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_第1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_第2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_第3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沪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外类文阅读。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注释)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1“故”字在词典中的解释有:故意,有意;缘故,原因;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应选第_种意思。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温故而知新。_(2)学而不思则罔。_3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A.三个人一起走路,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B.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

2、我学习的人在。C.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向他人虚心学习。2. 文言文阅读。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2请把“今

3、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译文:_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答:_3.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的练习。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1将原文补充完整。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诣:_   乃:_   示:_3本文选自_。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_4. 文言文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_。”儿应声答

4、日:“_。”1解释下面的字。(1)甚聪惠    甚:_   惠:_(2)乃呼儿出  乃:_(3)孔君平诣其父  诣:_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恰当停顿。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3将原文补充完整,并说说你喜欢孔君平的话还是喜欢杨氏之子的话,为什么? _5. 阅读乐园。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尝与诸小儿游:曾有一次跟许多小孩一起玩。多子折枝:果子很多,把枝头都压坏了。

5、诸儿竞走取之:众小孩争着跑去摘李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李树长在路边却还有很多果实(未被摘去)。取之,信然:摘下那李子来尝,果然是这样。1. 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会想些什么?_2. 与诸小儿相比,有哪些过人之处?_6.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涉:渡。遽:急忙,立刻。契:刻。是:这儿。求:寻找。1参考注释,翻译下面的句子。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_2下列加点的字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楚人有涉江者/郑

6、人有欲买履者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杨氏之子3这篇古文的内容可用成语“_”概括。从修辞手法上看,最后一句是_句。4对这篇古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B.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考虑到事物是在不断变化中的,不能墨守成规。C.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流太急,把剑冲走了。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吾忘持度(_)  A量长度  B量

7、好的尺码  C长度  D温度(2)反归取之(_)  A反正  B反转  C相反  D同“返”,返回2“何不试之以足? ”这句话是一个()。A.反问句 B.陈述句 C.疑问句 D.否定句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_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这句话的意思是( )。A.等到回来时,街市已关门了,于是他没买到鞋子。B.等到回来时,街市仍开门,所以他买到了鞋子。C.等到鞋子的老板回来,他才买下了鞋子,回去了。D.到了街上返回来,街上已不再卖鞋了,他只好买了袜子回家。5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A.

8、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B.我们不能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C.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D.做事要坚信真理,不能轻易改变。8. 课文再现。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在这段话中,作者_提出了_的主张。2把内容补充完整。3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4选文中画“”的句子中的“二者”分别指_和_;“舍”的意思是_。9. 文言文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_ _。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_ _。”1把原文中空白处应填写

9、的句子写在下面。_   _2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_。3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 乃:_  孔指以示儿曰。  示:_ 曰:_  4杨氏之子回答得极其巧妙,其巧妙之处在_从中可以看出杨氏之子是一个_的孩子。10. 读故事,完成练习。魏文侯与虞人(虞人:管理山泽打猎的小官)期(约定时间)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这则故

10、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11. 先选择字词的意思,再说说每句文言文的意思。(1)患不知人也。( )A.忧愁   B.忧虑,担心  C.祸患_(2)不患人不已知。( )A.知道自己   B.被别人了解自己 C.不了解自己_(3)由,诲汝知之乎!( )A.理由   B.缘由  C.孔子弟子,姓仲,名由_(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A.知道 B.同“智”智慧  C.了解_12. 课文精彩回放

11、(按原文填空,再回答问题)。楚人有_于郑者,为_之柜,薰以_,缀以_,饰以_,辑以_,郑人_。(1)请用“”在文中画出朗读时的节奏。(2)“薰”通_,“辑”通_。(3)课文选自_,作者_,后世称他为_,战国末期_家。他是_的学生,_家学派代表人物。(4)“买椟还珠”的意思是_(5)郑人为什么会“买椟还珠”呢?_13.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注释:无从:没有办法。致:得到。假借:借。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读书。走:

12、跑。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以是:因此。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余幼时即嗜学。   余: _   嗜学: _(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每: _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语句的意思。(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_(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_3读了这篇古文,你有什么感受,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_14. 阅读理解。杨氏之子梁国杨氏(sì 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孔君平诣(zh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2先解释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