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育的情境教学_第1页
浅谈数学教育的情境教学_第2页
浅谈数学教育的情境教学_第3页
浅谈数学教育的情境教学_第4页
浅谈数学教育的情境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数学教育的情境教学 邗江头桥中学 曹伟摘要:本文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提出利用设置问题情境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做法,并阐述它的重要作用,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讲述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优化数学教学:1.运用语言艺术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体会语言艺术美时,学习数学,从而调控学生情感,诱发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如:巧妙运用文学语言的意境美,感召、激发学生的情感;又如巧妙运用提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索精神等等。2.运用数学美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美,从而激起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强化学生的感受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3.运用数学史料设置问题情境,激疑后解惑,着眼发展性,渗透教

2、育性,而且还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4.运用经济问题设置问题情境,这样在学习数学书本知识时可以贯穿实践性,让学生学以致用,并渗透生存能力的教育。关键词:情境,教学设计,悬念,渗透研究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是进行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最优化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在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时,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对于调控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十分有益的。本文中笔者就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设置(创设)问题情境,寻求契机优化数学课堂的教学作一些初步的探讨。1、运用语言艺术设置(创设)问题情境,调控学生情感,诱发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17世纪的

3、捷克教育学家约翰·夸美纽斯曾说过:“教育是艺术中的艺术,教育人使用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教学语言作为传播知识的一种途径,有其深邃的内涵和意境,有着震撼人心的魅力,因此我们称它为语言艺术。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教材中存在着许许多多抽象化,形式化但又较为重要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利用语言的艺术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情境,从而达到调控学生情感,优化教学内容的功效。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两种途径:1.1 巧妙运用文学语言的意境美,感召、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做到纯净高雅、形象生动,鲜明清晰、饱含哲理并能情景交融,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若能在适当的地方运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绘 、讲解

4、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中学时代的数学教师沈占元老师,在教学中谈到哥德巴赫猜想时以饱含哲理、精彩诱人的教学语言激励学生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寥寥数语,却极富启发性、鼓动性。这样的教学语言宛如淅淅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起到一种激励学生勇攀数学科学高峰的作用。陈景润先生回忆说,正是这段优美的语言在他心底种下了钻研哥德巴赫猜想的种子。再如,为了让学生注意充分利用题中的每一个条件解题,在解完一道证明题之后,告诉学生:“解题,尤是解证明题,我们固然应该有众里寻她千百度的执着精神,但每时每刻还需要有蓦然回首,

5、多关注题中条件和解题途径的警觉,只有如此才会有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灵感和顿悟。”这样的教学语言蕴含着文学语言的美感,起到文理渗透的作用,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培养。1.2巧妙运用提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索精神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在一门科学分支中提出大量的问题,该门科学就充满生命力,而问题的缺乏则预示着这门科学发展的终止。如果说知识是数学 的“躯体”,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规则”,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那么问题无疑是数学的“心脏”。创

6、新源于问题,问题源于情境,数学 问题总是源于数学情境,离开了数学情境,数学问题的产生就失去了肥沃的土壤。好的提问可造就一种峰 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境,这就形成了悬念。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一节课时设计如下教法:“我们知道,车、船等都是交通工具,且对它们各自进行分类,比如说:自行车、摩托车、轮船等等。如果不分类,所有的车都称一个车字,所有的船都称一个船字,应用起来是很不方便的。同样,我们今天研究的三角形也必须将它分类。”然后出示挂图,图中的三角形都标上了边长和内角度数。启问学生:你们看这些三角形从边或角考虑,各有什么特点呢?如此一步步地分析,可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以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如果把学

7、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教师好的提问就像投入池中的一块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探索的浪花,起到“风乍起吹皱一池青水”的神奇作用。2、运用数学美设置问题情境,强化感受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的核心。数学中充满着美的因素,数学美的形式多种多样,从数学内容上有概念之简单美,公式之美、体系结构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统一之美、奇异之美、简单之美等等。可见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同样蕴含着丰富的美的艺术内涵。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美学知识,有良好的审美观,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利用数学之美创设一个个优美和谐的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

8、,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例如:在学习“黄金分割”这个数学概念时,可拿来一些主体事物大致定位在黄金分割的摄影作品让学生进行审美,提问学生是否注意到春节晚会上节目主持人通常所站的位置,进而再给学生介绍“黄金分割”这个概念及其美的内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发现更多事物的黄金分割之美。自然地,被誉为“人间最巧的比例”的“黄金分割”这个概念便会在一个体现数学美的情境空间里得到理解和记忆。3、运用数学史料设置问题情境,激疑后解惑,着眼发展性,渗透教育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每一门学科都有其丰富的历史情境,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同样有其特定的丰富历史情境。数学史料包括数学史实、数学典故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它们蕴

9、含着丰富、深邃的哲理内涵。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若能见缝插针地给学生介绍一些历史典故是百利而无一弊的,而且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制造“黑盒”这既是一个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引导认知的过程。这种方式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在探索中认知,最终便可以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在讲授递推数列问题时先给学生讲一个在古印度流传着的故事:古代天竺国贝那勒斯神庙曾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在大庙的穹顶下放着一个黄铜盘子,盘子上有三个尖形宝塔,即左塔、中塔、右塔。梵天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在中塔上自下而上放置了由大到小的64个金刚石宝环,左塔和右塔没有放金刚石宝环,这就是所谓的梵塔。梵天临终时召集他的大小门徒,宣布

10、了一条法令:“现在我们要把中塔上的金刚石宝环全部移到左塔(或右塔)上,移动时,金刚石宝环只允许放在塔上,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并且大环不能放在小环的上面”。从此不论白天黑夜,神庙里都有一个值班的僧侣按照梵天不渝的法则,把宝环移来移去。问何时才能完成任务呢?答案是竟然需要几十亿年!讲完故事,学生一定会觉得好奇、疑惑,并议论纷纷。这无疑是一个激疑的情境画面。在这种情况下不妨再刺激一下学生的解疑热情:能否用数列知识来解决呢?然后便开始一节带着问号的课堂教学。注:第一个宝环移动次数a1=1,第二个宝环移动次数a2=3,第n个宝环移动和第n+1个宝环移动次数之间的关系为:an+1=2an+1,从而可以得到通项

11、公式:an=2n-1(nN*),则移完64个宝环的次数为a64=264-1,如果规定移动一次需要1秒时间,那么移完全部大约需要5.8×1011年!4、运用经济问题设置问题情境,贯穿实践性,学以致用,强调情感渗透生存能力的教育数学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当今市场经济时代,知识科技迅猛发展,每天都会不断涌现出新知识、新问题。在这些知识和问题中,存在许多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能否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呢?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若能常常接触这些问题便会感觉到数学的博大精深,也才不会觉得数学的理论是空中楼阁,与现实相去甚远。因此,教师若能在平时留心观察社会,收集信息,并鼓励学生注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2、然后将问题带进教学中给予解决。这种以现实问题为情境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生存能力,在“做”中学到数学!例如:某商店经销一种销售成本为每千克40元的水产品,按市场分析,若按每千克50元销售,一个月能售出500千克,销售单价每涨1元,月销售量就减少10千克,针对这种水产品的销售情况请解答以下问题:当销售单价定为每千克55元时,计算月销售量和月销售利润;设销售单价为每千克X元,月销售利润Y元,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商店想在月销售成本不超过10000元的情况下,使得月销售利润达到8000元,则销售单价应定为多少?解析:月销售量为:500-

13、(55-50)×10=450(千克) 月销售利润为:450×(55-40)=6750(元) Y=500-(X-50)×10×(X-40) 当Y=8000元时,X=80元或X=60元 由销售成本不超过10000元知:50+500-(10000÷40)÷10=75元 即每千克不超过75元,所以销售单价应定为60元评注: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的影响下,用数学知识确定价格获取预期利润有利于避免盲目投资,创造经济效益。而且展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开发思维是有帮助的,同时也可以克服学生死读书思维僵化的问题。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还应该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不要把与数学知识毫不相关的材料牵强地引入到教学中来,或大量设置纷繁复杂的趣味性情境,以避免抑制学生思维热情的情况发生。因此,我们要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营造渲染一种氛围,强调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