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七单元》对比阅读练习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七单元》对比阅读练习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七单元》对比阅读练习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七单元》对比阅读练习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七单元》对比阅读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七单元对比阅读练习 人教版一阅读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段,回答问题。(1)见课本(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亻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三峡的作者 ,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小石潭记的作者 是唐代文学

2、家。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 (3)蒙络摇缀 (4)斗折蛇行 3分别从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文中找出描写江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语句。 4选文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句子: 分析: 5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 上句: 小 石 潭 凄 寒 幽 

3、静 , 下句: 二阅读甲文记承天寺夜游与乙文答谢中书书,回答问题。(甲)见课本(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晓雾将歇 .月色入户 .庭下如积水空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从思想感情上看,两文有何异同点? 4.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幅画面,写一段赏析文字。(50字左右) 三阅读甲文湖心亭看雪和乙文满井游记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4、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满井之游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是日,更定矣 (

5、3)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4)而此地适与余近 2.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A. 湖中人/鸟声俱绝 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 的特点。5、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四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下面问题。(甲)见课本(乙)吴既

6、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 所以动心忍性 (4)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 (5)其卒王霸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4)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4、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q

7、uot;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5、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 ? 6、孟子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说明什么道理?请写出能说明此道理的名言。 7、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 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五阅读曹刿论战和子鱼论战,回答下面问题(甲)见课本(乙)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8、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公将鼓之 (2)宋人既成列 (3)既陈而后击之 (4)牺牲玉帛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4用原文语句答题。 甲文中“齐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5. 出自【甲文】的成语 ;出自【乙文】的成语 6.请结合选文说出曹刿论战与子鱼论战的相同处 : 将军山学校九年级复习材料·八年级上册第六、第七单元对比阅读一阅读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段,回答问题。(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

9、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亻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

10、之而去。 1三峡的作者 郦道元 ,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小石潭记的作者 柳宗元 是唐代文学家。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不见曦月 阳光或日光 (2)素湍绿潭 急流或急流的水 (3)蒙络摇缀 连结 (4)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一样曲折 3分别从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文中找出描写江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语句。 三峡:“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小石潭记:“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或“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4选文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句子: 理解文意,谈出语

11、句特点即可 分析: 5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 上句: 小 石 潭 凄 寒 幽 静 , 下句:例(1)琅琊山蔚然深秀例(2)岳阳楼壮美雄奇例(3)桃花源和平宁静 二阅读甲文记承天寺夜游与乙文答谢中书书,回答问题。(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

12、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翻译(乙):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晓雾将歇 消散 .月色入户 门 .庭下如积水空明 院子或“庭院”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只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水中藻、荇

13、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从思想感情上看,两文有何异同点? 两文都表达了对祖国大自然河山的热爱之情。甲文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难免有落寞孤寂的心情。虽壮志难酬但其自慰自嘲又可见心胸开阔;乙文则流露了闲适归隐之意 4.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幅画面,写一段赏析文字。(50字左右) “步于中庭”的时候,目光为满院月光所吸引,引起一种错觉:“积水空明”,空明得能够看清横斜交错的各种水草。院子里怎么会有藻、荇之类的水草呢?抬头一看,看见了竹、柏,同时也看见了碧空的皓月,这才醒悟过来:原来不是“藻、荇”,而是月光照出的“竹、柏”影子!“月光如水”的比喻是常用的,

14、但运用之妙,因人而异。不能说作者没有用这个比喻,但他的用法却和一般人很不相同,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也很不相同。 三阅读甲文湖心亭看雪和乙文满井游记(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

15、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满井之游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

16、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客居 (2)是日,更定矣 这 (3)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起,兴起 (4)而此地适与余近 刚好,恰巧 2.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A)(2分)A. 湖中人/鸟声俱绝 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 4.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

17、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 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 的特点。(2分)5、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甲文 (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 (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乙文(1)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2)表现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3)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4)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

18、性 四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下面问题。(甲)见课本(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奋起 (2)人恒过,然后能改 常常 犯错误 (3) 所以动心忍性 使坚忍 (4)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 叹气的样子 (5)其卒王霸 最终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天将要把重大的任务降临在这个人身上时,必定先使他的心志受到磨难,使他

19、的筋骨劳累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3)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由此观之,我们今日的处境何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 (4)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 4、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 5、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 ? (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20、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孟子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说明什么道理?请写出能说明此道理的名言。 道理: 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 名言: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 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契诃夫 通向人类真正伟大境界的道路只有一条苦难的道路。爱因斯坦 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我们的意志,才在我们的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泰戈尔 7、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 请简要谈谈你的认

21、识 示例一:近年来,江泽民同志在阐述党风廉政建设问题时,多次引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警示全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古训,是对沧桑人生富有哲理的深刻认识,是对历朝历代兴盛衰败的经验总结。古为今用,引为借鉴,又是对全党语重心长的谆谆告诫,是对某些昏昏欲醉的人的一记警钟。它对于增强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抵御各种腐蚀和诱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示例二: 牢记古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我们处在极为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放松“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如果我们丧失警惕,追求安逸、贪图享受、骄傲自满、昏昏欲睡,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走到反面。走向毁灭的陈希同、王宝森、胡长清、成克杰等,就是这方面活生生的典型。 五阅读曹刿论战和子鱼论战,回答下面问题(甲)见课本(乙)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