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年级联考习题_第1页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年级联考习题_第2页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年级联考习题_第3页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年级联考习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年级联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释: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之子于归:这位姑娘出嫁。宜:和顺、亲善。室家:这里指夫家。有蕢(fn):即蕢蕢。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蓁(zhn)蓁: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灼灼其华”让我们自然联想到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美丽的少女形象。(_)从“之

2、子于归”中可以看出本诗是一首在少女出嫁之时表达对其祝福的诗。(_)本诗各个章节只变换了几个词,反复咏唱,韵律节奏缺少变化。(_)2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下列诗词句不是以桃花写美人的是( )。A.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C.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此诗的作者是_,这是一首_(A送别诗 B田园诗 C咏物诗)。2此诗前两句意思是石头经过_、_才能变成石灰;诗句中的“全不怕”“若等闲”

3、表现了石灰_的精神品质。3此诗使用_的写法,借石灰自喻,“要留清白在人间”,说明作者具有_的高尚情操。3. 古诗词鉴赏。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_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_4. 阅读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完成练习。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_,_。1将诗句补充完整。2送元二使安西是_(朝代)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_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_诗。3诗的前两句交代了送别的地点“_”,送别的时间“_”,送别时的环境“_”,这样的环境烘托出与朋友之间的_。4诗的后两句中,一个“_”字委婉地表达了作者

4、的_之情。5.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释)迟日:指春日,因为春天光照时间长,太阳落山晚,所以说迟日。泥融:这里指泥土湿润。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1填空。这首诗描写了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_之情,我们还学过他写的_和_。诗中写到的事物有_、_、_、_、_、_、_、鸳鸯。2请写出这首诗中后两句诗的大体意思。_3上面的诗句中写出了两种动物,下面的诗句中也写有动物,你能填上吗?两个_鸣翠柳,一行_上青天。西塞山前_飞,桃花流水_肥。留连_时时舞,自在_恰恰啼。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

5、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的“七绝圣手”_,盛唐时期著名的_诗人。2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请写出三首(诗的题目即可)_3王昌龄送的人是_。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1胜日寻芳泗水滨中的“胜日”指的是_。2无边光景一时新中的“一时”指的是_。3等闲识得东风面中的“等闲”指的是_。4春日是诗人漫步在泗水河畔,享受踏青的乐趣。诗中的哪两句诗你觉得最富有哲理?_8.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长 相 思李煜

6、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1两首诗词都写到“枫叶”,两者借助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为什么?请简要指出。_2请简要分析李煜长相思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_9. 阅读宋词,完成练习。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这首词的作者是_代词人_。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题目是_。3题目中的鲍浩然是作者的_,鲍浩然要去的地方是_。这是一首(_)(填序号)A写景词 B言志词 C思乡词 D送别词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这

7、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比作_;把山比作_。词人运用这样的比喻意在凸显(_)A山水的柔美多姿 B山水像人一样有情有义 C作者内心的明朗欢喜 D作者内心的郁闷愁苦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5句子中的“春”有两层含义,既指_,也喻指_。6用自己的话说说词句的意思。_10. 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成练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这是由_代词人_所写的一首词。“_” 是词牌名,_是词题。2首词中“见”字的读音为_, 它的意思与“_”相同。3这首词描写的是_季的景色,从“_” “_”“_” 这些词语可

8、以看得出来。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_,_。”从嗅觉和听觉描述了丰收在望的喜悦。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了词人对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的喜爱,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B.表达了词人旅途的忧愁孤寂、对家乡的思念之情。11. 读古诗,完成练习。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新年都未有芳华”一句中“_”字透露出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心情。2这首诗描写了春色如画的美景,表现作者对早春到来的惊喜之情的诗句是:_,_。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白雪比

9、人更等不及,穿树“飞花”作春色。A.比喻B.拟人C.夸张12. 古诗鉴赏。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这首词的作者是_朝的杜牧。2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A.读这首诗,我们既能感受到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能感受到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B.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江南特有的美景。C.“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句中,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D.“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南朝是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陈,宋、齐、梁四个政权。13. 阅读诗文,完成练习。(甲)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

10、,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乙)反七步诗郭沫若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注释)曹植: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持:用来。羹:用肉或者菜做成的糊状食物。漉:过滤。菽:豆。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釜:锅。郭沫若: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1(甲)诗中,曹植巧妙运用比喻,用“豆”比喻曹植,用“萁”比喻_。“同根生”指_,“相煎”指_。(乙)诗中的“豆”成了“_”,“萁”成了“_”。2(甲)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3(乙)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4(甲)(乙)两诗的写作角度不同,曹植写(甲

11、)诗是希望_;郭沫若写(乙)诗是歌颂_。14. 朗读浣溪沙,完成练习。_,_,_。_,_。_。_?_!_。1默写古诗。2苏轼是_朝的诗人。我们学过他写西湖的诗_,其中描写西湖的名句是_,_。他写的哲理诗_有两句_,_。常用来说明“_,_”的道理。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写的词浣溪沙,“浣溪沙”是_。这首词还有“序”,是:_,_,_。3这首词,上片以谈疏的笔墨_,景色_,_;下片既以形象的_,又即景抒概中_,_,_。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_、_的人生态度,_,_。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