬草。“流鼻水,又不吃姜茶,这固然是你固执但是我说的不是这件事。”“你说的是我的婚事么?”少年冷静地问,并不转过脸。“虽然然而我也不愿说。你呢,在北京读了几年书,现在变得什么都不如你的意。
16、你是一个新人物!我呢,年纪老了,老年人自然免不了有别的看法,不过若说到你的婚事,我无非是替你着想:自由结婚的人常常马上又离婚了不,我现在不说。”老头子一面说,一面便慢慢地红起脸。因为他的儿子不作声,便又接着说:“你做小孩的时候多可爱不,这也不说!我不是说你现在有什么不好你想,家里面还有钱,至少过这一辈子也足够,何必做什么你一年到头行踪不定,像一个叫化子。你冷笑什么呢!自然,我也知道,现在像我这样的人,也是你要打倒的!”这老头子越说越激昂起来,终于那半白的胡须在鼻尖下颤动了。“唉一”老头子还愤愤地说,“我已经成为老朽了,谁知道还能够再活多少日子”“不要这样说,爸爸!其实你是很有福的,住在这样好的
17、别墅里,并且还有两个世界上找不出许多像你这样的人。”“你又在骂我?”老头子闪起眼光。“一点也没有这意思。”于是两个人便默着。这沉默一直拖延下去,到了一个仆人进来请吃夜饭的时候。鹦鹉还在叫:“来客咧”在非常明澈的月光下,少年现着异样苦闷的脸色,缓步地循着那鹅蛋石的曲径,走到了挂着鹦鹉的游廊边”“来客咧”鹦鹉又叫起来了。他站住,好生感慨的看着这鸟儿。月光正软软地射着毛羽,鹦鹉显得柔润而且放光,使人会想到神话中的美的天使。“然而你依然是一只可怜的鸟儿,”少年想,“丑的老鸦也比你自由得多了!”因而他想到那两。个青年的女子,他父亲的如夫人,不正像这只鹦鹉,三者是同一的命运么?他愤然了,一种同情心的鼓动使
18、他做了这样的反抗:“飞去!人没有权利来锁住你!可怜的鸟儿,你已经有自由了!”可是,那鹦鹉,那得了解放的鹦鹉,却弯起脚,拖开一只翅膀,感着失了习惯的那种不方便,而惊疑着。“飞去呵!”少年把手帕飘近了,鹦鹉便又吃惊起来,错乱的跳,又用脚来抓。少年又懊恼着,他于是又悄悄地捉住了它,拿了一只扶梯,爬上去,把它放到满是绿荫的洋槐树的枝上。这鸟儿便站在那里。少年带着异样的快乐向着它微笑。第二天,少年醒来时,将近中午了。阳光灿烂着,从窗上吹入了兰草的气味,他想起昨夜的事,觉得在他的眼前也居然现着一个光明的世界。“那鸟儿一定很幸福呵,它或者就发生了它的恋爱”少年带着美感,这样揣想。于是他起身到园里去散步。“来
19、客咧”忽然他又听到这声音,当他走近那游廊的时候。他吃惊的举眼回顾,原来在那个黄钢架上,昨夜被他放走的那只鹦鹉又在那里跳着。1928年(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以鹦鹉的“来客咧”引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少年,可谓未见其人先闻那“鹦鹉,声,悬念顿生,使情节设置不令人感到突兀。B少年随着鹦鹉的叫声走进一间屋子,见到的是装饰华丽的四壁、光彩夺目的器具以及两个年轻的女子,显示其父亲生活的奢靡。C看见少年流鼻水,少年的父亲关心少年的身体,要他吃点姜茶,但是少年不肯,这使少年的父亲产生感慨,为少年不听话而伤心。D少年的父亲认为,少年在北京读了几年书,变得
20、什么都不如意,一年到头行踪不定像一个叫化子,希望他早点结婚,结束流浪生活。E少年放飞了关在笼子里的鹦鹉,感到快乐和幸福,这预示着少年的爱情自由最终会得到实现,即使结尾鹦鹉的飞回也不能“阻碍”。(2)作品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作品中的少年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4)作品为什么以鹦鹉的叫声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熊十力隐居在番禺钟哲平1948年底,著名哲学家、新儒学理论奠基人熊十力在内战的战火中来到广州番禺区化龙镇,在学生黄艮庸的祖屋观海楼隐居一年多。1948
21、年,熊十力还在杭州时,在写给徐见心的信中说:“世乱,而年力日衰,惮耗心力。颇思依黄艮庸,度残年于南海。”可见他是颇为向往岭南这片避世修养之地的。时局混乱,地方不靖,熊十力也不敢离开观海楼到处跑。他就靠书信保持着与外界的联系,通过学生黄艮庸、张北海等与广州社会存在一些学术互动。比如,为纪念明代硕儒陈白沙诞辰520年,他写了一篇重要的论文陈白沙先生纪念。熊十力隐居观海楼,在义女熊仲光的协助下,完成了十力语要初续与正韩两部重要著作的编辑和补充写作。当时,人们不知这个满脸胡子的老头子是什么来历,只知他是个怪老头。熊十力有时坐在门前休息,有时在屋内写字。他的书法很特别,看不出是好看还是不好看。如今在观海
22、楼一楼里屋的墙上,还有熊十力亲笔题写的一块匾,写着“仁宅”,落款“十力”。在村人的眼中,和熊十力的书法一样难以用常理判断的还有他的行事方式。熊十力喜欢吃鸡,声名在外。有一次赴宴,一碟白切鸡一上桌,就被熊十力拿到自己跟前吃起来,完全不管别人。因为有黄艮庸的帮助,熊十力得以在1948年至1950年这段风云漫卷的历史时期,安居乡间,待抉去留。熊十力早在1917年11月来过一次广州,在孙中山大元帅府任参谋。次年5月离开。在这短短的半年里,他思索良多:“吾亦内省三十余年来,皆在悠悠忽忽中过活,实未发真心,未有真志于是始决学术一途,时年已三十五矣。此为余生之一大转变,直是再生时期。”从此远离政治,潜心学术
23、。三十一年后,熊十力再次来到广州,迎来了人生第二次重大抉择。熊十力因避乱一路南下,从杭州乘汽轮抵达广州,随行的有幼女熊再光、养女熊仲光和一男仆。黄艮庸把他们带到了番禺化龙老家的观海楼安顿。这是观海楼迎来的第二位大儒了。1928年,梁漱溟就曾来住过。二十年后,观海楼又迎来了熊十力。在南下的途中,他避世的思想一直在动摇。他在写给张启昀的信中表达了这种纠结:“去冬南下,感民生涂炭未已。”既然不能忘天下,那么出山以后的路往哪边走,确是痛苦的选择。几番反复,几番煎熬,熊十力拒绝了台湾的邀请。1949年10月,董必武、郭沫若联名发电报到中山大学,由黄艮庸转交熊十力,希望熊十力北上。熊十力回复:“如于北大允
24、吾依旧例教书、课日如故吾可回北大任教。如果任何官衔,决不北上。”回到这个可以棒喝生徒的课堂,是熊十力在1949年最大的心愿。熊十力说得很明白,他愿意北归,要的只是一席教书之地,读书人的这点自觉,与中国文化的存亡息息相关。弟子徐复观在悼念熊十力先生中写道:“熊先生是牺牲个人现实上的一切,以阐发中国文化的光辉,担当中国文化所应当尽的责任。”生命与中国文化,在熊十力是凝为一体的。(摘自<羊城晚报,有删改)相关链接:蒋介石过50岁生日时,特地请熊十力到总统府祝寿,想利用“熊圣人”的名望来为自己涂脂抹粉。酒酣之际,众高官显贵争相写贺词为蒋介石歌功颂德。轮到熊十力,他哈哈大笑了一阵后,挥毫疾书,写下
25、一首赤裸裸地讽刺蒋介石的诗:脖上长着瘪葫芦不花钱买篾梳虮虱难下口一生无忧秃秃秃净肉头。熊十力写罢,又是一阵狂笑,提着裤子装作急着解手的样子夺门而出,扬长而去。众人皆摇头称他“熊怪人”。(摘自民国学者的骨气)由于迭遭抄家、批判等变故,熊十力精神有些错乱,不断给中央领导写信,连裤袜之上,都写着对“文革”的抗议。他常常穿着一件褪了色的长衫,扣子全无,腰间胡乱地扎一根麻绳,独自一人去街上或公园,跌跌撞撞,双泪长流,口中念念有词“中国文化亡了!”“中国文化亡了!”(摘自闲话之书生不自量)(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熊十力面对混乱的时局,自感年力日衰,想去南海修养身心,度
26、过余年。1948年,他在给徐见心的一封信中提到这些感受和想法。B熊十力携家眷避乱南下广州,得学生黄艮庸帮助,居住到番禺化龙镇观海楼。观海楼是他向往的居所,因为这里曾居住过大儒梁漱溟。C熊十力在内战风云过后结束番禺的隐居生活,决定出山。董必武、郭沫若联名发电报邀请他北上,他在回复中表达了回北大任教的心愿。D熊十力第一次来广州任职,与他第二次来广州避难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熊十力复杂的思想变化过程,突出了熊十力忧国忧民的情怀。E链接材料虽然不是写熊十力在番禺的事迹,却让读者对熊十力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有更多的了解,表达了相关作者对熊十力的崇敬之情。(2)熊十力的“怪”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分析。(6分)
27、(3)为什么说熊十力的生命与中国文化是凝为一体的?请根据材料分析原因。(6分)(4)材料写了熊十力两次做出人生的重大抉择,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网络时代,新媒体层出不穷,有人认为,报纸必将消亡,对此观点,我_ 。美国前高官认为中美有开战风险,白宫 。我们对感冒常常 ,但感冒很有可能成为肺炎的罪魁祸首。A不敢苟同 不以为意 不以为然B不以为意 不敢苟同 不以为然C不敢苟同 不以为然 不以为意D不以为然 不以为意 不敢苟同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执法检查组听取了云南省贯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情况,充分肯定了云南认真贯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取得的成效。B未来将加强信用体系的应用与建设,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实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机制,建立国家助学贷款救助机制。C金交所成功引入香港金银业贸易场作为第一家交易所类机构特殊会员,为加强与全球交易市场的合作提供了宝贵经验。D过去几十年,一些地区忽视有限的环境容量,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旋律描绘与乐理思维的结合试题及答案
- 消化道初学试题及答案
-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试题及答案
- 安全工程师考试更新信息试题及答案
- 房地产企业2025年风险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报告
- 2025护士条例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安全工程师考试策略分析试题及答案
- 本科经济管理试题及答案
- 教育行业教育游戏市场2025年发展趋势与商业模式研究报告
- 精准掌握商务英语考试技巧的全景剖析试题及答案
- NB/T 11646-2024井工煤矿采空区自然发火监测预警技术规范
- 2025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专业深度解读与应用培训指导材料之1:1范围+3术语和定义(雷泽佳编制-2025A0)
- 第18课《井冈翠竹》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第16课《有为有不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MOOC】《思想道德与法治》(东南大学)章节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MOOC 中医与辨证-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幼儿园绘本:《超级细菌王国》
- 自愿放弃缴纳住房公积金的承诺书
- 工程概预算定额讲义
- 【大学课件】色彩构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