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 ( 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采用乐府古题 “行路难 ” ,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B. 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 “停杯投著 ”“拔剑四顾 ” ,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C. “闲来 ”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D. 诗人反复感
2、叹 “行路难” ,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 1 ) C( 2 )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解析】 【分析】( 1 ) C 项理解不正确,诗人巧用典故 “吕尚垂钓 ”“伊尹乘舟日边 ”表明自 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经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2 )本题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
3、求的豪迈情怀。故答案为: C; 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点评】 此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了解全诗内容,抓住关键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分析诗人的情感即可;要能写出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即可。2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南湖早春 (唐)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 ,平铺新绿水频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 黄鹂语未成。不道 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 减心情。【注】 本诗白居易遭到贬谪后在江州时所留下的作品。 发:开花。 舌涩:指言语不流利。
4、涩,形容叫声艰涩,尚不连惯婉转。 不道:不是说。 衰病:衰老。(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景象,最后两句主要是直接抒发作者对南湖早春景象的喜爱。B. 颔联 “乱点 ”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 “乱 ”并非杂乱、零乱,而是自然、随意,诗人写西湖春景时亦说 “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异曲同工,都从 “乱 ”中见出天然情趣,毫无人工的矫揉。C.第四句中平”字作用有二:一是描述水it的整齐,其次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频的茂盛。D. 颈联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抓住最具生命活力
5、的动物来写,白雁因为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同样由于雨水的淋浇,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之感。( 2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这首诗。【答案】 ( 1 ) A(2)以乐景写哀情。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it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的景象。渲染了清新明丽、生趣盎然的氛围。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仕途不顺的忧闷心情,以乐衬哀,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解析】 【分析】( 1) A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 “主要是直接抒发作者对南湖早春景象的喜爱 ”不准确,有喜爱,但主要表达的是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 2 )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
6、,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南湖早春景色的生机勃勃、明媚可爱,反衬诗人遭贬后的衰病不堪,抒发了诗人面对美景却无心欣赏的消沉郁闷的心情。故答案为:A;以乐景写哀情。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it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的景象。渲染了清新明丽、生趣盎然的氛围。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仕途不顺的忧闷心情,以乐衬哀,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点评】 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 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 是要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表达的意思, 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是 要分析诗歌
7、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答题时需在对这首词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本题考查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古诗的能力。古诗的写作手法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联想想象、借物抒情、用典等。答题时要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3 古诗阅读连夕大风,凌寒梅已零落殆尽三绝(其二)(宋)范成大玉雪飘零贱似泥,惜花还记赏花时。赏花不许轻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范诗和陆词都写了梅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 范诗写寒梅被
8、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表达了诗人对梅 花的爱惜之情;陆词写梅花被车轮碾压成尘依然芳香如故,表达了词人对坚贞不屈、死而 不悔品格的赞赏。【解析】【分析】要求答出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读懂诗句后结合知人论世 的方法解读。两首诗都明白如话,很好理解。如玉雪飘零贱似泥”是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轻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是说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自然表达的是对梅花的爱惜之情。而陆词的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 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 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故答案为
9、:范诗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表达了诗人对 梅花的爱惜之情;陆词写梅花被车轮碾压成尘依然芳香如故,表达了词人对坚贞不屈、死 而不悔品格的赞赏。【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和鉴赏。考生要仔细阅读诗歌,逻理解诗歌的内容,感 受诗歌的情感。考生要从诗歌的内容来剖析诗人的情感,从中去比较,分析不同的情感。4 .古诗文阅读(甲)临皋闲题苏轼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 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 及助役钱耳。(乙)记游松风亭苏轼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
10、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 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日:此间有歇不得处A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甚时也不妨熟歇 B(丙)纵笔三首(其一)苏轼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注】甲文为苏轼贬黄州时所作,乙文为苏装贬惠州时所作,丙诗为苏轼贬惠州再贬僧州 时所作。(1)根据语境,给下列加下划线词选择正确的选项。与此孰胜() A通熟" B谁,哪一个 C成熟思欲就林止息() A.完成 B.即使 C靠近惹人悟此() A.好像 B如果 C你 (2)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
11、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3)结合语境,在乙文 A B两处填上合适的标点,并说明理由。(4)丙诗意蕴丰富,选择下列一组词语,结合全诗,描摩诗人情感。A白须”和酒红“ B误喜”和工笑”(5)乙文中 熟歇”意为 充分休息”,它是苏东坡人生境界的一种标志。结合你的阅读体 验,说说苏东坡熟歇”的人生境界在甲文临来闲题中是如何体现的。【答案】(1) B; C; B(2)长江水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沐浴都是从江里打水,为什么一定 要回家呢!(3) A处,示例1:填感叹号,更切合语境,更能表现苏东坡当时突然醒悟到就地休息的 惊喜,一种大悟似的 忽得解脱”之感跃然纸上。示例 2:填问号,形成自
12、我反问,更强烈 肯定地体现苏东坡当时突然醒悟到就地休息的惊喜,一种大悟似的忽得解脱”之感跃然纸上。B处,示例1 :填句号,更能体会苏东坡经过一番彻底领悟后的宁静。唯有这种宁静 才是苏东坡,才是豁达、闲适的苏东坡,才是看淡生死、看淡一切的苏东坡。示例2:填感叹号,因为熟歇”是苏东坡对人生的一种幡然醒悟,是他对人生的深刻体察。(4)示例1: A:白须”和 酒红”相对(写 对比”也对),通过颜色的变化,先描绘了自 己容颜的衰老,白须萧散满霜风”满带凄寒之气。末句忽借酒后脸上暂现红色一事,情绪轻快。色彩从霜白转入绚丽,传达出自己不以衰老为意的自我解脱,表达他对自己贬官且 多病的境遇的超脱和旷达。示例2
13、: B:误喜”写出了 小儿”把老父亲 酒红”的醉面误当成是体健的朱颜”的欣喜;诗人自己笑”点破小儿误喜”,对儿子之喜进行否定,回到对衰 老的肯定。两词对照,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己病后饮酒的一种自嘲,表现出诗人的旷达和 超脱。(5)写作临皋闲题时,苏东坡被贬黄州,此次贬官是苏东坡人生的一大灾难。因乌台诗案”差点丢了脑袋的苏东坡并没有沉浸在伤感之中,而是转而排遣痛苦。他在临皋亭 下,生活得自在舒服,饮食沐浴”皆取自 峨眉雪水”,竟无归乡之心!这种感受就是苏东坡被贬他乡、不为困境所绊的熟歇”。而寄情山水,做江山风月的主人,更是一种旷达、超脱的人生至境,更是苏东坡的人生熟歇”。【解析】【分析】(1)本题
14、中的 孰”古义既可以是通假字,通 熟”,也可以翻译成谁,哪一个",今义为 成熟”,根据文意和句意可知应选择B; 中的就即可翻译成 完成”,也可以翻译成 即使”和靠近”,根据文意和句意可知应选择C;中的若即可翻译成好像”,又可翻译成 如果“和你”,根据文意和句意可知应选择Bo(2)本题翻译为 长江水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沐浴都是从江里打 水,为什么一定要回家呢!",其中注意 半”翻译成 大部分“;皆“翻译成 都“;何必"翻译成为什么一定要(3)文中A处前面的一句表明心中有疑问,但从良久忽曰"中的 忽”可知有突然明白之意,故可用感叹号,若用问
15、号,形成自我反问,也可体现忽得解脱”的惊喜和轻松之感,故也可用问号;B处是结尾句,用句号,平淡结尾,体现的是苏轼大彻大悟后的平静,用感叹号,表达的是他对人生的深刻体察,故用句号或者感叹号均可。( 4) A 中白红颜色的对比,表达他对自己贬官且多病的境遇的超脱和旷达; B 中两词对照,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己病后饮酒的一种自嘲,表现出诗人的旷达和超脱。( 5)乙文中的 “熟歇 ”二字体现的是作者不畏人生的挫折,在寄情山水之中依旧悠闲自得的豁达情怀;甲文中从“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中可知他称自己是“闲者 ” ,说明他内心的豁达,这与乙文的“熟歇
16、 ”相对应,据此可以作答即可。故答案为: B; C; D; 长江水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沐浴都是从江里打水,为什么一定要回家呢! A 处,示例 1 :填感叹号,更切合语境,更能表现苏东坡当时突然醒悟到就地休息的惊喜,一种大悟似的 “忽得解脱 ”之感跃然纸上。示例 2 :填问号,形成自我反问,更强烈肯定地体现苏东坡当时突然醒悟到就地休息的惊喜,一种大悟似的 “忽得解脱 ”之感跃然纸上。 B 处,示例 1 :填句号,更能体会苏东坡经过一番彻底领悟后的宁静。唯有这种宁静才是苏东坡,才是豁达、闲适的苏东坡,才是看淡生死、看淡一切的苏东坡。示例2:填感叹号,因为 “熟歇 ”是苏东坡对人生
17、的一种幡然醒悟,是他对人生的深刻体察。 示例 1: A: “白须 ”和 “酒红 ”相对(写 “对比 ”也对),通过颜色的变化,先描绘了自己容颜的衰老, “白须萧散满霜风”满带凄寒之气。末句忽借酒后脸上暂现红色一事,情绪轻快。色彩从霜白转入绚丽,传达出自己不以衰老为意的自我解脱,表达他对自己贬官且多病的境遇的超脱和旷达。示例 2 : B: “误喜 ”写出了 “小儿 ”把老父亲 “酒红 ”的醉面误当成是体健的 “朱颜 ”的欣喜;诗人自己 “一笑 ”点破 “小儿误喜” ,对儿子之喜进行否定,回到对衰老的肯定。两词对照,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己病后饮酒的一种自嘲,表现出诗人的旷达和超脱。 写作临皋闲题时,
18、苏东坡被贬黄州,此次贬官是苏东坡人生的一大灾难。因 “乌台诗案 ”差点丢了脑袋的苏东坡并没有沉浸在伤感之中,而是转而排遣痛苦。他在临皋亭下,生活得自在舒服, “饮食沐浴 ”皆取自 “峨眉雪水” ,竟无归乡之心!这种感受就是苏东坡被贬他乡、不为困境所绊的 “熟歇 ”。而寄情山水,做江山风月的主人,更是一种旷达、超脱的人生至境,更是苏东坡的人生 “熟歇 ” 。【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本题考查的
19、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答题时,要结合语句内容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 本题考查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概括思想感情的格式为:这首诗通过描写(叙述)的景色(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的感情。 本题考查体会作者心境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
20、作者的生平,这是理解作者感情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然后在此基础上逐句逐词分析诗歌内容,通过体会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心境。【参考译文】【甲】:临皋亭下不远处就是长江,长江水有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洗涮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要去人多的地方住呢?江山风月,本来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听说范子丰新买了园子,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我比他差的,也就是我这不能缴税吧。【乙】: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树林里休息。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 : “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有了顿
21、悟,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丙】:我这个多病的老翁在寂寥中打发时光;白须稀疏,面对着冷漠的秋风。小儿搞错了,庆贺我脸色红润健康;我不禁宛然一笑,这是喝了点酒,脸才有些红5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各题。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唐)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 )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 ,题目中能涵盖全诗内容的词语是,触动诗人情思的景物有( 2 )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眼前之景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答案
22、】 ( 1 )七言绝句;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2 )诗人写自己与湖上亭道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亭边的杨柳和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来牵扯自己的衣服,黄莺俨然已成了故友,频频啼叫着和他告别,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解析】 【分析】( 1)这首诗共有四句话,每句话有七个字,属于七言绝句。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
23、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据此可知题目中能涵盖全诗内容的词语是别,触动诗人情思的景物有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2 )结合诗句分析,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诗人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故答案为: 七言绝句,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诗人写自己与湖上亭道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亭边的杨
24、柳和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来牵扯自己的衣服,黄莺俨然已成了故友,频频啼叫着和他告别,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点评】 本题考查有关诗歌的文学常识和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的能力。平时学习是要熟练记忆有关诗歌的文学常识。然后再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筛选出恰当的内容即可。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情景交融表现手法的能力。 情景交融法,是指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作文,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情色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答题时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分析。6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
25、题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 )说说首句中 “缓 ”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最后两句。【答案】 ( 1 ) “缓 ”意为 “缓慢、慢慢”,写出了诗人在春山缓慢行走的状态,表现出诗人对山中美景的欣赏、留恋之情。( 2 )示例 1 :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用涧水之香突出桃花之香,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示例 2 :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了山涧的静谧美好,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解析】
26、 【分析】( 1) “缓步春山春日长 ,流莺不语燕飞忙”:慢走在春天的山林里面,春天的天日很长,黄莺没在歌唱,燕子却飞来飞忙着找食。首先要解释词语,然后根据诗句内容理解,答出所表达的情感。如 “缓 ” :缓慢、慢慢。对山中春日美景留恋欣赏,连脚步都慢下来了,形象地表达出诗人被美丽的景色所吸引的愉悦闲适之情。( 2)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桃花飘零,落红没有人注意,在山涧溪流中洗手却问的到桃花的香。可从侧面烘托、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手法赏析。如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涧水之香,想象落花之情景,写出了山间暮春的静谧美好,表达了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故答案为:( 1 )缓 ”意为 “缓慢
27、、慢慢” ,写出了诗人在春山缓慢行走的状态,表现出诗人对山中美景的欣赏、留恋之情。( 2 )示例 1 :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用涧水之香突出桃花之香,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示例 2 :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了山涧的静谧美好,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点评】( 1)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考查考生对炼字的效果的赏析能力。考生要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词语的含义,在诗句中该词语 的表达的内容,表现诗人的情感。考生要掌握诗词鉴赏题型的特点及其答题模式。( 2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28、,考生要注意题干的要求,不能超出限制,在赏析时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辨析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表达的情感。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送凌十一 归长沙曾国藩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谋道谋事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注】 凌十一:作者的朋友。( 1 )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答案】 ( 1)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 )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
29、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解析】 【分析】( 1) “微雨 ”写天气, “残秋 ”写季节, “微雨送残秋”是一幅秋雨萧瑟的画面; “落叶 ”一词让人想到落叶在萧瑟的秋风在飘飞的画面,而 “落叶东西随水流”让人想到落叶飘落到水里,然后随着水流漂向远方的画面。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2 )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分析最后两句话的含意,这是曾国藩赠给朋友凌十一的一首诗,从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分析,凌十一应该是到京城中谋事,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够成功,因此可以说凌十一当时是失败而归,这让凌十一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当然心情非常的抑郁,因此作为朋友的曾国藩就写这首诗赠给他,规劝友人
30、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意对即可。故答案为: 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归纳:答题步骤: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具体做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饰词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步骤
31、三、点出所用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阅读此题可知: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涨满的江水翻滚着白白的浪花,在烟雨迷蒙中传来了杜鹃阵阵的啼声。真是一派乡村四月生机盎然的景象。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写作意图的能力。分析诗歌的写作意图,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8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煤的对话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九三七年春( 1 )这首诗选自 。(
32、2 )下列语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有些是押韵的,押韵使诗歌具有音韵美,诗句在形式上和谐呼应,抑扬顿挫,便于诵读和记忆,如艾青的煤的对话。B. 诗人总会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意象,传达出独特的情感。艾青的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有的已经形成系列,带上了诗人独有的气质,如 “手推车 ”“鱼化石 ”“礁石 ”等。C. 抒发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如艾青的大堰河 我的保姆,诗中的情感至真至醇,酣畅淋漓。D. 诗歌在情感美的背后,往往蕴藏着理性美。如艾青的名句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 ,歌颂西风,表现出对社会变革的呼唤与期待。( 3 )以本诗为例,谈谈为什么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
33、”的歌手。【答案】 ( 1 )艾青诗选(2) C(3)这首诗借 “煤 ”的意象,歌颂 “煤”遇火就燃烧,会发光发热的品格,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因而艾青被称为 “太阳与火把”的歌手。【解析】 【分析】( 1)根据对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2) A艾青诗歌不注重韵脚的限制和字数的整齐,煤的对话并不押韵。B艾青的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有的已经形成系列,带上了诗人独有的气质,如 “太阳 ”、 “土地但 “手推车 ”“鱼化石 ”“礁石 ”等出现的并不多。 C 表述正确。 D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 不是艾青的诗句,而是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句。(3)艾青的诗集 火把 (1
34、941)、向太阳(1947)表达了对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结合这首诗歌的意象和表达的感情分析,这首诗借 “煤”的意象,歌颂“煤”遇火就燃烧,会发光发热的品格,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因而艾青被称为 “太阳与火把”的歌手。故答案为: 艾青诗选; C; 这首诗借 “煤 ”的意象,歌颂 “煤 ”遇火就燃烧,会发光发热的品格,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因而艾青被称为 “太阳与火把”的歌手。【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
35、。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因为文学、文化、文体常识是与名著分不开的。 本题考察对艾青诗歌的熟悉程度。答这样的题,要认真阅读名著艾青诗选里的每一首诗,要对每一首诗都非常熟悉,并要对诗的内容、主旨、及写法等进行分析、整理、记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和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艾青诗歌特定的基础上再结合这首诗的意象和思想感情进行分析。9 诗歌鉴赏池鹤白居易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 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 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 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注释: 风标:风度、品格。
36、丹砂:又名朱砂,一种红色的矿物,可以入药。 鸬鹚(l U C 1水鸟,俗称鱼鹰。唳(l )i :(鹤、鸿雁等)鸣叫。( 1 )请对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两句作简要赏析。(2)说说尾联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二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 ( 1 )这两句诗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以鸬鹚的 “毛色下 ”、鹦鹉的 “语声娇 ” 来反衬(对比)池鹤孤高的品格和不献媚、不讨好的铮铮铁骨,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没有知音的欣赏,没有主人的青睐,只是在囚笼里长唳,惆怅地望向远方,那遥不可及的云水之乡才是梦想的天堂。丹顶鹤所思的,不仅仅是宝贵的自由,还有知音的赏识,
37、和对自己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但又希望保持自己孤高的品格和非凡的气质才华,将来能鹤唳云端,展翅冲天。【解析】 【分析】( 1)。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 的意思是:转眼看到鸬鹚觉得它毛色污浊,又讨厌鹦鹉的叫声太谄媚。这两者不仅形象、气质欠佳,而且善于侍奉、讨好主人,完全没有自己的自由和主见。由此可知,这是用了反衬的写法,突出了池鹤孤高的品格和超凡的风姿,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沉浮、官场黑暗的厌倦。2 2)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的意思是:对风鸣叫想的究竟是什么呢?惆怅 地望向青青的田野和天之遥的云水之间。一个怅”字,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对田
38、园生活向往而不得的惆怅与无奈。故答案为: 这两句诗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以鸠鹦的毛色下”、鹦鹉的 语声娇来反衬(对比)池鹤孤高的品格和不献媚、不讨好的铮铮铁骨,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没有知音的欣赏,没有主人的青睐,只是在囚笼里长唳,惆怅地望向远方,那遥不可及 的云水之乡才是梦想的天堂。丹顶鹤所思的,不仅仅是宝贵的自由,还有知音的赏识,和 对自己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但又希望保持自己孤高的品格和非凡的气质才华,将来 能鹤唳云端,展翅冲天。【点评】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 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
39、内 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结合句意和作者写作背景理解。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约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答案】(1)示例一:用疑问句表达诗人内心
40、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二:用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三: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四: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2)示例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 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 心,扬帆起航。【解析】【分析】(1)、对诗句的赏析关键在于要选准赏析的角度,本句可从句式、修辞、 词语结构等角度结合诗人的情感进行赏析。示例一:用疑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 惘。示例二:用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三:用反复的修辞手法,
41、表达诗人 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四: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阐述。示例 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 心,鼓起前行的勇气。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故答案为:示例一:用疑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二:用问号表达诗人内 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三: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四:连 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示例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因为
42、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 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点评】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能力。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对诗句要选好 角度结合情感进行分析。本题考查名句的理解,考生一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注意其常常蕴含的道理,要结合生活 实际进行分析阐述。二、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1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
43、,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 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 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 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皱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 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 然若神人;余则缢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 余之勤且艰若此。(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质
44、:敝:(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余幼时即嗜学。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作者为什么 不敢出一言以复”?【答案】(1)询问;破( 2 )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 )这是写老师发怒时他求教的情景,作者不敢出一言以复是因为作者对师者的尊重与敬服,而且体现作者对求学的渴望,求学态度的诚恳。【解析】 【分析】 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质:动词, 询问 ; 敝 :形容词,破 。 余:我。嗜(sh)i学:爱好读书。句意是:我年幼时就爱学习。以:
45、因为。足乐者:足以快乐的事情。句意是: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宋濂向先生请教问题时毕恭毕敬,遇到先生呵责时,他的态度更加恭敬,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等到先生高兴了,才请教问题。当时的老师很少,宋濂要到百里之外去请教问题。体现作者对师者的尊重与敬服,对求学的渴望,求学态度的诚恳。故答案为: 询问 ; 破 。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这是写老师发怒时他求教的情景,作者不敢出一言以复是因为作者对师者的尊重与敬服,而且体现作者对求学的渴望,求学态度的诚恳。【点评】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特殊用
46、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 “一一对应,字字落 实” 的原则,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答题时应注意,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或者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附参考例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
47、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
48、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 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 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 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49、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至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南北雨泽各异。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故少陵谓润物细无声而东坡诗云:春雨如暗尘,东风吹倒人。”韩持国亦有 轻云薄雾,散作催花雨 ”之句。至秋则霖霆苦雨,出为
50、常。二浙四时皆巨风。春多大雷雨,霖霆不已。至夏曳梅雨”,相继为 洗梅”。以五月二十日为 分龙”,自此雨不周遍,犹北人呼隔辙”也。迨秋,稻欲秀熟,田畦须水,乃反亢旱。余自南渡十数年间,未尝见至秋不祈雨。此南北之异也。(节选自庄绰鸡肋编)【注】迨:等到,至IJ。(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且答之 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叟以为常岁:霖霆不匚已:(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B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C.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 D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余自南渡十数年间,未尝见至秋不祈雨。南北雨泽各异”的 异”,有何不同?请简要(4)【甲】文渔人甚异之”的异”和【乙】文 分析。【答案】(1)详细;邀请;每年、年年;停止(2) B( 3 )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见。 我自从南迁到江南十几年间,未曾见过到了秋天不求雨的事。(4 )【甲】文的 “异”是诧异桃花林优美新奇的景观。【乙】文的 “异”是南北降雨的不同情形:北方春季少雨,秋天绵延多雨;南方春季多大雷雨并延至夏季,秋天大旱无雨。【解析】 【分析】( 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 “具、延、岁 ”都是古今异义词。( 2 )结合句
52、意及语法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西北地区春季时,大抵多大风而少雨,即使有雨也是蒙蒙细雨。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为:西北春时/ 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 3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鸡犬:指鸡鸣狗叫的声音。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他们)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见。 余:我;尝:曾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我自从南迁到江南十几年间,未曾见过到了秋天不求雨的事。( 4 )结合语境分析,渔人前行时忽然看到一大片美丽的桃花林,这是他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感到非常惊异,故 “
53、渔人甚异之 ” 的的 “异 ”是是诧异桃花林优美新奇的景观。故答案为: 详细;邀请;每年、年年;停止 B;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见。 我自从南迁到江南十几年间,未曾见过到了秋天不求雨的事。 结合语境分析,【甲】文的 “异 ”是诧异桃花林优美新奇的景观。【乙】文的 “异 ”是南北降雨的不同情形:北方春季少雨,秋天绵延多雨;南方春季多大雷雨并延至夏季,秋天大旱无雨。结合语境分析,南北雨泽各异, 意思是中国南方北方下雨的情况各不相同,如何不同呢,下面就进行解释, 北方春季少雨,秋天绵延多雨;南方春季多大雷雨并延至夏季,秋天大旱无雨。【点评】 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
54、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古二今一 ”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 “字字有着落,直译
55、、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 ”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或中心句,最后再归纳概括。【附参考译文】中国南方北方下雨的情况各不相同。西北地区春季时,大抵多大风而少雨,即使有雨也是蒙蒙细雨。因此杜甫诗说“(细雨)滋润万物细细密密一点儿也没有声响而东坡诗说道:春雨来时如同积累的尘埃,东风的猛烈可以把人刮倒。”韩持国也填有 轻柔的云,淡薄的雾,散作催花开放的春雨 ”的词句。到了秋天,就是久雨绵延,为多雨而受苦。每年都 把这当成是常事。两浙地区四季都有大风。春天多打大雷,下大雨,久雨绵延不停。到了夏季先是 黄梅雨”,接着是 洗梅雨(人们)把五月二十日前后的雨称为分龙雨”,从此下雨不再到处都下,就像北方人说的隔辙雨”。等到秋季,稻子将要抽穗长熟,稻田地里需要水的时候,竟反倒大旱。我自南迁到江南十几年间,未曾见过到了秋天不求雨的事。这是南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应用趋势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外套式灭菌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网络拓扑结构知识要点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双路输出模块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行业动态与公司战略的调整及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镜面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信息处理考试全景复习思路试题及答案
- VB语言精粹与试题及答案总结
- 网络管理员考试真题解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山实验学校八下数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网课智慧树知道《人工智能引论(浙江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 运用系统观察法评价有效体育教学的研究
-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 中考物理压强与浮力压轴题20道(解析版)
- 穿脱隔离衣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 (新版)高级经济师《高级经济实务》(工商管理)考试题库(含答案)
-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 企业反舞弊知识讲座
-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件
- 闽教版2023版3-6年级全8册英语单词表
- 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市(自治州、地区)县(县级市)区名称一览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