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1 诗歌阅读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诗中的“岱宗 ” 指哪一座山?( 2 )诗中的山有哪些特点?( 3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案】 ( 1 )泰山(2)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 ( 3 )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解析】 【分析】( 1)岱宗:指的是泰山,五岳之首,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 “岱宗 ” 。据此可作答。( 2)诗句“齐鲁青未了 ”一句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大
2、。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两句, 用 “决眦 ”二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缥缈的景观。据此,泰山的特点可概括为:山势雄伟高大,景色秀美壮丽。意对即可。( 3)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在突出了泰山的高峻的同时,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将众山的小和泰山的高大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据此理解分析作答。故答案为: 泰山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 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点评】 本题考查词义的
3、理解,根据文下注释明确。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明确泰山特点。 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抓住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 ”体会感情。2 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一个 “ ”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 ”字,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点明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所致。( 2 )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 ( 1 )足;疑( 2 )表达了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之情,对农家好客习
4、俗及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解析】 【分析】( 1)表达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一个 “足 ”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一个 “疑”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2 )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尾联诗人故而笔锋一转,表明诗人已 “游 ”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
5、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故答案为: 足;疑; 表达了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之情,对农家好客习俗及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
6、答题时先概括文章内容,然后结合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把握作者的情感。3 古诗阅读明 徐渭兰亭旧种越王兰 , 碧浪红香天下传。近日野香成秉束, 一篮不值五文钱。【注释】 传说越王勾践在兰亭种植兰花。 秉,量词,束,把。( 1 )诗中的 “兰 ”比喻 , “野香 ”比喻 ;( 2 )兰花 “一篮不值五文钱”表达了作者 。【答案】 ( 1 )君子;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 2 )鄙视那些伪文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解析】 【分析】( 1)这首诗的题目是 “兰 ” ,第一句写旧日在兰亭种下一片越王兰,第二句描写了兰的叶和花,碧绿的叶子像波浪一样,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第三句写最近把这些
7、野花扎成束,一筐野花也不值五文钱。徐渭非常喜欢兰花,写了不少关于兰花的诗。这些诗表面上是看写的是花,其实是托物寓意,借写兰花表现自己的理想和情操。兰花在文人墨客眼里是君子的象征,这首诗也不例外,相对应,野花就比喻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 2 )诗中的野花比喻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这些人就像野生兰花一样碧绿的叶子像波浪一样,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他们沽名钓誉,表面看道貌岸然,其实骨子里却追名逐利,没有真才实学,作者说这样的人不值一钱,就明确表达了对这些人的鄙视,也表现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译文:从前我在兰亭种下一片越王兰,碧绿的叶子像波浪一样,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现在一
8、把野花不值五文钱故答案为: 君子 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 鄙视那些伪文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点评】 本题考查词语内涵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出其深层内涵。 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4 古诗阅读点绛唇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 。江湖上,遮回疏放, 作个闲人样。【注释】 陆游: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
9、居山阴之时。 黏天浪:连天的波浪。 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 )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 2 )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答案】 ( 1)围绕 “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 ”答出两点即可。(2 )围绕 “个人生活 ”和 “爱国 ”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示例: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围绕 “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
10、(荡舟、弄舟、划船) ”回答即可。 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陆游闲居山阴时。淳熙七年( 1180 ),江西闹水灾,陆游于常平提举任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宋史 陆游传)。事后,却以擅权”获罪,遭给事中赵汝愚借故弹劾,罢职还乡。词取材于村居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以采药、饮酒、荡舟为线索,展示出作者多侧面的生活风貌。 陆游一生以抗金救国为已任,所以放浪山水,做一个潇洒送日月的 “闲人 ” ,并非他的本意。即便被迫闲居乡间,他也是闲不住的,采
11、药、治病、救人,在书剑报国的政治理想落空之后,力求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其平生关怀民生的素志。但是,词人毕竟是一位以 “塞上长城 ”。自许、对驰骋疆场无限向往的热血男儿,他所执着追求的是充满战斗快意的人生。村居生活终究难以消释他心中永不甘于沉沦的英雄豪气。因此,放浪山水的闲情逸致,借酒后的豪兴以挥斥,正是他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的表现。词人对 “闲人 ”生活的似正实反的肯定与咏唱,婉曲地表述了郁积在他心头的隐痛,是对自己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剧命运的自我解嘲。这种似正实反的笔法,给这首词的风格带来了洒脱中寓抑郁的特色。 此题围绕 “个人生活 ”和 “爱 国 ” 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故答案
12、为: 围绕 “采药归来(采药) ;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 ”答出两点即可。 围绕 “个人生活”和 “爱国 ”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示例: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理解。理解诗歌内容,结合写作背景
13、分析,5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1 )本诗通过 可以看出是季节。( 2 )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 ( 1 )残花;暮春( 2 )拟人,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解析】 【分析】( 1) “残花落尽见流莺 ” :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从 “残花落尽见流莺 ” 中的 “残花” ,可见描写的是暮春时节。( 2) “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 :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梦,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把 “春风 ”拟人化。
14、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阳城(武元衡的家乡是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故答案为: 残花;暮春; 拟人,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
15、,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6 诗歌鉴赏。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 )诗人 “别湖上亭 ”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 2 )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答案】 ( 1 )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2) “久住 ”、 “相识 ”、 “欲别 ”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黄莺人格化,移情于景【解析】 【分析】本题考察课外的诗歌鉴赏,考了诗词提炼、诗句赏析;但诗人思想感情这一考点并未覆盖到,题目
16、设置较为一般。本题难度适中。故答案为: 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久住 ”、 “相识 ” 、 “欲别 ”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黄莺人格化,移情于景。【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诗中的景物。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找出诗人 “别湖上亭 ”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即可。 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赏析句子时,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分析本诗运用什么方
17、法表达了怎样的人生道理?【答案】 诗人运用形象的比喻、拟人手法,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骄傲。【解析】 【分析】要根据诗歌的具体内容分析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蕴含的人生道理。 “赚 ”“放出 ” 和 “栏 ”这几个动词将山拟人化,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首诗的意思是:不要说下山岭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便会将你阻挡。但这首诗绝不是只写下山这么简单,那一座一座的山不就像人生路上的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挫折吗?人生的路就像下山一样,解决了一个困难还会遇到第二个困难,因此,我们无论做
18、什么事,都不要被暂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我们要意识人生的路漫漫,要做好时刻与困难做斗争的准备。因此,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骄傲。【点评】本题考查辨析诗歌所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以及分析诗歌蕴含的人生道理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 使用的修辞手法。而分析诗歌蕴含的人生道理则首先要理解诗歌大意,然后由字面意思进 行深入联想,并对联想到的内容进行思考、整合,最后再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8
19、诗歌赏析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唐杜甫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 1 )诗中展现的是一幅 (填季节)风景图,从 这一景物可以看出。( 2 )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字填入诗歌结尾 “” 处,并简述理由。A眠 B憩 C玩我选( ),理由: 【答案】(1 )初夏(夏季);杨花(或荷叶)(2)选A;“眠”字押韵,能显示出小凫雏偎依在母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解析】【分析】(1)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是写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由漫天飞舞的杨
20、花以及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可知,此诗表现的季节是初夏。(2)这是一首绝句,要求押韵,故排除 B;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结合 笋根雉子无人见 ”可知,表现的是一种恬淡、静谧的意境,所以此句应是写小凫雏偎依在母凫身边的亲密和安然,而 “眠”字更符合此意境。故选 A。故答案为: 初夏(夏季);杨花(或荷叶) 选 A; “眠 ”字押韵,能显示出小凫雏偎依在母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难度不大,考生只要读懂诗歌,稍加分析就能得出答案。 标题考查诗歌押韵特点的理解。考查的是诗歌的基本知识,考生要注意平时对诗歌知识的积累,并且要灵活运用,阐述理由要结合诗
21、句进行分析。9 阅读下间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这是一首七言。(体裁)( 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 千寻”形容塔高,借塔的高峻写出自己立足点之高。B.最后两句用典直抒胸臆,浮云”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C这首诗即景说理,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D.全诗表明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答案】 ( 1 )绝句(2) B【解析】 【分析】( 1)今体诗又叫 “近体诗 ” ,大体分为两种:绝句、律诗。绝句分为五绝和七绝。律诗分为五律和七律。此诗有四句组成
22、,故而是绝句。( 2) B 项, “浮云 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 ”错误, “浮云 ”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 等。故选B。故答案为: 绝句; B【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体裁的把握,注意律诗和绝句的区分。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10 同学们,批注式阅读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以下内容是某同学在预习未选择的路时所做的旁批,请你和他进行读书笔记交流。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
23、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旁批1:作者把人的一生比做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旁批2:伫立和驻立的区别:伫立: 长时间站着,没有动作。 泛指站立。驻立:停立,站立(短时间停留)。旁批3:作者为什么认为“荒草萋萋 ”、 “十分幽寂 ”的路 “更诱人、更美丽”?旁批4:此句点题
24、,开始写未选择的路。旁批5:结尾两段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和哲理性,给人以启示。( 1 )请你帮这位同学解答旁批3 中的疑问。( 2 )请补全旁批5 中的内容,诗人通过哪些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带给你怎样的启示?【答案】 ( 1 )(荒草茂盛,十分幽寂,说明人迹罕至),这样才更有神秘感和吸引力(富有挑战意味、具有诱人探索的魅力)。( 2 )树林、路、荒草、落叶等;自然之路可以选择回头,而人生之路没有回头路可走;选择要谨慎,但一旦做出选择就要坚持走下去;人生总要面临选择,不要盲从,要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坚持走下去。【解析】 【分析】( 1)从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可以看出
25、“荒草萋萋”、 “十分幽寂 ”的路是很少有人来的,是人迹罕至的,这样的路是给人更多的探索的欲望和乐趣,少有人去那么这里的景色必将是原生态的,没有破坏的,更有神秘感。( 2)景物:落叶、树林、路、荒草。启示:“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启发我们人生很多事物不能兼得,需要作出选择。 “ 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启发我们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们要谨慎,要听从内心的真实感受,不要盲从,有的时候越是有挑战性越是更能体味生活的乐趣。 “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启发我们人生之路是很难回头的,是不能重来的,所以人生之路的
26、选择要谨慎。 “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启发我们人生之路既然做出了选择,那么就要一直向前。故答案为: (荒草茂盛,十分幽寂,说明人迹罕至),这样才更有神秘感和吸引力(富有挑战意味、具有诱人探索的魅力)。 树林、路、荒草、落叶等;自然之路可以选择回头,而人生之路没有回头路可走;选择要谨慎,但一旦做出选择就要坚持走下去;人生总要面临选择,不要盲从,要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坚持走下去。【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准确理解诗歌内容,并不需要像文言文一样逐字翻译,能读懂诗句,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大意,理解诗人寄予的情感并能从诗歌表现手法、语言运用
27、、炼字、炼句的角度进行赏析点评。本题抓住语句从“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作答。诗的意象组合是诗人创作的一种艺术方法。诗人往往通过景”与 情”相融合,而成为意象,并以意象组合的艺术手法,表达独特的艺术意境与复杂的内心感受。启示围绕 “选择 来答即可。1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请解释诗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在该诗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答案】 原意 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衍生意义 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
28、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解析】 【分析】 “在该诗中的意思”就是诗句的本义,即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后来衍生的意义”就是此句比喻义,即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告诉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故答案为:原意 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衍生意义 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 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1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晚春唐 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 )诗歌语言讲究凝练,一字便能透露作者的情思。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知 ”和 “斗二字的妙处。( 2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贬抑 “杨花榆荚 ” 的诗,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褒扬 “杨花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整体调控政策解读课件
- 高校舞蹈教学课件
- 教育消防安全宣传课件
- 图层教学课件
- 新品入店申请活动方案
- 春节手工活动方案
- 文体活动插花活动方案
- 新手寻宝活动方案
- 昌都职校活动方案
- 新婚聚会活动方案
- 2025年辽宁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车间主任转正述职报告
- 静脉采血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2024年体育类第一批(本科)投档最低分排名
- 2025年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小升初数学综合练习卷含解析
- 2.5 喷泉 教学设计 六年级音乐下册 人教版
- 剖宫产手术专家共识2023年解读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上半年驻村工作总结范例(三篇)
- 楼宇自控系统入门基础知识
- 化工企业安全操作规程培训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