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咽的生理一.呼吸功能二.吞咽功能三.语言形成四.防御保护功能五.调节中耳气压功能六.扁桃体的免疫功能喉的生理一.呼吸功能二.发声功能三.保护功能四.屏气功能 声带紧闭,呼吸占停,固定胸腔内压,增强腹压,有助挑担,跳跃及排便等。 喉尚有心血管的反射作用,喉神经受刺激可诱发主动脉感受器,使心率减慢,心率不齐,甚至心跳骤停。咽喉的检查一.鼻咽 咽鼓管口.圆枕.咽隐窝.鼻咽顶,二.口咽 软腭.悬雍垂.咽腭弓.舌腭弓.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三.喉咽 舌根淋巴.会厌.梨状窝.勺会厌四.喉 声带.假声带.声门下(除形态外, 还应观察声带的运动)。?$中医耳鼻喉科中医耳鼻喉科 北京中医医院 刘树春 第一章
2、绪论一一.中医耳鼻咽喉科的定义和特点中医耳鼻咽喉科的定义和特点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是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耳鼻咽喉的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的规律的一门科学。特点: 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采用现代诊疗技术方法,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内治外治相结合。二.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发展简史夏商时代春秋战国:从对耳鼻喉功能及病症的初步认识,到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脏腑与窍道相关学说及有关耳鼻咽喉生理病理的论述为中医耳鼻咽喉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扁鹊可谓世界上最早的五官科医生难经咽喉科解剖的认识伤寒杂病论辨证治疗原则及有关方药 对耳鼻喉科治疗思想产生较
3、大影响金癸要略半夏厚朴汤诸病源候论脓耳失治误治所致脓耳变证 唐代提出烧灼法治疗咽喉科疾病宋代解剖,病因,病证治疗均有记载金元时代儒门事亲:生理功能,提出取咽喉的异物方法;素问玄机原病式:对鼻鼽的认识;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耳聋治肺;丹溪心法: 眩晕的病因病机。明代景岳全书首载咽喉的梅毒及瘟疫疾病及鼓膜按摩法;外科正宗鼻息肉摘除法;清代医著繁多,重楼玉钥养阴清肺汤治疗白喉为一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喉科中医耳鼻喉科19601964 中医喉科学讲义1975五官科学1985中医耳鼻喉科学1982 三年制五官科专业1988 五年制本科1998 博士研究生第二章第二章 耳鼻咽喉与脏腑筋络的关系 第一节 耳
4、鼻咽喉与脏腑的关系耳鼻咽喉与脏腑的关系耳与脏腑的关系 耳的生理功能:司听觉,主平衡,属清窍。 灵枢 口问篇曰:“耳者宗筋之所聚” 耳与肾.心.肝.胆.脾.肺关系密切。 1.耳与肾: 所属关系: 耳为肾之外窍, 生理关系:耳的生理由肾所主,肾之精气上 通于耳。 病理关系:肾耳 诊断关系:耳肾 治疗关系:从肾论治 2.耳与心: 所属关系:心寄窍于耳,耳为心之客窍 生理关系:耳司听受心之主宰 病理关系:心主神明失职 治疗关系:从心或从心肾论治 3.耳与肝(胆): 所属关系:胆经行于耳,肝胆互为表里 生理关系:肝胆气通于耳, 病理关系:肝胆火热上犯耳窍 治疗关系:从肝胆论治,(风,火,湿热气(闭,逆)
5、血) 4.耳与脾 所属关系:足太阴脾之脉入于耳中 生理关系:气血荣养耳窍 病理关系:气血不足,痰,湿 治疗关系:补气,化湿,升阳(清) 耳与肺 所属关系:太阴肺经别出的络脉行于耳 生理关系:肺主气,肺气贯于耳 病理关系:肺金受邪,-,耳鸣 治疗关系:宣肺通利耳窍鼻与脏腑经络的关系鼻属清窍,有助肺行呼吸,主嗅觉,协 发音; 连于咽喉,下接气道,与肺.胆.脾.肾.心 关系密切。1.肺与鼻 所属关系:肺主鼻,鼻为肺之窍 生理关系: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 病理关系:肺功能失调,易导致鼻病发生 治疗关系:从肺论治,宣,清,温,润,益气2.肺与脾 所属关系:鼻准属脾土 生理关系:鼻的生理有赖于脾的生
6、理功能 病理关系:脾不统血,脾胃湿热上灼鼻窍 治疗关系:健脾化湿,益气摄血,清热化湿3.鼻与胆 所属关系:胆经通过髓海与鼻相互联系 生理关系:胆气上通于脑 病理关系:胆腑有热循经上犯鼻窍 治疗关系:清泻肝胆湿热,滋养肝阴4.鼻与肾 所属关系:肾与鼻有间接所属关系 生理关系: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鼻为气之道 病理关系:肾肺鼻 治疗关系:鼻病从肾论治5.鼻与心 所属关系:鼻为心肺之门户 生理关系:鼻主嗅觉,心主神明 病理关系:心火亢盛或心肺有病可及鼻 治疗关系:一些鼻病可从心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咽前连口腔,下经食道通胃腑,属胃系,是气息出入及饮食水谷的共同通路。喉为呼吸之门户。1.喉与肺 所属
7、关系:喉下接气道,与肺相同,为肺吸之所属 生理关系:肺与喉行呼吸助发声 病理关系:肺病及喉 治疗关系:喉病常从肺论治2.咽与脾胃 所属关系:咽下接食道,与胃相通,脾胃互为表里 生理关系:咽为胃之通道,胃受纳脾运化 病理关系:胃热,脾虚 治疗关系:从脾胃论治3.咽喉与肾 所属关系:少阴肾脉循咽喉 生理关系:肾精五液上荣咽喉 病理关系: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治疗关系:滋养肾阴,引火归元 4.咽喉与肝 所属关系:厥阴肝经循喉咙如颃颡 生理关系:肝主疏泄调气机 病理关系:肝气上逆咽喉,痰气互结咽喉 治疗关系:清肝,疏肝,柔肝第三章耳鼻咽喉病因病机概述第一节 主要病因 一.外因: 1,外感邪毒(外感六淫,
8、时疫及异气) 风,寒,热.湿,燥,时疫及异气; 2.外伤 3,异物所伤二.内因: 1.饮食所伤 2.劳倦内伤 3.情志不调 4.官窍间病相传第二节 耳鼻咽喉疾病的主要病机 实证: 外邪,脏腑内热,痰湿及气滞血瘀; 虚证: 肺脾肾三脏多见; 虚实夹杂:第四章耳鼻喉科疾病的诊断要点重点: 辨病与辨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 合,局部四诊与全身四诊相结合第一节 耳鼻喉科的诊病方法 一.耳鼻喉科诊室的基本条件及要求(略)耳鼻咽喉的局部望诊 1.望诊:外观形态,结构的正常与否,病理征像(分泌物的颜色,肿胀的程度等) 2.闻诊: 嗅,听 3.问诊: 4.切诊:脉 局部第二节 耳鼻喉病常见症状及体征的辨病 与辨
9、证(病与证的关系,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一.耳病常见症状及体征的辨病与辨证 1.耳痛(1)辨耳痛 要点: 要注重区分不同病位, 耳痛所涉及的耳病: 耳疖.耳疮 (外耳道炎 ,耳疖) 耳胀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脓耳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中耳乳突炎) 脓耳变证 (中耳炎的颅内外并发症 耳带状疱疹.耳神经痛,疱疹性鼓膜炎,耳异物等2.耳流脓 脓性分析: 黄稠浊带血为热 清稀薄色淡为湿寒3.耳聋耳鸣 问诊与望诊的结合(相应的检查方法) 4.眩晕 诊断与鉴别诊断 5.鼓膜异常 结合临床 辨病重要二.鼻病常见症状及体征的辨病与辨证 1.鼻甲异常(黏膜).鼻塞 2.流涕 3.头痛 常与鼻塞的程度有关 4
10、.鼻衄 (血量,出血时间,部位,整体情况) 5.嗅觉 与鼻塞的程度有关三.咽喉病常见症状及体征的辨病与辨证 1.咽喉红肿疼痛 (溃烂) 2.咽干痒,异物感 (结合检查) 3.声音异常 4.咽喉病危候第五章耳鼻咽喉病的治疗概要第一节 耳鼻喉科病的常见内治法第二节 耳鼻喉科病的常见外治法 耳科 1.清洁法 2.滴药法 3.涂敷法 鼻科 1.滴药法 2.塞鼻法 耳瘘定义:耳瘘是指发生于耳前或耳后的瘘 管,多属先天性。先天性耳前瘘管先天性耳前瘘管是第一腮沟在胚胎期融合不全造成的遗迹.临床表现:常无症状.耳前或耳后可见针尖大小的漏管口,偶在挤压时有分泌物益出.感染时局部红,肿,痛.治疗:感染时切开引流,
11、全身用抗菌素无炎症期手术切除(中医术式)瘘口红肿疼痛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五味消毒饮加减 瘘口溃而不收,肉芽水肿苍白 益气养血,托里排脓。 托里消毒加减 l耳廓痰包耳廓痰包 是指耳廓局限性,无痛性肿胀,肤色不变,按之柔软,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为临床特征的疾病。 断耳疮 是指以耳廓红肿,溃烂流脓,甚至软骨坏死,耳廓变形为临床特征的疾病。 -病因病理 1.风热湿邪犯耳 风热湿邪蒸灼耳窍肌肤为病, 接触某些刺激物 湿热蕴毒积聚,引动肝胆湿热上扰所致。 2.血虚生风化燥 患病日久,局部阴血耗伤,耳道肌肤失养,兼有余邪留滞,则为皮肤瘙痒皲裂,粗糙或脱屑。 诊断要点: 病史 : (反复发作) 临床症状:
12、 检查: 特点: 有急慢性之分,且反复发作。 鉴别诊断:耳疮 分型证治: 1 .风热湿邪犯耳 旋耳疮急性期耳部症状为主,风热湿邪兼肝胆火热蒸灼。 治法:清热利湿,疏风止痒 驱风止痒兼化湿消风散 湿重局部渗出多萆泻渗湿汤 湿热壅盛,肝胆有火龙胆泻肝汤 2.血虚生风化燥 旋耳疮慢性期+脾气虚 治法: 养血熄风润燥, 养血.凉血.活血,以治血为主. (地黄飲) .耳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是指发生在外耳及耳周皮肤的带状疱疹。 临床以耳痛,外耳疱疹,甚则耳聋,眩晕,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 病因病机:1.邪毒外侵 风热邪毒上犯耳窍;2.肝胆湿热 湿热邪毒上犯耳窍,犯及肝胆诊断 诊断要点: 1.病史 可有受凉及过
13、劳等病史 2.临床症状 耳周耳内灼热疼痛,甚者 口眼歪斜,耳聋耳鸣,眩晕 3.检查 耳周耳内疱疹,密集成簇 辨证治疗一.分型论治: 1.邪毒外袭 治法:疏风散邪,清热解毒 银翘散加减 2.肝胆湿热 治法:清泻肝胆,解毒利湿 龙胆泻肝汤 耳疖耳疮耳疖耳疮 定义:耳疖(疔)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 局部红肿突起为特点。 病因病机: 1.风热邪毒外侵 2.肝胆湿热上蒸 病因病理1.风热邪毒侵袭: 挖耳损伤耳道, 污水入耳, 邪滞耳道肌肤而发; 2.肝胆湿热上蒸 耳疖多偏热毒诊断要点 病位为耳道肌肤, 耳痛. 耳疖局部红肿隆起耳痛较重 鉴别诊断: 与脓耳鉴别 外耳 中耳风热邪毒外侵: 表热证+耳痛红肿
14、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五味消毒饮合银翘散。肝胆湿热上蒸: 清泻肝胆,利湿消肿; 龙胆泻肝汤加减。外治法: 1 热敷(理疗) 2 换药(黄连膏,化毒散) 3 切开换药 压紧切口处,防止耳道狭窄。耳瘘定义:耳瘘是指发生于耳前或耳后的 瘘 管,多属先天性,属于一种 先 天畸形。先天性耳前瘘管*是第一腮沟在胚胎期融合不全造成的遗迹.临床表现:常无症状.耳前或耳后可见针尖大小的漏管口,偶在挤压时有分泌物益出.感染时局部红,肿,痛.治疗:感染时切开引流,全身用抗菌素无炎症期手术切除(中医术式)耳壳流痰(耳廓痰包) 是指耳廓局限性,无痛性肿胀,肤色不变,按之柔软,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为临床特征的疾病。 断耳
15、疮 是指以耳廓红肿,溃烂流脓,甚至软骨坏死,耳廓变形为临床特征的疾病。耳带状疱疹是指发生在外耳及耳周皮肤的带状疱疹。 临床以耳痛,外耳疱疹,甚则耳聋,眩晕,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耳胀耳闭定义:是指耳内胀闷堵塞感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疾病。 耳胀多为病之初,耳内胀闷兼疼痛; 耳闭病之较久,耳内堵闷,听力明显 下降。 属现代医学卡他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等范畴。医学源流: 耳胀论述较多,“气闭耳聋”,“风聋”;诸病源候论内经等书中均有记载。病因病理: 耳胀多为风邪侵袭,经气痞塞所致。 耳闭反复发作,迁延日久,邪毒滞留, 气血瘀阻终成耳闭。诊断要点: 1 病史 2 症状:耳内胀闷堵塞,耳内微痛,耳
16、鸣 听力下降等。 3 检查:鼓膜轻充血,内陷,或中耳积液 鼓膜增厚,钙瘢,或萎缩粘连。听力检查: 1 传导性耳聋; 2 混合性耳聋; 3 鼓室导抗图成B型或C型。辩证治疗: 1 风邪外袭,痞塞耳窍: 治法:疏风散邪,宣肺通窍; 方药:荆防败毒散 银翘散 中耳积液加菖蒲,车前子等。 2 邪毒滞留,气血瘀阻: 治法:行气活血,通窍开闭;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外治法:滴鼻,鼓膜按摩,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鼓室置管术。脓耳 定义:耳膜穿孔,耳内流脓。 病因病理: 六淫之邪风热之邪引发 内因肝脾肾胆功能失调 1.肝胆火热,邪毒外侵 (1)外感风热湿邪,引动肝胆之火,内外邪结聚耳窍。 (
17、2)沐浴污水入耳,郁而化热,蒸灼耳膜,发为脓耳。 2.脾虚湿困,上犯耳窍 脓耳日久,正不抵邪,邪毒留滞,脾虚湿停,犯于耳窍。 3.肾元亏虚,邪毒停聚现代医学有关病因病理: 1.咽鼓管感染 2.外耳道感染 (1)鼓膜破裂感染 (2)鼓膜糜烂溃破 3.血行感染,急性中毒传染病的脓毒血症。 诊断要点 耳膜穿孔,脓自耳穿孔处膜流出。 辨证施治 急证初期流脓多属实热证,久病不愈, 多属虚证或虚中挾实。 按脓的性质来分: 黄脓多属湿热;红脓(脓血)肝胆火热伤血分;白脓多为湿兼脾虚;脓臭秽黑腐为毒热蚀骨。 现代医学临床表现分期 1.咽鼓管阻塞期 2.化脓前期 鼓膜充血,耳鸣耳聋,耳剧痛(小儿哭闹) 3.化脓
18、期 鼓膜外凸膨隆,耳聋,跳动性耳鸣,耳痛剧,小儿高热拒食躁动。 4.消散期 35天,鼓膜穿破流脓,浆液粘液脓性 (一但鼓膜穿孔流脓,除耳鸣耳聋外,一切症状消失,体温正常)鉴别诊断 急性鼓膜炎,常并发流感及带状疱疹,鼓膜充血形成大血疱,耳剧痛,但无鼓膜穿孔流脓。 1肝胆火盛,邪毒外侵 主证:初期耳内胀闷疼痛,耳鸣听力减退,随之耳痛加剧,耳流脓。 兼外感风热表证或肝胆热证。 治疗 初期病位在肺,在耳窍,疏风清热,解毒消肿,蔓荆子散加减 疏风清热:蔓荆子.葛根.;凉血益阴: 生地.赤芍.麦冬;清热利湿: 木通.桑皮.茅根; 肝胆热盛龙胆泻肝汤加减;耳流脓,表证除,应解毒排脓仙方活命饮 。 2.脾虚湿
19、困,上犯耳窍 主证:鼓膜穿孔,流脓,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脓质多清稀无味,传导聋。 治疗 健脾化湿排脓参苓白术散,托里消毒散。 若脾虚证不具备,可根据脓液的性质。及舌.脉象寻求辩证依据。 3.肾元亏虚,邪毒停聚 现代医学治疗思想: 1.改善咽鼓管阻塞(抗炎治疗) 2.鼓膜穿刺或切开 3.穿孔后滴药(加压) 4.避免并发症的产生。脓耳辨证定义: 脓耳变生的病证。 耳根毒 脓耳口眼喎斜 颅内外并发症 黄耳伤寒病因病理 多因脓耳邪毒壅盛,毒邪走窜,或因脓耳失治误治,邪毒久蕴,酿脓蚀骨,毒邪扩散变生而成。 耳根毒 定义:耳根毒是指急.慢性脓耳急性发作时并发耳后完骨的痈肿。 本病的名称:耳后附骨痈,耳后痈
20、,耳后疽,耳后毒等。 表现:耳后完骨部疼痛,红肿,有压痛,触之波动感,甚则破溃流脓,与现代医学耳后骨膜下脓肿相似。 耳后骨膜下脓肿属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颅外并发症。在该病急性发作期,乳突腔内蕴积的脓液经乳突外侧骨质破溃区流入耳后骨膜下方,形成本病。 形成耳后瘘可长期不育。 治疗: 抗炎治疗为主,可行脓肿切开,择期行乳突根治术。脓耳口眼喎斜定义: 因脓耳失治而发生的口眼喎斜称-脓耳口眼喎斜。病因病理: 1.急性脓耳或慢性脓耳急发,肝胆热盛,毒热蕴蒸肌膜,使其络脉不通,而至口眼喎斜。诊断要点 脓耳并发口眼喎斜,单纯口眼喎斜不属本病讨论范畴。 现代医学耳源性面神经麻痹。治疗:清热解毒,活血通络。 龙胆
21、泻肝汤桃仁 全蝎 僵蚕 若正虚脱里消毒散或补阳还五汤。外耳异物定义:是指外来物体误入耳道。包括可 入耳道的动植物及非生物类异物。诊断要点: 1 病史, 2 耳道检查, 3 症状:痒,痛,堵,耳鸣,听力下降, 眩晕等。鉴别诊断: 1 耵聍; 2 血痂。辨正治疗: 外治为主,要根据异物形态,性质,大小及所在部位的深浅,选择适宜的方法。 病因病理: 儿童无知将异物塞入耳道; 昆虫入耳。1 动物类:昆虫;2 植物类:果核,斗类等;3 非生物类:石子,玻璃球等。昆虫类先用酒,植物油,姜汁或丁卡因滴入耳道内,待虫子失去活力再取出。圆球类用刮匙或耳钩越越过异物后方切勿用镊子或钳子,以防将异物滑入深部。质轻体
22、小水冲或棉签粘出。不规则异物可根据异物情况用耳钩或镊子取出。耳聋耳鸣定义: 耳聋 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或失聪, 耳鸣 自觉耳内鸣响,相互关系:可以是一个症状,也可以是一个病证(病)。耳鸣可单独出现,或有听力下降,耳聋多兼耳鸣。 中医论耳聋,病因命名较多,如劳聋.风聋.火聋.虚聋.气聋及湿聋等。 医学入门卷五:耳鸣耳聋之渐也。 现代医学耳聋分类: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噪音性耳聋,药物中毒性聋等)及混合性耳聋。病因病理: 1.风热之邪侵袭:风热阳邪上受郁表,袭于耳窍肺金受邪,耳聋耳鸣。 2.肝火上扰清窍:伤于情志,气郁化火,随胆经上扰,“其气逆则头痛,耳鸣。” 3.痰火壅结耳窍:伤于饮食,聚湿
23、生痰,痰郁化火,痰火壅阻于耳窍致发耳聋耳鸣。 4.肾精亏虚失养:灵枢 决气篇“精脱者耳聋液脱者耳数鸣。” 5.脾胃虚弱失运:久病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缘,经脉空虚,耳窍失养。 个人观点:本书未谈血瘀脉阻致耳聋的因素,临床并不少见,可考虑增补。现代医学内容: 感音神经性聋属内耳疾病(排除解剖结构异常改变致病)。 1.传染病毒性聋: 病毒或细菌性传染病如:流感.风疹.腮腺炎等可引起前庭.耳蜗的血管神经坏死变性。 2.药物中毒性聋: 氨基甙类.利尿药.奎宁及氯喹.重金属制剂及抗癌药物。 3.老年性聋(因人而异): 病因:*城市噪音,城市乡村,*饮食习惯,老年心脑血管疾病, *遗传因素。 耳聋特点:双耳
24、对称性缓慢的听力下降 4.音损伤性聋: 早期在非语言区,后期可成为不可逆的听力损伤。 5.突发性聋: 亦称暴聋,为原因不明的突然瞬间发生的耳聋耳鸣,可数小时内或数日内听力迅速减退或丧失,40-60岁发病率高,男性女性。 病因:病前常有生气.忧郁.悲伤情绪的刺激及疲劳饮酒等因素,相关因素可引起(1)病毒感染,(2)内耳血管病变,(3)内耳窗膜破裂等。 临床表现:突发耳鸣听力下降或全聋,可历经数小时或数日,部分病人伴眩晕,恶心呕吐,耳聋程度与眩晕轻重程度相关约三分之一病人听力12周内可逐渐恢复,若一个月仍不恢复,多将成为永久性感音性耳聋。 6.周身疾病引起耳聋: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血脂蛋白过多
25、症,甲低,肾病(内毒素影响内耳细胞),血液病及梅毒。治疗原则: 早期治疗,可选用血管扩张剂和促进血液循环代谢的药物。 针灸:针刺不能提高听神经的动作电位,仅有短斬的兴奋大脑皮层中枢作用,无肯定疗效。眩晕定义: 因内耳有病,耳窍平衡功能失调引起的眩晕-耳眩晕。 特点:眩晕突发,天旋地转,伴有耳聋耳鸣,属中医眩晕讨论范畴。 学习要点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现代医学内容: 耳源性眩晕-梅尼埃病 病因:(尚未查清) 1.内耳血管循环障碍; 2.先天发育异常; 3.内分泌紊乱或代谢失常; 4.颅脑外伤; 5.内耳免疫反应。临床表现: 耳聋耳鸣,眩晕,有的耳内胀闷感。(一侧,突发)。 有的可数日或数周反复发作,早
26、期发作后,耳聋耳鸣可完全恢复,多次反复发作,可出现不可逆的耳鸣和感音性聋。 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 治疗原则:与突聋基本相同。老年性眩晕 老年性眩晕不是单一性疾病,而是发生在老年人群中的眩晕或平衡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老年人眩晕的病理基础是前庭系循环障碍,血管病损是前庭神经节退性.中枢部分神经元减少的主要原因。 由于老年人有心脑血管及代谢性等全身性疾病并存,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糖尿病.高血脂及颈椎病等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前庭系的微循环而导致其功能障碍发生眩晕,其中以椎基底动脉梗塞最为多见. 症状:头晕不稳,眩晕视物旋转或晃动,坠落或跌倒感,可伴或不伴耳鸣耳聋。 诊断:1
27、.详问病史,心脑.代谢.外伤.中毒 2.听力检查,纯音.阻抗.耳蜗.脑干 3.前庭功能,眼震电图.平台试验 4.颈椎片,颈椎横突孔CT 5.内耳道平片头颅CT 6.颈A超声多普勒.脑血流图.眼底荧光造影。中医鼻科 概论;鼻为气体出入的门户,司嗅觉,助发音,为肺系所属。 鼻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肺.脾.胆.肾。 肺:肺主鼻,开窍于鼻,肺和则鼻窍通利,辨香臭。肺气失宣,鼻塞不通。 脾:鼻为血脉聚会之处。 “脾病热者,鼻先赤。” 胆:胆之清气上通于脑。 胆热循经犯鼻。 鼻病的病因病理概述: 致病外邪多为风.热.寒.湿。 脏腑的病变多为肺.脾.胆.肾。 风热湿寒 湿.寒实证 虚证 肺.胆.脾 肺.脾.肾鼻
28、病的辩证要点: 辨鼻塞 1.辨寒热,从鼻膜颜色及分泌物颜色辨别; 2.辨虚实,从病程辨别,从黏膜质地变别; 辨鼻涕 白清稀为寒,黄浊稠为热。 辨鼻出血 突发量多而急多属热,反复发作点滴而出色淡多属虚。 辨嗅觉异常 多与鼻塞程度成正比。 辨头痛 急性期多头痛,(同上)。 鼻病治疗概要: 内治法,应加入凉血止血法。 外治法,滴鼻法。鼻病治疗概要 1.内治法: 通窍法,清热解毒,祛风散寒,利湿通窍,排脓及凉血止血法等; 2,外治法:滴鼻法,涂敷法,洗鼻法等. 鼻科疾病鼻疔 定义: 指发生在鼻尖.鼻翼及鼻前庭部位的疔疮疖肿。 本病一般数日内可见疖肿顶小脓头,常破溃后脓排自愈,若邪毒壅盛,或处理不当,可
29、转疔毒走黄重证。病因病理: 1.挖鼻或拔鼻毛 内外火毒壅结鼻窍 2.恣食膏梁厚味 鼻疔 火毒势猛或失治误治 疔疮走黄 诊断要点: 1.发病部位 2.病发特点 并发症:面部蜂窝组织炎 鉴别诊断:鼻旁组织间隙感染 辨证治疗: 未成脓者消,已成脓者溃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代表方:五味消毒饮加减 调护:鼻疳 定义: 是指鼻前孔前庭皮肤红肿.糜烂.结痂.灼痒,临床有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现代医学称鼻前庭炎。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说:“鼻疳者,因疳热攻肺而成,盖鼻为肺窍,故发时鼻塞赤痒疼痛,浸淫溃烂,下连唇际成疮,咳嗽气促,毛发焦枯也。”并指出小儿发病的特点。 病因病理: 1.肺经蕴热,邪毒外袭
30、 肺热灼伤肌肤 挖鼻损伤 鼻涕浸渍肌肤 2.脾胃失调, 湿热郁蒸 临床多因食.湿.热熏蒸鼻窍肌肤而成诊断要点: 病位: 鼻前庭处 症状: 肌肤潮红溃烂,流水,结痂,灼热痒痛。病程长者,久则皮肤皸列,干痒,鼻毛脱落,鼻孔缩窄。 特点:儿童多发,且反复发作。 辨证治疗: 肺经蕴热,邪毒外袭 清肺泻热,疏风解毒 代表方 黄芩汤加减,亦可选用银翘散泻白散 脾胃失调,湿热郁蒸 清热燥湿,解毒和中 代表方萆薢渗湿汤加减 外治法 黄连膏,甘草油 调护:禁挖鼻,积极治疗小儿鼻炎,饮食调节。鼻鼽 定义: 是指突然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特点的鼻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变应性鼻炎。 本病早在内经书中就有过
31、记述。 本病中医的讨论范畴广且大。 现代医学: 季节性 (春.秋) 变应性鼻炎 常年性 血管运动性鼻炎 嗜酸细胞增多性鼻炎病因病理: 肺气虚,卫表不固,风寒外袭,邪阻鼻窍本病可伴发脾肾不足。 诊断要点: 病位:肺 .鼻可及脾肾。 特点:风寒兼气虚者居多,突然反复发作 检查:鼻粘膜淡或苍白水肿,大量清水鼻涕,鼻通气差。 ?现代医学诊断学内容: 变应性鼻炎是命名于该鼻炎的发病过程。 1.过敏原的皮肤试验(吸入组.15种) 2.鼻粘膜激发反应试验 3.鼻分泌物嗜酸细胞检验 4.有关免疫血清检查如IgE 5.有关组胺的测定(鼻分泌物.血清) 6.白介素4 并发症: 哮喘.鼻息肉. 分泌性中耳炎.过敏性
32、咽喉炎等。?$鉴别诊断: 中医 鼻鼽与伤风鼻塞的风寒型 西医 嗜酸细胞增多性鼻炎 血管运动性鼻炎辨证治疗:肺气虚温补肺气驱散风寒 代表方温肺止流丹 脾气虚健脾益气升清化湿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 肾气虚温壮肾阳固肾纳气 代表方金匱肾气丸 伤风鼻塞定义: 是指由外感风邪引起的以鼻塞为主证伴有流涕,喷嚏甚则嗅觉障碍的病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鼻炎。 本病四季发病,有以冬春为多,病程较短,数日可愈,一般可分为风热及风寒及风热两种。病因病理: 本病发于寒温不适,起居不慎或过度疲劳,致使正气不足感邪而发。鼻渊定义: 是指鼻流浊涕,如泉下渗,量多不止的鼻病,临床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等证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与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计划书项目概要
- 商业计划书附录
- 年人租房合同范本3篇
- 合同自然解除的情形3篇
- 工程建筑外墙脚手架分包合同2篇
- 饮食养生课件
- 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师大附中2025届高考仿真卷英语试题含答案
-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英语试卷含解析
- 线轧钢工模拟试题+答案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磨煤机检修步骤工艺方法及质量标准
- 辽宁省高中毕业生登记表含成绩表学年评语表体检表家庭情况调查表完整版高中档案文件
- 壁饰设计(课堂PPT)
- 易拉罐回收机设计毕业设计
- 钢管扣件进场验收记录
- 安徽合肥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 《抑郁症健康教育》PPT课件.ppt
- 金属材料学答案戴起勋(复试).docx
- 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最新】
- 26个英语字母棒棒体练字模板AZWord版
- 中华讲师网许春辉:理能养生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