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人教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 4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珠穆朗玛峰的有关地理知识。2、能抓住要点概括登顶的几个阶段。3、能突出重点,复述故事,从中感受登山运动员的英雄气概。4、体会景色描写的作用。一、自主学习1、给加粗的字注音峰巅(dian ) 砭骨(bian )崔巍(wei )滞留(zhi)窒息(zhi )匍匐(pu fu ) 缭绕(liao )履践(lv ) 养精蓄锐(xu ) 尖锥(zhui ) 迸发(beng )2、释义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履践:踩踏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养精蓄锐:养,休养。蓄,积蓄。养息精神,积蓄力量。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勇往直前:勇敢

2、的一直往前进。二、结合自己的了解及相关材料说说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快速默读课文,并找出登山过程的时间和海拔高度,抓住关键词,梳理登山过程,概括要 点。(完成下表)时间登山经过(地点、人物)5 月 24 日 9 时 30 分登山队员出发,向珠峰最后380 米高度冲击五个多小时后三名队员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匍匐前进2 / 4夜色朦胧,星斗闪闪登上峰顶,完成从北坡攀登的创举3 、登山运动员有着怎样一种精神?4、根据要点复述课文内容。四、研读课文,学习精神1 、有针对性地快速阅读部分章节,找出相关句子,说说中国登山队员在突击主峰

3、时遇到了哪 些困难?2、中国登山队员靠什么克服这些困难的?3 、选择自己认为最感人的段落或片段进行朗读。(要求:能体现自己认为最感人的特点,能体现出登山员的英雄气概)五、赏读课文,学习写法1 、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说说文章详写了什么,为什么详写?2、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景色。从文中找 出这些句子并体会一下这些语句好在哪里?你能仿写几句吗?六、拓展延伸中国女登山家王静在 5 月 23 日宣布从珠峰南线成功登顶,但此后尼泊尔当地媒体撰文称,据直升机驾驶员透露,王静搭乘直升机从大本营到二号营地。王静当时在接受该媒体采访时否认,她说:“直升机只是运送了背工和厨

4、师。”但近日她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承认这是事实,但她同时表示事出 有因:由于4 月珠峰发生了历史上最惨重的冰崩事故,在大本营到二号营地之间的某个地带已经完全封闭,没有其他道路可以穿越。王静乘坐直升机从大本营飞抵6400 米的二号营地,再攀登到 8800米以上的珠峰峰顶。此举引起巨大争议的原因在于,它打破了历来攀登珠峰的传统:用脚从大本营 攀登到峰顶。那么,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七、作业布置 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站在珠穆朗玛峰项上,你会有哪些话要说呢?写一篇登山后的心得 体会。3 / 4资源共享1 、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脈的主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尼泊尔交界处。“珠穆琅玛”系佛经中“神女

5、”的译音。珠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 13 米,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有巨大的冰川,最长达 26 公里。中国登山队两次从北坡攀登顶峰(I960年5月25日和1975年5月27日) 。珠峰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空气稀薄,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 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由于珠峰的地理环境独特,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人类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历史:1、1841 年:印度总监督官乔治埃弗里斯特爵士记录下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2 1 9 5 3 年 5 月 29日:新西兰登山者埃德蒙希拉里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一起沿东南山

6、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3、1 9 5 6 年:以阿伯特艾格勒为首的瑞士登山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登上珠穆朗玛峰。4、 196 0年 5 月 2 5日: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几十年间,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登山者踏上登顶珠峰的漫漫险途,全世界共有1000 多人到达过她的顶峰,但同时也有近 200 名勇士长眠于珠穆朗玛的冰雪世界里。意义:1960 年中国登山运动员和科学工作者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首次从北坡登上了珠穆 朗玛峰顶,创造了世界登山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从 60 年代起,中国科学工作者对珠峰地区进行了全面考察,在古生物、自然地

7、理、高山气候以及现代冰川、地貌等多方面,都获得了丰富而有价值 的资料。1975年,中国测绘工作者在中国登山队的配合下,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精确地测定了它 的高度,并绘出了珠峰地区的详细地图。所有这些,为中国开发利用西藏高原的自然资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依据。2、写作背景自 1921 年起,不断有人试图征服珠穆朗玛峰,但多遭失败。直至 1953 年 5 月 29 日,英国探险队的两名队员才第 1 次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顶。1960 年 5 月 25 日,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踏过千年冰雪,翻过万丈巉岩,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完成了人 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8、。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 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 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 旗插上珠3、作者介绍4 / 4穆朗玛峰并发表。这篇课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5 / 4屈银华、贡布、王富洲、刘连满(从左到右的顺序)6、人物评价一一刘连满中国登山队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刘连满以主力队员身份参加了这一次攀登活动。他一直走在队伍前边,负责侦察修路。队伍通过北坳“冰胡同”时,他将一个个队员从下方拉了上去,表现 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崇高的道德品质。最后,他作为主力队员参加了突击顶峰的

9、活动。突击队伍为 了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人指挥,决定由王富洲担任组长第一代理人,刘连满为第二代理人。刘连满甘当“人梯”的事迹传遍了世界,老人家当年舍己为人、九死一生的经历令他成为了中 国登山界的一面旗帜。刘连满也因此获得了整整一大口袋的各类荣誉证书和奖章。其中,由贺龙元 帅签发的登上慕斯塔格山峰的奖章、证书以及中国体育最高荣誉奖章一直是刘连满最心爱的东西。更值得刘连满自豪的是,他的“人梯精神”不断地感染了几代人,至今他还是青岛职业技术学 院的德育导师。7、体裁新闻是报刊上和广播电视里详细报道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通讯也是报刊常采用的基本体裁之一。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通讯除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