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六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 17 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课文讲述的是 1994 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 这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学情分析:学生的经历与课文内容有较大的差距,但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学时要引
2、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学习文章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并感受到亲情的伟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 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课型:新授课课时:第2 课时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体会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教具:多
3、媒体教学方法:教法: 读书指导法交流法陶冶法学法: 探究学习法归纳学习法思考学习法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 (板书课题),认识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节课我们先来自读课文, 看看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在这对父与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生自渎)(设计理由:让学生自读课文,直接和文本对话,迅速进入故事中。初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全班交流1. 怎样的地震师: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大地震)你是从哪知道的?(生答)30 万人,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告诉了我们地震的严重程度。谁还想读?( 1 生)往往大地震就是这么突如其来。2. 体现在哪里你还能从哪里看
4、出这是一场大地震?(昔日废墟)是呀,往日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园,如今已是一片废墟。孩子们,在你的印象里“废墟”什么样?(生答)3. 图片感知好,老师这有一组美国洛杉机大地震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设计理由:通过引导学生观看令人心碎的图片,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勾起学生的痛苦回忆,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高高飞架的立交桥,转眼间变成了残塬断壁;豪华的小轿车,硬生生的被拦腰折断;消防员,看者昔日的商业街已成一片瓦砾;地震中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昔日美丽的家园,如今已成一片废墟。地震中的洛杉机, 遭受着巨大的破坏, 变的如此荒凉, 这就是我们说的废墟;在刚才的画面中,我们还
5、看到了火光冲天的爆炸,还有一片片瓦砾。(课件:瓦砾爆炸废墟)4. 抓重点词让我们齐读这三个词一遍(生自读) 。(设计理由:本课的字词教学先采用独立学习,再结合图回忆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将字词的读音和意思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字词贯穿了全文内容,整理感知了课文内容。)5. 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入文,感受父亲的了不起。(一)浏览课文,初步感知人物往往大灾难来临时, 我们人类只有默默的承受, 生命在转瞬之间就会灰飞烟灭,可是这对父亲与儿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 看看文中所说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了不起)板书:父、子、了不起学生齐读这句话。(设计理由: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
6、教学结构要简化。所以教案设计时,我抓住中心词“了不起” ,牵一发而动全身)(二)默读课文,边读边画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大家静心默读课文的1 12 自然段,看看课文有哪些地方,哪些语句告诉你这是位了不起的父亲。划下来,并作批注。 (生读)(三)全班交流,指名回答。1. 出示:当有些人“你是不是来帮助我?”(1) 指名读,父亲听劝了吗?(没有)(2) 观察父亲说的话,你发现了什么?(3) 这三句话的意思虽然一样,但父亲的心情会是一样的吗?(4) 指导朗读。透过这简简单单的三句对话,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那让人揪心的起伏变化,让我们把这些体会放入课文,一起来读,大家只读父亲的话。当
7、有些人上来劝阻时,父亲两眼直直的望着这些好心人,乞求地说: “ ” 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消防队长来了,父亲觉得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于是他焦急的问:“”消防队长没有帮助警察又走上前来,让他马上离开,一心要救儿子的父亲,简直就要崩溃了,他问道:“”(5)创设情景,练习说话: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你,震情又是这么的严重,你为什么不离开呀?(生答)(设计理由: 进入文本角色,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加深情感体验。)是呀,时间没有了,儿子在等我,父亲着急呀这都是因为父亲对儿子那深深的爱。(设计理由:引导学生感悟父亲在挖掘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学生在交流和读中读出自己的个性,说明自己的见解,通过朗读,在学
8、生心中树立了有着坚定信念而非常执着的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同学们,就这简单的三句回答,我们读懂了父亲的乞求,父亲的焦急,甚至是崩溃。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真正的感受到了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2. 出示句子他挖了 8 小时 12 小时, 24 小时, 36 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1)指名读。( 2)齐读,思考:这句话中哪个词深深地打动了你?理解“挖”字。( 3)指导朗读一个简单的“挖”字,包含着如此丰富的内容,让我们体会到父亲的劳累和辛苦,这就是作者的匠心,这就是文字的魅力,让我们定格这个“挖”字,读好这个“挖”字。指名读。( 4)他一直都是 “挖” 这个动作吗?你认为还有什么动作?可是
9、作者就写这一个“挖”字,你从这个“挖”字体会到了什么?( 5)比较句子:他挖了 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挖了 8 小时, 12 小时, 24 小时, 36 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思考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父亲挖了 36 小时”,而要说“八小时、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二小时”这样罗列时间呢?讨论(设计理由:此处意在通过父亲的动作及挖掘时间之长来体现父亲挖掘过程中的艰难;另外学生能用多种形式的语气来朗读更加深刻的领悟到父亲挖掘之难,从而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交流父亲的艰难,时间的漫长,那就请同学们把各自的感受放进句子,体会怎样读好这个时间的进程。指导朗读( 生读指导再读 )真好,虽
10、然只是四个时间的排列,你们却读出不同的感受,再看,这是什么情况下的 36 小时呀?(地震)创设情景,综合训练:在这期间还可能会发生可能会发生可能会发生(设计理由:通过自主学习,要求各位同学针对学习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了互动模式,营造了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而且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受到了训练,有所收获。)可是父亲依旧坚持挖了“八小时、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二小时” ,时间在推移, 艰难的挖掘在继续, 父亲始终没有放弃, 也许他还会看见其他遇难者的尸体,可他仍坚持挖了“八小时、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二小时
11、” ,是什么支撑着父亲这 36 小时苦苦的挖掘呢?(承诺、父爱)(设计理由:“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 ”贯穿全文。删繁就简,教学结构清晰。)(8)师小结后过渡:是呀,这样的一个动作、一句话,让我们读懂了这如山的父爱,这样苦苦的挖掘,不得不让我们再次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36 小时过去了,让我们来看看父亲的模样。(设计理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从而达到训练的重点:披入文情,一读促思,在读中感悟。 )出示: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齐读指导朗读:让我们记住这位疲惫不堪, 伤痕累累,却始终坚持着的父亲的形象,请女生读。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形象
12、,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全班一起读。(设计理由:此处通过学生品读父亲的外貌,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四)升华主题,拓展延伸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了汶川大地震后,始终留在我记忆中的这样一个画面,这样一个动作,这样一个故事。(设计理由: 通过 5.12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更融进课文中,感同身受,引起情感的共鸣。1. 边出示图片,边讲解“男儿有泪不轻弹, 只是未到伤心时”,这是在废墟上跪寻女儿的父亲,他用孤独无助的泪水,经历着一位父亲内心最深的伤痛。这是一双父亲的手,灾难来临时,他以最快速度跑回家,就想看看女儿好不好
13、,可是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堆泥沙、石头。他用手刨了三天三夜,找到的却是女儿的红发卡,没有放弃,接着挖,终于看到了女儿的尸体。女儿爱漂亮,父亲就亲自洗净头发,为她编织好。又是父亲,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的行走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带儿子回家。这个小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了坍塌的天花板,保住了这个小生命甜甜的笑脸,旁边的这段话就是妈妈在临终前留下的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孩子,如果你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2. 配乐写话(设计理由:以写一写的方式给学生营造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写完后相互交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角色。)此时此刻,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父亲的心,已经挖掘了 36 小时,儿子还生死未卜,这一刻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呢?请大家拿起笔,写在书的空白处。3. 真情交流三. 出文,感受父爱的伟大深沉谢谢大家,你们用你们的话语给我们描绘出这样一位深情的父亲。此时,我不禁想起一首小诗:总有一个人把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将我们环绕,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坚持挖掘、坚守承诺的如山父爱。四、课堂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父亲, 每个人都离不开父爱, 那么就让我们结合这节课,联系生活,在课后写写你对“父爱”的理解。下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阿曼达,看看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拥有一个怎样了不起的儿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智能硬件销售合同协议范本
- 2025外贸合同核心要素
- 2025年标准个人购房合同范本
- 2025授权物业装修合同示范文本
- 2025 仓储租赁合同
- 2025电梯维修保养区域承包合同
- 绘画类面试真题及答案
- 2025精简版个人汽车租赁合同
- 个人房屋拆迁合同范例
- 乙酸钠购销合同标准文本
- 3-体育赛事经营管理课件
-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摇船调》课件
- 动脉采血技术培训课件
- 毕业论文-颚式破碎机结构设计
-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 减少老年住院患者口服药缺陷次数的-PDCA-案例课件
- 九年级英语单词默写表(最新可打印)
-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财务管理培训讲解
- 河南省小麦品种演变
- 智慧节能行业报告:智慧供热和智慧水务
- 正确理解《税收征管法》六十三、六十四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