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语文第一单元期末知识梳理_第1页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语文第一单元期末知识梳理_第2页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语文第一单元期末知识梳理_第3页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语文第一单元期末知识梳理_第4页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语文第一单元期末知识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语文第一单元期末知识梳理【基础巩固】一、字音字形绥靖(suí jìng)  聿(yù)    鄂(è)    豫 (yù)    阻遏(è)   击溃(kuì)   寒噤(jìn)    仄(zè)歪转弯抹(mò)角    疟子(yào)  蹿(cu

2、n)    拂(fú)晓  地窖(jiào)  鞠躬(j gng) 瓦砾(lì)    颤巍巍(chàn wi)    箧(qiè)    赃物(zn) 制裁(cái) 朝(cháo)圣    静穆(mù)    荒谬(miù)二、词语积累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3、0; 业已:已经    绥靖:安抚,平定    尖利:尖锐;锐利    能耐:技能、本能    悠闲:闲适自得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阴惨:指人悲伤的感情。  指秋冬节序。  暗淡凄惨。  阴森的样子。    仄歪:倾斜、歪斜    央告:央求    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

4、做事不直截了当。    编算:方言,有计划、盘算的意思。    疟子:即疟疾,一种急性传染病。症状是发冷发热,发热后大量出汗,头痛,口渴,全身无力。    蹿:向上或向前跳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    颤巍巍: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竭:尽。  

5、60;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    永垂不朽:永远流传,不磨灭。垂,流传。朽,腐烂。    箧:箱子。    赃物:用非法手段获取的财物。    制裁:惩处    荡然无存: 荡然:完全空无。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朝圣:宗教徒朝拜宗教圣地三、文学常识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

6、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他的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中,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文集,撰写的新闻消息收在毛泽东新闻作文选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解放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2.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平安县人。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3.蜡烛选自阅读和欣赏,茅盾译。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西蒙诺夫,苏联作家,其代表作有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等。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人名),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5.亲

7、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聂华苓,美国华裔作家,文学翻译家。现已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台湾轶事及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梦谷集三十年后,翻译集百花文集等。【课内文章梳理】本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新闻两则一、教材分析:新闻两则,一

8、则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文军横渡长江,一则是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它们都是毛泽东亲自为新华社撰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大家熟悉的传统课文。1949年4月20日夜,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21日下午五时,西路军、东路军又同时发起渡江作战,至22日22时,或全部渡过,或三分之二渡过,或大部渡过,整个战役取得基本胜利,毛泽东汇总各路战况,报道全线捷报,气势磅礴。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也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新闻作品,内容不局限于南阳解放,而由南阳解放说开去,叙述一年多来中原战局的巨大变化,中原我军的巨大胜利。导语概述解放南阳之后,说三国,道后汉,用史料说明南阳重要的战略地位。接着回顾一年来,蒋介石由“极重视

9、南阳”到被迫放弃南阳的经过,说明蒋军全局败坏的形势。再从敌方转向我方,概述战略反攻以来取得的一系列伟大胜利再次回过头来说南阳逃敌的命运。二、主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通过报道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解放军各路指战员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指挥才能,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致、所向无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通过南阳的解放,回顾了一年多以来中原军事形势的变化:敌人节节败退,我军步步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三、结构: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兵力渡过兵力中路军安庆芜湖20日夜21日夜30万30万西路军九江安庆21日17时22日22

10、时35万2/3东路军南京江阴21日17时22日22时35万大部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背景资料:南阳在军事上地位重要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鼓舞士气: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肯定成绩: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取得伟大胜利回顾过去:蒋军全局溃败四、重点探究1.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这篇新闻的主体,三路三个层次

11、,看三个层次的衔接,就可以悟出全文一气呵成的道理。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3.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

12、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五、鉴赏领悟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第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

13、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2.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第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3.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

14、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第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芦花荡一、教材分析:芦花荡是以白洋淀地区军民抗日斗争为题材的小说。队伍驻扎在苇塘,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毫不惧怕敌人的严密监视,乃至过于自信。一次,送两个十几岁的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孩子挂了花,他发恨要讨还血债,赤手空拳,引诱正在淀里洗澡的十几个鬼子进入他的圈套,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砸鬼子。无论是日常斗争,还是这场“英雄行为”,都颇有点传奇色彩

15、。小说在飘逸精巧的叙事中蕴含着一股讴歌抗日军民的激情。二、主旨:这篇文章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全篇洋溢着战斗的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的热爱。三、结构: 芦 花 荡老英雄的英雄行为老英雄的一次意外过失老英雄的精神和业绩四、重点探究1.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

16、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

17、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

18、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2.联系文章内容看,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体现在哪些方面?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按说应该在后方安度晚年,他却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员。“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这是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的爱国热情是如此高涨,“你什么也靠给我”,是他的豪言壮语,为民族抗战他甘愿尽心竭力,而且充满自信。他勇敢得出奇,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在敌人的眼皮下出入,竟“像一个没事人

19、”,心情悠闲,“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为他具有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是如此深情,对日寇则满怀仇恨。老头子那么喜爱两个孩子,这是他对同胞的感情。他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爱得深切热烈,恨得咬牙切齿,血债要用血来还,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来偿还。在老头子的意识中,咱中国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他对乡土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

20、仇恨。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他自信万无一失,这一次女孩子受了伤,他就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这样的要脸面,正包含一种非常强烈的责任心,他对自己要求之严,近于苛刻,偶有过失,他就痛苦得万箭穿心,愧疚得无地自容。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老头子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是用了计谋的。他早在枯木桩子上系上了一只只锋利的钩子,船头上放了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进入枯木桩子的水区,让钩子把鬼子咬住,叫鬼子动弹不得,束手挨打,张牙舞爪的鬼子在他面前一个个成了被绑的困兽。五、鉴赏领悟1.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二字?“过于”有非常的

21、意思,老艄公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此外,还有过头的意思,大女孩之所以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是有关系的。小女孩子洗脸,大女孩子还警惕一些,老艄公却说“不怕,洗一洗吧”。洗脸有响声,老艄公以为小火轮上的探照灯照不见他们,事实上探照灯把两个孩子的脸照得雪白。这些都是他过于自信以致有点大意的表现。这句话是老艄公性格的核心,他的功与过都由此产生。2.“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这段话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听着受伤的大女孩

22、子痛苦地哼哼,听着小女孩子的话语,老头子痛苦到极点,“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把大女孩子受伤流血的责任完全归咎于自己,他伤心到极点,内疚到极点。他是那么喜爱这两个孩子,孩子受伤流血了,他的心也受伤了,也在流血。他强烈地自责,感到自己向部队作的保证落了空,感到自己的过失给自己带来奇耻大辱,使自己丢人现眼,没有脸去见部队。强烈的自尊心使他感到无地自容。【中考链接】一提取消息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句话新闻【考点分析】一句话新闻一般包含这样几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我们要筛选出这些要素,采用“人物(或事物)何时何地做什么(或怎样)”的形式进行概括。如果所给的消息中出现有导语,

23、导语部分其实就已讲了主要的新闻事实。此时,导语就可当作一句话新闻,只不过受字数的限制以及语言简洁等需要,答题时要对其概括加工。【真题演练】(2012·湖北襄樊中考)请给下面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限18字以内)【襄阳汉江传媒网消息】记者获悉,19岁的襄阳姑娘张丽婷已经入选中国女子篮球国家队备战伦敦奥运会的16人大名单,并于昨日抵达美国,准备即将开始的热身赛。张丽婷的父亲张庆林告诉记者,目前张丽婷的状态很好,她的实力也得到了教练的认可。原计划张丽婷要随国奥队来我市参加“奥星粮油杯”国际青年女篮四国挑战赛,但因备战奥运,此行只能作罢。张庆林说,张丽婷对此次不能回家乡比赛感到十分遗憾

24、,她表示将努力训练,争取代表国家队参加伦敦奥运,在世界赛场上为襄阳增光添彩。 【参考答案】襄阳姑娘张丽婷赴美备战奥运 或:襄阳张丽婷入选国家女篮大名单备战奥运。二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考点分析】(1)从大处着手,即从人物所做的主要事情着眼,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2)从细处着手,即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进行分析;(3)联系人物的身份、职业、性别、年龄以及所处的时代等.【真题演练】(2012·浙江衢州中考)远行(李森祥) 从母亲爱儿子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参考答案】母亲探明事理,虽不舍儿子远行,却默默支持儿子当兵;母亲朴实细

25、心,为不能给儿子办酒席感到歉疚,她做儿子最爱吃的菜,杀的鸡只想给儿子一人吃;母亲勤俭能干,给儿子做新农,钉扣子,天天忙碌;毋亲目尊要强,自己头发梳得光鲜,全家穿新衣,体面地送儿子去当兵。(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言之成理即可,但不少于两点)【单元训练】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溃退(guì) 舀水(y0) 白洋淀(dìng)B绥靖(suí) 脂粉(zh) 蹿一蹿(cuàn)C寒噤(jn) 拂晓(fú) 颤巍巍(chàn)D提防(tí) 惊骇(hài) 迫击炮(pò)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

26、一项是( )A眼花嘹乱 晨曦 血腥 闪烁B臭名昭著 荒谬 憧憬 珐琅C响彻云宵 杀戮 箱箧 揣摩D精疲力竭 纳粹 鞠恭 铁锈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A占有 牵制 封锁B占领 控制 封锁C占领 控制 封闭D占有 牵制 封锁4为下列一段文字所添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A-,;、,-B-、,:C:,;,-D:,、;,-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27、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C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D两个强盗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荡然无存。6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二、阅读答题 (一)(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

28、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通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

29、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1)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2)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3)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14)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5)我军前锋,业已

30、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7用波浪线画出这则消息的导语。8“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什么表达作用? 9“西起九江(不含)”句中,括号的“不含”能否删去?为什么? 10本段共15句,可分为三个层次,其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一15 B一一15C一一 D一一-1511.“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12本段中两句是议论句,对这两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B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本质。C赞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勇气概。D分析了西路军当面之敌的溃退是因为力量甚为微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