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中调研测试试题_第1页
高一语文期中调研测试试题_第2页
高一语文期中调研测试试题_第3页
高一语文期中调研测试试题_第4页
高一语文期中调研测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通州市高一语文期中调研测试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请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第II卷的答案做在答卷纸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和答卷纸,试卷自己保留。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2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双颊(ji) 不可估量(ling) 迸(bng)发 瑰(gu)丽 氛(fn)围B掳(l)掠 茕(qing)茕孑立 缱绻(qin qun) 罡(gng)风 愧怍(zu) C咆哮(po xio) 揆(ku)情度礼 后裔(y) 觇(chn)视 回溯 (shu) D齑(j)粉 互相攻讦(ji) 汲(

2、j)水 鬈(qun)曲 黜(ch)恶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婉啭悠扬 启碇 销声匿迹 层峦迭嶂 B礼尚往来 媲美 褒贬不一 莫明其妙 C林阴小道 竣峭 残羹冷炙 粉装玉琢D号呼靡及 宿愿 一蹴而就 振耳欲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主要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至今读来仍闪耀着_的思想光芒。(2)肖邦故园最大的_之一就是我们能够同肖邦“促膝谈心”。(3)三年在海外背井离乡的生活经历,使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_。A锋利 魅力 眷念 B犀利 魅力 眷恋C锋利 魄力 眷恋 D犀利 魄力 眷念4、下列各句中加

3、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惟古是尚,应该保护其光怪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B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C冬天的肖邦故居,大雪覆盖,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像姐妹般的排列成行,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D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讲越细,学生越学越碎,其结果是肢解了一篇篇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碧油油的草色是多么柔软、茂盛和充满生机啊!它一直绵延到春天的足迹所能达到的辽远的天涯。B、如果一个人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先

4、驱者们的成就能像了解他们自己的文化先驱们的成就那样清楚,那他就必定能对其他民族的成就给予应有的赞赏和了解。C、我刚一拿出干粮,就听到远远近近尖利如锥子,烧灼如炭火,固执如钉的目光齐刷刷扫过来的声音。D、麦当劳地方化的过程,何尝不是人类历史上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的不正确( )A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现代作家,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代表作有死水、红烛等。B屈原是战国时楚国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今存其作品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收入西汉刘向所编楚辞之中。C惠特曼,美国诗人,其作品啊,船长,我的船长呦!是

5、草叶集中的一首,这首诗悼念的是为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而献身的林肯总统。D史记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年间三千年的历史。该书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鲁迅评价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7、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肇锡余以嘉名 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亦义也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敛赀财以送其行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因击沛公于坐故择先王之成法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A B C D8、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

6、义词的一项是( )A于是相如前进缶 B傲物则骨肉为行路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现象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项伯杀人,臣活之A且庸人尚羞之 B军惊而坏都舍C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10、下面是一位同学编制的一张文言词语卡片:之(zh)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则弗知非,从而誉之。(墨子非攻) 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不知将军宽之至此。(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

7、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夫晋,何厌之有?(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至;到去: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司马迁鸿门宴)对这张卡片内容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有错误 B有错误 C有错误 D全部正确11、下列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A大王来何操 B蔺相如者,赵人也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君何以知燕王二、(8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

8、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语文读本苏教版必修三 欧阳修伶官传序)12、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皆背晋以归梁 B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C忧劳可以兴国

9、D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天下事有难易乎13、下列各句中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尔其无亡乃父之志 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A B C D 14、从特殊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请其矢,盛以锦囊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A与相同,与也相同 B与相同,与不相同C与不相同,与相同 D与不相同,与也不相同15、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世

10、言”一词表明这一故事属于传说,不是可靠的史实。作者论史而又不据史,有失行文的慎重严肃。B第一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写晋王赐矢授命,第二层写庄宗报仇复命。C第二段展开议论。“可谓壮哉”“ 何其衰也”两句大起大落,作了强烈的对照。D这两段文字,一为叙事,一为议论。前段叙事欲扬先抑,为下文张本;后段议论先猛然一升,随后又陡然一降,戛然而止。第II卷(共120分)三、(28分)16、翻译下列句子(10分)(1)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分)(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3分)(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分)(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分)

11、1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渡桑干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1)诗中的“霜”有哪些含义?(3分) 答: 。(2)前人认为“此诗曲写其客中怀抱”。作者的“客中怀抱”是什么?(2分)又是如何“曲写”的?请作简要分析。(3分)答: 。 。1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条横线1分) ,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臣心一片磁针石, 。(文天祥渡扬子江)日月忽其不淹兮, 。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 , 。(张

12、溥五人墓碑记)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 ,则智者尽其谋, , ,信者效其忠;(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四、(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学生需要一只宝葫芦摩罗1924年,孙伏园在关于鲁迅先生一文谈到,鲁迅听说呐喊一出版就被请进中小学课堂之后,不但感到极为沉痛,而且此后一看到这本书就讨厌。鲁迅对此事的情感反应为什么如此强烈?因为他很不愿意孩子们读到他这些阴惨寒凉的作品,最不愿意孩子们读到处处“吃人”的狂人日记。他说:“中国书籍虽然缺乏,给小孩子看的书虽然尤其缺乏,但万想不到会轮到我的呐喊。”他进而愤激地说,这本书不但没有再版的必要,简直应该让它绝版。他甚至不想再写这一类的小说。鲁迅

13、的这个态度表明了他对语文课本的一种想像。在他看来,不应该老是在课堂上声色俱厉地宣讲那些凶狠、仇恨、冲突、暴力的东西,不应该老是让孩子看见血腥、丑恶、残酷和绝望,而应该选择那些充满理想、充满光明、充满善念和爱心的作品提供给孩子。几十年来,鲁迅对中国社会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但是他关于中小学课本选文倾向的想法却没有受到行内人士重视。文革时期的教材是怎样充满暴力和残忍的言说,我们这些深受其害的人简直不堪回首。今天的语文课本依然没有从这种阴影里完全摆脱出来,因为我们还没有从原先的文化观念和教育理念中转变过来。最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选择鲁迅本人的作品也没有尊重鲁迅的意愿,总是选择他最凌厉寒凉的文字,而对他的

14、温润篇章却不够重视。 前不久从网上读到苏三提交的文章给小学六年级课本编写者判卷,这位身为学生家长的作者详细介绍了课本的内容后说:“课本非但缺乏美感,而且充满了残缺的意象,课文展现的是一个不安而悲惨的世界。这对于少年时期的孩子们来说,可能会有一定潜在的心理损害。假如你认为让孩子们充分接触残酷的世界是应该的,那么我要说,周围现实世界已经给了他们足够的锻炼,在语文课本中就没有必要加上这一社会教育的负担了吧。在这个有限的语文教育空间内,还是让小孩子们专心于语言的美感更好些。”这位作者对语文课本的批评是很有道理的。最后那句正面阐述却未免狭窄。基础教育中的语文教学,不只是语言文学的教学,它所关涉的素质也不

15、只是美感而要比此广泛得多。教育就是帮助受教育者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与人类社会和整个宇宙建立起广泛的感官交流和精神融合的敏感而又坚韧的生命。基础教育是给孩子睁眼看世界的教育,要帮助孩子建立对于世界的基本了解和基本态度,尤其要帮助孩子建立对于人类这种特殊动物的理解和想像。 人不是一种固定的东西,他的境遇、他的生命前途、他的精神生活、他的生活意义,全都因为不同的理解而不同,全都因为不同的想像和追求而不同。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孩子从最美好的角度想像人类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帮助他们体验到人类的诚实、善良、尊严、虔敬、悲悯等等美好禀赋。我们应该将人类有史以来所建立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集中起来,

16、把它们作为这个世界最重要的财富交给一代又一代嗷嗷待哺的柔弱生命,让他们凭借这些美好的东西克服内在的黑暗,超越外部的罪恶。所以,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批判,而是建设;不是展示人类罪恶,而是将一颗爱与尊严、理想与诗性的种子悄悄种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这颗种子将会长成一个闪闪发光的果子,那就是每个孩子在未来的生命途程中战胜妖魔、闯过难关所依靠的宝葫芦。这是一只从他自己的内心长出来的宝葫芦,除了充分吮吸了前人的浩然正气,还包含着他本人向善的愿望和向美的悟性。这是一只能够抵御寒凉和邪恶、超越罪性和虚无的神物,危难之中他只要对这只宝葫芦默默祈祷,马上就会从自己心中涌出信心、勇气、良知和力量。(节选自2

17、005年1月23日南方日报)19鲁迅对语文课本有“一种想象”,这种“想像”是什么?(4分)答 。20鲁迅先生听说呐喊被请进中小学课堂之后,感到“极为沉痛”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阅读过的作品加以具体说明。(4分)答: 。21文章第六段说“最后那句正面阐述却未免狭窄”,为什么?请分条说明。(6分)答: 。 2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文章由孙伏园在关于鲁迅先生一文中的观点引出了对当今基础教育的看法“基础教育是给孩子睁眼看世界的教育建立对于人类这种特殊动物的理解和想像”,显示出作者开阔的文化视野和对基础教育的深刻认识。B文章第四段说“今天的语文课本依然没有从这种阴影里完全

18、摆脱出来”。这句话切中时弊,现行中学课本中仍然有描写血腥、丑恶、残酷和绝望的作品,如守财奴窦娥冤等就是表现社会丑恶、人性罪恶的。C.身为学生家长的苏三在网上提交的文章给小学六年级课本编写者判卷,既有对课文内容的详细介绍,又饱蘸对莘莘学子的浓浓爱意。作者不仅完全赞同苏三的观点,而且还用它来佐证自己的观点。D文章末段中的“不是展示人类罪恶,而是将一颗爱与尊严、理想与诗性的种子悄悄种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一句,寓深邃的理性思辨于形象的描绘之中,既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又给人以诗意的美感。E文章既有深刻严谨的理性阐发,也有轻快灵动的妙喻象征,如以“宝葫芦”象征“人类有史以来所建立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高

19、屋建瓴而又深入浅出,发人深省而又入心入脑,显示出作者厚实的理论功底和举重若轻的论证功力。五、(14分)23、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在横线处分别填上代表人物和主要学说(用一句话加以概括)。(6分)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

20、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但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答:关于“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 代表人物:A、 主要学说: 。B、 主要学说: 。C、 主要学说: 。24、将下列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可调整个别词语,不得改变句子原意)(4分)我喜欢自然风光,还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更让我喜爱,也喜欢大自然的声响,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更使我着迷,当然那美妙动听的音乐尤其让我陶醉。25、水浒传中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口饥饿,望见前面有一个酒

21、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岗。” 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点来看,“三碗不过岗”是绝妙的广告词,它至少有三点绝妙之处。请写出其中两点。(4分)六、(60分)26、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60分)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调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等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惘,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22、。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以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请根据材料进行提炼、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通州市20052006学年度(下)校际期中联考高一语文答案第I卷(每题2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DBBCCD CBABCBCBA第II卷(共120分)16、翻译下列句子(10分)(1)此三者,吾遗

23、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分)译文: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我)给你三支箭,你千万不要忘了你的父亲的遗志!(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3分)译文: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乐能够使自己灭亡,(这)是天之常理。(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分)译文: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哪一个)更(厉害)。(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分)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17、(8分)(1)是“年”的代称,“十霜”表明作者客居时间之长。点明诱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季节(或景物)。以秋霜的冷清、肃杀象征着作者久居

24、并州的孤寂和压抑。(3分,每点1分)(2)渴望能早日回到故乡咸阳。(2分)就在作者归心似箭之时,却又无缘无故渡过桑干河,要到离家乡更远的地方去。此时作者回望来路,竟然觉得久客的并州好像自己的故乡。这就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刻骨铭心的思念。(3分。诗句解说正确,得2分,分析正确,得1分,意思对即可。)(或:如果把“更渡”理解成作者的回乡之“渡”,只要扣住作者回乡途中竟觉得客居十年的并州就像故乡一样让人留恋这一感情上的矛盾作答,亦可得分。)1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条横线1分,错、漏、添字不给分)、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日月忽其不淹

25、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19、(4分)答:语文课本不应该选择那些带有血腥、丑恶、残酷和绝望的作品;(2分)老师在课堂上不应该讲那些凶狠、仇恨、冲突、暴力的东西。(1分)应该选择那些充满理想、充满光明、充满善念和爱心的作品提供给孩子。(1分)20、(4分) 答:鲁迅先生不愿意孩子们读到呐喊这种阴惨寒冷的作品。(2分)例如药,突出地描写了群众的愚昧和麻木,华老栓相信人血

26、馒头能治痨病,让儿子把革命者的鲜血当药吃了。对革命者冷酷无情,对刽子手毕恭毕敬,这种充满血腥、丑恶、残酷和绝望的作品,对中学生有负面影响,会让学生以为世界就是这样的。(2分)21、(6分) (每点2分)答:(1)语文教学要帮助受教育者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2)要帮助孩子建立对于世界的基本了解和基本态度,尤其要帮助孩子建立对于人类这种特殊动物的理解和想像。(3)要帮助孩子从最美好的角度想像人类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帮助他们体验到人类的诚实、善良、尊严、虔诚、悲悯等美好禀赋。22、(4分)(对一项得2分)C、E(C根据文意,作者认为苏三最后那句正面阐述“却未免狭窄”。E“宝葫芦”是比喻,而非象征。)23、(6分)关于“古代史分期”,代表人物:A、范文澜、翦伯赞 主要学说:“西周封建论”。B、郭沫若 主要学说:“战国封建论”。C、尚钺 主要学说:“魏晋封建论”。24、(4分)我喜欢自然风光,喜欢大自然的音响,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更喜欢富有魅力的风光摄影,更喜欢美妙动听的音乐,更喜欢情节曲折的小说。25、(4分)宣传其酒特别醇厚浓烈,吸引客人;既劝量少者不贪杯,又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